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嘉伟 王海军 +4 位作者 吴汉宁 韩珂 程鑫 董敏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121,共12页
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煤矿智能开采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几何建模为主、属性建模为辅,缺少针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灾害属性建模。针对上述问题,以陕北某煤矿作... 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煤矿智能开采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几何建模为主、属性建模为辅,缺少针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灾害属性建模。针对上述问题,以陕北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对煤层厚度、顶底板构造起伏、积水区、浅埋煤层地形地貌等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三维地质建模。首先,完成对地质资料、物探、钻探等成果的数字化工作,建立煤矿地质数据库。其次,利用DepthInsight建模软件从全矿井和工作面2个尺度开展建模工作,即以钻孔分层数据作为地层控制点,通过煤层及地表等高线、虚拟钻孔等数据联合控制地层层序,并处理初始层面模型中的穿层异常,构建地层面模型和地质体模型,再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对工作面进行地表模型构建。然后,采用岩体建模构建采空区、积水区模型并标注温度、气体等信息,利用工作面回采测量数据构建回采实测模型。最后,创建截断网格模型,通过序贯高斯模拟生成含水层渗透率、富水系数模型,实现区内水文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显示。基于三维地质模型,从地层、煤层及工作面、采空区及其积水区、水文属性多角度分析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及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精准治理提供靶区,助力煤矿智能开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 隐蔽致灾因素 地质透明化 几何建模 属性建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岩石磁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兰书琪 卫弼天 +12 位作者 幸龙云 杜楠 冷先刚 姜南 程鑫 陈庆龙 王保锋 许鹏祥 邓晓红 张冬孟 李腾 刘非凡 吴汉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9,共15页
利用古地磁学手段定量约束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可为原特提斯造山作用及华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但华北板块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含丰富油气资源,后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运... 利用古地磁学手段定量约束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可为原特提斯造山作用及华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但华北板块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含丰富油气资源,后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运移均可能导致其早古生代地层遭受重磁化影响。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灰岩、凝灰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岩相学、岩石磁学及逐步退磁研究,包括光学显微镜鉴定实验、扫描电镜(SEM)实验、能谱分析(EDS)实验、饱和等温剩磁(SIRM)实验、三轴等温热退磁实验、磁化率随温度变化(κ-T)实验、磁滞回线实验、一阶反转曲线(FORC)实验、系统热退磁实验以及热-交混合退磁实验,探讨了各类岩石的主要载磁矿物及其是否具备记录原生剩磁信息的潜能。结果表明:灰岩及凝灰岩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磁黄铁矿和(或)胶黄铁矿,部分样品还含少量赤铁矿(含杂质)和针铁矿,矿物颗粒的磁畴类型同时含有SD(单畴)和MD(多畴)两种。结合岩相学及退磁实验结果认为这些主要载磁矿物可能是与后期流体作用(有机质成熟及运移等)有关的次生矿物,其携带的剩磁信号不能直接用于约束板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或可用于约束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古生界油气运移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岩石磁学 上奥陶统 赵老峪组 流体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与油气关系
3
作者 杨鹏 任战利 +3 位作者 田涛 崔军平 刘池洋 吴汉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57-5073,共17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构造最为活跃、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楚雄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重要的中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其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史研究薄弱.恢复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系统评价盆地油气资源和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构造最为活跃、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楚雄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重要的中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其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史研究薄弱.恢复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系统评价盆地油气资源和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构造变形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在楚雄盆地全盆地系统采集了裂变径迹样品,分析确定了盆地的抬升过程,结合大量镜质体反射率(RO)、包裹体测温等古温标,系统恢复了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裂变径迹研究结果表明楚雄断裂以西靠近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地区的冷却年龄在41.9~72.7 Ma之间,主要为始新世41.9~55.5 Ma;楚雄断裂以东冷却年龄在20.0~38.4 Ma之间,主要为渐新世-早中新世.楚雄盆地抬升过程总体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主体部位20~38.4 Ma以来有一次快速抬升冷却过程.楚雄盆地三叠系热演化程度高,RO异常高值与火成岩活动密切相关.热演化史研究表明三叠系最大古地温在上新世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梯度可达30℃·km^(-1).三叠系烃源岩在侏罗纪开始生烃,白垩纪为主要生烃期,古新世-始新世主要为过成熟生干气阶段.渐新世以来盆地整体抬升,地层温度降低,生烃作用减弱.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除了受火成岩影响外,还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 地温梯度 热事件 构造-热演化 楚雄盆地 青藏高原东南部
下载PDF
羌北地块上志留统龙木措上组岩石磁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保锋 程鑫 +7 位作者 姜南 卫弼天 张伟杰 许鹏祥 周亚楠 刘雨纯 吴汉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318,共9页
开展羌北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磁学研究,定量约束出其古生代以来的古地理位置,可为研究青藏高原古构造格局、显生宙特提斯演化和古地理重建等提供重要基础和关键制约。在进行古地磁研究之前,首先进行岩石磁学特征的研究,明确岩石中载磁矿物... 开展羌北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磁学研究,定量约束出其古生代以来的古地理位置,可为研究青藏高原古构造格局、显生宙特提斯演化和古地理重建等提供重要基础和关键制约。在进行古地磁研究之前,首先进行岩石磁学特征的研究,明确岩石中载磁矿物的组合类型和特征,为后续退磁实验方案的选择以及剩磁的原生性的讨论提供岩石磁学基础。对羌北地块上志留统龙木措上组灰岩和砂岩进行岩石磁学特征研究,包括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磁化率随温度变化(χ-T)曲线、三轴等温系统热退磁实验、低温磁学性质测试以及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实验结果表明,龙木措上组灰岩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磁赤铁矿和磁黄铁矿,砂岩样品中的磁性矿物较为复杂,主要为磁铁矿,可能还含有磁黄铁矿等其他磁性矿物。研究结果表明龙木措上组地层中灰岩样品可以分离出稳定的高温剩磁分量,适宜开展进一步古地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磁学 羌北地块 上志留统 龙木措上组
下载PDF
不同含油、含水饱和度致密砂岩真三轴力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鹏祥 陈向东 +5 位作者 刘钊 程鑫 屈怡倩 李秋实 马春晓 吴汉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7,共8页
致密砂岩储层中水、石油或天然气等流体赋存可能会对致密砂岩的力学特征产生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利用YSZS-2000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岩石真三轴试验机对不同含油和含水饱和度致密砂岩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致密砂岩储层中水、石油或天然气等流体赋存可能会对致密砂岩的力学特征产生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利用YSZS-2000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岩石真三轴试验机对不同含油和含水饱和度致密砂岩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含油性对砂岩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产生弱化作用,表现为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准饱和”时峰值应力可下降5.35%,弹性模量可下降11.38%;(2)含水砂岩根据其吸水特性曲线分为Pa型与Pb型,含水性对砂岩的峰值应力产生弱化作用,饱和时Pa型砂岩峰值应力可下降11.58%,Pb型砂岩峰值应力可下降15.95%;(3)观察实验后浸油砂岩内部结构发现,油集中分布于砂岩矿物间裂隙,对破裂面产生润滑作用从而降低了砂岩的承载力。本研究成果可以对致密油气的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实验 致密砂岩 力学特征 峰值应力 弹性模量
下载PDF
滇东地区寒武系第三阶沉积岩磁组构研究及其对古水流方向的启示
6
作者 张冬孟 程鑫 +9 位作者 卫弼天 幸龙云 刘非凡 彭晓霞 邓晓红 边紫薇 李腾 兰书琪 周亚楠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5-670,共16页
以滇东地区朱家箐剖面和古莲村剖面为例,对滇东地区寒武系第二阶石岩头组、第三阶玉案山组和红井哨组共计42个采点(319个样品)开展了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载磁矿物包括磁铁矿、赤铁矿以及少量的针铁矿,而AMS... 以滇东地区朱家箐剖面和古莲村剖面为例,对滇东地区寒武系第二阶石岩头组、第三阶玉案山组和红井哨组共计42个采点(319个样品)开展了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载磁矿物包括磁铁矿、赤铁矿以及少量的针铁矿,而AMS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携带;两个剖面样品的磁面理均较为发育,各向异性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沉积特征,但结合地层走向与椭球体主轴的分布情况,认为朱家箐剖面反映了后期近E—W向挤压应力作用造成的初始变形组构,古莲村剖面的样品则保留了原生的叠瓦状沉积组构,包括流动组构和横向组构。对古莲村剖面样品的形状因子q和叠瓦角β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玉案山组到红井哨组沉积的数百万年间,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古水流方向没有显著变化,均为SW—NE向,其物源应该来自于西侧的康滇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地区 寒武系第三阶 岩石磁学 磁组构 古水流方向
下载PDF
依据古地磁资料探讨华北和华南块体运动及其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79
7
作者 吴汉宁 常承法 +1 位作者 刘椿 钟大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1-214,共14页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古地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了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华南和华北块体的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由此导出两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速度分量,估算了两块体...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古地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了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华南和华北块体的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由此导出两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速度分量,估算了两块体间的南北向距离,即秦岭海域的宽度,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并根据华北、华南块体的相对位置改变,探讨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对秦岭研究中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和华南块体 秦岭 造山带 古地磁极移曲线 古纬度变化
下载PDF
华北地块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古地磁研究新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汉宁 朱日祥 +1 位作者 刘椿 常承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94-701,共8页
本文对采自华北地块南缘陕西铜川和韩城两条剖面上的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的650余块标本(35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处理和剩磁稳定性检验,在482块标本中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对其形成时代作了地质学分析后,以... 本文对采自华北地块南缘陕西铜川和韩城两条剖面上的晚石炭世至晚三叠世地层的650余块标本(35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经逐步热退磁处理和剩磁稳定性检验,在482块标本中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对其形成时代作了地质学分析后,以特征剩磁分量为基础,计算了华北地块在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地磁极位置和纬度值,简单讨论该期内的运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华北 地块 晚古生代
下载PDF
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与古纬度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汉宁 常承法 +1 位作者 刘椿 钟大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99-105,共7页
本文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华北和华南块体古地磁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分析,和对笔者1990年古地磁极移曲线编制工作的补充和修正。在收集整理关于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研究成果的基石出上,结合笔者的新成果,按照一定的规... 本文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华北和华南块体古地磁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分析,和对笔者1990年古地磁极移曲线编制工作的补充和修正。在收集整理关于华北和华南块体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研究成果的基石出上,结合笔者的新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两大块体的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分布变化,据此推导出两大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的速率及规模,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极移曲线 古纬度 大地构造
下载PDF
风成沉积物磁组构与中国黄土区第四纪风向变化 被引量:28
10
作者 吴汉宁 岳乐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7-494,共8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几个剖面黄土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发现了风成沉积物中的磁组构特征,且它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并与黄土高原形成时的古风场有关,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及各轴比值与磁性颗粒分布排列方式亦即与空... 通过对黄土高原几个剖面黄土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发现了风成沉积物中的磁组构特征,且它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并与黄土高原形成时的古风场有关,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及各轴比值与磁性颗粒分布排列方式亦即与空气动力条件相关.阐明了风成沉积物磁组构形成机制及其与古风向的关系,提出一种能够定量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时古风场的方法,为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演化和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物 黄土高原 古风向 沉积物 磁组构
下载PDF
秦岭地区丹风群蛇绿岩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汉宁 朱日祥 +1 位作者 刘椿 常承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9-85,共7页
本文对秦岭造山带内丹风群蛇绿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古地磁研究,通过对剩磁分量成因形成时代及变质变形作用对特征分量的影响的讨论,初步确定了丹风群古地磁极位置和古纬度值,并对丹风群的形成演化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蛇绿岩 古地磁 大地构造 丹风群
下载PDF
秦岭丹凤群蛇绿岩古地磁学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汉宁 陈岩 周鼎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1-368,共8页
本文是对秦岭丹凤县桃花铺郭家沟剖面和商县三十里铺剖面丹凤群蛇绿岩标本的古地磁学研究结果.逐步热退磁和剩磁方向主分量分析表明,60%以上的标本含有可明显区分的3个剩磁组分.另外的约30%—40%的标本,尽管它们具有很高的天然剩磁强... 本文是对秦岭丹凤县桃花铺郭家沟剖面和商县三十里铺剖面丹凤群蛇绿岩标本的古地磁学研究结果.逐步热退磁和剩磁方向主分量分析表明,60%以上的标本含有可明显区分的3个剩磁组分.另外的约30%—40%的标本,尽管它们具有很高的天然剩磁强度,在150—200℃时,其剩磁强度即衰减50%以上,且显示出不稳定的方向.两种不同的磁性表现与不同的岩石组成和结构有关,特别是与岩石的结晶程度有关.经对3个剩磁组分成因的分析及与变质变形关系的研究,表明高温剩磁组分是原生.由高温剩磁组分得到丹凤群古地磁极位置为43.0°N,274.5°E,古纬度值为12.0°S.比较丹凤群的古地磁极位置和华北扬子块体古地磁极移曲线,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丹凤群在古生代不从属于华北或扬子块体,而是一个独立的地体,很可能是秦岭古洋壳的残片,从而给丹凤群蛇绿岩赋予新的大地构造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秦岭 丹凤群 蛇绿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二叠系至三叠系古地磁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汉宁 朱日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9-93,共5页
本文是作者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铜川和韩城两个二叠系至三叠系地层剖面所进行的系统古地磁研究的初步总结.
关键词 古地磁 鄂尔多斯 三叠系 大地构体造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汉宁 孟秋云 +3 位作者 徐林 张雪岩 李桂英 陈燕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 ,年龄 4 5~ 6 5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4 0 0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 392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 398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 ,年龄 4 5~ 6 5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4 0 0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 392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 398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 ,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 0 5 ) ;冠心病组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或脑卒中组 (P <0 . 0 1) ;脑卒中组的平均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或脑卒中组的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P <0 .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仍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P<0 . 0 5 ,P<0 . 0 1)。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收缩压、平均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脉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参数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在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策略与应用
15
作者 一飞 支泽娜 +2 位作者 孙硕 曹炜 吴汉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教育改革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建立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人才。环境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体内外等环境中的微小生物。它们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行和人类的生存... 教育改革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建立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人才。环境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体内外等环境中的微小生物。它们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行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影响。本论文旨在探讨环境微生物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通过引入环境微生物的知识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可持续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岩浆快速冷却记录的地球磁场极性转换过程
16
作者 吴汉宁 朱日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78-381,共4页
报道在阿拉善地区早白垩世玄武岩内首次发现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记录的地球磁场极性转换过程,表明地球磁场极性转换过程可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关键词 极性转换 岩浆 冷却 地磁场
下载PDF
硝酸酯类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
17
作者 吴汉宁 孟秋云 +8 位作者 苏卫东 徐林 李桂英 陈燕 赵廷利 王严 张雪岩 鲍运 孙即香 《现代医学》 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LVH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 =40 )给予引哒帕胺和安慰剂口服 ,治疗组 (n =40 )给予引哒帕胺和消心痛口服。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LVH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 =40 )给予引哒帕胺和安慰剂口服 ,治疗组 (n =40 )给予引哒帕胺和消心痛口服。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服药前和服药 6个月后室间隔厚度 (IVS)、左室后壁厚度 (LVPW )、左室舒张末短轴内径 (LVDd) ,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 (LVMI)及左室相对室壁厚度 (LVRWT)。结果 服药 6个月后两组患者LVMI、LVRWT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治疗组下降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酯类药物 高血压 左室重塑 引哒帕胺 安慰剂 左室肥厚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
18
作者 吴汉宁 赵廷利 +1 位作者 张娟娟 戴兴歧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6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方法将82例AMI患者分成心绞痛组(AP)48例和无心绞痛组(Non-AP)34例,测定患者血清CPK及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用硝酸还原酶法经比色法测...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方法将82例AMI患者分成心绞痛组(AP)48例和无心绞痛组(Non-AP)34例,测定患者血清CPK及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用硝酸还原酶法经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者的CPK、CK-MB、CTnI较低,而NO水平较高,与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绞痛对AMI的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而NO在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阿尔奇公式与储层孔隙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56
19
作者 李秋实 周荣安 +2 位作者 张金功 吴汉宁 李学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通过对陕 141井区上古生界山 2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岩电实验资料的研究 ,认为阿尔奇公式中的电阻率因素F不但与储层孔隙度、孔隙的曲折度有关 ,而且与储层的孔喉比有关 ,当孔隙度一定时 ,孔喉比越小 ,F值越低 ;地层电阻率指数n值的大... 通过对陕 141井区上古生界山 2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岩电实验资料的研究 ,认为阿尔奇公式中的电阻率因素F不但与储层孔隙度、孔隙的曲折度有关 ,而且与储层的孔喉比有关 ,当孔隙度一定时 ,孔喉比越小 ,F值越低 ;地层电阻率指数n值的大小主要受储层孔喉比的影响 ,当储层为孔喉比等于 1的管状孔时 ,n等于 1,值最小。孔喉比越大 ,n值越大。其原理是当孔隙饱含油时 ,不仅导电体截面减小 ,而且导电体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奇公式 储层 孔隙结构 石英 成岩作用 岩电试验 压汞曲线 电阻率指数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80
20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4 位作者 张明利 刘池阳 吴汉宁 由福报 张兵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1-429,共9页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古地磁 叠合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