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居易《琵琶行》二题
- 1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15-116,共2页
-
文摘
一、“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的《琵琵行》 歌行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公元816年)写成的。全诗可分四段:一,写诗人秋夜在浔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了琵琶女;二,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三,写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四,写诗人的遭遇和感慨。
-
关键词
《琵琶行》
江州司马
歌行体
长篇叙事诗
秋夜
第二年
西舫
唐诗别裁
枫叶荻花
暮去朝来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元明散曲二首浅说
- 2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8-80,共3页
-
文摘
张养浩(公元1270——1329年)字孟希,号云庄,元代厉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自幼勤学,被荐为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学正(地方学校学官),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因关心时政,直言敢谏,曾遭陷害,于公元1321年弃职隐居家乡。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他被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途经潼关,怀古抒情,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
-
关键词
潼关怀古
礼部尚书
元明
监察御史
张养浩
山东省东平县
山东省济南
山坡羊
云庄
封建帝王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谈苏武《浣溪沙》和辛弃疾《清平乐》
- 3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4-85,共2页
-
文摘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绿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北宋的苏轼(公元1037—1101年)和南宋的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都是被称之为“豪放派”的词家代表。苏轼在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于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公元1078年任徐州太守,写下了《浣溪沙》五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选的是第四首。
-
关键词
浣溪沙
清平乐
豪放派
词家
通判
初中语文课
牛衣
河南省开封市
吴音
首词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鲁迅小说中的乡土语试解
- 4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96-98,85,共4页
-
文摘
中学语文课本选有鲁迅的八篇小说。鲁迅在小说中使用了一些乡土语,使作品增强了乡土气息。为了理解方便,特对各篇小说中的乡土语试作解释。如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社戏》 航船——往返于城镇与乡村间搭客的木船,一天往返一次,所以文中说“早出晚归的航船”。航船的中舱(搭客处)有竹篷,不加油漆,所以文中说“白篷的航船”。航船可搭客十余人至二十人,有风使帆,无风摇橹、拉纤。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社戏》
中学语文课本
《狂人日记》
文中
《祝福》
《孔乙己》
《故乡》
鱼篓
人说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辛弃疾词一首学习笔记
- 5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56-57,共2页
-
文摘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爱国诗人。 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是北方女真贵族统治的金国南下进攻宋王朝的时代。■真族的占领区,二十一岁时,他便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农民起义军,南归后,■任签判。公元1165年,辛弃疾在江阴任期,写了《美芹十论》奏陈宋孝宗,■又写成《九议》。他在文中提出了抗金的计略,表达了抗金必胜的信念。
-
关键词
美芹十论
九议
稼轩
耿京
农民起义军
陈同甫
辛词
军营生活
宋王朝
异军特起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职业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学的渗透
- 6
-
-
作者
吴祁仁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甘肃教育》
1986年第7期4-5,13,共3页
-
文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中等教育应该既有普通高中。
-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中等教育
普通教育
第二课堂
普通中学
职业技术学校
-
分类号
G719.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诗话二则》备课参考
- 7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教育》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2-23,共2页
-
文摘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诗话二则》是学生课内自读课文。如何使学生读懂课文并有所得,教师的备课和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就词语理解、自渎提示、练习三个方面谈些粗浅的意见。 一、词语理解的方法 1.联系比较。课文中有三个“始”字,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比较,得到正确的理解。“始”为副词,多用于谓语之前。课文中的“始”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如“始欲着‘推’字”中的“始”字(见《推敲》),可解释为“开始”。与这个“始”字意义相近的有“初”字(义为“起初”),著《诗词改字》者洪迈就用了“初云”、“初曰”。另一种是表示后面的事情乃紧接着前面的事情而发生的,如“始定为‘绿”和“至‘用’字始定”中的“始”字(见《诗词改字》),可解释为“才”。 2.适用已有知识。课文中“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中的“时时”,系副词,常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发生。课文中“留连论诗”中的“留连”。
-
关键词
论诗
初云
初中语文课
动作行为
自读课文
改字
总龟
思乡之情
若耶溪
胡仔
-
分类号
G527.4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扬州慢——教师节献辞
- 8
-
-
作者
吴祁仁
-
出处
《宁夏教育》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9-9,共1页
-
-
关键词
扬州慢
毕业歌
论师
妙手丹青
语文课本
三番
万丛
力系
体制改革
退之
-
分类号
G527.4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