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早期的“英雄相”——以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为中心
1
作者 吴果中 颜星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生产、创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实施“人人皆可为英雄”的视觉修辞,从劳模英雄个体、先进小组集体和劳模家庭聚合的视觉话语设置,叙述了新中国早期的工农兵“英雄相”。作为一种视觉隐喻,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代表了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想象,以此动员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人民画报》 劳模英雄 “平凡英雄”叙事
下载PDF
网络事件中网民的情感抗争:表达逻辑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果中 李菲 《湖湘论坛》 CSSCI 2016年第3期128-133,共6页
近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事件中的情感抗争日益凸显,自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起后更是达到井喷式增长。权力偏袒资本、民众现实利益受损及草根话语权缺失是网民产生情感抗争的主导因素;在抗争方式上,网民大多采取愤怒、同情与戏谑等... 近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事件中的情感抗争日益凸显,自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起后更是达到井喷式增长。权力偏袒资本、民众现实利益受损及草根话语权缺失是网民产生情感抗争的主导因素;在抗争方式上,网民大多采取愤怒、同情与戏谑等情感交织的表达逻辑。这些情感抗争能进行情景、身份和目标的话语意义建构,引爆舆论话题,引发阶层对立,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实现网络事件中网民的情感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事件 网民 情感抗争 情感动员
下载PDF
微博语境下新闻报道路径选择和模式建构——以调查性报道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果中 胡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4,F0003,共5页
作为一种社会性传媒,微博促使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受众信息接受等方面发生了从"组织化"向"社会化"的转变,尤其是挑战了调查性报道等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路径和传播模式。一方面,微博技术颠覆了传统调查... 作为一种社会性传媒,微博促使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受众信息接受等方面发生了从"组织化"向"社会化"的转变,尤其是挑战了调查性报道等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路径和传播模式。一方面,微博技术颠覆了传统调查性报道单向、封闭的生产路径,内容选择及调查过程由记者主导转向大众协同合作,报道权利由集中转向分散;另一方面,报道模式不再直线孤立地进行,逐步转向开放、复杂、循环的多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调查性报道 社会化 报道模式
下载PDF
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关于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报道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果中 邓双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39,共4页
西藏"3·14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意识形态相互构建的事件。从西方传媒的生产流程,可以探寻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象征形式的建构谋略,从而探究其谋略背后的话语权力关系、权力形式以及媒介与国家的互动等,为... 西藏"3·14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意识形态相互构建的事件。从西方传媒的生产流程,可以探寻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象征形式的建构谋略,从而探究其谋略背后的话语权力关系、权力形式以及媒介与国家的互动等,为揭露西方国家对该事件的报道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3·14事件 大众媒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网络的建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果中 聂素丽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1-34,共4页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而来的网络、移动手机、数字报刊等新媒体的出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建构多元、立体、有效的传播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话题。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建构红色文化体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而来的网络、移动手机、数字报刊等新媒体的出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建构多元、立体、有效的传播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话题。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建构红色文化体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国家级主流媒体与地方媒体的互动合作;创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加强多种符号要素的立体运用。它们在建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逐渐实施数字化传播策略,表达红色文化的多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红色文化 融合传播 数字化
下载PDF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 被引量:32
6
作者 吴果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8,共4页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概念,随着新闻业史的发展及其专业水平、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发生衍变,并在专业追求与现实表现、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职业道德与效益利润等方面渐渐形成悖论,体现出西方新闻与政府、大财团及个人...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概念,随着新闻业史的发展及其专业水平、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发生衍变,并在专业追求与现实表现、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职业道德与效益利润等方面渐渐形成悖论,体现出西方新闻与政府、大财团及个人利益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解构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神话。中国新闻事业,在借鉴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合理成分时,必须解决好新闻专业主义与政府体制的矛盾关系,这是其当前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历史衍变 现实悖论 抉择
下载PDF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民国《良友》画报对上海街头文化的想像与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果中 刘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民国《良友》画报是建构上海街头文化的印刷文本。编辑者采用平民化的传播技巧,尽力捕捉中下层市民及乡下人的街头生活图景,以故事的叙说方式和图文的双重表述体现媒介的民间立场和大众话语趋向,建构了在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 民国《良友》画报是建构上海街头文化的印刷文本。编辑者采用平民化的传播技巧,尽力捕捉中下层市民及乡下人的街头生活图景,以故事的叙说方式和图文的双重表述体现媒介的民间立场和大众话语趋向,建构了在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和市民文化景观,典型地折射出编者在上海现代性背景下的媒介伦理及其精神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图像 街头文化 比较传播
下载PDF
民国《良友》画报封面与女性身体空间的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果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封面是报刊的解释透镜。《良友》画报封面刊登女性身体图像,建构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摩登与时尚、现代性的生活空间,从而引出了大众传播媒介与女性身体空间建构及媒介与社会想像性营建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 《良友》画报 封面 女性 身体空间 现代性
下载PDF
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教学的精神交往论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果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由于科技理性当道 ,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知识至上。因此我们必须实行由“知识”型课堂教育传播到“生命”型课堂教育传播的转型 ,即实现由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到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的转向。我们试从传受双方的“事前信息”约定、... 由于科技理性当道 ,课堂教学日益呈现出知识至上。因此我们必须实行由“知识”型课堂教育传播到“生命”型课堂教育传播的转型 ,即实现由传播知识的传统理念到塑造人的生命价值的现代理念的转向。我们试从传受双方的“事前信息”约定、“生命价值观”教学理念的重构、师生关系的角色定位、语言有效性要求的合理追求四方面为教育传播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生命 精神交往 约定 生命价值观 有效性要求
下载PDF
文化情感动员:《晋察冀画报》的图像实践和视觉说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果中 刘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160,共7页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立意,通过“血的控诉”与胜利图景的告慰、...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立意,通过“血的控诉”与胜利图景的告慰、“古长城”“毛泽东”形象的视觉符号化以及将中国政治文化置于国际舆论场等视觉说服技巧,构建了一套服务于解放区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觉符号,制造民众的身份认同,实施文化情感动员。但这种视觉实践未能因时而变,导致“摄影八股”的滋生,部分消解了图像的动员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画报》 视觉符号 民间化 文化动员 情感认同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新闻史研究——以《良友》画报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果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文章在中国新闻史现有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以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国新闻史的新视野,并以《良友》画报为个案,探讨它与上海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文章从分析该视野的意义、思路、方法及问题入手,建构了可行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新闻史 良友 上海都市文化
下载PDF
《时务报》与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果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时务报》从有批判意识的公众群体和非政治化的公共政治问题两方面建构了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拟从办报背景、信息内容的转向、公共舆论空间的扩张与曲折发展三个角度具体探讨以上看法,是《时务报》研究新思维的简单尝试。
关键词 时务报 公共舆论空间 政论 报章文体
下载PDF
民国《良友》画报与都市空间的意义生产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果中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6-178,共3页
本文分析了民国《良友》画报对都市空间的意义生产,认为《良友》采用文化视野上移、下移兼容的传播技巧,建构了以中上层都市空间为主体、延伸至街头文化等下层空间的空间格局,并以“良友式”形象,充实了都市空间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 《良友》画报 都市空间 意义生产
下载PDF
回归公共论坛:“解困新闻”及SJN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果中 刘佩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业何去何从?媒介角色与媒介功能应有何种程度的改变?"解困新闻"理念和"解困新闻网站"(SJN)的倡导与实践对此做了解答。它们遵循从"信息告知者"到"问题解答者"的媒介角色转型...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业何去何从?媒介角色与媒介功能应有何种程度的改变?"解困新闻"理念和"解困新闻网站"(SJN)的倡导与实践对此做了解答。它们遵循从"信息告知者"到"问题解答者"的媒介角色转型,按照"寻求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话语逻辑,在与民众交流与对话的新闻生产场域,重塑新闻社群的参与式协商,以"数据+案例"的调查式分析和讲故事的叙事范式,实施媒体"回归公共论坛"的文化追求。然而,"解困新闻"及SJN的实践路径会面临诸多不适的规约要素,要求构建适于普遍范围内的而不是精英阶层的公共空间,回归公共论坛的元传播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困新闻” SJN 新闻范式 公共论坛
下载PDF
中国舆论监督的话语生产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果中 汤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3,共3页
舆论监督的话语演变是中国新闻改革及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考量。它是如何随社会变迁而形成特有的话语实践?它如何反映并建构了中国社会变迁过程和社会结构?这种话语生产如何呈现出中国新闻改革中社会化、历史化、制度化形构的各种矛盾和... 舆论监督的话语演变是中国新闻改革及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考量。它是如何随社会变迁而形成特有的话语实践?它如何反映并建构了中国社会变迁过程和社会结构?这种话语生产如何呈现出中国新闻改革中社会化、历史化、制度化形构的各种矛盾和张力?通过对舆论监督的话语生产进行了福柯式的知识考古,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从官方话语形态到知识话语形态的转变。在"民意"与"官意"的结合话语空间,舆论监督实现了党政行政权力的延伸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监督 话语生产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定制化:新闻内容生产与信息服务的新趋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果中 何艳玲 《武陵学刊》 2016年第6期125-127,共3页
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与信息服务出现了定制化的新趋势。这种定制包含生产者定制、内容定制及服务定制。内容定制是针对新闻选题的定制,生产者定制是对于新闻采写人员的定制,信息服务定制则是根据用户阅读习惯而实现的有目标的新闻推... 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与信息服务出现了定制化的新趋势。这种定制包含生产者定制、内容定制及服务定制。内容定制是针对新闻选题的定制,生产者定制是对于新闻采写人员的定制,信息服务定制则是根据用户阅读习惯而实现的有目标的新闻推送。新闻定制是一种新的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重视新闻从业者、受众及行业运营的综合性考量。它不仅重建新闻内部权力结构,而且使新闻生产方式日益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新闻定制 定制化 社会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人民本位”的视觉体系——由多种《人民画报》的命名所引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果中 刘晗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作为阐释主体对客体对象加以重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命名从来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它因指向实践行动和影响权力主体知识话语的生产与复制,而具有历史的、因果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大多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作为阐释主体对客体对象加以重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命名从来不是客观的、自然的,它因指向实践行动和影响权力主体知识话语的生产与复制,而具有历史的、因果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大多以“人民”的名义命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就至少出现了四种以“人民画报”命名的刊物,并历史地、内在地建构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人民本位”的图像象征体系:以“人民”的名义从事视觉实践的价值立场,“为工农兵服务”的“人民本位”观,“书写工农兵”和“工农兵书写”的“人民主体性”意识。这套体系在维护人民政权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人民画报”不是一个纯粹的报刊概念,而是一个政治范畴和政治性的概念,其图像实践也是创造新的政治主体的过程,是一种将视觉宣传与日常生活、视觉文化与视觉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组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画报》 人民本位 命名 视觉实践 图像体系
下载PDF
《良友》画报文化地位整体建构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果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文化地位 《良友》 画报史 整体建构 史考 《生活》 华文传媒 出版
下载PDF
论象喻批评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果中 《云梦学刊》 2001年第6期65-67,共3页
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象喻批评是通过以形象作比喻的方式实现自我鉴赏的文学批评样式 ,与“比兴”、“比喻”有着共同的发生机制和质的相似性。象喻批评启端肇绪于《诗经》、《周易》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重要批评... 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象喻批评是通过以形象作比喻的方式实现自我鉴赏的文学批评样式 ,与“比兴”、“比喻”有着共同的发生机制和质的相似性。象喻批评启端肇绪于《诗经》、《周易》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重要批评方法 ,至晚唐进入一种审美意境。宋代以降 ,佛教渗透 ,象喻批评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喻批评 文学批评 中国 古代 比兴 比喻 《诗经》 《周易》
下载PDF
后人类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内涵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果中 余宏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0-83,共4页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人机融合、人机共生的后人类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而言,后人类时代变革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主宰”式教育模型,转向了人机共生的新范式:教育主体的赛博格化;人文学科转向后人文学科;大学教育的去...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人机融合、人机共生的后人类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而言,后人类时代变革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主宰”式教育模型,转向了人机共生的新范式:教育主体的赛博格化;人文学科转向后人文学科;大学教育的去中心化。因此,后人类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要实现内涵和理念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人机共生 新闻传播教育 赛博格 数据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