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肇庆市PM_(2.5)重污染天气形势及冬季典型污染过程输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洛林 周柳艺 +4 位作者 王雪梅 陈伟华 戴佳宁 沙琛源 常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2-792,共11页
为了揭示肇庆市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利用2013—2014年PM_(2.5)监测数据,分析该区域两年间的空气质量整体变化情况以及PM_(2.5)污染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统计两年间所有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并根据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展开分析... 为了揭示肇庆市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利用2013—2014年PM_(2.5)监测数据,分析该区域两年间的空气质量整体变化情况以及PM_(2.5)污染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统计两年间所有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并根据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展开分析,运用空气质量数值模型(WRF-Chem)对冬季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肇庆2013—2014年共发生27次PM_(2.5)重污染过程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结合气象场的分布特征,总结出四种诱发重污染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分别是高压出海型(48%)、热带低压型(22%)、锋面影响型(19%)及冷高压控制型(11%)。在四种天气形势的影响下,肇庆整体风向以东南风和南风为主,大气处于静稳状态,导致污染物的积累并诱发重污染过程。WRF-Chem模拟结果进一步发现,不利气象条件及本地排放源是造成肇庆冬季重污染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四维通量模型对肇庆边界污染物输送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肇庆PM_(2.5)以输出为主,其中硝酸盐与氨盐的输出通量较大。此外,模型还揭示了肇庆境内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外地输入的污染物也通过此通道影响肇庆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分析 PM2.5 四维通量 传输特征 肇庆市
下载PDF
佛山市PM_(2.5)污染特征及诱发其高污染过程天气系统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司徒淑娉 吴洛林 +5 位作者 周柳艺 张毅强 邓思欣 安丽娜 邵展奇 邝敏儿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利用2013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站点ρ(PM_(2.5))监测数据,分析佛山市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诊断诱发PM_(2.5)高污染过程的关键天气类型。结果表明,佛山市2013年PM_(2.5)年均值为53μg/m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污染主要集中... 利用2013年佛山市8个国控大气自动监测站点ρ(PM_(2.5))监测数据,分析佛山市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诊断诱发PM_(2.5)高污染过程的关键天气类型。结果表明,佛山市2013年PM_(2.5)年均值为53μg/m3,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污染主要集中在三水区中部、南海区中部和禅城区北部。佛山市ρ(PM_(2.5))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秋、冬季是PM_(2.5)的高污染季节,其值夜间略高于白天,呈典型的双峰型分布,08:00—09:00短暂出现一个浓度的小峰值,推测与上班交通高峰有关。对PM_(2.5)持续高污染发生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表明,高压出海是诱发佛山市PM_(2.5)高污染事件最主要的天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入肺颗粒物 污染特征 天气系统 佛山市
下载PDF
四维通量法在珠三角地区秋季PM_(2.5)区域输送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毛敬英 周柳艺 +2 位作者 陈伟华 吴洛林 王雪梅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1,97,共8页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秋季PM_(2.5)区域输送对广州的影响,选取2015年10月19日—11月26日为研究时段,利用四维通量法,并结合WRF-CMAQ模式,计算与广州相邻的7个城市边界线上PM_(2.5)在不同高度的输送量。结果表明:15km高度内,广州的PM_(2.5)...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秋季PM_(2.5)区域输送对广州的影响,选取2015年10月19日—11月26日为研究时段,利用四维通量法,并结合WRF-CMAQ模式,计算与广州相邻的7个城市边界线上PM_(2.5)在不同高度的输送量。结果表明:15km高度内,广州的PM_(2.5)输入来自清远、东莞、深圳,向佛山、惠州、韶关、中山输出;输入量大小依次为清远、东莞、深圳,输出量大小依次为中山、韶关、惠州、佛山;垂直方向上,2km以下高度,PM_(2.5)输送以输出广州为主,2km以上高度,PM_(2.5)输送以输入广州为主;日间13:00—18:00为PM_(2.5)输送强度的高峰期,且该时段的PM_(2.5)净输送量以清远与佛山的输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区域输送 四维通量 秋季 广州
下载PDF
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险区域预警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顾豪高 张王剑 +6 位作者 徐浩 李鹏媛 吴洛林 郭貔 郝元涛 陆家海 张定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危险预警模型,识别禽流感暴发高危险区域并提出预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中国地市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及同期地理、气象数据,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并量... 目的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危险预警模型,识别禽流感暴发高危险区域并提出预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中国地市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及同期地理、气象数据,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并量化地理和气象因素对发病的影响,综合两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发病危险预警地图.结果 2014年2月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际发病地区全部位于研究构建的发病危险预测区域内;模型预测了疾病的空间移动趋势,对2014年4、5月北方地区的新发疫情有准确的预警.结论 建立的模型短期预测准确度和精确度较好,可应用于疫情监测和预警领域,有助于早期区域预防疫情的流行及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危险因素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