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岭山商周时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沫 丘志力 吴海贵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透闪石质的玉器呈白色、不透明的外观,被认为和酸性土壤的腐蚀有关;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包裹体特征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玉料较可能来自变质石英岩。伟晶岩或高温石英脉,将其与博罗本地、台山地区(近环珠江口地区)的石英及水晶样品进行对比,未有证据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原料来自上述地区。本研究可为揭示商周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民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以及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物品交换及贸易路线等方面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岭山 商周 玉器 质地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拉曼光谱 包裹体 白化 玉料产地
下载PDF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玉器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沫 丘志力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7,共8页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的玉器,其中玉筀有较大可能来自同时期的环珠江口地区,玉管可能与越南北部文化圈存在一定联系;博罗地区与环珠江口地区在先秦时期共处于一个普遍使用玉的文化圈中,这种用玉传统明显不同于同时期的中原、吴楚...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的玉器,其中玉筀有较大可能来自同时期的环珠江口地区,玉管可能与越南北部文化圈存在一定联系;博罗地区与环珠江口地区在先秦时期共处于一个普遍使用玉的文化圈中,这种用玉传统明显不同于同时期的中原、吴楚地区的玉文化传统,它反映出先秦时期古越族先民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工艺 先秦墓地 博罗横岭山
下载PDF
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分析及其文化探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沫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13-18,共6页
辽代玉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见证物。本文通过对辽代玉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可分为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前者以蹀躞銙上具有"山"... 辽代玉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见证物。本文通过对辽代玉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可分为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前者以蹀躞銙上具有"山"字形古眼、蹀躞上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或曲柄形饰以及带銙可能存在偏角团形銙或倒"凸"字形銙为特征,在文化渊源上主要受到突厥文化、回鹘文化的影响。后者以具有前后两组玉带为特征,其主要受到中原汉族带饰文化的影响。本文中关于辽代玉蹀躞带中存在悬坠曲柄形饰、饰倒"凸"字形銙以及还具有双带扣.双铊尾型式的特征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少为述及,可作为新的依据,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和更深刻地理解辽代社会契丹文化的特色及其多元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玉蹀躞带 特征 多元文化 探源
下载PDF
16~18世纪欧洲琥珀工艺特点及其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16~18世纪是欧洲琥珀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时期,工艺师们利用圆雕、浮雕、凹雕和镶嵌工艺制作琥珀工艺品,尤其是通过镶嵌工艺将大量小面积的琥珀材料拼合,创作出体型颇大、外观华美、工艺精湛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和造型特色可... 16~18世纪是欧洲琥珀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时期,工艺师们利用圆雕、浮雕、凹雕和镶嵌工艺制作琥珀工艺品,尤其是通过镶嵌工艺将大量小面积的琥珀材料拼合,创作出体型颇大、外观华美、工艺精湛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和造型特色可为当今中国的玉雕创作和制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工艺 启示 16~18世纪 欧洲
下载PDF
试论多学科视野下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及其团队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沫 《艺术科技》 2013年第4期62-63,共2页
当今的博物馆观众普遍希望能看到内容和形式耳目一新的展览。国家文物局也将"代表性原创临时展览"作为衡量我国一级博物馆陈列展览运行状况的最重要指标。目前,增强展览的创新性已成为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多学... 当今的博物馆观众普遍希望能看到内容和形式耳目一新的展览。国家文物局也将"代表性原创临时展览"作为衡量我国一级博物馆陈列展览运行状况的最重要指标。目前,增强展览的创新性已成为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多学科交叉将成为博物馆展览策划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本文探讨了在多学科视野下进行展览策划的优点和重要性,并提出进行相应策展人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交叉 创新 展览策划 团队 建设
下载PDF
中国汉代玉器的工艺进步和艺术创新——以安徽出土的汉代玉器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3-62,共10页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代。安徽汉墓中出土的多件珍贵、稀罕的汉代玉器精品是汉代玉器工艺进步和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见证。这些玉器显示出当时的玉匠在制玉方面已能娴熟将多种复杂工艺进行综合应用,同时还发展出多层镂雕工艺...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代。安徽汉墓中出土的多件珍贵、稀罕的汉代玉器精品是汉代玉器工艺进步和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见证。这些玉器显示出当时的玉匠在制玉方面已能娴熟将多种复杂工艺进行综合应用,同时还发展出多层镂雕工艺和较高难度的金属嵌玉工艺;在艺术创作方面,已可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并创作出相对前代同类题材作品或更简约或更写实的作品。对这些优秀玉雕作品进行回顾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和文明进化程度,也更可为我们当今的艺术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玉器 工艺进步 艺术创新 安徽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车道跑偏检测方法研究及仿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沫 安向京 贺汉根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了保证辅助驾驶技术行车的安全,在分析了基于视觉的车道跑偏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利用由计算机视觉获得的车道标志线来进一步获得车-路关系的方法,并推导了几种车道跑偏判据TLC(time to lane crossing)的计算公式;... 为了保证辅助驾驶技术行车的安全,在分析了基于视觉的车道跑偏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利用由计算机视觉获得的车道标志线来进一步获得车-路关系的方法,并推导了几种车道跑偏判据TLC(time to lane crossing)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预瞄最优曲率模型”来仿真人-车-路的关系,并验证了当人的状态发生变化时,TLC判据可以有效地提供报警的效果;最后在红旗自主驾驶样车的视觉导航系统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分析和仿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跑偏 TLC 驾驶员建模 触界时间
下载PDF
重庆忠县翠屏山西晋崖墓出土宝玉石和玻璃饰品的工艺初探
8
作者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56-64,共9页
利用显微镜对重庆忠县翠屏山西晋时期崖墓出土的玛瑙珠、琥珀饰品和玻璃珠的表面痕迹进行了显微观察,对它们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玛瑙珠在粗磨过程中应使用了粒径较大、粒度不均匀的石英砂粒,导致玛瑙珠的外形不规整,表面... 利用显微镜对重庆忠县翠屏山西晋时期崖墓出土的玛瑙珠、琥珀饰品和玻璃珠的表面痕迹进行了显微观察,对它们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玛瑙珠在粗磨过程中应使用了粒径较大、粒度不均匀的石英砂粒,导致玛瑙珠的外形不规整,表面多大而深的凹坑;琥珀饰品的钻孔外缘和表面存在较多应力裂纹,显示当时的玉匠对琥珀的加工尚不能克服琥珀性脆、怕热的缺点;玻璃珠至少可见铸造——切削成形、缠珠和直管切割3种制作工艺。这些饰品的特点反映了西晋时期平民社会所使用的饰品的面貌和工艺水平,为中国古代宝玉石和玻璃器的断代以及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墓 西晋 玛瑙 琥珀 玻璃珠 显微观察 工艺
下载PDF
华光异彩,美美与共——从辽代玉器所见的多元文化融通
9
作者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03-118,共16页
辽代玉器相对于中国其他时代的玉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结合文献和实例对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辽代玉器融汇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包括中原汉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西... 辽代玉器相对于中国其他时代的玉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结合文献和实例对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辽代玉器融汇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包括中原汉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西方外国文化等,并由此博采众长,样式百出,别具一格,其创新的模式可为当代玉器的设计创新和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弘扬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辽代 多元文化 融通
下载PDF
辽宁岫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中石墨的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跃峰 丘志力 +3 位作者 彭淑仪 钟友萍 李榴芬 吴沫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石墨常出现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交代作用过程中,是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性矿物。辽宁岫岩透闪石质玉、特别是其中河磨老玉(子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石墨,目前,对这些石墨形成条件及其与闪石质玉石成因联系知之甚少。... 石墨常出现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交代作用过程中,是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性矿物。辽宁岫岩透闪石质玉、特别是其中河磨老玉(子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石墨,目前,对这些石墨形成条件及其与闪石质玉石成因联系知之甚少。通过显微岩相学、拉曼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探讨了辽宁岫岩河磨老玉中石墨与透闪石质玉矿的成因联系。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呈条带状、星点状和云雾状3种分布形态,计算获得的石墨化度值在0.562-0.644之间,菱面体多形含量变化在19.52%-23.00%,温度范围为454-623℃,与角闪岩相变质峰期温度基本一致,明显高于前人获得的透闪石质玉的形成温度范围。结果显示,河磨老玉中的石墨与闪石质玉石是不同地质作用产物。结合野外地质产状,推测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形成早于闪石质玉石,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残余矿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石墨的特征暗示辽河群含石墨方解石大理岩、含石墨的透闪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可能是河磨老玉主要的原岩,而透闪石玉是多期次/阶段成矿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透闪石质玉 成生联系 变质温度 辽宁岫岩
下载PDF
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1 位作者 孟增璐 王学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中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满族民俗的影响,皇室权力结构改变及宫廷文化的推动;西方文化传入导致的价值观念转变;清代商业经济发展等要素是导致翡翠玉文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主要原因。翡翠玉文化的崛起和市场上翡翠玉石的供应之间在时间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翡翠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供应驱动的。清代开始的翡翠玉文化的核心是“商玉”文化,它和之前和田玉的“礼玉”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硬玉) 和田玉(软玉) 玉文化 清代.
下载PDF
中国彩色宝玉石使用的三次高潮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关系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莫默 丘志力 +3 位作者 张跃峰 李榴芬 吴沫 罗涵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基于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的大量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3次高潮的形成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汉魏时期,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包括蓝色绿松石... 基于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的大量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3次高潮的形成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汉魏时期,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包括蓝色绿松石、青金石、红色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第二次高潮延续在唐宋(辽),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除了第一次高潮常见宝石外,出现了真正的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第三次高潮主要出现在明清,重要的彩色宝石种类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青金石、碧玺和绿色翡翠。第一次爆发和中国人沿北方丝绸之路对中亚的探索及其文化交流有关;第二次爆发则和唐宋时期非常频繁的中西方贸易及互动性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有关;第三次爆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分别和明朝主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中国通往西方之门及清朝被西方用武力打破封闭,西学东渐,导致西南丝绸之路带来绿色翡翠打破本来由和田玉主导的白玉文化有关,前期是中国主动和国外进行商品贸易的产物,后期则是外国坚船利炮带来的副产品。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文化的形成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互动的结果,但古代多数重要的彩色宝石主要来自境外,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首符次德的彩色宝玉石文化是一种舶来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宝玉石 出土文物 文化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
下载PDF
图书馆资源公益性增值利用的优势、挑战与开发定位——面向三网融合环境的考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传夫 吴沫 +1 位作者 鲜冉 黄梦萦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60,共7页
图书馆公共资源具有丰富性、系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但是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三网融合新环境为图书馆资源的深度利用与延伸服务创造了条件,但面临资源与大众化需求的有效匹配、资源组织与融合环境的有效对接、收藏资源传播可视化... 图书馆公共资源具有丰富性、系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但是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三网融合新环境为图书馆资源的深度利用与延伸服务创造了条件,但面临资源与大众化需求的有效匹配、资源组织与融合环境的有效对接、收藏资源传播可视化和知识产权等因素的挑战。论文在分析这些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建议图书馆从公益性开发、合作性开发、增值性开发、均等性开发和规范性开发等方面对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开发与服务进行科学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图书馆资源 增值利用 开发定位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对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古玉器上蜡工艺的揭示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魏巧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2-1045,共4页
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是广东省目前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商周时期墓葬群,该墓地出土的玉器样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鉴定研究后发现,玉器的红外光谱在2960cm^-1(相对较弱)、2920和2853cm^-1附近出现了2~3个明显的特征性吸收峰,结合... 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是广东省目前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商周时期墓葬群,该墓地出土的玉器样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鉴定研究后发现,玉器的红外光谱在2960cm^-1(相对较弱)、2920和2853cm^-1附近出现了2~3个明显的特征性吸收峰,结合对纯蜡样品、现代上蜡玉器样品的测试比较,认为博罗横岭山墓地出土玉器在加工过程中曾经经过上蜡处理,首次揭示出商周时期岭南先民掌握了在加工中利用蜡来增加玉器美观技术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玉器 上蜡工艺 商周墓地 广东博罗横岭山
下载PDF
从传世及出土翡翠玉器看我国清代翡翠玉料的使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2 位作者 谷娴子 杨萍 李榴芬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38,共5页
根据最新发现的广州海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玉石的进口记录以及其它翡翠资源开发的资料,通过分析中国主流博物馆清代传世及出土的翡翠玉器、国际著名拍卖公司专场拍卖的清代翡翠玉器以及云南等九省、市出土的清代翡翠玉器,统计分析了中国... 根据最新发现的广州海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玉石的进口记录以及其它翡翠资源开发的资料,通过分析中国主流博物馆清代传世及出土的翡翠玉器、国际著名拍卖公司专场拍卖的清代翡翠玉器以及云南等九省、市出土的清代翡翠玉器,统计分析了中国清代翡翠玉器的来源与材质特征,指出该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翡翠玉料数量可能相当巨大,广州是翡翠玉料最重要的进关口岸之一;其中"商品玉"或"白底青种"和"花青种"翡翠是清代翡翠玉器中最主要的类型,中国清代使用的翡翠玉料与现代使用的在总体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高质量翡翠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显示出高质量翡翠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 玉器 玉料 材质特征 清代
下载PDF
以丙酮为原料的醛醇缩合衍生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沫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3-30,19,共9页
本文就世界丙酮市场沿革,论证发展丙酮醛醇缩合第一代衍生物的前景,并就主要衍生物产量规模,提出根据丙酮量而算定的宏观控制参考数据,还分别就主要衍生物产品作了综述。
关键词 醛醇缩合 异佛尔酮 产量规模 宏观控制 参考数据 金属氢氧化物 催化剂床层 有机化工厂 酮醇 停留时间
下载PDF
次磺酰胺类橡胶硫化促进剂的生产与合成工艺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沫 姚丽年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0年第6期44-47,共4页
综述了次磺酰胺类橡胶硫化促进剂CZ、NOBS、NS、DZ的生产和合成工艺现状,对国外专利技术进行了对比评述,并就氧化剂技术开发和反应介质应用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橡胶硫化促进剂 合成工艺 磺酰胺类 二环己胺 国外专利 次氯酸钠水溶液 孟山都公司 拜耳公司 硫化速度 氧化工艺
下载PDF
浅析出土软玉质玉器的沁对玉质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勤文 蔡青 +1 位作者 曹妙聪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15,共8页
沁色不仅是出土玉器的常见重要特征,而且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美",所以,仿古玉器一般都会仿制沁色。出土玉器受沁作用和沁色会影响玉器玉质的宝石学特征,从而会影响对玉器玉质的正确鉴定。本文以4处软玉质出土玉器特征的研究成... 沁色不仅是出土玉器的常见重要特征,而且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美",所以,仿古玉器一般都会仿制沁色。出土玉器受沁作用和沁色会影响玉器玉质的宝石学特征,从而会影响对玉器玉质的正确鉴定。本文以4处软玉质出土玉器特征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出土玉器受沁特征的研究分析,初步探索了受沁作用和沁色对玉器颜色、光泽、透明度、孔隙度、密度、硬度等宝石学特征的影响和受沁后玉石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出土玉器的正确鉴定和仿古玉器伪沁的辨析提供参考和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受沁对出土玉器颜色的影响规律是,受沁程度不同则影响表观颜色的程度不同,玉器受沁程度越严重,对玉器表观颜色的改变越大,一般是颜色变深;(2)受沁对出土玉器光泽和透明度的影响规律是,受沁越严重则玉器的光泽和透明度越差,从未受沁—轻度—中度—较重—重度受沁,光泽的变化一般呈现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的变化,透明度的变化一般呈现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变化;(3)受沁对出土玉器的密度、孔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是,受沁越重孔隙度增大,相应地密度和硬度降低,如严重受沁的透闪石质玉器,其摩氏硬度一般小于5.5,最低可到4,最高可到6;(4)受沁对出土玉器成分的影响规律是,主要矿物组成一般不变化,玉石种类也不变化,只是有的玉器局部可产生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沁色特征 玉质鉴定 沁的影响
下载PDF
广东横岭山出土玉玦的工艺特征及其用途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2 位作者 吴海贵 杨萍 谷娴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1-25,37,共6页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时期的墓地是迄今广东省发现的、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的墓葬群,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其中M177墓出土的一对做工精美的石英质玉玦的基本特征、工艺及微痕进行了分析,推测当时使用了可以固定...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时期的墓地是迄今广东省发现的、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的墓葬群,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其中M177墓出土的一对做工精美的石英质玉玦的基本特征、工艺及微痕进行了分析,推测当时使用了可以固定旋转轴的钻孔技术、硬度很高的抛光材料或专门的"垫托"工具。根据其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指出,岭南加工玉器的先民掌握了玉器上蜡工艺,可能提供了中国目前最早用蜡改善玉器的案例。认为M177墓出土的玉玦及其它墓葬出土的玉玦应该是本地加工的产品,可能是具有财富象征意义的珠宝礼器,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玦 工艺 横岭山遗址 商周时期 广东省
下载PDF
第五届全国石油化工催化会议在齐鲁石化公司召开
20
作者 吴沫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7-67,共1页
中国石油化工学会催化会议于1989年9月20~23日在齐鲁石化公司召开.石油化工企业、科学研究、高等院校等各部门催化学科的专家、学者、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交流了239篇论文,涉及催化剂及载体制备。
关键词 石油化工 齐鲁石化公司 化工学会 载体制备 中国石化总公司 石油炼制 化工应用 金陵石化公司 王玉振 中国石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