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词赏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熊和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4期86-88,共3页
词的范围比较广,是具有自身体系的专门词学,有很多的门类。大家问我词是什么?我一下子也答不上来。现在国外翻译、研究中国词的非常多,“词”也有各种各样的译法,有的译为歌曲,有的用中文发音“ci”来代替,有的翻译为音律的诗,... 词的范围比较广,是具有自身体系的专门词学,有很多的门类。大家问我词是什么?我一下子也答不上来。现在国外翻译、研究中国词的非常多,“词”也有各种各样的译法,有的译为歌曲,有的用中文发音“ci”来代替,有的翻译为音律的诗,但这些翻译都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赏析 唐朝 宋朝 翻译
下载PDF
《诗经》与音乐
2
作者 吴熊和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2期12-14,共3页
《诗经》三百零五篇,都是乐歌,可以合乐歌唱。古代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或六艺,唯《乐经》后世无传,有人以为因秦焚书而亡失。清黄宗羲则谓《乐经》未亡,一部《诗经》,同时也就是一部《乐经... 《诗经》三百零五篇,都是乐歌,可以合乐歌唱。古代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或六艺,唯《乐经》后世无传,有人以为因秦焚书而亡失。清黄宗羲则谓《乐经》未亡,一部《诗经》,同时也就是一部《乐经》,《诗》与《乐》原是合一和并存的。他在《乐府广序序》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音乐 《春秋》 《诗》 《乐》 《书》 《礼》 《易》
下载PDF
《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熊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吴熊和《梅里词缉》,乾隆五十一年(1786)薛廷文原辑,道光九年(1829)冯登府重编。浙江图书馆藏有冯氏稿本,针有“登府私印”、“柳圩东畔渔师”、“小长芦旧史冯氏... 《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吴熊和《梅里词缉》,乾隆五十一年(1786)薛廷文原辑,道光九年(1829)冯登府重编。浙江图书馆藏有冯氏稿本,针有“登府私印”、“柳圩东畔渔师”、“小长芦旧史冯氏手校”、“老去填词”、“竹乡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词派 浙西六家 词人 明清之际 图书馆 全清词 人文背景 陈子龙 嘉兴
下载PDF
两宋词论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熊和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22-28,共7页
宋人论诗者至多,仅诗话一类,即有一百五十种左右,至于散见诸家文集、文史笔记中的长篇短札,那就难以胜数了。宋词擅一代之胜,可是论词之作,并不多觏,显得冷落沉寂。评论之于创作,本是总是较为后起的。词从晚唐五代的艳科小技,... 宋人论诗者至多,仅诗话一类,即有一百五十种左右,至于散见诸家文集、文史笔记中的长篇短札,那就难以胜数了。宋词擅一代之胜,可是论词之作,并不多觏,显得冷落沉寂。评论之于创作,本是总是较为后起的。词从晚唐五代的艳科小技,入宋后演进到与诗并尊的地位,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述略 词论 晚唐五代 诗话 长篇 宋词 沉寂
下载PDF
选声择调与词调声情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熊和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7-53,63,共8页
唐宋千百个词凋,从音节上说有长短急慢之别,从声情上说有哀乐刚柔之别,从时代上说有新声旧曲之别,因此作词先须选声择调,这比作诗择体更要紧要些。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一要择腔。”张炎《词源·制曲》也说:“作慢词看是... 唐宋千百个词凋,从音节上说有长短急慢之别,从声情上说有哀乐刚柔之别,从时代上说有新声旧曲之别,因此作词先须选声择调,这比作诗择体更要紧要些。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一要择腔。”张炎《词源·制曲》也说:“作慢词看是甚题目,选择曲名,然后命意。”都以选择腔调为作词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情 词调 作词 慢词 张炎
下载PDF
唐宋词调的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熊和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37-44,共8页
词调源于唐宋乐曲。很多词调原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温庭筠词多用《菩萨蛮》调,即因唐宣宗爱唱《菩萨蛮》曲,令狐楚命之撰词以进。①唐五代一些词集,象《云谣集杂曲子》、《尊前集》、《家宴集》、《遏云集》,实为坊间唱本,编选目的... 词调源于唐宋乐曲。很多词调原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温庭筠词多用《菩萨蛮》调,即因唐宣宗爱唱《菩萨蛮》曲,令狐楚命之撰词以进。①唐五代一些词集,象《云谣集杂曲子》、《尊前集》、《家宴集》、《遏云集》,实为坊间唱本,编选目的在于应歌。就是《花间集》,据欧阳炯序,其用意亦在选词以备唱,即以应歌为主,存词还在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 唐宋 《云谣集杂曲子》 《菩萨蛮》 演变 《花间集》 流行歌曲 温庭筠词
下载PDF
宋季三家词法
7
作者 吴熊和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1期79-84,共6页
南宋后期词人,除少数承苏辛一派,大都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并且还兴起了讲究和精研词法之风。象江西诗派以诗法传授的师友关系而形成宗派渊源一样,宋末也以词法递相祖述,一灯相传,不绝如缕。首开这种风气的,当推杨缵。嗣后操选政而辑《绝... 南宋后期词人,除少数承苏辛一派,大都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并且还兴起了讲究和精研词法之风。象江西诗派以诗法传授的师友关系而形成宗派渊源一样,宋末也以词法递相祖述,一灯相传,不绝如缕。首开这种风气的,当推杨缵。嗣后操选政而辑《绝妙好词》的周密,传词学而著《词源》的张炎,即并出于杨缵之门。杨缵将其词法择要括略为五条,名曰《作词五要》,附见于《词源》末。同时吴文英于唱酬之余,亦讲论词法,所举四条,传之沈义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英 词法 张炎 沈义父 词源 作词 姜夔 音律 论词 周邦彦
下载PDF
时代新声
8
作者 蔡厚示 周笃文 +4 位作者 刘扬忠 钱志熙 刘梦芙 吴熊和 刘庆云 《中国韵文学刊》 2012年第3期121-122,共2页
雁荡山夏承焘学术研讨会诗词唱和七律雁荡山会间晓川兄催稿,草此应命。兹求正。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雁荡山 夏承焘 唱和 诗词 七律
下载PDF
梦窗词补笺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熊和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就前人有关吴文英词的考证,作了若干重要补充和修正,并根据考查所得的资料,对吴文英的卒年作出新的推断,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吴文英的晚年生涯及其创作背景。
关键词 梦窗词 补笺 卒年
原文传递
词学访谈录
10
作者 吴熊和 陶然 《中文学术前沿》 2010年第1期71-76,共6页
陶然(以下简称陶):吴先生您好,浙江大学《中文学术前沿》今年将出版创刊号,同仁们均希望能揭载一篇您的大作,以光刊楣。我知道您近年来身体欠佳,故未敢贸然陈请。然今日阳光尚媚,师徒曝暄闲话,煮茶驱寒,如何?吴熊和(以下简称吴):我十余... 陶然(以下简称陶):吴先生您好,浙江大学《中文学术前沿》今年将出版创刊号,同仁们均希望能揭载一篇您的大作,以光刊楣。我知道您近年来身体欠佳,故未敢贸然陈请。然今日阳光尚媚,师徒曝暄闲话,煮茶驱寒,如何?吴熊和(以下简称吴):我十余年来苦于癌疾,闭门不出。近来更是足不良于行,手不能翻书作字,镇日枯卧而已。数年前曾有《蝶恋花》词自云:'剩有药炉共经卷,余年莫问长与短。'如今则唯存药炉,经卷藏书皆散尽,心绪亦与尘世相隔,得间偶以吟咏自适,亦不过怀师友、寄闲情,不足语著述之事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炉 学术前沿 经卷 作字 大作 闲情 癌疾 闲话 心绪
原文传递
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的生平仕履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熊和 《文学评论》 1987年第3期141-146,101,共7页
柳永登第释褐之后,在他的仕途上不断遇到障碍,改官和转官就是壁垒森严不易通过的两个关口。
关键词 柳永 州县官 宋代 著作郎 选人 屯田 仕履 晏殊 进士 生平
原文传递
楼俨《洗砚斋集》的词学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吳熊和 李劍亮 《词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夏承焘先生《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日:‘接朱近予函,谓(文汇)报社黄裳同志多收藏,云楼俨《洗砚斋集》等系论词杂着,一向未见著录,其中暗香、疏影书后颇可参考,可为予借阅。’同年三月二十六日:‘接黄裳文汇报信,寄来白石... 夏承焘先生《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日:‘接朱近予函,谓(文汇)报社黄裳同志多收藏,云楼俨《洗砚斋集》等系论词杂着,一向未见著录,其中暗香、疏影书后颇可参考,可为予借阅。’同年三月二十六日:‘接黄裳文汇报信,寄来白石词各版本及楼俨《洗砚斋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俨 词学 白石词 夏承焘 论词 天风阁学词日记 惜分飛 疏影 詞律 姜夔
原文传递
论词绝句一百首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熊和 《词学》 2005年第1期237-265,共29页
甲申岁初,战垒兄示新作浣溪沙读宋人词十二章,朗朗高詠,凤调酣畅,心窃慕之。爰以近年学词所积,赓以绝句百首。清赵昱、厉鹗等七家《南宋杂事诗》,合韵语史笔为一,且自援所出,各击以事,其体颇善。今亦参杂用之,诚不足承远躅而蹑清凤也。
关键词 论词 宋人词 高詠 战垒 吴文英 史笔 厉鹗 浣溪沙 黄庭堅 周邦彦
原文传递
中國的詞學
14
作者 吴熊和 《词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唐宋以來,詞與古近體詩聯鑣並馳,各領風騷,分佔吟壇一千餘年。可喜的是,日本詞史的開端同中國一樣遠。公元八二三年日本嵯峨天皇御制《漁歌子》五闋,以及有智子内親王和滋野貞主的和章七闋,僅後於‘唐詞之宗祖’——張志和原作四十餘年... 唐宋以來,詞與古近體詩聯鑣並馳,各領風騷,分佔吟壇一千餘年。可喜的是,日本詞史的開端同中國一樣遠。公元八二三年日本嵯峨天皇御制《漁歌子》五闋,以及有智子内親王和滋野貞主的和章七闋,僅後於‘唐詞之宗祖’——張志和原作四十餘年。張志和的《漁歌子》約作於唐代宗大歷九年至十二年(七七四—七七七),不久就從偏在江南的湖州,渡海而東進入日本宫廷,桴鼓相應地流傳開來。詞學開始是詩學的一個旁支,嗣後與詩學並行發展,成爲一種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專門之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嵯峨天皇 吟壇 漁歌 宗祖 水調歌頭 姜夔 詞律 白石道人歌曲 水龍 傾杯樂
原文传递
临江仙 为蛰存先生送行
15
作者 吴熊和 《词学》 2004年第1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临江仙 玉樓 雙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