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1
作者 吴程宏 刘维 +3 位作者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分布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下载PDF
海南文昌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谢福武 谢海群 +1 位作者 吴程宏 何书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50,共10页
【目的】研究人工鱼礁生态区浮游动物种群分布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机制。【方法】于2019年3月和9月对海南文昌人工鱼礁附近海域展开调查研究,各获取7个站位的样品数据,通过形态鉴定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浮游... 【目的】研究人工鱼礁生态区浮游动物种群分布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机制。【方法】于2019年3月和9月对海南文昌人工鱼礁附近海域展开调查研究,各获取7个站位的样品数据,通过形态鉴定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鱼礁生态区共鉴定浮游动物48科61属79种,浮游幼体19类;春季53属65种,秋季45属53种;分为暖温带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和暖水广布类群三个生态类群。优势种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替,春季以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和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为主,秋季则以瘦歪水蚤(Tortanus gracilis)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等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种类数、物种丰富度、丰度和生物量整体呈现为春季大于秋季,尤其是丰度、生物量呈极显著差异性(P<0.01),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则反之。海洋理化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相关参数存在相关性,春季水温、NH4-N质量浓度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与丰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而种类数、丰富度与NH4-N质量浓度间则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则与pH、溶解氧质量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性(P<0.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人工鱼礁 海南文昌
下载PDF
岛礁海藻场沉积有机物来源辨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程宏 章守宇 +2 位作者 周曦杰 王凯 陈亮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5,共10页
海藻场的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是实现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以枸杞岛北部海藻场为研究区域,围绕大型海藻周年生活史的幼苗&生长、成熟&茂盛和衰退&凋亡3个阶段,于2014年7月凋... 海藻场的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是实现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以枸杞岛北部海藻场为研究区域,围绕大型海藻周年生活史的幼苗&生长、成熟&茂盛和衰退&凋亡3个阶段,于2014年7月凋亡期、2014年10月生长期和2015年5月茂盛期对海藻场的SOM进行样品采集,并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C/N、δ^(13)C和δ^(15)N为指标分析了SOM的来源及变化。结果显示,1)7月、10月和翌年5月的SOM C/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9~6.6、6.0~6.9和5.4~6.2,可判定海藻场SOM是典型的海源性来源;2)7月不同水深的SOMδ^(13)C值空间变化明显,介于–20.3‰~–17.6‰,而10月和翌年5月都不显著,分别介于–22.3‰~–21.7‰和–21.4‰~–21.0‰;3)SOM的δ^(13)C值存在时间变化,而7月δ^(13)C值存在不同水深的空间变化;4)δ^(13)C、δ^(15)N和C/N之间的关系表明,7月SOM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和大型海藻的混合贡献,而10月和翌年5月SOM则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贡献;5)根据碳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计算得到,7月大型海藻对该海藻场SOM的平均贡献率最高可达53.71%;6)大型海藻产生的碎屑在SOM占比受波浪等海域动力环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沉积有机物 来源 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上岸渔获调查的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程宏 张羽翔 +2 位作者 刘维 赵海龙 陈敏 《渔业研究》 2021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36.18%和43.67%;2)休渔后灯光围网、单拖网、刺网和钓具渔船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增幅分别为41.14%、20.85%、7.86%和33.73%,主要经济种类的CPUE平均增幅为19.06%;3)休渔后主要经济种类新增了头足类和鲷科,其总渔获比例增加了10.07%;4)休渔前后各类型渔船的日均产量和日均产值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增幅分别为14.92%和49.55%。总体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改善渔业资源状况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上岸渔获调查 效果评价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春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羽翔 刘维 +2 位作者 赵海龙 吴程宏 陈敏 《渔业研究》 2021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和1426.03 kg/km2。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3.44和3.6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4.38和5.29;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8和0.69,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优势种有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和银光梭子蟹(Portunus argentatus)。春季优势种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秋季主要种类中经济种类比例有所提高。根据ABC曲线和W值结果显示,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海南岛
下载PDF
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梁金玲 汪振华 +3 位作者 章守宇 徐胜南 吴程宏 陈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鞍列岛海域虾类资源密度变化的主要种类。虾类的群落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206.7 kg/km^2和117.4×103ind/km^2),而秋季降至最低(46.9 kg/km^2和28.7×103ind/km^2)。马鞍列岛海域虾类的丰富度指数(D)为1.12~1.55,多样性指数(H')为0.84~1.55,均匀度指数(J')为0.41~0.76,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各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种类组成 优势度 资源密度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海南文昌冯家湾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养护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程宏 张羽翔 +3 位作者 赵海龙 陈敏 刘维 林国尧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为了解海南省文昌冯家湾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养护效果,分别于2019年春季、夏季和秋季采用刺网对人工鱼礁投放海域及其相邻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比较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利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 为了解海南省文昌冯家湾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养护效果,分别于2019年春季、夏季和秋季采用刺网对人工鱼礁投放海域及其相邻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比较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利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动情况,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来研究优势种组成,利用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来比较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渔业资源密度。刺网调查结果显示,鱼礁区渔业资源的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区的1.49倍、1.80倍、1.36倍、1.31倍。结论认为,人工鱼礁建设对聚集海洋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及增加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鱼类成为鱼礁区主要的优势类群。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海南人工鱼礁建设和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渔业资源 效果评估 文昌冯家湾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热点变化与动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棣 高元竞 +2 位作者 陈明和 陈石泉 吴程宏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4-172,共9页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分类和评估体系,厘清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趋势,对海洋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分类、内涵、价值评估和管理应用4个方面揭示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历程,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分类和评估体系,厘清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趋势,对海洋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分类、内涵、价值评估和管理应用4个方面揭示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历程,分析其研究前沿与趋势。结果表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热点起初以中小尺度范围典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而后关注海洋生态过程与服务表现的动态变化、关联特征与定量关系,再逐步转向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模型的研究,现正朝着生态系统服务制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系统管理决策制定的方向发展。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从早期参照陆域生态系统服务常规范式,发展至今已逐渐建立符合海洋特色的分类体系和评估方法,未来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内供需关系研究和海洋生态系统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