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在扇贝组织中的蓄积及其对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益春 吕昕 +2 位作者 王凡 赵元凤 刘长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9-562,共4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Cu2+)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肌肉、内脏团组织中Cu蓄积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体中Cu浓度的升高,扇贝各组织中Cu蓄积量明显上升,Cu蓄积量顺序为:内脏>鳃>肌...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Cu2+)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肌肉、内脏团组织中Cu蓄积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体中Cu浓度的升高,扇贝各组织中Cu蓄积量明显上升,Cu蓄积量顺序为:内脏>鳃>肌肉.Cu浓度对栉孔扇贝各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明显影响,各组织中酶活性均随Cu浓度升高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这表明,栉孔扇贝各组织中CAT酶对水体中Cu污染反映敏感,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对海洋Cu早期污染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Cu蓄积量 过氧化氢酶(CAT)
下载PDF
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益春 赵元凤 +2 位作者 吕景才 付晚涛 刘长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133-137,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阐述了重金属毒性影响因素和鱼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 重金属 吸收 积累 水生生物
下载PDF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益春 赵元凤 +2 位作者 吕景才 付晚涛 刘长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138-140,146,共4页
着重分析了微生物,大型藻类及其他生物在海水养殖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原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海水养殖 环境 微生物
下载PDF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益春 赵元凤 +2 位作者 吕景才 付晚涛 刘长发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海水养殖环境 生物修复技术 水产养殖业 经济利益 产业经济 养殖容量 养殖水域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污染程度
下载PDF
海水中铜在扇贝组织的蓄积及其对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吕景才 赵元凤 +3 位作者 吴益春 刘长发 张明珠 张天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135,共5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Cu2+)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鳃、肌肉、内脏团组织铜蓄积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体中铜浓度升高,扇贝各组织的铜蓄积量明显上升,依次为内脏>鳃>肌肉。Cu2+...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Cu2+)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鳃、肌肉、内脏团组织铜蓄积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体中铜浓度升高,扇贝各组织的铜蓄积量明显上升,依次为内脏>鳃>肌肉。Cu2+浓度对栉孔扇贝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明显影响,酶活性随Cu2+浓度升高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栉孔扇贝各组织SOD酶对水体中Cu污染反应敏感,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对海洋铜污染具有指示作用。能灵敏指示海洋铜污染的扇贝优选组织是鳃,其次是内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铜蓄积量 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海水中镉对牙鲆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5 位作者 吴益春 宋晓阳 刘长发 王凡 赵冲 郑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3-567,共5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 ,研究了海水中镉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内蓄积及在清洁海水中排放规律 ,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 (TOC)浓度对镉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镉暴露浓度为 0 5mg·L- 1时 ,牙鲆各组织镉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 ,第 ...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 ,研究了海水中镉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内蓄积及在清洁海水中排放规律 ,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 (TOC)浓度对镉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镉暴露浓度为 0 5mg·L- 1时 ,牙鲆各组织镉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 ,第 1 0天达吸收平衡 ,Cd蓄积量顺序为内脏 ( 1 4 7 73mg·kg- 1) >鳃 ( 1 5 55mg·kg- 1) >肌肉 ( 4 578mg·kg- 1) ,表明内脏是重金属镉蓄积的主要部位 .染毒 1 3d后 ,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 ,结果表明 ,随排放时间增加 ,各组织镉蓄积量明显下降 ,排放至第 1 5天时各组织镉排出率为内脏团 ( 80 6 6 % ) >鳃 ( 73 6 6 % ) >肌肉 ( 56 84 % ) ,表明受镉污染牙鲆经清洁海水排放后 ,有望达到食用标准 .海水中TOC浓度对镉蓄积量有明显影响 .随着TOC浓度升高 ,各组织内镉蓄积量明显下降 ,表明海水TOC能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蓄积 排放 总有机碳
下载PDF
铜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蓄积、分配及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5 位作者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赵冲 郑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 ,研究了海水中Cu在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 ,海水中总有机碳 (TOC)浓度、配体种类对铜吸收的影响及其与海水表观络合容量 (ACuCC)的关系。结果表明 ,Cu浓度为 0 .5mg/L...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 ,研究了海水中Cu在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 ,海水中总有机碳 (TOC)浓度、配体种类对铜吸收的影响及其与海水表观络合容量 (ACuCC)的关系。结果表明 ,Cu浓度为 0 .5mg/L时 ,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 ,第 1 3天均达吸收平衡 ,此时Cu蓄积量 (mg/kg)为内脏 971 .89>肌肉 2 0 4 .99>鳃 90 .0 4。染毒 1 3天牙鲆在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 :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Cu蓄积量下降 ,第 8天接近排放平衡。此时各组织Cu排出率为 :肌肉 89% >鳃 86.5 % >内脏团 83.7%。海水中TOC浓度、种类对牙鲆Cu蓄积有明显影响 ,当TOC浓度相同时 ,孔石莼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Cu在牙鲆组织内吸收和蓄积量 ;当TOC种类相同时 ,随TOC浓度升高 ,各组织铜蓄积量均明显下降 ,表明海水TOC能降低牙鲆组织对Cu的吸收和积累。ACuCC随TOC浓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 ,并与TOC浓度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蓄积 总有机碳(TOC)
下载PDF
繁茂膜海绵生物修复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付晚涛 张卫 +3 位作者 吴益春 虞星炬 金美芳 张喜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研究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滤食近海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细菌。海绵处理海水24 h后,海水中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分别比初始数量降低55.1%~91.3%、55.7%~96.3%和25.2%~95.1%。海绵滤食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速率分别在... 研究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滤食近海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细菌。海绵处理海水24 h后,海水中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分别比初始数量降低55.1%~91.3%、55.7%~96.3%和25.2%~95.1%。海绵滤食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速率分别在4.4~105.6/(h.g)、1.7×104~3.8×104/(h.g)和2.0×106~48.8×106/(h.g),且滤食速率随细菌初始数量的加大而增加。当初始细菌总数在55×104~250×104/mL范围内,海绵滤食细菌的速率与细菌初始数量成线性正相关,其斜率为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生物修复 养殖水体 病原体
下载PDF
海水中总有机碳(TOC)对牙鲆铜、铅、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5 位作者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邢殿楼 刘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量均明显下降;当海水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量。研究表明:孔石莼、牙鲆分泌物均能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TOC浓度、种类变化对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分配均无影响,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内脏>鳃>肌肉。内脏团、肌肉中3种重金属蓄积量大小顺序为Cu>Pb>Cd;鳃中3种重金属蓄积量顺序为Pb>Cu>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TOC) 牙鲆 重金属 蓄积量
下载PDF
牙鲆对海水中铅积累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6 位作者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周永 赵冲 郑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研究了海水中铅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中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总有机碳浓度对铅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 5mg/dm3时,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9天均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内脏中的649 8大... 研究了海水中铅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中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总有机碳浓度对铅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 5mg/dm3时,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9天均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内脏中的649 8大于鳃中的237 4大于肌肉中的59 71.染毒13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的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中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0天时各组织中铅排出率为内脏团的84 85%大于鳃的61 26%大于肌肉的57 03%.海水中总有机碳浓度对铅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总有机碳浓度升高,各组织中铅蓄积量明显下降,表明海水总有机碳能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积累 排放
下载PDF
栉孔扇贝对Cd的累积和排出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5 位作者 吴益春 吕景才 刘长发 宋晓阳 赵冲 郑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积累 排放
下载PDF
牙鲆对海水中铜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元凤 吴益春 +5 位作者 宋晓阳 王凡 吕景才 刘长发 赵冲 郑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6,共6页
研究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对海水中Cu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和不同种类配体对Cu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u浓度为0 5mg/L时,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d... 研究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对海水中Cu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和不同种类配体对Cu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u浓度为0 5mg/L时,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d均达到吸收平衡,各组织Cu蓄积量为内脏(971 89mg/kg干重)>肌肉(204 99mg/kg干重)>鳃(90 04mg/kg干重)。试验进行13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时间的增加,各组织Cu蓄积量下降,第8d接近排放平衡,各组织Cu排出率为肌肉(89%)>鳃(86 5%)>内脏(83 7%)。海水中TOC浓度及不同种类的配体对牙鲆吸收、蓄积Cu有明显影响,当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Ulvapertusa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当配体相同时,随着TOC浓度的升高,各组织Cu蓄积量均明显下降,表明海水中TOC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海水中Cu2+的表观络合容量(ACu)随着TOC浓度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与TOC浓度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蓄积量 总有机碳(TOC)
下载PDF
栉孔扇贝对海水中Pb积累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5 位作者 吴益春 吕景才 刘长发 宋晓阳 赵冲 郑伟 《水产养殖》 CAS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海水中Pb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不同浓度Pb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浓度为0.5mg/L时,各组织内Pb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 研究了海水中Pb在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及海水中不同浓度Pb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浓度为0.5mg/L时,各组织内Pb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9天均达吸收平衡,此时Pb蓄积量(mg/kg干重)为鳃(1356)>内脏(226.6)>肌肉(52.14);蓄积速率(mg/kg·d-1)为鳃(178.3)>内脏(37.30)>肌肉(10.48)。将达到吸收平衡后的栉孔扇贝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16天时各组织铅排出率为:鳃(96.69%)>内脏(92.09%)>肌肉(71.20)%;排出速率为(mg/kg·d-1):鳃(81.98)>内脏(10.09)>肌肉(3.001)。海水中Pb浓度对Pb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Pb浓度升高,各组织内Pb蓄积量明显上升,其中鳃的蓄积量最大,表明:双壳类软体动物的鳃具有较高的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并且海水中Pb浓度能提高Pb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铅浓度 栉孔扇贝 积累规律 排放规律 蓄积量 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牙鲆、孔石莼分泌物对混合重金属在牙鲆组织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元凤 徐海生 +5 位作者 吕景才 吴益春 周永 刘长发 袁健 鲁博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75-1879,共5页
研究了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总有机碳种类对混合重金属(Cu+Pb、Cu+Cd、Cu+Pb+Cd)在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分泌物、牙鲆分泌物均能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当海水TOC种类相... 研究了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总有机碳种类对混合重金属(Cu+Pb、Cu+Cd、Cu+Pb+Cd)在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分泌物、牙鲆分泌物均能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的升高,牙鲆的内脏、肌肉、鳃组织中Cu、Pb、Cd蓄积量均明显下降;当海水TOC浓度相近时,孔石莼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量.TOC浓度、种类的变化对牙鲆各组织中Cu、Pb、Cd蓄积分配均无影响,各组织重金属蓄积量顺序均为:内脏>鳃>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TOC) 混合重金属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蓄积
下载PDF
孔石莼分泌物对混合重金属在牙鲆组织中蓄积的影响
15
作者 吕景才 徐海生 +3 位作者 赵元凤 吴益春 周永 刘长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研究了海水中孔石莼分泌物(总有机碳TOC)浓度对混合重金属(Cu+Pb;Cu+Cd;Cu+Pb+Cd)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分泌物能显著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随富含孔石莼分泌物的海水TOC... 研究了海水中孔石莼分泌物(总有机碳TOC)浓度对混合重金属(Cu+Pb;Cu+Cd;Cu+Pb+Cd)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分泌物能显著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随富含孔石莼分泌物的海水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量均明显下降;TOC浓度变化对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分配均无影响,各组织重金属蓄积量顺序为内脏>鳃>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TOC) 混合重金属 牙鲆 蓄积
下载PDF
重金属铅在刺参组织的蓄积、分配、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元凤 吴益春 +4 位作者 吕景才 蒋子龙 刘陆洋 程振远 常亚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7-1680,共4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铅在刺参内脏、纵肌、体壁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5mg·L-1时,在不投喂的情况下,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2d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1干重...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铅在刺参内脏、纵肌、体壁组织内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铅浓度为0.5mg·L-1时,在不投喂的情况下,各组织中铅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2d达到吸收平衡,此时铅蓄积量(mg·kg-1干重)为内脏(162.76)>纵肌(138.61)>体壁(71.14)。蓄积速率为内脏团>纵肌>体壁,这表明内脏是铅蓄积的主要部位。染毒18d后将刺参分为两组均移入清洁海水中,分别在投喂普通饵料和投喂添加海藻多糖的普通饵料的条件下,进行排放实验,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铅蓄积量明显下降,第24d时各组织中铅大部分排出。未添加多糖一组排放率为纵肌(59.12%)>内脏团(52.02%)>体壁(47.86%),添加多糖组各组织铅排放率要高于未添加多糖组,为内脏团(80.29%)>纵肌(67.85%)>体壁(51.41%)。表明,受铅污染的刺参在清洁海水暂养一段时间后,各组织器官均能排放出一部分重金属,其中可食用部分体壁可排出大约50%,饵料中添加海藻多糖对重金属铅的排放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蓄积 排放 多糖
下载PDF
微塑料对水体中痕量砷、铅的吸附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瑛 徐博凡 +2 位作者 王萍亚 吴益春 赵巧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3,共6页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全球性污染物,易迁移、分布广,能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并通过生物摄食进入食物链。目前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尚未得到重视,对其吸附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有机污染物。以聚苯乙烯为吸附剂,考察其对As,Pb的吸附能力,发现pH...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全球性污染物,易迁移、分布广,能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并通过生物摄食进入食物链。目前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尚未得到重视,对其吸附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有机污染物。以聚苯乙烯为吸附剂,考察其对As,Pb的吸附能力,发现pH分别为6和8时对As和Pb的吸附效果最好,小粒径的聚苯乙烯更容易吸附金属离子,且超声能使其疏水性减弱,易于分散在水体中。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发现:聚苯乙烯对重金属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umuir吸附等温模型,过程为单层吸附,并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吸附 痕量重金属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鱼油中多氯联苯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益春 祝世军 +5 位作者 罗海军 李亭洁 陈璐 杨会成 彭志兰 郝云彬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鱼油中多氯联苯的方法。方法用氢氟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消解样品,以正己烷提取、浓硫酸净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方法的回收率为92.6%~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8%~4.71%,最低检出...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鱼油中多氯联苯的方法。方法用氢氟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消解样品,以正己烷提取、浓硫酸净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方法的回收率为92.6%~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8%~4.71%,最低检出限为0.25~0.48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其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鱼油中多氯联苯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鱼油 检测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酸消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益春 祝世军 +5 位作者 罗海军 陈璐 鲁华 郭海波 杨会成 郝云彬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923-928,共6页
目的建立酸消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方法。方法用硫酸溶液消化样品,以正己烷+二氯甲烷(50:50,v:v)为提取溶液萃取、浓硫酸净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采用该方法对鳕鱼中多氯联苯标准物质GBW(E)100131进行检... 目的建立酸消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方法。方法用硫酸溶液消化样品,以正己烷+二氯甲烷(50:50,v:v)为提取溶液萃取、浓硫酸净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采用该方法对鳕鱼中多氯联苯标准物质GBW(E)100131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参考物定值吻合,回收率为93.7%~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2.75%~4.65%,检出限0.22~0.44μg/kg。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测定灵敏度高和精确度高的特点,能满足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分析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 多氯联苯 酸消化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海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益春 郭海波 +4 位作者 罗海军 祝世军 鲁华 张微 王萍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092-2096,共5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贝类毒素之一,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事故发生率也最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对该类毒素的检测监控成为保障海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检测法、液相色谱法、液...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贝类毒素之一,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事故发生率也最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对该类毒素的检测监控成为保障海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检测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少用于现场检测的快速筛查技术。因此,开发快速、灵敏、准确、低成本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目前开发出来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层析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对各方法的特点迚行分析。最后对未来麻痹性贝类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迚行了评述,幵对发展趋势迚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麻痹性贝类毒素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