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路灯》中的戏曲剧目考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林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5,共6页
清代康乾时期长篇小说《歧路灯》中共出现剧目32种,其中11种剧目流传至今,多为著名的元杂剧和清初作家所作的传奇;有2种源于民间的剧目,今剧本已佚;此外还有19个剧目,多是时人新打的折子戏和地方小戏,可以弥补曲目、曲话等专书著录剧目... 清代康乾时期长篇小说《歧路灯》中共出现剧目32种,其中11种剧目流传至今,多为著名的元杂剧和清初作家所作的传奇;有2种源于民间的剧目,今剧本已佚;此外还有19个剧目,多是时人新打的折子戏和地方小戏,可以弥补曲目、曲话等专书著录剧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戏曲 剧目
下载PDF
河南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林博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河南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立项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共有57项,目前对它们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明显,集中表现在缺乏整体的保护视角,对传承人和传承场域保护不足,现有的网站缺乏针对性较强、内容... 河南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立项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共有57项,目前对它们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明显,集中表现在缺乏整体的保护视角,对传承人和传承场域保护不足,现有的网站缺乏针对性较强、内容丰富的文本、图片、影像等资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尝试通过构建一个河南省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数据库系统和平台,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部分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实现再现和传播,以促进整体河南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据库 虚拟现实
下载PDF
《禁闭岛》主角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林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21-123,共3页
《禁闭岛》可视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电影版,始终被精神分析理论所左右。虽然《禁闭岛》并不是精神疾病类电影的开山之作,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缜密的剧作构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到剧中的主要... 《禁闭岛》可视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电影版,始终被精神分析理论所左右。虽然《禁闭岛》并不是精神疾病类电影的开山之作,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缜密的剧作构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到剧中的主要角色身上,借着潜意识和梦境来讲故事,在充满悬疑又不乏惊悚的个体故事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人类对战争、社会及人性的理性反思,宛如一部灵魂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闭岛》 潜意识
下载PDF
影片《赛德克·巴莱》中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林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9-32,共4页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主要讲述了赛德克族抵御日本侵略的历史事迹,虽以战争为主线,"但其内涵不止于此,其中包含的生与死、信仰与救赎、冲突与宽容的沉重思考,使其超越了还原或再现真实的简单意义,而具有了从文化或哲理层...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主要讲述了赛德克族抵御日本侵略的历史事迹,虽以战争为主线,"但其内涵不止于此,其中包含的生与死、信仰与救赎、冲突与宽容的沉重思考,使其超越了还原或再现真实的简单意义,而具有了从文化或哲理层面反思历史的高度和深度"。[1]这部电影不仅在台湾引发了一场关于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讨论,而且对于探索新道路的台湾电影业来说,这样一部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电影无疑也是一个崭新的指路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克 台湾电影 文化分析 日本侵略 台湾原住民 民族精神 祖灵 殖民文化 雾社事件 花冈一郎
下载PDF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林博 《高教论坛》 2011年第5期72-73,92,共3页
视听语言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要。本文通过探索与尝试,主要通过培养视听思维,增加实践训练和改革考核方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视听语言课程知识。
关键词 视听语言 视听思维 实践
下载PDF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林博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2期175-177,共3页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电影史教学中,将传统理论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延长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电影史教学中,将传统理论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延长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电影史
下载PDF
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林博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10期70-71,共2页
审美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可分为直觉阶段、构成阶段和超越阶段三个部分:直觉阶段,知觉起主要作用;构成阶段,想象起主要作用;超越阶段,审美体验超越现实时空,达到对世界的本真存在和生命的本真存在的回归。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知觉 想象 超越
下载PDF
“天机说”与“迷狂说”——谈中西古代灵感论及其文化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林博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 天机说 迷狂说 文化精神
下载PDF
17-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对趣味的开拓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林博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现代美学研究中,趣味是一重要范畴。趣味概念最早是道德性的概念,而不是审美性的概念。趣味作为美学概念最终是在17-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那里形成的。其中,沙夫茨伯里起了开创性作用,哈奇生、休谟、博克在对趣味的进一步开拓与... 在现代美学研究中,趣味是一重要范畴。趣味概念最早是道德性的概念,而不是审美性的概念。趣味作为美学概念最终是在17-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那里形成的。其中,沙夫茨伯里起了开创性作用,哈奇生、休谟、博克在对趣味的进一步开拓与探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官 趣味 趣味标准
下载PDF
《歧路灯》中的戏曲传播研究
10
作者 吴林博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歧路灯》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有很多关于戏曲发展情况的描写,也反映了一定的戏曲传播方式。戏曲文本的传播依然重要,但艺人已经有了自由的创作权,可以对已有文本进行改编,戏班的定点演出提高了演出水平,越来越多的流动演出给戏... 《歧路灯》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有很多关于戏曲发展情况的描写,也反映了一定的戏曲传播方式。戏曲文本的传播依然重要,但艺人已经有了自由的创作权,可以对已有文本进行改编,戏班的定点演出提高了演出水平,越来越多的流动演出给戏曲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这些不同方式的戏曲传播,促进了戏曲艺术在康乾时期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戏曲传播
下载PDF
论“女状元”故事的影视改编
11
作者 吴林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女状元"故事在当代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的改编上。改编后的"女状元"影视作品,在传统固定的情节结构之外都进行了创新和变异,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方面富于时代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满足了观众对古... "女状元"故事在当代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的改编上。改编后的"女状元"影视作品,在传统固定的情节结构之外都进行了创新和变异,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方面富于时代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满足了观众对古代易装状元冒险经历的好奇心,对男女平等智慧观的肯定以及对幸福婚姻生活的期待。通过研究,以期考察"女状元"故事在当代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流变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状元”故事 影视改编 人物 情节
下载PDF
李绿园文化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吴林博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13,共3页
当前,在对李绿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不充分、缺乏相应的物质载体和品牌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期引起更多学人和管理部门的关注,以推动中原文化产业经济的整体... 当前,在对李绿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不充分、缺乏相应的物质载体和品牌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期引起更多学人和管理部门的关注,以推动中原文化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文化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好歌曲》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解读
13
作者 吴林博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7-139,共3页
在传播媒介及传播环境日渐复杂的今天,"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已经泛滥成为传播学中的普遍现象。在传播学的视域下,用它来解读《中国好歌曲》,不仅能清晰地解读出《中国好歌曲》的成功之处,还能借此来反思这一现象带来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中国好歌曲》 社会地位赋予 传播
下载PDF
“神思”与“灵感”——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潇 吴林博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神思"是中国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范畴,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长期的历史积淀。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学术界历来存在分歧。文章从比较美学的视角切入,从"神思"、"灵... "神思"是中国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范畴,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长期的历史积淀。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学术界历来存在分歧。文章从比较美学的视角切入,从"神思"、"灵感"概念及其异同方面,探讨两者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灵感
下载PDF
《闪亮的坐标》的文化记忆建构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林博 房奇蕙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第10期23-25,共3页
《闪亮的坐标》以建党百年来英雄人物作为节目创作的落脚点,深耕历史谱系。节目以创新性的视角聚焦于英模们背后的故事,结合数字技术彰显了传播红色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对于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闪亮的坐标》以建党百年来英雄人物作为节目创作的落脚点,深耕历史谱系。节目以创新性的视角聚焦于英模们背后的故事,结合数字技术彰显了传播红色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对于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节目以讲演的方式收拾历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建构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综艺节目 记忆建构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戏曲电影的伦理表达
16
作者 吴林博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期23-26,共4页
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电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在物质、技术并不先进的时候,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成功地征服了海内外观众,及时有效地传播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这些戏... 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电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在物质、技术并不先进的时候,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成功地征服了海内外观众,及时有效地传播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这些戏曲电影表现了中华民族共性的伦理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对爱情、家庭、社会的伦理表达上,对当代伦理文化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传统 伦理
下载PDF
《三傻大闹宝莱坞》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17
作者 吴林博 《电影世界》 2018年第8期48-52,共5页
“人物是电影故事的主体,人物的身份、关系、行为,决定着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形态”[1]。巧妙的人物设置,不仅有助于影视作品跳出篇幅的限制,完成流畅的叙事,更利于挖掘深刻的主题。在大部分故事片中,人物设置的关键要素是事件和情节;而... “人物是电影故事的主体,人物的身份、关系、行为,决定着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形态”[1]。巧妙的人物设置,不仅有助于影视作品跳出篇幅的限制,完成流畅的叙事,更利于挖掘深刻的主题。在大部分故事片中,人物设置的关键要素是事件和情节;而在印度歌舞片中,人物设置除了考虑事件和情节的需要之外,还要使之与歌舞相搭配。2009年上映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印度歌舞片,它用绚烂的歌舞和明快的叙事组织全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设置 宝莱坞 电影故事 2009年 歌舞片 影视作品 故事片 叙事
下载PDF
文牧野现实主义影片情感与表现的方法
18
作者 胡海辉 吴林博 《今传媒》 2023年第5期86-89,共4页
文牧野导演擅长用温情而静默的镜头语言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将商业化对现实的渗透和影响蕴藏在作品中,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本文以2010年以来文牧野执导的《石头》《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等影片为例,结合具体的影视文本,探析... 文牧野导演擅长用温情而静默的镜头语言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将商业化对现实的渗透和影响蕴藏在作品中,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本文以2010年以来文牧野执导的《石头》《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等影片为例,结合具体的影视文本,探析其现实主义影片的情感及表现方法,旨在为当代现实主义影片的艺术表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情感 百姓
下载PDF
论徐渭《女状元》杂剧对“女状元”故事的创新与定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林博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4,共4页
"女状元"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其初步定型是在明代徐渭的笔下完成的。徐渭的《女状元》杂剧,在继承前人"女状元"故事的基础之上,集中围绕女主人公"伪装"的巧妙和冒险的经历展开文学想象,主要在故事情... "女状元"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其初步定型是在明代徐渭的笔下完成的。徐渭的《女状元》杂剧,在继承前人"女状元"故事的基础之上,集中围绕女主人公"伪装"的巧妙和冒险的经历展开文学想象,主要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角色的设置上进行了改编和创新。这些改编和创新,既丰富了"女状元"故事的内容,又能折射出剧作家的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黄崇嘏 “女状元”故事 定型
原文传递
论“女状元”故事的当代地方戏改编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林博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109,共5页
"女状元"故事自从在元代与戏曲结缘以后,直到今天它仍在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中进行传播和演变。在当代地方戏中,比较流行的"女状元"戏大致上有《女驸马》《孟丽君》《沉香扇》等六个剧目。这些剧目,在传承了以往"... "女状元"故事自从在元代与戏曲结缘以后,直到今天它仍在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中进行传播和演变。在当代地方戏中,比较流行的"女状元"戏大致上有《女驸马》《孟丽君》《沉香扇》等六个剧目。这些剧目,在传承了以往"女状元"故事的改装动机和核心情节之外,也有不少新变,在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反映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状元”故事 地方戏 改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