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联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梓政 冯凯 +3 位作者 刘银凤 任佳 韦丽光 韩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脂联素、VEGF,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组织中脂联素、VEGF表达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脂联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脂联素、VEGF,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组织中脂联素、VEGF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相对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脂联素阳性表达率降低而VEGF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 01);肿瘤直径≥3 cm、组织学分级Ⅲ级、发生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脂联素阳性表达低于肿瘤直径<3 cm、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未发生巴结转移者(P均<0. 05),组织学分级Ⅲ级、发生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未发生巴结转移者(P均<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脂联素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 716,P <0. 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脂联素表达减少而VEGF表达增加,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脂联素、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梓政 吴楠 +3 位作者 赵晶 穆坤 牛海飞 刘俊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至2013年收治的28例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患者... 目的探讨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至2013年收治的28例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0~89岁,中位年龄53.5岁;肿瘤平均大小为3.3 cm。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率分别为10.7%、10.7%、3%。8例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6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8例患者中位随访40月,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和61%。结论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发病率低,侵袭性强、受体阳性率低,且治疗后早期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纤维导管镜冲洗疗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金玲 冯凯 +2 位作者 王心妹 韩猛 吴梓政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13-415,41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导管镜下地塞米松、甲硝唑、庆大霉素灌洗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24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头孢呋辛钠2...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导管镜下地塞米松、甲硝唑、庆大霉素灌洗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24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头孢呋辛钠2.0 g,2次/d,静脉滴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地塞米松10 mg至2.5 mg计量递减,1次/d,静脉滴注,疗程10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乳腺纤维导管镜冲洗疗法,乳腺纤维导管镜下病变处乳管地塞米松、甲硝唑、庆大霉素混合液灌洗治疗。比较2组疗效,并对相关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乳管镜冲洗疗法在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效率最高,在瘘管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中最低;肿块型的有效率与月经情况及发病时间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发病时间成负相关(r=-0.277,P=0.029),发病时间越短,治愈率越高。结论乳腺纤维导管镜冲洗疗法在早期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中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纤维乳管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学、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金玲 王心妹 +2 位作者 冯凯 韩猛 吴梓政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和护理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4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了解其基本信息,并研究导管周围乳腺炎患... 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和护理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4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了解其基本信息,并研究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危险因素与疗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的病因包括初育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和心脏病。抗分枝杆菌治疗结果显示,导管周围乳腺炎(PDM)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8%,GLM组抗分枝杆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P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周围乳腺炎的危险因素为较低的初育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症状,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高、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症状;抗分枝杆菌治疗对于肉芽肿性小叶性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因学 治疗结果 护理
下载PDF
BI-RADS联合UE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心妹 冯凯 +3 位作者 吴梓政 谭智慧 刘连杰 戴秀荣 《现代科学仪器》 2021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乳腺科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74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增生患者(165例)... 目的分析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乳腺科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74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增生患者(165例)和小乳腺癌(109例)患者,比较乳腺增生患者和小乳腺癌患者BI-RADS和UE评分;根据病理结果,比较UE、BI-RADS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小乳腺癌的检出情况,并分析UE、BI-RADS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的274例乳腺肿块患者中乳腺增生患者占比为60.22%,小乳腺癌患者占比为39.78%。小乳腺癌患者UE、BI-RADS评分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患者(P<0.05)。UE、BI-RADS联合检查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为91.74%,显著高于UE(76.15%)和BI-RADS(79.90%,P<0.05)。UE、BI-RADS联合检查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91.74%)、特异度(95.15%)、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4.58%)和准确度(93.80%)均高于UE和BI-RADS单独检查(76.15%、78.18%、69.75%、83.23%、77.37%和78.90%、81.82%、74.14%、85.44%、80.66%,P<0.05)。结论小乳腺癌患者UE、BI-RADS评分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患者,BI-RADS联合UE技术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同时其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查,因此临床可联合两者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提高小乳腺癌的检出率,进而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腺癌 乳腺增生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P3在老年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凯 韩猛 +2 位作者 王心妹 李金玲 吴梓政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8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P3(FOXP3)在不同分子分型老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老年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分子分型老年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阳性表...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P3(FOXP3)在不同分子分型老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老年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分子分型老年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收集12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不同分子分型老年乳腺癌患者FOXP3蛋白表达的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阳性率为50.8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67%、51.11%、68.75%和44.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为1~2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FOXP3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FOXP3蛋白在老年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中发挥作用,是老年乳腺癌进展的重要因子,FOXP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P3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下载PDF
趋化因子配体1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银凤 袁关利 +3 位作者 刘佳妮 韩猛 吕骥 吴梓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表达水平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影响,分析CXCL13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浸润程度及常见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关系。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TNBC患者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及临床资...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表达水平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影响,分析CXCL13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浸润程度及常见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关系。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TNBC患者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及临床资料数据,分析CXCL13表达与TNBC患者OS的关系。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挖掘CXCL13在TNBC中的生物学功能;应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CXCL13与TNBC中TIL浸润程度及常见免疫检查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CXCL13在TNBC中呈显著高表达(P<0.001),其表达量与患者OS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GSEA结果显示,CXCL13在TNBC中高表达可使关键免疫相关通路活化。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CXCL13与TNBC中TIL的浸润程度及常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CXCL13是TNBC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或可在TNBC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趋化因子配体13 预后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脂联素对乳腺癌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吴梓政 韦丽光 +1 位作者 刘银凤 韩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1期2302-2305,共4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乳腺癌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健康雌性小鼠,采用含有二甲基苯蒽的芝麻油建立乳腺癌模型,成瘤率50%,建模成功后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2组,模型组20只给予常...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乳腺癌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健康雌性小鼠,采用含有二甲基苯蒽的芝麻油建立乳腺癌模型,成瘤率50%,建模成功后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2组,模型组20只给予常规饲养,脂联素组20只给予重组鼠脂联素蛋白注射液腹腔注射,连续7 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2组小鼠造模成功后和造模成功1,2,3周后血清VEGF、MMP-9水平和肿瘤组织中VEGF、MMP-9表达水平,造模成功3周后处死小鼠称肿瘤质量并计算瘤体积。结果脂联素组造模成功1,2,3周后血清VEGF、MMP-9水平及肿瘤组织中VEGF、MMP-9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造模成功后和同期模型组(P均<0.05);脂联素组肿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小鼠VEGF、MMP-9表达而抑制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脂联素 小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冯凯 韩猛 +2 位作者 王心妹 李金玲 吴梓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1期2190-2193,共4页
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0例(病例组)资料,另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0例(病例组)资料,另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病人临床分型以肿块型(46.36%)为主,初诊主要症状为单纯肿块39例(35.45%),乳房红肿伴肿块37例(33.64%)。两组在生育次数、肥胖、初育年龄、平均哺乳时间、主动/被动吸烟、乳头内陷、失眠/焦虑、服用避孕药、乳头溢液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头内陷(OR=5.29,95%CI 2.12~13.25,P=0.000)、失眠/焦虑(OR=4.20,95%CI 1.68~10.48,P=0.002)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高危因素,而生育次数(OR=0.42,95%CI 0.27~0.64,P=0.001)为该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失眠、焦虑及乳头内陷增加该病发病风险,生育次数多可降低该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乳腺髓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穆坤 吴梓政 +4 位作者 牛海飞 吴楠 赵晶 张军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66例乳腺髓样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I期、Ⅱ期、Ⅲ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8.1%、15.0%。Luminal型、HER2...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66例乳腺髓样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I期、Ⅱ期、Ⅲ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8.1%、15.0%。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1.3%、8.4%、60.3%。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疋。=18.248,P=0.003),而在家族史、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5.664,P=0.001)。术后随访时间15—1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8个月,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5%和87.2%。结论乳腺髓样癌预后较好,根据患者分期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积极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分子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梓政 连镇 +3 位作者 赵晶 李利娟 牛海飞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4--2013年收治的23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约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0.06%。...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4--2013年收治的23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约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0.06%。患者全部为女性,发病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平均大小为4.5cm。9例患者就诊时伴有淋巴结转移(39.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率分别为13.0%(3/23)、4.3%(1/23)、0(0/20)。8例患者在随访5~36个月后出现复发或转移,1例患者入院时伴远处转移。9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肺转移较为常见(77.7%),6例死亡。结论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化生性癌,侵袭性强、受体阴性率高,且治疗后早期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CRT+VMAT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庆怀 张彦秋 +5 位作者 杨森 赵健鑫 李秀梅 吴梓政 毛羽 张子健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CRT+VMA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放疗科治疗的14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治疗计划,CRT+VMAT方案,CRT计划设置为切... [目的]探讨CRT+VMA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放疗科治疗的14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治疗计划,CRT+VMAT方案,CRT计划设置为切肺最少的两个切线野,并添加合适角度的动态楔形板,VMAT计划射野为一个弧,弧的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和CRT计划的两个切线野角度一致,并且去掉中间80度的弧,两侧各设置50度的弧,CRT和VMAT准直器角度一致,治疗床角度均为0°。第二种方案为CRT+IMRT方案,CRT与CRT+VMAT计划的CRT计划相同,IMRT计划为两切线调强野,射野角度和CRT计划一致,CRT和IMRT准直器角度一致床角均为0°。[结果 ]CRT+VMAT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PTV)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好于CRT+IMRT计划(P=0.000、0.022),CRT+VMAT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最小值大于CRT+IMRT计划(P=0.008),CRT+VMAT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中位值小于CRT+IMRT计划(P=0.003),两种计划靶区的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CRT+VMAT计划的对侧肺Dmax、D5、双肺V30、V20、V10、V5、同侧肺V30、V20、V10、V5、心脏V10、食管Dmean、脊髓Dmax、对侧乳腺Dmean、D5,高于CRT+IMRT计划。CRT+VMAT计划的心脏V20、心脏V30、皮肤Dmean、皮肤D5与CRT+IMRT计划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正常组织,CRT+VMAT计划的V5大于CRT+IMRT计划(P=0.023),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CRT+VMAT计划和CRT+IMRT计划单次计划中各射野MU累加之和分别为282±21、512±118(P=0.000)。[结论 ]CRT+VMAT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优于CRT+IMRT技术,对于皮肤和正常组织的受量,两种技术无统计学差异,但危及器官的受量,CRT+VMAT技术略高于CRT+IMRT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VMAT 乳腺癌保乳术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凯 吴梓政 +3 位作者 韦丽光 谭智慧 韩猛 孙敬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60例患者资料,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改良乳... 目的:探究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的60例患者资料,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阿霉素、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接受表;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3年生存率、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60.00%):(P<0.05);观察组心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3.33%,73.33%)低于对照组患者(30.00%,86.67%)(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76.67%)高于对照组患者(6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抵抗素及脂联素水平均有好转(P<0.05),观察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清抵抗素水平、脂联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表柔比星 血清抵抗素 脂联素
原文传递
19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楠 李莹 +5 位作者 吴梓政 赵晶 赵洋 牛海飞 穆坤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DC)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DC)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95例乳腺IMPC患者,并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IDC患者420例作为对照,分析二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结果IMPC患者与IDC患者相比,两组在乳头侵犯、淋巴管癌栓、橘皮样变、软组织侵犯、新辅助化疗比例、标准根治术比例、淋巴结转移个数及阳性率、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分子分型、放疗比例、内分泌治疗比例、元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IMPC患者组五年DFS及os(68.2%,73.8%)均低于IDC患者组(85.7%,88.6%)(P〈0.05)。IMPC患者组内分析发现,ER/PR阳性、HER2.阴性、肿瘤体积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乳头侵JR/淋巴管癌栓/橘皮样变阴性者.其DFS及OS均高于ER/PR阴性、HER2阳性、肿瘤体积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乳头侵JR/淋巴管癌栓/橘皮样变阳性者(P〈0.05);而病理分期Ⅰ期患者其OS高于Ⅲ期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橘皮样变、淋巴管癌栓及HER2表达情况为IMP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IMP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较乳腺IDC预后差,有更低的DFS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连镇 林秋生 +5 位作者 赵晶 李利娟 吴梓政 牛海飞 魏丽娟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9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22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均为女性,21例因乳腺肿... 目的探讨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9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22例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均为女性,21例因乳腺肿块就诊,1例因乳头溢液就诊。发病年龄36。81岁(平均49.9岁)。免疫组织化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阳性率为40.9%(9/2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阳性率为45.5%(10/2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阳性率为13.6%(3/22),P53阳性率为45.5%(10/22)。随访时间11.137个月。22例患者中11例确诊时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患者因多发转移死亡,1例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复发,1例出现胸壁复发,1例出现骨转移.皆带瘤生存,其余17例患者皆无瘤生存。结论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分子分型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3
16
作者 牛海飞 魏丽娟 +4 位作者 连镇 赵晶 李利娟 吴梓政 刘俊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1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1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21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病理完全缓解(pER)率为11.3%(25/221),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患者的pCR率分别为0.0%(0/12)、5.7%(6/106)、7.4%(2/27)和16.9%(11/65)。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pER率与分子分型有关(P〈0.05)。全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2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为61.1%,其中pER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4.0%,非pER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58.2%。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9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71.9%,其中pER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96.0%,非pCR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8.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前临床N分期、病理学N分期以及是否达到pCR是影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与Luminal型乳腺癌比较,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更易获得pER;新辅助化疗前临床N分期、病理学N分期以及是否达到pCR是预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分子分型 预后
原文传递
IFN-λ联合化疗药物抑制食管癌T.Tn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佳妮 齐义新 +4 位作者 彭鑫宇 霍燕伟 岳瑞雪 吴梓政 刘银凤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λ(IFN-λ)联合化疗药物对人食管癌细胞(T.Tn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技术检测经IFN-λ处理后T.Tn细胞的增殖情况;根据干预措施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顺铂(cis-platinu... [目的]探讨干扰素-λ(IFN-λ)联合化疗药物对人食管癌细胞(T.Tn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技术检测经IFN-λ处理后T.Tn细胞的增殖情况;根据干预措施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顺铂(cis-platinum,CDDP)的不同,分为未添加任何药物的T.Tn细胞组(对照组)、IFN-λ组、化疗药物组(T.Tn细胞+5-FU组或T.Tn细胞+CDDP组)、联用组(T.Tn细胞+IFN-λ+5-FU组或T.Tn细胞+IFN-λ+CDDP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中T.Tn的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系中Caspase-3、Caspase-8表达情况,探索IFN-λ可能的抗T.Tn细胞增殖的机制。[结果]IFN-λ能显著抑制T.Tn细胞增殖,IFN-λ联合化疗药物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FN-λ可诱导剪切形式的Caspase3、Caspase8蛋白增加。[结论]IFN-λ联用化疗药物(5-FU、CDDP)可协同抑制T.Tn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细胞 干扰素-λ 5-氟尿嘧啶 顺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