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健豪 刘宝戈 +4 位作者 桑大成 吴炳轩 戎天华 肖博威 张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因颈椎病于我院接受ACDF术治疗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将患者分为C5神经根麻痹组(C5 palsy组)、无C5神经根麻痹组(无C5 palsy组).采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临床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X线、CT和MRI等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C4/5椎间隙高度、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和手术节段数,以及患者术前颈椎MRI T2像C4/5节段高信号情况.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9例在术后7d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患者间术前C4/5椎间孔横径(2.70±0.88mm vs 3.93±1.06mm,P=0.001)、C4/5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高度-术前高度)(3.02±2.03mm vs 1.33±1.45mm,P=0.002)存在差异,其他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4/5椎间隙高度[OR=1.698(1.041~2.769),P=0.034]、术前C4/5椎间孔横径[OR=0.207(0.064~0.672),P=0.009]是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ACDF术的患者术前C4/5椎间孔横径较小、术后C4/5椎间隙高度增加的患者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可能性较高.术中避免过度撑开C4/5椎间隙并选择大小合适的融合器,保证术后合理C4/5椎间隙且C4/5椎间孔适度减压,以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C5神经根麻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对不同形态退变性颈椎后凸寰枢椎影像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博威 刘宝戈 +3 位作者 戎天华 张健豪 吴炳轩 桑大成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退变性颈椎后凸对寰枢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三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96例(神经根型36例、脊髓型38例和混合型22例)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退变性颈椎后凸对寰枢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三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96例(神经根型36例、脊髓型38例和混合型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56.7±8.5)(41~79)岁。根据颈椎形态将患者分为3组:退变性颈椎整体前凸组(简称整体前凸组)50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简称为节段后凸组)24例,退变性颈椎整体后凸组(简称为整体后凸组)22例。于术前1周和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和过屈过伸位数字化X线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颈椎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通过X线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C0-1和C1-2的曲度和活动度以及C2倾斜角。对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项参数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和内固定方式等基线资料及病史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后凸组术前NDI评分较另两组更高(P<0.05),术前C2倾斜角(11.24°±4.39°)(3.60°~20.00°)及其术后变化值(5.89°±4.27°)(1.00°~16.00°)较另两组更大(均P<0.05)。术前整体后凸组C0-1活动度(16.07°±2.71°)(10.00°~19.00°)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术后节段后凸组的C0-1活动度变化值(7.33°±5.03°)(2.00°~13.70°)大于整体后凸组(P<0.05)。节段后凸组C2倾斜角与C1-2曲度呈正相关(r=0.546,P<0.05);整体后凸组C2倾斜角与C0-1活动度呈负相关(r=-0.653,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和整体后凸患者特点不同。对颈椎节段后凸患者,应关注C2倾斜角对上颈椎曲度的提示意义和术后寰枕关节退变甚至发生病理改变的可能;对颈椎整体后凸患者,应关注C2倾斜角对上颈椎活动度的提示意义,同时手术会造成患者已增大的上颈椎活动度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关节不稳定性 寰枕关节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4 位作者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矢状位力线 C2倾斜角 C7倾斜角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早期规范离床效果:单中心连续对照护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佟静 刘宝戈 +2 位作者 王琳 崔维 吴炳轩 《骨科》 CAS 2020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发生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病人早期规范离床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或颈椎前路椎体次...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发生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病人早期规范离床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或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后发生脑脊液漏的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取传统护理保守离床时间及方式的4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有效实施护理计划并制定早期规范离床方案的7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离床时间和病人疗效满意度(Odom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伤口不愈合、硬脊膜囊肿及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18个月。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离床时间分别为9.0(1.0)d和4.0(2.0)d,均短于对照组的13.0(3.0)d和8.0(0.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例(1/7,14.3%)及肺部感染0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例(2/4,50.0%)和2例(2/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观察组的Odom疗效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并采取早期规范离床对颈椎前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病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术后 脑脊液漏 早期离床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婧 涂建欣 +4 位作者 吴炳轩 吴萱 沈西伟 衣昕 金国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162-165,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相点损伤区周围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neey法),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TBI后12、24、48、7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相点损伤区周围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neey法),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TBI后12、24、48、7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上述相同时间点IGF-1的表达定位。结果:大鼠TBI后1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 mRNA和蛋白已开始显著表达,24 h达到高峰,48 h表达开始减少,72 h仍有少量表达。结论:大鼠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的表达在伤后24 h达到高峰,48 h后开始减少的变化趋势可为应用IGF-1治疗TBI提供合适的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皮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大鼠
下载PDF
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的形态特点与手术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戎天华 刘宝戈 +2 位作者 吴炳轩 桑大成 崔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8-1089,共12页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局部后凸角≥20°,僵硬型后凸定义为过伸位X线片示后凸柔韧性<30%或颈椎CT示后凸节段骨性强直。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为50.1±17.6岁(14~83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致畸因素包括退变性后凸18例,先天畸形5例,医源性后凸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创伤性后凸3例。行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分别为24例、5例及5例;其中5例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和随访信息,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改良颈椎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ale,mJOA)评估患者颈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状态。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轴及颌眉垂线角,并定义畸形成角系数为局部后凸角/后凸累及节段数。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上述影像学参数与评分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患者亚组间的分布。结果:患者局部后凸角中位数为25°(20°~100°),畸形成角系数中位数为7.5°(5°~25°)。根据mJOA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颈脊髓病组患者的畸形成角系数显著大于轻中度颈脊髓病组[9.3°(5.0°~25.0°)vs 7.0°(5.3°~10.0°),P=0.016];手术时长277±140min,中位失血量150(20~2000)ml。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分别由术前的31.6°±19.5°与8.8°±4.2°矫正至术后2.8°±5.7°与0.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1.0±0.8(0.3~3.1)年的影像学随访,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1.5年的临床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及m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3±1.8分、(27.7±16.5)%及11.9±4.3分改善至1.3±1.2分、(7.7±7.1)%及1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成角系数的矫形幅度与mJOA评分的改善幅度呈正相关(Spearman r=0.417,P=0.018)。共有14例患者(41.2%)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10例(29.4%)神经系统并发症;共有8例患者(23.5%)出现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患者病程更长,最高截骨等级>2级的比例更高,手术出血量更大(P<0.0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畸形成角系数可以作为形态学评估的重要参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 僵硬 形态特点 手术入路 截骨
下载PDF
脑外伤后一次抽搐发作致腰椎双椎体骨折1例
7
作者 吴炳轩 李士春 +1 位作者 云才 刘宝戈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25-125,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抽搐发作后腰部疼痛2周入院。患者3周前头部外伤1次,仅局部头痛,未予重视。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加重,无头晕、恶心及呕吐,无四肢无力及大小便失禁。
关键词 抽搐 椎体骨折 非创伤性骨折
下载PDF
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瓦斯预抽方案研究
8
作者 杨东辉 吴炳轩 《科技视界》 2017年第1期327-328,共2页
兴旺煤矿21606工作面回采受上下邻近层瓦斯涌出影响较大,为降低邻近层瓦斯涌出影响。依据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瓦斯运移"上三带"和底板"下三带"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布置顶板高抽巷或底板底抽巷实施穿层钻孔达到工作... 兴旺煤矿21606工作面回采受上下邻近层瓦斯涌出影响较大,为降低邻近层瓦斯涌出影响。依据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瓦斯运移"上三带"和底板"下三带"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布置顶板高抽巷或底板底抽巷实施穿层钻孔达到工作面安全回采的优劣;进一步,通过定量计算21606工作面上下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并考虑到钻孔的工作量,优先选择了布置高抽巷穿层抽采,高抽巷距离16#煤层的法向距离13.8m、位于工作面倾向长度中心。现场采取实施75mm直径、终孔间距为1.8m的钻场实施工作面回采前瓦斯预抽,最终保证了21606运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606工作面 邻近层 穿层钻孔 高抽巷 预抽
下载PDF
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2 位作者 桑大成 戎天华 肖博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5-711,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颈椎X线及CT检查的458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265例、女193例,年龄(57.02±...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韧带骨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行颈椎X线及CT检查的458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265例、女193例,年龄(57.02±10.41)岁(范围22~87岁)。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依据颈椎矢状位形态将C_(2)~C_(7)整体曲度后凸或节段后凸角度>4°者纳入颈椎后凸组(进一步分为S、R及C型颈椎后凸组),将无颈椎后凸患者中节段Cobb角<-4°者纳入颈椎前凸组,Cobb角为-4°~4°者纳入颈椎曲度变直组。分别测量C_(2)~C_(7)整体曲度、C_(0)~C_(2)曲度,分析颈椎曲度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参数的关系。采用颈椎CT识别颈椎及颅颈交界区韧带骨化,包括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横韧带骨化、齿突尖韧带骨化、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及齿突加帽征(capped dens sign,CDS),分析颈椎曲度与韧带骨化的关系。将颈椎正中矢状面CT骨化结构长度占寰椎前弓后上缘至枕骨大孔前下缘之间距离超过2/3定义为3度CDS。结果颈椎前凸组245例、颈椎曲度变直组114例、S型颈椎后凸组53例、R型颈椎后凸组36例、C型颈椎后凸组10例。所有患者中,C_(2)~C_(7)整体曲度与C_(0)~C_(2)曲度呈负相关(r=-0.45,P<0.001)。R型颈椎后凸组患者C_(2)~C_(7)整体曲度与C_(0)~C_(2)曲度呈负相关(r=-0.58,P<0.001),颈椎前凸组(r=-0.10,P=0.124)、颈椎曲度变直组(r=-0.11,P=0.233)、S型颈椎后凸组(r=-0.01,P=0.943)、C型颈椎后凸组(r=0.03,P=0.946)患者的C_(2)~C_(7)整体曲度与C_(0)~C_(2)曲度均无相关性。CDS的发生率为38.4%(176/458),其中3度CDS发生率为17.9%(82/458)。R型退变性颈椎后凸与3度CDS的发生相关(r=0.10,P=0.030)。所有颈椎后凸、S型颈椎后凸、C型颈椎后凸、C_(2)~C_(7)整体曲度、C_(0)~C_(2)曲度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横韧带骨化、齿突尖韧带骨化、DISH以及不同程度CDS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与颅颈交界区曲度及CDS这一颅颈交界区韧带骨化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椎间盘退行性变 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原文传递
颈椎病专病电子病历数据集团体标准研究
10
作者 戎天华 林琳 +4 位作者 杨昕 张俊丽 吴炳轩 桑大成 刘宝戈 《中国病案》 2023年第8期9-12,40,共5页
随着电子病案系统的广泛应用,颈椎病专病医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但现有数据尚存在形式混乱、维度不足、互通性差等问题。某院骨科牵头,参考卫生信息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结合颈椎病领域数据规范与专家共识,研究制订《颈椎病专病电子病历... 随着电子病案系统的广泛应用,颈椎病专病医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但现有数据尚存在形式混乱、维度不足、互通性差等问题。某院骨科牵头,参考卫生信息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结合颈椎病领域数据规范与专家共识,研究制订《颈椎病专病电子病历数据集团体标准》。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回顾现有科研用病例报告表及专家函询等方式对专病数据集中各个数据元进行定义、编码与溯源求证,最终形成团体标准文件。本团体标准中的专病数据集共包括332个数据元,由入院记录、治疗记录与评估量表三部分组成,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模块,适用于颈椎病诊断、治疗与评估三个维度中关键特征的标准化录入。本研究将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信息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对颈椎病医疗数据结构的理解,并发挥团体标准在颈椎病专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中的指导、规范与质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子病历 数据集 团体标准
原文传递
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参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炳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6,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测量参数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212位正常志愿者的颈椎标准侧位、前屈位、后伸位X线片,男84位,女128位;年龄20-79岁,以10年为一组,分成6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依据颈椎9分法...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测量参数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212位正常志愿者的颈椎标准侧位、前屈位、后伸位X线片,男84位,女128位;年龄20-79岁,以10年为一组,分成6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依据颈椎9分法,分为4组。影像资料由3名脊柱外科医生分3次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测量参数包括C:-C,曲度及椎间各节段和整体活动度。对颈椎曲度和整体活动度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年龄、性别和间盘退变三个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者组内和组间一致性。结果C2-C7曲度为21.40。±12.15。,C2-C7整体活动度为63.59°±15.37°。性别对颈椎曲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2.472,P〈0.05)。性别和年龄两因素对颈椎整体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3.863和-6.463,P〈0.05)。性别对C2.3、C5.6。两个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C2-C7所有五个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间盘退变对C4.5、C5.6和C6.7三个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与颈椎整体及后伸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r=-0.106和0.215,P〉0.05),但与前屈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1,P〈0.05)。颈椎曲度、整体活动度和节段活动度的测量结果均具有很高的组内一致性(ICC=O.97,0.96-0.97;ICC=O.91,0.90-0.92;ICC=O.89,0.87-0.91)和组间一致性(ICC=O.94,0.92-0.95;ICC=O.89,0.86-0.91;ICC=O.83,0.79"0.86)。结论性别是颈椎曲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和年龄两因素是颈椎整体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间盘退变程度是颈椎节段活动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经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磊 崔维 +1 位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2435-2440,共6页
目的:比较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LPA)与Wiltse肌间隙入路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BDU)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测量及形态学解剖证明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骨科收... 目的:比较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LPA)与Wiltse肌间隙入路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MBDU)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测量及形态学解剖证明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入路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骨科收治的共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55±14)岁]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单节段MBDU病例。根据椎管形态分为A组LPA入路48例,B组Wiltse肌间隙入路76例。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入路侧、对侧下肢疼痛及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通过X线、CT评估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稳定存在,套筒置放最大倾斜角度LPA入路为65°,Wiltse入路为40°。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0个月的随访。A组手术时间(120±27)min、出血量(104±31)ml、引流量(50±15)ml,B组则分别为(115±32)min、(110±41)ml、(47±18)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6、-1.917、1.730,均P>0.05)。术中硬膜撕裂各1例和3例;术后脑脊液漏各2例和3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入路侧、对侧下肢疼痛、腰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9.6%(43/48),B组为86.8%(66/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结论:经LPA行MBDU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三叶草形椎管的对侧神经根管减压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颈前路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峥 刘宝戈 +3 位作者 王磊 王林 杨江 吴炳轩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7(35-72)岁,平均病程9.7(3-32)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疼痛模拟... 目的分析颈前路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7(35-72)岁,平均病程9.7(3-32)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手术节段的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95±43)ml,手术时间平均(118±19)min。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颈部和上肢)、JOA评分、N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手术节段前凸角术前为(7.4±3.5)°,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分别为(15.6±3.1)°、(15.2±2.5)°、(14.9±3.5)°、(14.9±3.9)°,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可重建患者颈椎曲度,稳定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单、双和多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寰枢椎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博威 刘宝戈 +4 位作者 吴炳轩 崔维 桑大成 王典 余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35-1244,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的节段数量对寰枢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126例接受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的节段数量对寰枢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126例接受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54.3±8.4)岁(范围:40~79岁)。126例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神经根型60例,脊髓型41例和混合型25例。根据手术节段数量分为:单节段手术组20例;双节段手术组45例;多节段手术组61例,包括3节段51例、4节段10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其中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C0-1、C1-2曲度和活动度以及枢椎斜坡角度(C2Slope)。结果126例随访时间(25.6±7.2)个月(范围:14~38个月)。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4±15.5)、(117.6±15.6)、(170.2±28.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5±5.2)、(37.2±30.5)、(63.4±4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单、双节段组上颈椎曲度、活动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术后寰枕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5°±6.1°增至术后3个月的16.1°±13.9°和术后1年的15.3°±4.8°,上颈椎曲度、枢椎斜坡角度分别由术前21.0°±7.6°、6.1°±6.7°减至术后3月18.6°±7.7°、4.3°±6.9°和术后1年19.7°±7.2°、5.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颈椎曲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向术前水平恢复,寰枕关节曲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节段ACDF对于前凸曲度维持效果更好,且对上颈椎无显著影响,但多节段融合会影响前凸曲度维持、限制颈椎活动范围,引起寰枕关节应力及活动度增加、退变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颈寰椎 枢椎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