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F治疗ETV经治的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1
作者 薛李娜 诸国兵 +1 位作者 吴琳霖 杨小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AF)继续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1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48周,经检测符合LLV定义标准,被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AF)继续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1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48周,经检测符合LLV定义标准,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继续应用ETV治疗48周,另51例换用TAF治疗48周。常规检测血清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定义为血清HBV DNA载量<20 IU/mL。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探测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在治疗48周末,TAF治疗组CVR为98.0%,显著高于ETV治疗组的24.0%(P<0.05),而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17.7%对4.0%,P>0.05)和ALT复常率(96.1%对98.0,P>0.05)无显著性差异;TAF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和LSM分别为(37.7±5.3)U/L、(34.8±5.7)U/L和(7.1±1.0)kPa,与ETV治疗组【分别为(36.2±4.8)U/L、(35.2±5.3)U/L和(7.8±1.1)kPa,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TAF组sCr和血清β_(2)-MG水平分别为(70.4±6.5)μmol/L和(1.3±0.3)mg/L,显著低于ETV治疗组【分别为(78.5±6.9)μmol/L和(1.6±0.2)mg/L,P<0.05】,而eGFR为(105.9±17.3)mL/min/1.73 m 2,显著高于ETV治疗组【(98.0±16.7)mL/min/1.73 m 2,P<0.05】。结论对于ETV经治后出现LLV的CHB患者转换为TAF继续治疗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安全性高,值得继续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经治 低病毒血症 丙酚替诺福韦 完全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吴琳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43-46,共4页
分析恩替卡韦与甘草酸二铵联用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慢性乙肝患者(88例),选例时间及地点: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单一使用恩替... 分析恩替卡韦与甘草酸二铵联用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慢性乙肝患者(88例),选例时间及地点: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单一使用恩替卡韦为A组的治疗方式;在前者基础上联用甘草酸二铵为B组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6个月,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期间,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差异,且纳入统计学中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A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有显著差别;用药前后血清 ALT、 AST、 TBIL、TGF-β1、hs-CRP、TNF-α、 HA、 LN、 PCⅢ均有明显改善。均下降,且B组与A组相比,更低,纳入统计学中分析,组间差异更明显,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用甘草酸二铵可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抑制机体肝纤维化,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甘草酸二铵 慢性乙肝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琳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9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 目的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白蛋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12%,高于对照组的75. 76%(P <0. 05);未实施药物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血清白蛋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96周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38. 95±4. 21) U/L、谷草转氨酶(40. 17±3. 05) U/L、总胆红素(22. 67±3. 0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胆碱酯酶(152. 31±4. 25) U/L较对照组高(P <0. 05),且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肝功能及血清蛋白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核苷酸类药物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施洪成 江敏华 吴琳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1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口服恩替卡韦;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生化、病毒...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口服恩替卡韦;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生化、病毒学、血清学、Child-Pugh积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年时,治疗组ALT、Alb、TBil、PTA复常率分别为77.3%、73.7%、75.0%、81.3%,HBV-DNA阴转率为8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诱发甲状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诸国兵 吴琳霖 +2 位作者 田甜 薛李娜 施春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1年3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5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8例为乙型肝炎,伴有甲状腺疾病患者9例,154例为丙型肝炎,伴有甲状腺...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1年3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5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8例为乙型肝炎,伴有甲状腺疾病患者9例,154例为丙型肝炎,伴有甲状腺疾病患者6例。常规检测血生化和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3、T4、FT3和TSH水平。结果 15例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3水平为(2.16±0.52)mmol/L,显著高于148例慢性丙型肝炎和3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51±0.38)mmol/L和(1.55±0.42)mmol/L,P<0.05];T4水平为(140.1±3.98)mmol/L,显著高于丙型或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25.0±0.94)mmol/L和(129.6±3.71)mmol/L,P<0.05],FT3为(5.14±0.17)pmol/L,显著高于丙型或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3.94±0.07)pmol/L和(3.88±0.11)pmol/L,P<0.05];对所有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HBV或HCV感染、应用干扰素时间和负性情绪是诱发甲状腺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性别、应用干扰素时间和负性情绪是甲状腺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应用干扰素时间过长的影响最大。结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如果合并有负性情绪,则容易诱发甲状腺疾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 甲状腺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吴琳霖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6期97-9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根据治疗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药物治疗,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根据治疗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与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炎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计算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及肝脏硬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炎症指标检测结果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肝功能及炎症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炎症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