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杨明坤 刘泯邑 +3 位作者 贾新冬 杜涛 吴登普 张旭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头痛问题”Q5评分评价头痛程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轻度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无缓解,其余患者头痛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缓解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头痛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发生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明坤 刘泯邑 +3 位作者 贾新冬 杜涛 吴登普 张旭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473例老年(≥65岁)LS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FBSS分为FBSS组(n=48)和非FBSS...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473例老年(≥65岁)LS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FBSS分为FBSS组(n=48)和非FBSS组(n=425)。比较患者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在2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发生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相关因素中受教育程度、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瘢痕体质、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疾病、皮质醇激素使用史、术前脊柱-骨盆匹配等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因素中是否存在脑脊液漏、椎弓根螺钉位置、术后脊柱-骨盆匹配情况、是否佩戴支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程长、有瘢痕体质、有糖尿病、术前脊柱-骨盆匹配度异常、椎弓根螺钉位置靠内是FB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318、4.066、3.501、4.715、5.407,P<0.05)。结论老年LSS患者病程、瘢痕体质、糖尿病、术前脊柱-骨盆匹配情况、椎弓根螺钉位置与FBSS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Mmu-miR-27a-5p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恢复的研究
3
作者 杨明坤 刘泯邑 +3 位作者 杜涛 贾新冬 吴登普 党晓谦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mmu-miR-27a-5p对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极化及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mmu-miR-27a-5p移植组(C组)、mmu-miR-27a-5p阴性对照组(D组),每组40只。A组为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mmu-miR-27a-5p对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极化及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mmu-miR-27a-5p移植组(C组)、mmu-miR-27a-5p阴性对照组(D组),每组4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C组和D组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治疗,A组小鼠不予处理,B组给予10μL生理盐水损伤区域注射,C组和D组分别给予mmu-miR-27a-5p移植物悬液和mmu-miR-27a-5p阴性移植物悬液10μL于损伤区域注射。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巨噬细胞极化的情况及胶质瘢痕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共死亡11只小鼠。术前四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各时间点,C组行为学评分均高于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胶质瘢痕HE染色显示A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正常;C组脊髓损伤后1 d出血均较明显,炎症细胞聚集,在损伤7 d、14 d较B组轻;D组脊髓损伤后HE染色与B组无差别。免疫组化染色:A组棕褐色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C组中棕褐色细胞数量明显低于B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D组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GFAP的表达为正常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0、Arginase-1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C组在术后7 d、14 d较B组和D组的IL-1β、TNF-α表达低,而IL-10、Arginase-1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流式检测B组和D组在术后7 d、14 d的CD16标记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Arginase-1术后7 d、14 d的标记明显高于B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脊髓损伤后14 d内,通过移植mmu-miR-27a-5p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局部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并伴随小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 巨噬细胞 极化
下载PDF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分型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明坤 张旭 +5 位作者 刘泯邑 吴登普 刘宁 刘川 吴继生 郭浩然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22-3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TLOFSAS)与骨质疏松性骨折(OF)分型评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4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为...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TLOFSAS)与骨质疏松性骨折(OF)分型评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4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TLOFSAS与OF分型为标准,由6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对每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价,2周后再次进行独立评价。收集评估结果,分别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及观察者间可信度分析,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TLOFSAS与OF分型的差异性。结果6位医师使用TLOFSAS共进行1752(146×6×2)次评估,其中<4分876次,4分582次,>4分294次;不同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为77.4%,平均可信度κ值为0.76,同一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为79.6%,平均可重复性κ值为0.786。6位医师使用OF分型共进行1752次评估,其中1型224次,2型694次,3型644次,4型154次,5型36次;不同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为84.3%,平均可信度κ值为0.79;同一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为85.2%,平均可重复性κ值为0.796。采取TLOFSAS评估的患者手术选择率(90.62%,58/64)高于OF分型(85.29%,58/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OFSAS与OF分型评估胸腰椎OVCF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可信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下载PDF
巨噬细胞的极化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一般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明坤 张旭 +2 位作者 党晓谦 吴登普 刘泯邑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的极化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一般规律。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脊髓损伤后1 d、7 d、14 d、28 d组,各组5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通过手术造模,对照组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的极化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一般规律。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脊髓损伤后1 d、7 d、14 d、28 d组,各组5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通过手术造模,对照组不造成脊髓损伤。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 d、7 d、14 d、28 d取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胶质瘢痕形成的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inase-1、IL-10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死亡3只小鼠,及时予以补充,对照组无死亡小鼠。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实验组脊髓胶质瘢痕形成,对照组无脊髓胶质瘢痕形成。RT-qPCR检测实验组M1型巨噬细胞的标记物IL-1β、TNF-α在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第7天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至28 d趋于稳定;对照组各时间点的IL-1β、TNF-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M2型巨噬细胞的标记物IL-10、Arginase-1在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第14天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至28 d趋于稳定;对照组各时间点的IL-10、Arginase-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ELISA检测M1型巨噬细胞的标记物IL-1β、TNF-α在实验组的各时间点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L-1β、TNF-α表达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至28 d趋于稳定;对照组各时间点的IL-1β、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2型巨噬细胞的标记物IL-10、Arginase-1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实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L-10、Arginase-1表达在脊髓损伤后第14天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至28 d趋于稳定;对照组各时间点的IL-10、Arginas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瘢痕形成的前7天巨噬细胞主要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7 d后主要为M2型巨噬细胞,于28d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 巨噬细胞 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