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变革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9,共9页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思维规律的理论决不象庸人的头脑关于‘逻辑’一词所想象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思维规律的理论决不象庸人的头脑关于‘逻辑’一词所想象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处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形态的社会条件下,作为哲学形态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规律,是受着社会和阶级斗争所制约的。中国资产阶级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诞生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走过了三百年的发展道路。年轻的中国资产阶级面对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加上自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迟缓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要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完成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发展的历程,是一个艰巨的现实课题。然而,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行者们,自从十九世纪登上政治舞台之后,沿着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发展所走过的历史行程,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勇敢探索,创造了一种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资产阶级 理论思维 哲学形态 哲学世界观 表现形式 近代自然科学 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哲学 发展道路 机械唯物主义
下载PDF
孙中山与融汇中西文化思想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熙钊 《现代哲学》 1986年第3期2-5,共4页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光辉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文化在其发展长河中,每一历史阶段无不包含着延续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伴随着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第二次冲击(第一次是汉唐佛学的冲击影响),形成...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上,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光辉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文化在其发展长河中,每一历史阶段无不包含着延续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伴随着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第二次冲击(第一次是汉唐佛学的冲击影响),形成了“西学对中学”的论争。然而,西学同中学虽有矛盾之一面,但也有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历史阶段 互相影响 思想体系 物质文明 延续性 文明发展 特殊性 西学东渐 孙中山
下载PDF
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三次战略决策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自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经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和1923年改组中国国民党这三个历史阶级,孙中山先后三次制订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虽然这些决策都没有导致革命的最后胜利,但从中可以窥探,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 自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经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和1923年改组中国国民党这三个历史阶级,孙中山先后三次制订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虽然这些决策都没有导致革命的最后胜利,但从中可以窥探,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同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同步发展,从依靠会党、新军,到最后同中国共产党人结成统一战线,依靠工农群众,既推动了旧民主革命的发展,使广东武装起义斗争成为辛亥武昌起义的先声,又推动了新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胜利之奠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广东革命根据地 武装起义 战略决策 历史作用 战略思想 中国国民党 辛亥革命前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下载PDF
合中外古今文化而成新的学术思想——介绍《南海康先生口说》
4
作者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6-90,共5页
《南海康先生口说》(以下简称《口说》),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由他的学生“笔记”整理抄本。《口说》现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珍藏。“文化大革命”前,我师杨荣国首先发现该稿。他认为《口说》对研究康有... 《南海康先生口说》(以下简称《口说》),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由他的学生“笔记”整理抄本。《口说》现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珍藏。“文化大革命”前,我师杨荣国首先发现该稿。他认为《口说》对研究康有为早期的学术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那时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康有为 思想影响 启蒙思想家 唯物主义 思想方法 梁启超 进化论 文化 近代自然科学
下载PDF
唯物史观的形成与近代中国哲学的根本变革
5
作者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0,共10页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世界,并逐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首先是以历史观为突破点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因此,...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世界,并逐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首先是以历史观为突破点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必须区别资产阶级介绍马克思及其片断学说与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界线。尽管梁启超早于一九○二年提出过“麦喀士(即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梁启超把马克思作为进化论的学者加以介绍,显然是有意贬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把马克思混同于资产阶级哲学家。一九○三年《浙江潮》发表大我的《新社会之理论》,提出废除土地私有,主张土地国有。但作者却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纳入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无政府主义 根本变革 中国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 中国哲学 进化论 毛泽东 李大钊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特点
6
作者 吴熙钊 《学术研究》 1988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的社会形态中,作为资产阶级哲学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这是近几年来讨论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所要探索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从中西哲学之比较这一方法论为出发点,中国资产阶级哲学从根本上是“合中外古今”...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的社会形态中,作为资产阶级哲学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这是近几年来讨论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所要探索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从中西哲学之比较这一方法论为出发点,中国资产阶级哲学从根本上是“合中外古今”文化而熔成自己的思想体。维新运动是这种哲学的起点,它既不是古代经学的继续和推演,也不是外国哲学的抄袭,而是中西文化的交汇,既具有世界资产阶级哲学的一般共同点,又显示了具有中华民族形式而包含着新的内容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资产阶级 中西哲学 近代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 康有为 孙中山 方法论 近代自然科学 中西文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下载PDF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西学”的特征和历史命运
7
作者 吴熙钊 《学术研究》 1987年第3期60-64,共5页
中国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在回答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曾经先后提出两种理论和方案: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行者,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程中,形成一种学说——“西学”(或“新学”),为在我国建设一个欧美式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在回答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曾经先后提出两种理论和方案: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行者,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程中,形成一种学说——“西学”(或“新学”),为在我国建设一个欧美式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理论的说明;十月革命以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总结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教训,修正“西学”在理论上的失误,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在我国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说明。这两种理论和政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传播 孙中山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 科学社会主义 近代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共和国 进化史观 康有为
下载PDF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进化论评议
8
作者 吴熙钊 《学术研究》 1984年第4期48-52,共5页
维新派在维新运动时期关于进化的概念,不应单纯理解为完全没有质变内容的概念,不能同形而上学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所讲的进化,是属于上升发展的进化,实际上包含非爆发式飞跃,带有部分质变的意义。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康有为在经学形式下... 维新派在维新运动时期关于进化的概念,不应单纯理解为完全没有质变内容的概念,不能同形而上学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所讲的进化,是属于上升发展的进化,实际上包含非爆发式飞跃,带有部分质变的意义。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康有为在经学形式下,阐发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之“道”,提出了“道”可变的理论,打破了今文经学几乎完全没有飞跃的历史循环论的束缚,发展了渐变论,为资产阶级代替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体现了近代启蒙思想运动的先驱作用。本文就康有为早期进化论思想的评价问题,试作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进化论 形而上学不变论 维新时期 资产阶级 早期改良主义 维新运动 封建主义 维新派 部分质变
下载PDF
杜国庠的墨子论及其学术风格
9
作者 吴熙钊 《韩山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5-11,共7页
杜国庠(公元1889——1961年),曾用守素、林伯修等笔名,广东澄海县人。杜国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1907年在师友帮助下,东渡日本求学,1914年在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校结识郭沫若,郭沫若曾以“生死交游五十年,老兄风格胜... 杜国庠(公元1889——1961年),曾用守素、林伯修等笔名,广东澄海县人。杜国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1907年在师友帮助下,东渡日本求学,1914年在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校结识郭沫若,郭沫若曾以“生死交游五十年,老兄风格胜前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庠 《墨经》 墨家学派 林伯修 新理学 澄海县 墨学 东渡日本 中国哲学 天志
下载PDF
杨荣国同志的治史方法及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成就
10
作者 李锦全 吴熙钊 《学术研究》 1982年第6期92-98,共7页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哲学思想史家杨荣国同志因癌病不治逝世了! 杨荣国,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九年在上海群治大学毕业后,在长沙任中学教师。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读到了毛泽东同志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哲学思想史家杨荣国同志因癌病不治逝世了! 杨荣国,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九年在上海群治大学毕业后,在长沙任中学教师。抗日战争前夕参加革命,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读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辩证唯物论提纲》(油印本),懂得学术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一九四○年,他在桂林发表的《中国古代唯物论研究》,和一九四六年在重庆发表的《孔墨的思想》两部著作,是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古代思想史 治史方法 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抗日战争 学术研究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唯物主义宇宙发展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熙钊 严石 王乐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果。孙中山哲学的特点,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如“以太”、“星云”等作为宇宙存在的始基,是肯定物质先于精神的,因此它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宇宙观。他在阐述生命和人类起源时,以“细胞”—...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果。孙中山哲学的特点,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如“以太”、“星云”等作为宇宙存在的始基,是肯定物质先于精神的,因此它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宇宙观。他在阐述生命和人类起源时,以“细胞”——“生元”作为生命发展观的基础,同样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由于他以低级的生物形态来说明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意识、精神,陷入“生元有知”的物活论,表现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最后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他晚年概括提出的“民生史观”,则陷入了二元论或唯心论。因此,我们认为,唯物主义是孙中山宇宙发展的基本思想,其中包含一些辩证法因素,具有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特点;唯心论和二元论则是他的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部分思想。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世界观 发展观 唯物论 二元论 物活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论 不彻底性 自然科学 社会历史观
下载PDF
影射史学的黑样板——评某教授所谓“史学样板戏”的思想体系
12
作者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29-35,共7页
我校某教授在过去的著作中反对过孔丘,人们对此有过正确评价。但自一九七四年夏季以后,在“四人帮”利用儒法斗争推行反革命政治纲领甚嚣尘上之际,他却极力揣摸“四人帮”的意向,亦步亦趋。特别是在“四人帮”覆灭前的一九七六年上半年... 我校某教授在过去的著作中反对过孔丘,人们对此有过正确评价。但自一九七四年夏季以后,在“四人帮”利用儒法斗争推行反革命政治纲领甚嚣尘上之际,他却极力揣摸“四人帮”的意向,亦步亦趋。特别是在“四人帮”覆灭前的一九七六年上半年,他声言:“文艺有样板戏,史学无样板戏”,打算搞“史学样板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 儒法 实用主义 阶级斗争 资产阶级 唯心主义哲学 先秦时期 哲学史 儒家
下载PDF
论章太炎的尊法反儒思想
13
作者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2期79-85,共7页
章太炎(公元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年)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唯物论者,尊法反儒的代表。他的尊法反儒思想,具有时代的特征。他继承了法家的进步思想传统,同时吸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章太炎(公元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年)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唯物论者,尊法反儒的代表。他的尊法反儒思想,具有时代的特征。他继承了法家的进步思想传统,同时吸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武器作为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正如鲁迅所说,章太炎的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康有为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后 民族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侵略 西方资产阶级 尊孔
下载PDF
太平天国革命农民思想的再探索——答黄彦同志兼评当前哲学史研究中的一种思想倾向
14
作者 李锦全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0-25,共16页
黄彦同志在《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太平天国有一个“革命哲学思想体系”吗?》一文,对我们前几年写的《太平天国哲学思想初探》提出了批评意见。前几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我们对太平天国思想的估计是有偏高的地方,
关键词 洪秀全 太平天国革命 唯心主义 哲学史 农民思想 再探索 劳动人民 哲学观点 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太平天国哲学思想初探
15
作者 李锦全 吴熙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58-69,共12页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序幕。在这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家和思想家洪秀全等,是否形成了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相对立的世界观?农民阶级世界观的实质是什么?是用朴...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序幕。在这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家和思想家洪秀全等,是否形成了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相对立的世界观?农民阶级世界观的实质是什么?是用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体系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哲学思想 农民革命运动 儒家思想体系 朴素唯物主义 农民阶级 反帝反封建 革命战争
下载PDF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发言(摘要)
16
作者 丁宝兰 吴熙钊 +2 位作者 李锦全 张磊 袁伟时 《哲学研究》 1981年第10期53-62,共10页
1981年8月17日至18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9期报道。这里,我们将该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中国近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座谈会 民族资产阶级 孙中山 广州 哲学思想 康有为 主观唯心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
原文传递
孙中山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在穗召开
17
作者 吴熙钊 黎振国 《哲学研究》 1986年第6期81-81,共1页
由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孙中山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学术讨论会 广东省 哲学系 孙中山研究 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 机械唯物论 哲学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