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热应用的新方法
1
作者 吴礼成 《科技资讯》 2006年第25期1-1,共1页
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作为记忆合金热机和热磁机的热源,记忆合金热机和热磁机利用太阳能方式、冷却方式、高低温度交替方式,当太阳能(热能)储存技术成熟时,可以直接用在动力设备上。
关键词 太阳能 记忆合金热机 热磁机
下载PDF
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礼成 樊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分别应用吉非替尼(gefitinib)与培美曲塞(pemetrexed)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选定的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搜索关于吉非替尼对比培美曲塞两种药物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文献,提取相关研究数... 目的综合评价分别应用吉非替尼(gefitinib)与培美曲塞(pemetrexed)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选定的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搜索关于吉非替尼对比培美曲塞两种药物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文献,提取相关研究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符合条件的关于吉非替尼对比培美曲塞临床疗效的中英文文献共9个。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的风险比(RR)值为1.00(P=0.99>0.05),疾病控制率的RR值为0.98(P=0.77>0.05)。结论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两种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培美曲塞 META分析
下载PDF
宇宙加速膨胀本质的推测及黑洞半径两种形式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礼成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28期3-4,共2页
空间是一种能够收缩和伸展、密实和疏松的自由粒子,空间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空间具有这些性质能够解释宇宙和物质的形成,及一些物理现象。由于空间粒子的收缩和牛顿万有引力的作用导致宇宙中的星体形成黑洞,黑洞半径的两种不同形式... 空间是一种能够收缩和伸展、密实和疏松的自由粒子,空间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空间具有这些性质能够解释宇宙和物质的形成,及一些物理现象。由于空间粒子的收缩和牛顿万有引力的作用导致宇宙中的星体形成黑洞,黑洞半径的两种不同形式:Schwarzschild半径和相对论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粒子 等效 SCHWARZSCHILD 半径 相对论半径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临床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陶绍霖 康珀铭 +4 位作者 冯涌耕 方春抒 吴礼成 邓波 谭群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大坪医院胸外科2013年10月—2020年10月行改良漏斗胸Nuss微创矫形术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86例患儿,其中男79例、女7例,平均年龄(14.03±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大坪医院胸外科2013年10月—2020年10月行改良漏斗胸Nuss微创矫形术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86例患儿,其中男79例、女7例,平均年龄(14.03±3.36)岁。全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7.30±33.45)min,出血量(19.94±14.60)mL,术后住院时间(6.89±2.59)d。无术中心脏血管损伤及围术期死亡。术后2例患儿出现少量气胸;2例患儿部分切口脂肪液化、裂开;2例患儿出现矫形板严重翻转、移位,行二次手术治疗后愈合;1例患儿术后1年出现矫形板移位,行二次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8.14%。随访3~42个月,矫形板取出时间均在术后36个月左右,矫形效果评估:优68例(79.07%),良10例(11.63%),中5例(5.81%),差3例(3.49%)。结论采用改良Nuss微创矫形术对漏斗胸患儿进行微创化、个体化塑形和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儿童 NUSS手术 胸腔镜辅助手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解剖性肺基底段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陶绍霖 戴富强 +7 位作者 梅龙勇 冯涌耕 方春抒 吴礼成 孙天宇 郭伟 邓波 谭群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在后外基底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 目的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在后外基底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6例,中位年龄50(33~72)岁。38例患者行后、外或后外联合基底段切除,其中19例经下肺静脉单向式入路,19例经叶间裂双向式入路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手术时间100(40~185)min、术中出血量50(10~210)mL、淋巴结采样个数3(1~14)枚。术后4例(5.1%)肺漏气,4例(5.1%)液气胸。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肺淤血及局限性肺不张。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的后外基底段切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采样个数方面,双向式组较单向式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3)枚vs.5(1~9)枚,P=0.040]。结论机器人辅助复杂肺基底段切除安全有效,其中后外基底段切除术中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围手术期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基底段切除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改良皮肤切口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 被引量:5
6
作者 黎石峰 陈柳艺 +2 位作者 吴礼成 李勇强 江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630-632,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皮肤入路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术前采用"皮肤捏夹法"确定去皮量,在睑板前眼轮匝肌表面分离皮瓣,至睑板下缘时在眼轮匝肌深面分离形成肌皮瓣,再切除松垂的眶隔脂肪或释放填充眶下缘凹陷.结果 本组求美者5... 目的 探讨改良皮肤入路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术前采用"皮肤捏夹法"确定去皮量,在睑板前眼轮匝肌表面分离皮瓣,至睑板下缘时在眼轮匝肌深面分离形成肌皮瓣,再切除松垂的眶隔脂肪或释放填充眶下缘凹陷.结果 本组求美者50例,术中出血少,术后肿胀轻,恢复快.术后随访3~12个月,3例出现轻度下睑退缩,经外眦锚着术修复后恢复,余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术前定位去皮量的皮肤入路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袋 下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 眶隔脂肪
原文传递
全面部复合除皱术30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黎石峰 吴礼成 +3 位作者 陈柳艺 兰磊 吴斌 江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整体上提面中、上部,并解决睑袋、颧部皮肤软组织松弛、鱼尾纹、额纹、鼻唇沟过深的复合除皱术。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共对30例患者施行全面部复合除皱术。额颞部选择发际缘切口与额部切口人路,颞部在颞深筋...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整体上提面中、上部,并解决睑袋、颧部皮肤软组织松弛、鱼尾纹、额纹、鼻唇沟过深的复合除皱术。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共对30例患者施行全面部复合除皱术。额颞部选择发际缘切口与额部切口人路,颞部在颞深筋膜浅层剥离至颞肌前缘及眶外缘,额部在帽状腱膜下剥离至眶上缘及鼻根部,并在眉上1.0cm处及两侧眉峰间离断额肌、皱眉肌和降眉肌。联合应用耳前、耳后切口,行面中、下部超过鼻唇沟的广泛皮下及SMAS下剥离,分别向上、后、乳突3个方向悬吊,对松弛的眼轮匝肌进行悬吊,并将颧脂肪垫向外上方悬吊、固定于颧骨体表面。对于睑袋及颧部松弛严重者,辅以睑袋切口,在面中部骨膜下分离颧骨上分离至鼻唇沟外上1.5cm并悬吊。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额纹、眉间纹、鱼尾纹、鼻唇沟过深、面中部组织松弛等问题均得以改善,无血肿、面瘫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全面部复合除皱术可从根本上改善老年患者面部组织松垂问题,效果持久,只要严格手术操作,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及其分支,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面部年轻化手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除皱术 额部 颞部 面中部
原文传递
经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陶绍霖 康珀铭 +8 位作者 谭群友 蒋彬 沈诚 冯涌耕 方春抒 吴礼成 李青元 邓波 王如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总结经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我科行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55例,年龄53(30~71)岁。对患者症状、一般... 目的总结经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我科行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55例,年龄53(30~71)岁。对患者症状、一般情况、术前影像学资料、切除肺段分布、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带管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术期死亡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48例为早期肺癌,29例为良性肿瘤。机器人Docking时间4(1~30)min,机器人腔内操作时间76(30~170)min,出血量30(20~40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4(2~15)d,术后总引流量780(200~3980)mL;术后住院时间7(3~19)d。结论经前侧入路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结节安全、便捷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 肺段切除 微创手术 手术径路
原文传递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在机器人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陶绍霖 康珀铭 +8 位作者 李青元 蒋彬 沈诚 冯涌耕 方春抒 吴礼成 王如文 邓波 谭群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在机器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机器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2例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3D-CTBA分为重建组[53例,男18... 目的探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在机器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机器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2例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3D-CTBA分为重建组[53例,男18例,女35例,中位年龄52(26~69)岁]和传统组[69例,男23例,女46例,中位年龄48(30~76)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20(70~185)min vs.120(45~225)min,P=0.801]、术中出血量[50(20~300)mL vs.30(20~400)mL,P=0.778]、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0%vs.11.6%,P=0.162)、术后住院时间[7(4~19)d vs.7(3~20)d,P=0.3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建组有5例(9.4%)术中未找到结节,仅1例(1.9%)需要行扩大肺叶切除术,4例根据重建结果结束手术,术后标本固定后找到结节;而传统组有8例(11.6%)术中未找到结节并行扩大切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1~26)个月,无复发转移以及死亡病例。结论3DCTBA有助于肺结节精准定位及合理手术规划,从而减少误切,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应用于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段切除 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 机器人辅助手术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珀铭 陶绍霖 +5 位作者 谭群友 蒋彬 吴礼成 方春抒 李青元 王如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近期效果,评价其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rGERD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近期效果,评价其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rGERD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6(61±23)岁。结果全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食管胃底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反流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前术后DeMeester评分[(39.79±35.01)分vs.(2.61±2.40)分,P=0.029]、食管下括约肌压力[(8.74±7.21)mm Hg vs.(24.56±8.76)mm Hg,P=0.020]、完整松弛压力[(7.29±7.21)mm Hg vs.(16.49±9.99)mm Hg,P=0.023]、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600.49±665.30)mm Hg·s·m vs.(510.99±580.60)mm Hg·s·m,P=0.042]、GERD-Q量表评分[(12.98±2.39)分vs.(7.59±1.11)分,P=0.033],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出现2例吞咽困难,经过饮食调整等处理后均症状缓解。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Nissen折叠术是治疗rGERD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Nissen胃底折叠 疗效
原文传递
机器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青元 陶绍霖 +4 位作者 康珀铭 方春抒 陈大理 吴礼成 谭群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本中心同时期同一手术组进行肺叶切除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n=60)和胸腔镜组(n=60)。记录...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本中心同时期同一手术组进行肺叶切除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n=60)和胸腔镜组(n=6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围手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 d、3 d测定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VAS均低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 d IL-6高于机器人组,CD3^(+)、CD4^(+)、CD8^(+)低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相比,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创伤小、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轻、恢复快、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作用更轻,具有临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叶切除 机器人辅助手术 胸腔镜辅助手术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机器人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绍霖 李青元 +8 位作者 康珀铭 蒋彬 沈诚 冯涌耕 方春抒 吴礼成 邓波 王如文 谭群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3-538,共6页
目的总结本中心微创肺段切除术的经验,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患者... 目的总结本中心微创肺段切除术的经验,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100例,男33例,女67例,中位年龄51岁)和胸腔镜组(90例,男34例,女56例,中位年龄54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和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吸烟情况、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等基线特征和切除肺段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比较,手术时间短[120(60~225)min对155(75~330)min],出血量少[30(20~400)ml对100(20~16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4(1~15)天对4(2~29)天]、总引流量[755(200~3980)ml对815(280~3920)ml]、疼痛评分[2.33(0.88~4.75)分对3.13(0.95~5.29)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4%(14/190)对6.3%(12/190)]、术后住院时间[7(3~19)天对6(4~21)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安全有效且疗效相近;同时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4.83±3.18)个对(6.15±4.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中位时间6.5(1~26)个月,均健康生存,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短期疗效与胸腔镜相近,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段切除 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 胸腔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前侧入路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1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绍霖 李青元 +8 位作者 康珀铭 蒋彬 沈诚 冯涌耕 方春抒 吴礼成 邓波 王如文 谭群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RA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采用前侧入路RAL 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83例,中位年龄59.5(32.0~83.0)岁。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均... 目的总结分析经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RA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采用前侧入路RAL 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83例,中位年龄59.5(32.0~83.0)岁。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因肿瘤侵犯邻近血管,且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并包绕血管损伤出血而中转开胸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手术时间为120(50~360)min,其中Docking时间5(1~23)min,机器人腔内操作时间65(7~270)min;中位出血量50(5~1500)mL,恶性肿瘤132例(73.3%),中位淋巴结清扫个数8.5(1.0~35.0)个,术后中位胸腔引流时间5(2~30)d,术后平均疼痛评分(3.4±0.7)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2~32)d。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1例出现复发转移,3例死亡。结论经前侧入路RAL安全、便捷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叶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胸腔手术 经前侧入路
原文传递
单操作孔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康珀铭 李青元 +5 位作者 方春抒 陶绍霖 吴礼成 邓波 王如文 谭群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经前侧入路单操作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采用前侧入路单操作孔机器人肺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中位年龄50(34~66)岁。对手术... 目的探讨经前侧入路单操作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采用前侧入路单操作孔机器人肺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中位年龄50(34~66)岁。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手术时间103(70~200)min,其中中位Docking时间5(3~10)min,中位机器人手术操作时间81(65~190)min。中位出血量45(20~300)mL。所有病例均为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采样站数3(1~6)站,淋巴结清扫/采样个数5(2~16)个,术后中位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2~5)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3~7)d。术后前3 d疼痛评分(3±1)分。结论经前侧入路单操作孔机器人肺切除术创伤更小,且安全、便捷和有效,可在临床试用并逐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 经前侧入路 单操作孔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