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临床诊治经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琳石 曹晖 +3 位作者 徐佳 花荣 沈志勇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总结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的淋巴漏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及D2以上)并发术后淋巴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癌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0.69%,发生淋巴... 目的:总结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的淋巴漏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及D2以上)并发术后淋巴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癌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0.69%,发生淋巴漏的时间平均为术后第5(4~8)天;每天最大引流量为8200mL。18例病人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淋巴漏未愈最终衰竭死亡,另1例虽获治愈,但术后住院天数(61d)明显大于保守治疗组(38d)。结论:胃癌术后淋巴漏应以术中预防为主;治疗首选支持及保守治疗,尽量避免于短期内进行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切除 淋巴漏
下载PDF
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琳石 邱江锋 吴志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就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初始活化和持续活化主要表现在肝星状细胞的表型改变上。肝纤维化时星状细胞的活化涉及多基因、多因子的表达变化。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机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三种胆道引流手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宏毅 沈火剑 +5 位作者 李奇为 王银平 刘德军 吴琳石 李可为 季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实施术前胆道引流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TCD组(n=48)、PTGBD组(n=19)和ENBD组(n=18)。比较三组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减黄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PTGBD组平均手术时间[(14.11±0.6439)min]明显低于PTCD组的(19.07±0.8799)min、ENBD组的(29.67±1.921)min,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916.858,P <0.001),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01)。结论 PTCD、PTGBD和ENBD均能达到术前减黄的效果,PTGBD更为便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经脐单孔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邱伟箐 张捷 +3 位作者 刘骅 沈志勇 孙建华 吴琳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5期443-445,共3页
自2007年Podoisky等[1]开展首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在微创手术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得以蓬勃发展[2]。以其恢复快、切口小及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微创手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单孔腔镜阑尾... 自2007年Podoisky等[1]开展首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在微创手术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得以蓬勃发展[2]。以其恢复快、切口小及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微创手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单孔腔镜阑尾切除术(single-site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SSLA)技术也在临床大力推广普及[3]。本研究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96例急性阑尾炎的SS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BismuthⅢ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整块切除 被引量:2
5
作者 骆明德 高志斌 +3 位作者 吴琳石 姜皓 张晞文 施维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0-462,465,共4页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2例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包括部分肝脏、受侵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内的整块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9例(75%)获根治性切除,3例(25%)为姑息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2例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包括部分肝脏、受侵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内的整块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9例(75%)获根治性切除,3例(25%)为姑息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肝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位随访5年。9例获根治性切除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8.8%(n=8)、55.6%(n=5)和44.4%(n=4),最长存活已达9年。获姑息性切除(n=3)和同期仅放置胆道内支架者(n=5),平均中位生存8.2和9.1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左肝叶和受侵门静脉干联合整块切除能显著提高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才有可能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 肝叶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