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殷墟卜辞中的“同版异体分工”现象
1
作者 吴盛亚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文章利用六组见于同版甲骨却字用不同的异体字例,论证了甲骨文中存在“同版异体分工”的现象。这一现象与一般的“异体分工”现象不同,在用法上的分工,没有扩大到整个类组;在功能上的区别,也不仅限于记录不同的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文章利用六组见于同版甲骨却字用不同的异体字例,论证了甲骨文中存在“同版异体分工”的现象。这一现象与一般的“异体分工”现象不同,在用法上的分工,没有扩大到整个类组;在功能上的区别,也不仅限于记录不同的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异体分工”的发展阶段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指出“同版异体分工”实际上是刻手用字情况的具体体现,存在个体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同版异体分工 字用研究
下载PDF
甲骨文字构形理论与系统的建构--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字构形研究述评
2
作者 吴盛亚 《出土文献》 2023年第2期60-76,156,共18页
通过系统梳理与分析120年来甲骨学的研究,甲骨文字构形研究可分成三个阶段:摸索阶段、理论的初步建立与规律的揭示阶段、理论的基本确立与规律的全面探索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由形体分析和分期分类研究两条线索共同推动的。构形的... 通过系统梳理与分析120年来甲骨学的研究,甲骨文字构形研究可分成三个阶段:摸索阶段、理论的初步建立与规律的揭示阶段、理论的基本确立与规律的全面探索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由形体分析和分期分类研究两条线索共同推动的。构形的分析有助于分期分类的细化,而分期分类的重大突破又反过来推进字形分析与文字考释。学者们逐渐将甲骨文字视作相对独立的文字系统,逐步建立甲骨文字形体内部的研究坐标与定点,从而建构甲骨文字自身的构形理论与系统。目前宜对甲骨文字构形研究中一些专题进行“相对封闭式”的微观研究,以推动“精密化”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构形研究 分期分类考察 精密化
下载PDF
談甲骨文中的單字借筆兼釋相關諸字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盛亞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6,共20页
借筆是一種特殊的文字省寫方式。本文對甲骨文中的單字借筆現象作了“封閉式”專題研究。通過觀察清晰拓本與比對字形,整理出已識字中存在單字借筆現象的41個字例(其中22例爲筆者新增補)。從借筆形式、類組特徵、同版異體等角度對每個... 借筆是一種特殊的文字省寫方式。本文對甲骨文中的單字借筆現象作了“封閉式”專題研究。通過觀察清晰拓本與比對字形,整理出已識字中存在單字借筆現象的41個字例(其中22例爲筆者新增補)。從借筆形式、類組特徵、同版異體等角度對每個字例作了細緻描寫。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借筆與筆畫延伸、粘連的關係。文中還對4個疑難字形作了考釋:1.從字形、類組特徵、辭例三方面對《村中南》453上的“吉”字()作了補證。2.明確《合集》25540上的“祼”作,對比同類組“祼”與“”的六類寫法,認爲形中“示”與“祼”形共用了“示”字豎筆。3.指出將《合集》35395上的“”()拆分爲“(乇)”“(示)”“(口)”三個部件並不符合實際字形,、也與“示”“口”的寫法有别。形當拆分爲“(乇)”“(示)”“(口)”三個部件,其中“示”作勾廓寫法,下部的短横與“口”形的横畫共用,“乇”形的豎筆與“口”形左側的豎筆共用。以上兩例主要是分析考證字形結構、構形理據,力求達到“完全釋字”的理想狀態。4.將《合集》21504上的釋作,其中“斝”的一個“柱”形借用了“丂”形的筆畫。與的借筆形式類似,均是下方部件左上的筆畫與上方部件的筆畫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單字借筆 文字構形 完全考釋
下载PDF
《新甲骨文編》(增訂本)校補拾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盛亞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1年第1期181-197,共17页
《新甲骨文編》(增訂本)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甲骨文“字編類”工具書,收録的字形以商代甲骨文爲主。儘管已有學者對其作了校補,但仍有不少缺憾。本文主要依據更清晰的著録書對其中的錯誤字形進行了校訂,並增補了一批較爲特殊或具有類組特... 《新甲骨文編》(增訂本)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甲骨文“字編類”工具書,收録的字形以商代甲骨文爲主。儘管已有學者對其作了校補,但仍有不少缺憾。本文主要依據更清晰的著録書對其中的錯誤字形進行了校訂,並增補了一批較爲特殊或具有類組特徵的字形,共計九十八條。對若干字形的構形作了分析,並提出了考釋意見。以此爲基礎,從選取拓本與字形兩個角度,簡略談了作爲讀者使用“字編類”工具書的體會與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甲骨文編 校訂錯誤 增補字形
下载PDF
殷墟卜辭“同版避複”現象研究——以龜腹甲卜辭爲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盛亞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9年第1期283-296,共14页
在同一條殷墟卜辭中,同一個字有時會用不同的寫法來表示,這一現象學者多有留意。裘錫圭先生曾指出:"在一條卜辭中,重見的字由於有兩種用途而寫成兩種形式的現象,是的確存在的。"1李學勤先生認爲師同鼎中兩個"車"字... 在同一條殷墟卜辭中,同一個字有時會用不同的寫法來表示,這一現象學者多有留意。裘錫圭先生曾指出:"在一條卜辭中,重見的字由於有兩種用途而寫成兩種形式的現象,是的確存在的。"1李學勤先生認爲師同鼎中兩個"車"字寫法不同的動機在於書法藝術的變化,並將甲骨文中"一辭中同一字有不同寫法"的現象稱作"同辭同字異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辭 甲骨文 殷墟
下载PDF
關於殷墟卜辭中用辭刻記時間的考察
6
作者 吴盛亞 《出土文献》 2019年第2期32-44,共13页
用辭這一概念由胡厚宣先生於《釋■用■御》[1]中最早提出,指的是殷墟卜辭中常常見於辭末、辭中或刻於兆側的"兹用"、"不用"等刻辭。[2]用辭在卜辭中的具體位置往往是在命辭之後(如果刻有占辭,則在占辭之後)、驗辭... 用辭這一概念由胡厚宣先生於《釋■用■御》[1]中最早提出,指的是殷墟卜辭中常常見於辭末、辭中或刻於兆側的"兹用"、"不用"等刻辭。[2]用辭在卜辭中的具體位置往往是在命辭之後(如果刻有占辭,則在占辭之後)、驗辭之前。近來,趙紫燕先生在其碩士學位論文《殷墟甲骨文用辭研究》[3]中,對用辭研究情况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乙卯 丁侃 甲寅
下载PDF
商 花园庄东地甲骨
7
作者 乔雁群 吴盛亚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1,共2页
一九九一年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甲骨发掘出土,共出有字甲骨六百八十九片。在性质与内容上,花东卜辞不同于常见的“王卜辞”,属于“非王卜辞”,即占卜主体并非商王,而是贵族“子”。这批甲骨大部分是较完整龟甲,内容涉及祭祀、田猎、疾病... 一九九一年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甲骨发掘出土,共出有字甲骨六百八十九片。在性质与内容上,花东卜辞不同于常见的“王卜辞”,属于“非王卜辞”,即占卜主体并非商王,而是贵族“子”。这批甲骨大部分是较完整龟甲,内容涉及祭祀、田猎、疾病、贡纳、战争、乐舞等诸多方面,为研究商代晚期的社会结构、家族形态、祭祀制度、占卜制度、古文字与书法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形态 商代晚期 非王卜辞 商王 花园庄东地 花东卜辞 占卜制度 祭祀制度
原文传递
录尊真伪再考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盛亚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5,共8页
录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真伪迄今仍无定论。容庚曾认为此器乃自之有铭残底而镶入无字尊内。但这个意见并未得到公认,近年来也不断遭到质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未公布录尊的X光射线透视照片,学者的讨论多基于对器物外部的观察,存... 录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真伪迄今仍无定论。容庚曾认为此器乃自之有铭残底而镶入无字尊内。但这个意见并未得到公认,近年来也不断遭到质疑。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未公布录尊的X光射线透视照片,学者的讨论多基于对器物外部的观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采用版本学的思路,对录尊的收藏与流传历史进行梳理,共勘校十一种铭文拓本,考察其各自产生的时间及彼此的因承关系,发现拓本可以截然分为两类。而只有原器损毁,有铭文的齒底镶嵌到尊内这一过程,才可能导致两类拓本之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尊拓本 版本学 真伪 流传
原文传递
释“■”兼论相关部件的通用
9
作者 吴盛亚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通过比对甲骨金文中"斤""戈"的字形,结合甲骨文字中勾廓与线条往往无别的构形规律,并综合考察相关考古出土材料,确认甲骨文中的"■"可释作"戈"。对"戈""斤""■"... 通过比对甲骨金文中"斤""戈"的字形,结合甲骨文字中勾廓与线条往往无别的构形规律,并综合考察相关考古出土材料,确认甲骨文中的"■"可释作"戈"。对"戈""斤""■""刀"等字作为部件时的形体作辨析,揭示并分析相关意符之间的通用现象。考察异体字之间的形近部件时,应以字形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结合考古实物等多种材料,认清字形的核心特征,从而避免混淆不同之字或割裂同一字的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考古实物 意符通用
原文传递
谈甲骨文中构件和笔画的组合体与单个构件之间的形体混同
10
作者 吴盛亚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89-99,281,共12页
甲骨文中存在构件和笔画的组合体与单个构件之间形体混同的现象。倒书的“又”和笔画组合后可能会与“止”形混同。“夂”也有可能混同于正写的“又”和笔画的组合体。这种混同是由刻写引发的形体变化,造成了构形理据的缺失,影响了甲骨... 甲骨文中存在构件和笔画的组合体与单个构件之间形体混同的现象。倒书的“又”和笔画组合后可能会与“止”形混同。“夂”也有可能混同于正写的“又”和笔画的组合体。这种混同是由刻写引发的形体变化,造成了构形理据的缺失,影响了甲骨文字的系统性。刻手集团会通过改变某些形体的刻写方式以避免混同现象的出现。而这一改刻的过程,又受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 笔画 组合体 形体混同
原文传递
关于甲骨文通假与释读的往来书信
11
作者 许林初 吴盛亚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1期196-197,共2页
主编先生:本信函主要就甲骨文使用通假字的使用寻求释疑。甲骨文通假用字方法,目前是多位专家持不同观点,这就使广大甲骨文爱好者、书法工作者莫明是非了,至今中国书坛还没有一份甲骨文的刊物,因此,只好求助于贵刊了。
关键词 甲骨文 通假字 释读 往来书信 用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