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歧路灯》中的戏曲剧目考析 |
吴林博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河南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
吴林博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3
|
《禁闭岛》主角的精神分析 |
吴林博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4
|
影片《赛德克·巴莱》中的文化分析 |
吴林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5
|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研究 |
吴林博
|
《高教论坛》
|
2011 |
7
|
|
6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
吴林博
|
《戏剧之家》
|
2016 |
3
|
|
7
|
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 |
吴林博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0 |
1
|
|
8
|
“天机说”与“迷狂说”——谈中西古代灵感论及其文化差异 |
吴林博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1
|
|
9
|
17-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对趣味的开拓 |
吴林博
|
《平顶山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0
|
《歧路灯》中的戏曲传播研究 |
吴林博
|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1
|
论“女状元”故事的影视改编 |
吴林博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李绿园文化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
吴林博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中国好歌曲》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解读 |
吴林博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4
|
“神思”与“灵感”——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起 |
何潇
吴林博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1
|
|
15
|
《闪亮的坐标》的文化记忆建构策略 |
吴林博
房奇蕙
|
《新闻文化建设》
|
2022 |
1
|
|
16
|
20世纪50年代戏曲电影的伦理表达 |
吴林博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17
|
《三傻大闹宝莱坞》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
吴林博
|
《电影世界》
|
2018 |
0 |
|
18
|
文牧野现实主义影片情感与表现的方法 |
胡海辉
吴林博
|
《今传媒》
|
2023 |
0 |
|
19
|
论徐渭《女状元》杂剧对“女状元”故事的创新与定型 |
吴林博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0
|
论“女状元”故事的当代地方戏改编 |
吴林博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