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半瓦当纹饰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文物春秋》 2002年第5期36-42,共7页
自20世纪初以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疆域内相继出土了一些半瓦当,为研究古老的燕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燕下都考古发掘出土和采集的半瓦当,无论是数量、纹饰种类,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为学术界所关注。近40年来,在燕国... 自20世纪初以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疆域内相继出土了一些半瓦当,为研究古老的燕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燕下都考古发掘出土和采集的半瓦当,无论是数量、纹饰种类,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为学术界所关注。近40年来,在燕国疆域内的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燕国 出土 疆域 纹饰 考古发掘 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 制作工艺 资料
下载PDF
燕下都瓦钉与瓦钉饰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磬军 魏青 《文物春秋》 2015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通过对燕下都遗址出土建筑构件的研究,对发掘报告《燕下都》及河北博物院《慷慨悲歌——燕赵故事》中所涉及的两件"瓦钉"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并非是固定筒瓦的瓦钉,而是罩在瓦钉之上的瓦钉饰,从而修正了学术界关于燕下都... 本文通过对燕下都遗址出土建筑构件的研究,对发掘报告《燕下都》及河北博物院《慷慨悲歌——燕赵故事》中所涉及的两件"瓦钉"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并非是固定筒瓦的瓦钉,而是罩在瓦钉之上的瓦钉饰,从而修正了学术界关于燕下都瓦钉与瓦钉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瓦钉 瓦钉饰 瓦钉孔
下载PDF
燕下都瓦当纹饰分期述补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文物春秋》 2003年第5期53-59,共7页
燕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其遗址在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自20世纪初以来,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瓦当,其纹饰之多样、工艺之精美、内涵之丰富为列国瓦当所不及,是研究燕文化的重要实物.燕下都的瓦当大约从春秋早期开始使用,... 燕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其遗址在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自20世纪初以来,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瓦当,其纹饰之多样、工艺之精美、内涵之丰富为列国瓦当所不及,是研究燕文化的重要实物.燕下都的瓦当大约从春秋早期开始使用,直到秦王政灭燕,持续了近500年.据燕下都的最新考古资料[1],其瓦当按当面纹饰大致可分为10余个类别,50多个品种.本文拟在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和采集的瓦当实物基础上,对诸多纹饰之间的早晚关系、演化规律、贯穿的母题纹饰以及分期作一些初步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 瓦当 纹饰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简论燕下都瓦当承载的文化信息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磬军 《文物春秋》 2009年第1期21-27,共7页
燕下都瓦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纹饰和形制反映了燕国都城建设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其最具代表性的饕餮纹饰可从先商及商代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文化背景和燕商关系等方面找到历史渊源,对燕下都瓦当的分期研究... 燕下都瓦当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其纹饰和形制反映了燕国都城建设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其最具代表性的饕餮纹饰可从先商及商代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文化背景和燕商关系等方面找到历史渊源,对燕下都瓦当的分期研究可作为探讨燕下都都城营建年代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半瓦当 纹饰 燕国 都城营建
下载PDF
宋常祜墓志铭浅说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磬军 《文物春秋》 2005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宋朝 墓志铭 常祜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下载PDF
简论燕下都瓦当纹饰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磬军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7-99,共3页
本文主要以作者系统收藏的燕下都瓦当实物为依据,对燕下都瓦当纹饰进行了简要的分类。指出燕下都瓦当的半圆形构图,受到燕国先民对孕育万物的天地崇拜观念的制约,并赋予瓦当纹饰具体的思想意识。揭示了纹饰在构图上呈现出的雄浑有力、... 本文主要以作者系统收藏的燕下都瓦当实物为依据,对燕下都瓦当纹饰进行了简要的分类。指出燕下都瓦当的半圆形构图,受到燕国先民对孕育万物的天地崇拜观念的制约,并赋予瓦当纹饰具体的思想意识。揭示了纹饰在构图上呈现出的雄浑有力、简练朴实、生动多变、层次丰富等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瓦当 半圆构图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论燕瓦当“母题”纹饰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磬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201,共5页
双龙饕餮纹是燕下都乃至整个燕瓦当的"母题"纹饰,其特征是:瓦当面由饕餮正面前像和沿边缘盘曲的双龙构成。从艺术形式上,直接承袭殷商和西周时期青铜艺术风格,彰显出威严和狞厉之感;从文化内涵上,深度蕴含了姬燕先民戒贪和谦... 双龙饕餮纹是燕下都乃至整个燕瓦当的"母题"纹饰,其特征是:瓦当面由饕餮正面前像和沿边缘盘曲的双龙构成。从艺术形式上,直接承袭殷商和西周时期青铜艺术风格,彰显出威严和狞厉之感;从文化内涵上,深度蕴含了姬燕先民戒贪和谦明之德。同时在燕地又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兽面纹有着一定祖源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双龙饕餮纹用在宫殿建筑瓦当上,用以象征姬燕王权,代表着周王室的嫡传和正统。一方面,在心理上震慑异族;另一方面,感召和凝聚民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瓦当 母题纹饰特征 文化内涵 意义与作用
下载PDF
燕下都残断瓦当的命名与修补二题
8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文物春秋》 2001年第1期62-63,66,共3页
关键词 瓦当 纹饰 考古发掘 出土 考古资料 学者 民间收藏 多样 类别 代表性
下载PDF
燕下都半瓦当“双兽饕餮纹”、“云蝶饕餮纹”探微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饕餮纹 瓦当 江苏教育出版社 保定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动物纹饰 学术价值 美化建筑 我国传统文化 古代文化
下载PDF
燕下都半瓦当的错切现象
10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文物春秋》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瓦当 出土 纹样 图案 学者 模范 相同 现象 对称
下载PDF
一面稀见的燕下都错切瓦当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磬军 丁志刚 《文物春秋》 2017年第3期64-66,共3页
燕下都瓦当虽为半圆形,但压制当面纹饰的范具却是圆形的,在范具上、下半圆中设计一种相同且对称的纹饰,横向切割便产生两件相同纹饰的半瓦当。如果切割方向错误,就会形成一对纹样怪异难辨的错切瓦当。该文介绍了一件与以往所见不同的错... 燕下都瓦当虽为半圆形,但压制当面纹饰的范具却是圆形的,在范具上、下半圆中设计一种相同且对称的纹饰,横向切割便产生两件相同纹饰的半瓦当。如果切割方向错误,就会形成一对纹样怪异难辨的错切瓦当。该文介绍了一件与以往所见不同的错切瓦当,除制作时由横向切割变为纵向切割外,是在范具上下两个半圆中设计了两种不同表现的"双龙饕餮纹",错切后的纹饰显得更加复杂而不易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瓦当 错切 双龙饕餮纹
下载PDF
唐代元云墓志浅说
12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文物春秋》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唐代元云墓志发现于河北曲阳县,本文在对志文释读的基础上,对元云的家世、北魏政权的南迁以及曲阳县的历史沿革做了叙述和考察,特别是对墓志的书法艺术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关键词 唐代 曲阳 元云墓志 书法艺术
下载PDF
燕下都瓦当“山形饕餮纹”释义新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磬军 《文物春秋》 2007年第4期46-47,共2页
作者通过对燕下都瓦当上的山形饕餮纹反复揣摩,并与一些商周青铜器纹饰比照分析,认为此纹饰是由双龙饕餮纹演化而成的,这也符合燕下都考古材料的时序关系。
关键词 燕下都 瓦当 山形饕餮纹 双龙饕餮纹
下载PDF
隋刘众墓志简说
14
作者 吴磬军 《文物春秋》 2004年第1期70-71,共2页
2002年冬,河北清苑县白团村发现一方隋代墓志,当时征集未果,只得到一张铅笔擦拓的志文,由于字迹不是很清楚,故未作详细考证.2003年春,此墓志被清苑县档案馆征集,笔者有幸得以观赏原石并识读志文.据村民介绍,此墓志2000年出土于白团村西... 2002年冬,河北清苑县白团村发现一方隋代墓志,当时征集未果,只得到一张铅笔擦拓的志文,由于字迹不是很清楚,故未作详细考证.2003年春,此墓志被清苑县档案馆征集,笔者有幸得以观赏原石并识读志文.据村民介绍,此墓志2000年出土于白团村西南,出土处原为一片坟地,"文革"期间平坟复耕,后村民在建房取土时于地下一米多深处发现.墓志为青石质,方形,边长40厘米,厚约10厘米,铭文18行,满行18字,共340字.石面稍有损裂,有3字不能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时期 刘众 墓志 书法艺术 历史文化
下载PDF
新见燕下都陶尊及其铭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军 吴磬军 《文物春秋》 2011年第2期44-47,55,共5页
新见一件战国时期燕国带铭陶尊,器形较为完整,器身肩部钤有三枚长条形印文,其内容既反映了燕国的纪年,又反映了当时燕国官方制陶机构设置及监管和制造情况,对研究燕国历史发展和燕文化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又是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 新见一件战国时期燕国带铭陶尊,器形较为完整,器身肩部钤有三枚长条形印文,其内容既反映了燕国的纪年,又反映了当时燕国官方制陶机构设置及监管和制造情况,对研究燕国历史发展和燕文化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同时又是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领域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陶尊 铭文 初步研究
下载PDF
燕南长城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16
作者 吴磬军 《保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战国时期,燕国在其南部疆域沿南易水修筑了一道长城,史称“燕南长城”,也称“易水长城”。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发现,燕南长城从西至东贯穿今保定市的易县、徐水区,雄安新区的容城县、安新县、雄县和廊坊市的文安县、大城县。燕南长... 战国时期,燕国在其南部疆域沿南易水修筑了一道长城,史称“燕南长城”,也称“易水长城”。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发现,燕南长城从西至东贯穿今保定市的易县、徐水区,雄安新区的容城县、安新县、雄县和廊坊市的文安县、大城县。燕南长城从初设、修筑到扩建,其军事防御功能与燕下都的确立有着重要关系,也与其南部的中山国、赵国和东南部的齐国密不可分。燕南长城遗存墙体、沿线城址以及遗物特征与风格,反映出战国时期燕国社会经济状况、生产力水平和文化风貌。燕南长城已经成为燕文化的特定符号和遗产,也是历史上“燕南赵北”文化交融地带的文化象征。在当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南长城 文化信息 文化交融
下载PDF
燕下都三种饕餮纹半瓦当——探微
17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文物春秋》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瓦当 筒瓦头 社会生产力 古代文明 艺术效果
下载PDF
燕下都瓦当出土与研究百年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菊 吴磬军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2.5公里处,坐落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公里,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燕下都瓦当自出土以来,以其纹饰种类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 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2.5公里处,坐落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公里,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燕下都瓦当自出土以来,以其纹饰种类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深厚,与秦雍城、齐临淄瓦当被学术界称为先秦时期三大地域瓦当。燕下都瓦当出土已有百年历史,对其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时间为序,将燕下都瓦当出土与研究情况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梳理,旨在为以后燕下都瓦当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瓦当 出土 先秦时期
下载PDF
文化保定系列——唐田氏故李夫人墓志铭并序
19
作者 杨旭光 吴磬军 韩立壮 《保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唐田氏故李夫人墓志铭并序》,志宽29cm、纵33cm。青石质。志文题、志、铭16行,行满16字,共计234字。志文载志主享年53岁,卒于北平县(今保定市满城区),归葬于唐县。该志字体属于行书,风格淑美、清劲、流畅,典型二王书风。志文语言流畅... 《唐田氏故李夫人墓志铭并序》,志宽29cm、纵33cm。青石质。志文题、志、铭16行,行满16字,共计234字。志文载志主享年53岁,卒于北平县(今保定市满城区),归葬于唐县。该志字体属于行书,风格淑美、清劲、流畅,典型二王书风。志文语言流畅,文辞华美。此志是研究唐贞元年间保定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与书法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夫人 田氏 青石质 实物资料 墓志铭 行书 保定市
下载PDF
简论燕下都半瓦当的错切现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磬军 刘德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燕下都半瓦当均为范具压制当面纹饰。范具呈圆形,由两个相同且对称的图案构成,两图案中间留有一条较窄的切割线(图一)。制作时,将范具在当面泥坯上压制纹样,然后粘接于筒瓦坯的母口一端,再沿切割线由外向内切割,将其一分为二,最... 燕下都半瓦当均为范具压制当面纹饰。范具呈圆形,由两个相同且对称的图案构成,两图案中间留有一条较窄的切割线(图一)。制作时,将范具在当面泥坯上压制纹样,然后粘接于筒瓦坯的母口一端,再沿切割线由外向内切割,将其一分为二,最后烧制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半瓦当 纹饰 范具 错切现象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