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济强 岳红梅 刘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的42例OSAHS患者(OSAHS组)和健康自愿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的42例OSAHS患者(OSAHS组)和健康自愿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h-fabp、hsCRP的表达水平,同时常规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的水平。结果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fabp的水平(11.73±3.45)μg/L vs(7.79±2.84)μg/L;hsCRP(5.41±1.83)mg/L vs(2.49±0.7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SAHS组血清AST、C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HS组h-fabp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无相关性(r=0.246,P>0.05),而hsCRP与AHI呈正相关(r=0.656,P<0.01)。结论h-fabp、hsCRP联合检测与传统的心肌损害指标相比,对OSAHS患者发生心肌损害和未来心血管事件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甲状腺癌伴恶性多发性浆液性积液和静脉血栓栓塞1例
2
作者 吕丽丽 陈永清 +3 位作者 吴济强 李瑞珍 翟满满 丁小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72-75,共4页
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被认为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甲状腺肿瘤的85%,但其大多是惰性的,且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低^([1])。大多数PTC患者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达95%^([2])。在某些情况下,甲状腺癌会转移到肺、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 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被认为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甲状腺肿瘤的85%,但其大多是惰性的,且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低^([1])。大多数PTC患者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达95%^([2])。在某些情况下,甲状腺癌会转移到肺、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而在少数情况下,会转移到胸膜,表现为恶性胸腔积液(MPE),预后不佳^([3])。癌症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因素,但在甲状腺癌患者中,VTE的发生率较低。本研究收集我院第1例可疑因PTC诱发MPE、心包积液和肺栓塞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恶性胸腔积液 乳头状甲状腺癌 中枢神经系统 病历资料 呼吸困难 心包积液 肺栓塞
下载PDF
单纯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济强 雷丰丰 +2 位作者 王红娟 陈其章 范临夏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71-74,共4页
目的总结单纯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单纯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肺栓塞患者477例,根据有无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分为单纯性肺栓塞组187例和肺栓塞合并DVT组29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栓塞发生部位、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单纯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单纯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肺栓塞患者477例,根据有无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分为单纯性肺栓塞组187例和肺栓塞合并DVT组29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栓塞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合并症等临床资料。以患者是否为单纯性肺栓塞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单纯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性肺栓塞组患者年龄、肺栓塞发生部位和气短、胸闷、咳嗽、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等临床表现,以及合并高血压、合并COPD、合并冠心病、近期手术史等资料与肺栓塞合并DVT组相比,P均<0.05。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合并COPD、合并冠心病是发生单纯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纯性肺栓塞主要发生在肺段动脉,临床表现以胸闷、气短、咳嗽多见,常合并高血压、COPD、冠心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合并COPD、合并冠心病是发生单纯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肺栓塞 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纤维素性纵隔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4
作者 吴济强 欧阳红 +3 位作者 雷丰丰 范临夏 王红娟 陈其章 《国际呼吸杂志》 2023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目的纤维素性纵隔炎(FM)是一种少见疾病,本研究通过探讨F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通过胸部CT平扫、胸部增强CT... 目的纤维素性纵隔炎(FM)是一种少见疾病,本研究通过探讨F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通过胸部CT平扫、胸部增强CT扫描、CT肺血管造影检查、部分接受介入治疗(肺血管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支气管镜检查、手术治疗的FM患者的住院资料。对FM患者的临床表现、纵隔内组织器官受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总共纳入110例患者,男48例,年龄(68.8±7.5)岁,年龄范围为53~87岁;女62例,年龄(67.3±8.1)岁,年龄范围为51~83岁。58例(52.7%)有肺结核病史;6例(5.5%)怀疑肺结核;2例(1.8%)有自身免疫性疾病;44例(40.0%)未知病因。106例(96.4%)患者有气短;70例(63.6%)有咳嗽;17例(15.5%)有咯血;3例(2.7%)有胸痛;1例(1.0%)有吞咽困难。64例(58.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18.2%)合并支气管哮喘;106例(96.4%)合并肺动脉高压;64例(58.2%)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4例(49.1%)合并高血压病;24例(21.8%)合并2型糖尿病;21例(19.1%)合并肺栓塞;16例(14.5%)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部影像学显示,FM患者存在纵隔内浸润性肿块,肺动脉狭窄103例(93.6%);肺静脉狭窄83例(75.5%);21例(19.1%)存在肺栓塞;63例(57.3%)存在胸腔积液,其中双侧胸腔积液37例(33.6%),单侧胸腔积液26例(23.6%);心包积液13例(11.8%);60例(54.5%)肺门或纵隔内钙化灶;38例(34.5%)胸膜增厚。78例(70.9%)行右心导管检查;68例(61.8%)行肺动脉造影;50例(45.5%)行肺静脉造影;47例(42.7%)行肺动脉支架置入;41例(37.3%)行肺静脉支架置入;33例(30.0%)行肺动脉球囊扩张;32例(29.1%)行肺静脉球囊扩张;13例(11.8%)行支气管镜检查;1例(1.0%)行手术活检;16例(14.5%)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中8例(7.3%)行CT冠状动脉造影。结论肺结核是导致FM的主要病因。FM胸部影像学表现为纵隔内浸润性肿块,肺动脉受累最常见,其次是肺静脉、浆膜腔、支气管。肺动脉高压是FM最常见的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合并症,气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识别FM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性纵隔炎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点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
5
作者 田玲玲 雷丰丰 +1 位作者 马雪 吴济强 《国际呼吸杂志》 2023年第7期775-782,共8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14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扩增受...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14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扩增受阻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种驱动基因进行联合检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基因(ROS1)、鼠类肉瘤滤过性毒素致癌同源体B1(BRA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成神经细胞瘤鼠肉瘤癌基因(NRAS)、编码磷脂酰基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基因(PIK3CA)、转染重排原癌基因(RET)和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跃,观察10种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逐步法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43例NSCLC患者的10种驱动基因突变的总阳性率为51.75%(74/143),EGFR突变、ALK融合、KRAS突变、BRAF突变、HER2突变、ROS1融合、RET融合、PIK3CA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37.76%(54/143)、4.90%(7/143)、4.20%(6/143)、1.40%(2/143)、1.40%(2/143)、1.40%(2/143)、1.40%(2/143)、0.70%(1/143),NRAS突变和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均未检出。驱动基因多位点共存突变包括EGFR突变5例、ALK融合6例、KRAS突变6例、BRAF突变2例、HER2突变2例、ROS1融合2例,双驱动基因共存突变包括KRAS突变与RET融合、KRAS突变与PIK3CA突变共存各1例。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55.17%(32/58)比25.88%(22/85)],年龄<65岁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年龄≥65岁患者[48.61%(35/72)比26.76%(19/71)],无吸烟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患者[44.58%(37/83)比28.33%(17/60)],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44.54%(53/119)比4.17%(1/24)],有远处转移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43.27%(45/104)比23.08%(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年龄<65岁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7,95%CI:1.636~6.977,P=0.001;OR=0.895,95%CI:1.181~5.071,P=0.016)。结论在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率最高,女性、年龄<65岁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驱动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济强 王学珍 +5 位作者 姜纹姣 李小奇 王满君 王红娟 王倩 陈其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及其潜在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通过超声诊断为下肢DVT,同时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DVT形成位置分为混合型DVT、近...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及其潜在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通过超声诊断为下肢DVT,同时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DVT形成位置分为混合型DVT、近端DVT、远端DVT,远端DVT进一步分为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混合型DVT指同时存在近端和远端DVT。根据肺动脉受累部位将肺栓塞分为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肺叶动脉栓塞和肺段动脉栓塞。观察住院患者DVT形成位置、肺栓塞发生部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表现(气短、胸闷、胸痛、咯血、咳嗽、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晕厥、发热)和危险因素(骨折/创伤、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感染、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瘫痪、妊娠),以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最终共20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左下肢DVT 127例(占60.8%),右下肢DVT 82例(占39.2%);混合型DVT占39.2%,近端DVT占17.3%,远端DVT占43.5%(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占14.8%、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28.7%)。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41.5%(34/82)、38.8%(14/36)比16.2%(5/31)、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患者肺段动脉栓塞发生率高于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41.9%(13/31)比26.8%(22/82)、30.6%(1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肺段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型DVT和近端DVT患者〔66.7%(40/60)比26.8%(22/82)、30.6%(1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合并肺段动脉栓塞者(mg/L:6.08±3.12比3.66±2.66,P<0.05);而下肢其他DVT形成位置合并不同部位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TE临床表现方面,除混合型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54.9%(45/82)比29.0%(9/31)、15.0%(9/60),均P<0.05〕、近端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外〔41.7%(15/63)比15.0%(9/60),P<0.05〕,下肢DVT不同形成位置患者其他VTE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且各组VTE危险因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患者DVT大多发生于左下肢,且远端DVT发生率高于近端DVT;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合并肺栓塞大多发生在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远端DVT患者合并肺栓塞多发生在肺段动脉;下肢DVT合并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合并肺叶和肺段动脉栓塞者;混合型DVT和近端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高于远端DVT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部位
原文传递
亚段肺栓塞的诊断和抗凝治疗进展
7
作者 吴济强 侯晓莉 +1 位作者 李杨 陈其章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肺栓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第三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潜在相关并发症和长期随访数据,亚段肺栓塞在临床意义和抗凝治疗益处方面仍有争议。本文就亚段肺栓... 肺栓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第三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潜在相关并发症和长期随访数据,亚段肺栓塞在临床意义和抗凝治疗益处方面仍有争议。本文就亚段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亚段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指导,拓宽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