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瘤的研究现状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添福 何三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牙瘤(odon'toma)是牙源性的良性肿瘤,由成牙间充质和上皮的发育异常造成,瘤体内含有高分化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等正常牙体组织的结构。
关键词 发病机制 牙瘤 良性肿瘤 发育异常 牙体组织 牙源性 间充质 牙釉质
下载PDF
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在血管化髂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鲁婷玮 刘朝明 +4 位作者 吴添福 邵喆 孙艳芳 孙志军 刘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6-771,共6页
目的:分析使用虚拟手术设计的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行血管化髂骨断蒂前原位塑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收治的行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并用自体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原位塑形导板为按设计截骨后将两侧下颌骨断端用桥杆连接... 目的:分析使用虚拟手术设计的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行血管化髂骨断蒂前原位塑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收治的行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并用自体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原位塑形导板为按设计截骨后将两侧下颌骨断端用桥杆连接的导板模型。截取髂骨后,按原位塑形导板调磨好骨块,再离断血管蒂。使用和未使用原位塑形导板的患者各10例,分别归为A组和B组,比较术前术后两侧髁突间、下颌角点间距离及下颌骨颏前点至髁突连线中点距离的偏差。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小于B组(5.24hVS7.09h,P=0.01);A、B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6dVS11.2d,P=0.02)。A组与B组相比:术后髁突间距离的平均偏移为:(1.44±0.99)mmVS(1.92±0.81)mm,(P=0.44);术后下颌角间距离的平均偏移为:(1.83±0.80)mmVS(2.50±1.50)mm,(P=0.36);下颌骨中点至髁突连线中点的平均偏差为:(0.97±0.40)mmVS(2.67±3.31)mm,(P=0.29)。结论:在髂骨肌瓣血管蒂离断前应用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精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原位塑形 髂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
下载PDF
基于Web技术的大量定制环境
3
作者 郑荣 吴添福 《世界网络与多媒体》 2000年第5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WEB 大量定制环境 电子商务 虚拟商店
下载PDF
个性化导板技术在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朝明 郑越予 +2 位作者 吴添福 刘冰 邵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9-673,共5页
目的: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导板用于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的病例,分析个性化手术导板在上颌骨重建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9年6月期间16例上颌骨缺损重建案例,术前采用数字化外科... 目的: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导板用于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的病例,分析个性化手术导板在上颌骨重建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9年6月期间16例上颌骨缺损重建案例,术前采用数字化外科行手术设计,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并采用3D打印,在模型上弯制塑形钛网、钛板,在术中严格按照导板操作,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效果。结果:16例血管化游离骨瓣均成功存活,重建效果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经随访复诊观察所有病例外形满意,骨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供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虚拟手术系统制作的个性化手术导板,可以极大的缩减手术过程中调磨骨块、确定骨段位置的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重建 腓骨肌皮瓣 数字化 导板 功能性重建 口腔肿瘤
下载PDF
上颌骨缺损的外科修复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添福 刘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25-530,共6页
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的常见面部畸形,对患者的面容、吞咽、咀嚼及社交活动均有重要影响。作为面中份的重要骨支撑之一,上颌骨的修复重建也是颌面外科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缺损修复方式有多种选择,需要根... 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的常见面部畸形,对患者的面容、吞咽、咀嚼及社交活动均有重要影响。作为面中份的重要骨支撑之一,上颌骨的修复重建也是颌面外科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缺损修复方式有多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技术条件而定。文章就常用的外科修复方式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显微外科 修复 复合组织瓣
原文传递
口底腺源性肿瘤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缪帆 傅秋云 +1 位作者 吴添福 赵怡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口底腺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37例口底腺源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评估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37例口底腺源性肿瘤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4例。男女比为0.76:1。40~60岁患者占54.1... 目的:探讨口底腺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对37例口底腺源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评估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37例口底腺源性肿瘤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4例。男女比为0.76:1。40~60岁患者占54.1%。舌麻木及前伸运动受限、颌骨受累者仅见于恶性肿瘤。81.8%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原发灶时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检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29.6%。在随访时间超过3年的1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局部复发者4例,伴有舌活动受限者3年总体生存率显著减低(P=0.009)。4例良性肿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口底腺源性肿瘤以恶性居多,发生舌活动受限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 腺源性肿瘤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数字化外科及增材制造技术在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7
作者 侯改改 吴添福 +1 位作者 尚政军 邵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及增材制造技术辅助下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数字化外科及... 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及增材制造技术辅助下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数字化外科及增材制造技术制造医学模型辅助手术89例,采用传统方法53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效果评价指标。定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数字化设计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7.42±1.24) h比(6.69±1.42) h,t=3.109,P<0.05],术后颌面外形满意认可程度更高(χ2=6.775,P<0.05),患侧髁突位置更加稳定(χ2=4.73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t=1.332,P>0.05)、总住院天数(t=-0.856,P>0.05)、咬合关系(χ2=0.066,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住院天数明显延长[(7.36±3.25) d比(8.69±3.86) d,(t=-2.0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手术可有效缩短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时间,同时提高了重建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外科技术 增材制造 医学模型 血管化髂骨肌瓣 下颌骨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