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炆佳 钱俊希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4,共10页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现了傣族园"天天泼水节"表演者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认同与管理过程。研究表明,在民族节庆商品化过程中,"天天泼水节"的剧班成员自身具有"东道主(当地居民)"和"表演者"双重角色,表演者自身存在基于物质空间生产和基于展演内容的角色内冲突。同时,表演者与游客之间还存在"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间冲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与游客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双方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表演者角色认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演者的权力话语在与游客、开发商等其他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表演者基于地方的角色认同随着旅游发展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体也有意识地对地方意义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日商品化 主客互动 角色 西双版纳傣族园
下载PDF
商品化、主体性和地方性的重构——再造的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炆佳 袁振杰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4-15,共2页
远离自己日常生活的地方,来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与自己生活的地理区域迥异的旅游地旅行,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力。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差异性,即本身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内涵与意义,亦即地方性。正如艾尔斯(Eyles)所说... 远离自己日常生活的地方,来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与自己生活的地理区域迥异的旅游地旅行,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力。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差异性,即本身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内涵与意义,亦即地方性。正如艾尔斯(Eyles)所说,“地方”是一种“被感知的价值中心”,她超越了单纯的物质性,是充满意义且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与文化实体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傣族园 地方性 商品化 泼水节 主体性 重构 日常生活 文化传统
下载PDF
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文化治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炆佳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0,共10页
文化治理的理论意图为通过文化的作用实现政治与经济的调节。文章选取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案例,引入文化治理和日常生活政治的概念,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旅游发展背景下政府对世界遗产地的... 文化治理的理论意图为通过文化的作用实现政治与经济的调节。文章选取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案例,引入文化治理和日常生活政治的概念,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旅游发展背景下政府对世界遗产地的文化治理过程,分析当地居民在旅游参与过程中的实践行为和抵抗策略。研究发现: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运用物质空间秩序重建、自主治理模式引入和反身性主体塑造3种主要技术对世界遗产地进行文化治理;村民通过抵抗实践来争取物质空间使用权并催生新的社区内部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文化政策和村民实践共同建构了世界遗产旅游地空间,并由此形成完整的“文化治理”模式。该研究既丰富了文化治理的相关理论成果,也为旅游目的地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日常生活政治 世界文化遗产地 哈尼梯田
下载PDF
旅游减贫背景下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治理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4
作者 吴炆佳 孙九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为案例,将旅游减贫视为一种治理途径,分析并回溯遗产地3种旅游减贫计划实施的机制与过程,力图呈现并比较旅游减贫带来的乡村遗产地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旅游减贫是遗产地治理的一种形式...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为案例,将旅游减贫视为一种治理途径,分析并回溯遗产地3种旅游减贫计划实施的机制与过程,力图呈现并比较旅游减贫带来的乡村遗产地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旅游减贫是遗产地治理的一种形式,是在治理主体、治理技术、社会响应以及治理过程中生产出并由话语、知识等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了稳固的结构,多元主体在遗产地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状态。第二,遗产地治理按照主体的治理理性和遗产旅游产业角色的不同,可分为工具型、对象型和共轭型。第三,遗产地治理呈现文化权力“再中心化”的趋势,政府在场和第三方监督是保证权威治理体系下遗产地治理效能的核心。结合“世界遗产文化”与乡土文化,使用遗产地能够接受的治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减贫 遗产地治理 红河哈尼梯田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节事商品化:行动主体及微观权力运作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炆佳 孙九霞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7-225,共9页
文章以云南省元阳县哈播长龙宴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行动者网络这一分析工具,在福柯微观权力观的指导下剖析传统节事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商品化的发展过程,以及目的地社区的日常生活政治。研究发现:①少数民族节事旅... 文章以云南省元阳县哈播长龙宴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行动者网络这一分析工具,在福柯微观权力观的指导下剖析传统节事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商品化的发展过程,以及目的地社区的日常生活政治。研究发现:①少数民族节事旅游商品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行动者网络中的利益主体角色发生变化,网络结构处于持续调整的状态。②政府借助行政征召的手段主导传统节事商品化发展,其核心地位在商品化发展过程中发生动摇。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行动逻辑受多重因素影响,坚守传统文化以及追求经济利益是传统文化领袖和社区居民参与少数民族节事旅游发展共同的驱动力。社区的权利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族群精神信仰。③传统节事商品化发展应重视少数民族社区的主体性,平衡社区和其他行动者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民族节事商品化 微观权力 行动者网络 权利抗争 哈播长龙宴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旅游地理视角下记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炆佳 孙九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7,共10页
记忆是当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记忆与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潮"和"记忆转向"的兴起,记忆研究日益成为中西方旅游地理研究者的关注领域。本文通过... 记忆是当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记忆与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潮"和"记忆转向"的兴起,记忆研究日益成为中西方旅游地理研究者的关注领域。本文通过对人文地理学中旅游相关研究中的记忆议题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从记忆、物质景观与地方意义的感知,记忆、仪式与身份认同,以及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与地方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展现充满文化、社会、政治乃至经济内涵的记忆地理问题发展脉络及独特意义,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开拓新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地方建构 集体记忆 旅游地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