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喂养综合征和血磷水平变化对急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比较
1
作者 徐阳 吴淑璐 +1 位作者 袁成 汪华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究成人急危重症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与血磷水平变化对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存在营养... 目的探究成人急危重症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与血磷水平变化对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且不合并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的成人急危重症患者193例。依据传统再喂养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RFS组(n=129)和非再喂养综合征(NRFS组,n=64),对比两组患者电解质水平变化及短期预后情况,并分析血磷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RFS组和NRFS组年龄、28 d急性肾功能损伤、28 d新增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28 d转出率等预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S组喂养后血磷水平较喂养前显著下降(mmol/L:0.64±0.28 vs.1.13±0.29,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喂养后3 d内血磷最低值与28 d内患者转出预后呈显著相关(P<0.05),血磷下降幅度则与28 d内患者转出预后不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喂养后3 d内血磷最低值曲线下面积为0.679,95%CI为0.6479~0.8043。3 d内血磷最低值的约登指数最大截断值为0.675 mmol/L。以喂养后血磷≤0.675 mmol/L建立新分组,新分组对急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预测能力的约登指数均高于传统RFS分组(P<0.05)。结论成人急危重症患者并发RFS产生不良的短期临床预后。喂养后低血磷水平对急危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RFS诊断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再喂养综合征 诊断 低磷血症
下载PDF
ICU再喂养综合征早期危险因素的探查及模型预测 被引量:6
2
作者 徐阳 吴淑璐 +4 位作者 张杰 曹云松 张亚慧 袁成 汪华学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早期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入院早期的急危重症患者营养选择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首次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初次喂养后发生再喂养综合征(RFS)的早期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入院早期的急危重症患者营养选择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首次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且符合病例入排标准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并发RFS,分为RFS组和非RFS组,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数据指标,并构建RFS早期预测模型。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200例,分为RFS组134例,非RFS组66例,发病率为66.7%。单因素分析显示:NRS2002营养评分,APACHEⅡ评分,入院3 d是否诊断脓毒症,3 d内胰岛素应用病史,前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等与RFS发生相关(P<0.05)。筛选患者入院初期即可获得的危险因素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为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入院早期RFS预测模型Logit(P)=0.114X1+0.011X2-0.005X3,模型预测急危重症患者RFS发病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0.6708~0.8132),灵敏度为81.34%,特异度为57.58%。模型拟合优度显示:χ2=3.808(P>0.05)。结论:在剔除了入院初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急危重症患者后,其首次喂养获得了更高的RFS发病率,脏器功能的损害或抑制了电解质水平的下降。前白蛋白、尿素氮、C反应蛋白是急危重症患者早期即可获得的危险因素指标,基于此构建的RFS风险预测模型有着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以有效评估急危重症患者RFS发病风险,为医师营养策略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再喂养综合征 危险因素 模型预测
原文传递
ICU过度医疗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淑璐 樊俊红 邓晰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2期332-335,共4页
目的对ICU中的过度医疗现象进行研究,探讨ICU中过度医疗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避免ICU中过度医疗提出解决建议。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患者的住院病历为研究对象,应... 目的对ICU中的过度医疗现象进行研究,探讨ICU中过度医疗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避免ICU中过度医疗提出解决建议。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患者的住院病历为研究对象,应用案例分析法,由3位资深ICU专家对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对3位专家同时判定为过度医疗的病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359例,其中由3位专家同时判定存在过度医疗现象的32例,其中无效医疗19例,防御性医疗11例,高新技术的不恰当应用2例,总发生率为8.9%。其特点为:无效医疗、防御性医疗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恰当应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过度医疗产生的过程中,医生虽然是医疗行为的施予者,但医生的角色有时并非主观故意,而只是被动的实施者;其原因主要与医生规避风险、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家属的不恰当要求有关。结论ICU中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其特点和成因与社会因素和ICU的诊疗特殊性有关;它的形成因素既有经济、社会、伦理因素,也与医生的医疗水平和对疾病的理解有关。针对这些特点和形成因素,给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改善医患关系,努力构建尊医、重医的和谐社会环境、加强高新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高新技术准入制度,并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的监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医疗 重症医学 无效医疗 防御性医疗
原文传递
抗血小板治疗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淑璐 牛凯旋 +2 位作者 徐阳 刘成 邓晰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8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及实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脓毒症...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及实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脓毒症治疗,实验组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 mg,经胃管注入,1次/d,连用7 d。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PCT、CRP、IL-6水平变化,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血小板计数与功能(血栓弹力图中的MA值),并观察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6、0.043)。实验组的凝血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血小板功能指标MA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实验组的阿司匹林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28);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结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控制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且对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抑制,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发生率,但没有改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血小板 广义估计方程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牛凯旋 吴淑璐 +1 位作者 刘成 邓晰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9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5月3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80例,观察患者入科24 h内的SAA、IL-6、降钙素原(PCT)、C反...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5月3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80例,观察患者入科24 h内的SAA、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估计(SOFA)评分。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25例)和脓毒症组(55例),通过ROC曲线评估SAA、IL-6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分析探究SAA、IL-6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根据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5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普通脓毒症组(25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0例),评估SAA、IL-6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结果 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示,IL-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94.4%、63.4%)较高;联合应用时,SAA联合PCT的特异度(95.8%)最高;IL-6联合CRP的灵敏度(100.0%)最高。SAA、IL-6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评估病情程度的ROC结果示,SAA单独应用以及IL-6联合PCT的特异度(均为80.0%)最高,SAA联合PCT的灵敏度(96.0%)最高。结论 SAA、IL-6可作为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标志物,IL-6也可以辅助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两者与PCT、CRP联合应用后可提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早期诊断 病情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NLR联合MPR对脓毒症患者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成 邓晰明 +3 位作者 刘成 牛凯旋 吴淑璐 徐阳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R)对脓毒症患者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4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R)对脓毒症患者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4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86例)、非脓毒症组(56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MPR、CRP、PCT与SOFA评分以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评估NLR、MPR、CRP、PCT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LR、MPR、CRP、PCT对脓毒症辅助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相比,NLR、MPR、CRP、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MPR、CRP、PCT与SOFA评分均呈强相关,其中以PCT与SOFA评分相关性最强,NLR、MPR、CRP、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较弱,NLR与APACHEⅡ评分中等强度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LR、MPR、CRP、PCT是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NLR、MPR、CRP、PCT、NLR+MPR对脓毒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0、0.81、0.86,95%CI分别为0.76~0.90、0.73~0.87、0.73~0.88、0.80~0.92、0.80~0.93),其中以PCT和NLR+MPR诊断效能最高,当NLR=临界值13.05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7%和82.1%,高于PCT=临界值0.81μg/L时的特异度和CRP=临界值116.75 mg/L时的敏感度。结论:NLR、MPR可以作为脓毒症的辅助诊断的生物指标,NLR、MPR联合检测在识别脓毒症及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辅助诊断 病情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