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区空气质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益玲 李成名 +1 位作者 戴昭鑫 吴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86,共6页
济南市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统计插值分析了济南市主城区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AQI的风险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济南市... 济南市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统计插值分析了济南市主城区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AQI的风险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呈逐年降低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态势;季节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空间上则呈现出春季和冬季东南低北部高、夏季整个主城区均低、秋季南低北高的分布态势;月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呈现出典型的"U"形分布特征,最高值为1月和12月、最低值为8月;各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远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力,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济南市主城区AQI的影响力最大。研究显示,济南市主城区AQI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年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AQI 时空分布 地理探测器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床边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益玲 陈晓春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床边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新生儿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交接班的特点,将临床交班存在交接项目不清、气道护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归纳,制定标准化交接清单。按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床边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新生儿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交接班的特点,将临床交班存在交接项目不清、气道护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归纳,制定标准化交接清单。按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床边交接班以纯口头交接,观察组使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床边交接表进行交接,比较2组交班漏交率、人工气道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对于工气道管理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交班漏交率为0,较对照组的漏交率30%明显降低;人工气道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8%)较对照组(19.7%)明显下降(P<0.05)。护士对于人工气道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管理床边交接表,使交接班标准化、流程化,简化护士的记忆,避免交接班内容遗漏或遗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临床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人工气道 床边交接单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琼 吴益玲 +1 位作者 郑芝蕾 陈晓春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新生儿4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机...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新生儿4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加快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晓春 吴益玲 +1 位作者 李肖肖 陈赢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958-4960,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最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为降低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10月新生儿科PICC置管的早产儿129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对照组66例;置管后次... 目的探讨早产儿最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为降低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10月新生儿科PICC置管的早产儿129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对照组66例;置管后次日两组患儿均常规更换敷料1次,以后根据分组情况,对照组7天更换一次;实验组按需更换;比较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穿刺口部位感染、导管病原菌定植。结果实验组CRBSI发生率与穿刺口部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虽然两组导管病原菌定植种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病原菌定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后敷料按需更换比3天、5天、7天更换一次更安全、更有效;按需更换敷料对血流感染有保护作用,延长PICC留置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透明敷料 更换频率 导管相关性感染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晓春 陈赢赢 +1 位作者 吴益玲 潘迎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9-1030,共2页
目的探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某医院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置管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静脉留置先后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20 g/L葡萄... 目的探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某医院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置管的1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静脉留置先后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消毒皮肤,对照组采用50 g/L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消毒待干时间、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一次性静脉留置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消毒待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g/L CHG更适合于抵抗力低,易感染的危重症新生儿静脉置管,不仅可节约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规范操作的依从性,还可降低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己定 消毒 静脉穿刺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