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的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
1
作者 吴炯睿 高益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进行观测。在CBCT骨窗视图,测量第二前磨牙(P2)、第一磨牙(M1)、第二磨牙(M2)牙位中线处MSA骨孔与骨壁间的位置关系,并将其走形类型分为窦内型(位于上颌窦黏膜下方)、骨内型(完全位于上颌窦侧壁内)、表浅型(位于上颌窦外侧壁骨膜下方)3类;测量MSA骨孔直径(diameter of the MSA,DMSA)、MSA骨孔下缘至上颌窦底距离(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vessel and the sinus floor,DVSF);测量M1牙位中线处上颌窦底上方5 mm处的上颌窦侧壁厚度及上颌窦宽度;测量上颌窦底上方10 mm处上颌窦内外侧壁与上颌窦底最低点形成的角度,即上颌窦角度。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MSA走形位置变异、走形类型、DMSA和DVSF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别对MSA的DMSA及DVSF与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MSA走形位置变异:在1021例患者中,共42例(4.1%)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侧壁、紧贴上颌窦底部,其中14例(33.3%)为双侧MSA,28例(66.7%)为单侧MSA;7例(0.7%)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底根方牙槽骨内,其中1例(14.3%)为双侧MSA,6例(85.7%)为单侧MSA。②MSA走形类型:窦内型占36.5%,骨内型占60.4%,表浅型占3.1%。中年患者中骨内型检出率(63.0%)高于青年和老年患者(P=0.005)。③DMSA:M1牙位的DMSA最大,为(1.42±0.44)mm。男性在P2、M1、M2牙位的DMSA均大于女性。在P2、M1牙位均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与DMSA呈弱正相关(r=0.2,r=0.2)。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均与DMSA呈弱负相关(r=-0.1,r=-0.2)。④DVSF:自M2至P2方向,DVSF逐渐降低。男性在P2、M2牙位的DVSF均大于女性。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均与DVSF呈弱负相关(r=-0.3,r=-0.1)。结论·MSA走形位置变异可发生于上颌窦底及上颌窦底根方的牙槽骨中。随着患者年龄增大,MSA走形类型由窦内型向骨内型转变。男性患者的DMSA较女性更大,动脉出血风险更大;在较厚的上颌窦侧壁中能观测到较大的DMSA,而当上颌窦宽度和角度越大时,DMSA越小。男性患者的DVSF较女性更大,当上颌窦侧壁越厚或当上颌窦宽度越大时,DVSF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动脉 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颌窦底提升术 解剖变异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与上颌窦外提升手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炯睿 高益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上颌后牙区进行种植术时,常出现剩余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临床条件,上颌窦外提升术能够达到垂直骨重建的目的,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段。由于受上颌窦解剖结构变异的影响,如上颌窦黏膜增厚、上颌窦底壁骨隔存在、上颌窦动脉走行位于窦底或... 在上颌后牙区进行种植术时,常出现剩余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临床条件,上颌窦外提升术能够达到垂直骨重建的目的,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段。由于受上颌窦解剖结构变异的影响,如上颌窦黏膜增厚、上颌窦底壁骨隔存在、上颌窦动脉走行位于窦底或骨窗附近等,常导致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如上颌窦黏膜穿孔、术中出血、上颌窦炎、感染、植骨失败等。本文对与手术并发症相关的解剖结构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上颌窦解剖 并发症
下载PDF
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梁 李琳 +3 位作者 李霞 张岩 吴炯睿 高益鸣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重度牙周炎患者50例(中重度牙周炎组)、银屑病患者50例(银屑病组)、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患者50例(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组),以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 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重度牙周炎患者50例(中重度牙周炎组)、银屑病患者50例(银屑病组)、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患者50例(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组),以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中重度牙周炎组、银屑病组TC和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组TG、LDL-C、TC和HbA1c水平高于中重度牙周炎组(P<0.05),TG、LDL-C、TC水平高于银屑病组(P<0.05)。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组TG、LDL-C、TC、Glu和HbA_(1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升高是中重度牙周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873,95%可信区间(CI)为1.113~3.154],TC升高是银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27,95%CI为1.012~2.304);TC、HbA1c升高是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28、3.108,95%CI分别为1.572~4.732、1.283~7.533)。结论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情况更为严重,TC、HbA_(1c)升高是中重度牙周炎合并银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牙周炎 银屑病
下载PDF
987例上颌窦间隔解剖CBCT分析
4
作者 吴炯睿 陈梁 高益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78-583,共6页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间隔的检出率、位置、方向及高度,为指导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减少黏膜穿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的987例患者,通过CBCT对双侧上...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间隔的检出率、位置、方向及高度,为指导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减少黏膜穿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的987例患者,通过CBCT对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间隔(maxillary sinus septa)进行观测。根据上颌窦间隔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分为Ⅰ类(前部)、Ⅱ类(中部)和Ⅲ类(后部),根据间隔方向分为横断位(1类)、冠状位(2类)和矢状位(3类)。测量骨分隔最高点顺骨分隔往下与上颌窦底壁切线交点的距离。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上颌窦间隔检出率、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上颌窦间隔方向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87例患者1974个上颌窦中,288(9.18%)个上颌窦有间隔,其中男性154个,女性134个,不同性别间上颌窦间隔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人群共检出116个,中年人群110个,老年人群62个,老年人群总上颌窦间隔检出率显著低于中年人群及青年人群(P=0.000),老年人群单侧上颌窦间隔检出率低于青年人群(P=0.005)。统计348个上颌窦间隔高度,平均值为(6.63±2.75)mm。上颌窦底间隔位置为Ⅰ类7个(2.01%),Ⅱ类211个(60.63%),Ⅲ类130个(37.36%)。Ⅰ类间隔平均高度为(7.94±4.94)mm,Ⅱ类为(6.75±2.72)mm,Ⅲ类为(6.39±2.72)mm。在348个上颌窦间隔中,上颌窦间隔方向为1类12个(3.45%),2类302个(86.78%),3类34个(9.77%)。1类间隔平均高度为(9.30±4.12)mm,2类为(6.47±2.62)mm,3类为(7.27±3.01)mm。男性上颌窦间隔平均高度为(6.89±2.94)mm,女性为(6.32±2.49)mm。青年人群上颌窦间隔平均高度为(6.40±2.70)mm,中年人群为(6.69±2.60)mm,老年人群为(6.99±3.07)mm。不同性别、年龄段、位置及方向的上颌窦间隔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间隔为常见的上颌窦内解剖结构,老年人群检出率低于青年及中年人群,上颌窦间隔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以Ⅱ类多见,方向以冠状位多见。少部分上颌窦内存在双间隔及完全间隔,上颌窦间隔的高度与性别、年龄、位置、方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间隔 锥形束CT 上颌窦底提升术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