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KL16构造混积岩储层特征及酸化改造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立安 赵汉卿 吴穹螈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6构造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复杂岩性混积岩开发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录井、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结合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矿分析和DST测试资料,开展混积岩储层特征研究,并优选8块岩心开展酸化改... 针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6构造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复杂岩性混积岩开发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录井、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结合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矿分析和DST测试资料,开展混积岩储层特征研究,并优选8块岩心开展酸化改造实验。结果表明:沙三下段储层以薄互层为主,单层厚度为0.8~5.0 m,岩性极为复杂,主要为砂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白云岩、灰质砂岩、凝灰质砂岩。酸化后长石类和碳酸盐岩类矿物发生溶蚀,凝灰质砂岩和混积岩孔隙度均有改善,且混积岩储层改造效果最为明显,渗透率提高(46.0~77.5)×10^(−3)μm^(2);砂岩储层渗透率变化不大,渗透率升高34.1×10^(−3)μm^(2);凝灰质砂岩储层发生速敏反应,渗透率反而降低9.1×10^(−3)μm^(2)。该研究成果为指导KL16构造增产措施方案优选、产能评价和产量预测提供可靠基础依据,同时也对渤海湾盆地其他相似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开发生产实践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酸化改造 储层特征 莱州湾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2
作者 吴穹螈 王少鹏 +2 位作者 张岚 翟上奇 常会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4-95,共12页
为准确反映储层内部非均质性,以指导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有必要对砂体开展流动单元研究。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分析化验和动态资料,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渤海B油田开展浅水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非均质性较... 为准确反映储层内部非均质性,以指导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有必要对砂体开展流动单元研究。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分析化验和动态资料,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渤海B油田开展浅水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和饱和度中值压力是影响储层储集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4类参数可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的分布受到沉积相的控制,Ⅰ、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中,连通性较好;Ⅲ、Ⅳ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边部和溢岸砂中,连通性较差。流动单元的组合样式对连通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不同流动单元间形成渗流差异界面,使得砂体内部弱连通或不连通,导致剩余油大量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流动单元 熵权 TOPSIS法 剩余油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段储层水淹定量评价
3
作者 吴穹螈 穆朋飞 +2 位作者 张立安 曹龙 崔名喆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综合应用黄河口凹陷B油田沙三中段测井、分析化验和开发动态资料,根据熵的原理提出一套利用熵权定量表征水淹非均质性的方法,阐明了水淹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层间非均质性较弱而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地... 综合应用黄河口凹陷B油田沙三中段测井、分析化验和开发动态资料,根据熵的原理提出一套利用熵权定量表征水淹非均质性的方法,阐明了水淹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层间非均质性较弱而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地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和距断层距离是影响水淹非均质的主要因素,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影响较小;根据水淹指数可将水淹层定量划分为四个级别:未水淹(If_(w)≥0.80)、弱水淹(0.74≤If_(w)<0.80)、中水淹(0.65≤If_(w)<0.74)和强水淹(If_(w)<0.65)。研究区剩余油呈现两种分布样式,即边缘断控型和孤立型,以边缘断控型为主。根据研究区研究结果,在位于断层附近构造高部位的水淹指数高值区部署了调整井,该井实际生产情况与水淹非均质性研究成果一致。研究成果对类似油田水淹非均质及剩余油预测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水淹定量评价 剩余油分布 沙三中段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渤海南部渤中34-9油田发现的勘探开发启示
4
作者 崔名喆 李超 +2 位作者 袁勋 吴穹螈 曹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9,共13页
渤中34-9油田是截至2022年渤海已发现受火成岩影响最大的新生界砂岩油藏,在我国海上油田开发中尚属首次,火成岩精细识别以及火成岩对砂岩储层侧向封堵性研究对于油田高效实施至关重要。文章充分利用岩心、微观薄片、钻测井及正演模拟资... 渤中34-9油田是截至2022年渤海已发现受火成岩影响最大的新生界砂岩油藏,在我国海上油田开发中尚属首次,火成岩精细识别以及火成岩对砂岩储层侧向封堵性研究对于油田高效实施至关重要。文章充分利用岩心、微观薄片、钻测井及正演模拟资料,精细表征不同火成岩相,建立渤海地区不同火成岩相识别模板。从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物性表征等方面开展火成岩封堵性评价,明确研究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油藏,火成岩对含油圈闭以分割和封堵作用为主,并针对性开展火成岩对砂岩储层封堵性研究,总结火成岩侧向封堵砂岩圈闭模式,提出有利挖潜区。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火山通道相、侵入相和溢流相火成岩,明确研究区岩墙侧向封堵、层状火成岩岩体侧向封堵和层状火成岩岩体侧向不封堵3种火成岩侧向封堵砂岩圈闭模式,其中前两种火成岩侧向封堵模式可作为良好的潜力评价区。油田78口开发井的成功实施,丰富了渤海地区火成岩发育区砂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对渤海乃至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勘探开发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精细解剖 封堵性评价 侧向封堵模式 勘探开发启示
下载PDF
古潜山Z油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控因素及储层发育模式
5
作者 张岚 王少鹏 +2 位作者 吴穹螈 唐何兵 李卓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49-56,共8页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以渤海区域重点开发目标Z油田为例,应用钻测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地震等基础资料,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形成机制及地质发育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以渤海区域重点开发目标Z油田为例,应用钻测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地震等基础资料,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形成机制及地质发育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为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碳酸盐岩潜山储层主要受沉积、成岩及构造因素控制.结合单井特征及垂向岩溶分带性,将潜山纵向分为表层风化带、垂直渗流带和顺层溶蚀带.受成岩、构造等多因素影响,上油组较下油组储层发育,上油组储层全区发育,下油组储层局限发育.明确了岩溶分带及储层展布地质模式,为油田的下步调整和挖潜方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潜山 油气田 岩溶分带 储层模式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发育模式——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AG组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诚 朱怡翔 +3 位作者 石军辉 李顺明 张佳佳 吴穹螈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8-1517,共10页
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水槽模拟实验展开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总结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Jake地区白垩系Abu Gabra组上部发育浅水三角洲,随着水体变浅,其单一朵... 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水槽模拟实验展开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总结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Jake地区白垩系Abu Gabra组上部发育浅水三角洲,随着水体变浅,其单一朵叶规模和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在垂向上分别出现小型叠瓦状、波状、薄片状和发散状4种前积反射样式,单一同相轴长宽比依次增大。而在平面上,朵叶中水道的频繁分叉和改道使分流河道呈鳞片状展布。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期受季节性水位升降和物源供给影响较大,一个沉积周期中可分为洪水期、间洪期和枯水期。洪水期物源供给充足,其前中期水位高,水道在水下被破坏,朵叶快速向前呈席状沉积,后期水位下降,朵叶露出水面,新水道出现;间洪期水位较高,物源供给较充足,主流线频繁变化,水道宽而浅,朵体扩大明显;枯水期物源供给匮乏,水位低,水道窄而深并下切朵体,朵叶建设作用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前积作用 地震沉积学 水槽模拟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涛 景亚菲 +2 位作者 岳大力 王成刚 吴穹螈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1,I0004,共11页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内部结构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监测等资料,进行微相复合体及单一微相构型表征,建立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坝...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内部结构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监测等资料,进行微相复合体及单一微相构型表征,建立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坝主体拼接连片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坝缘拼接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孤立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和孤立滩砂4种微相复合体平面分布样式,以及单一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拼接样式、单一河口坝之间的拼接样式两大类,主干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坝主体-坝主体拼接、坝缘-坝缘拼接、河口坝-坝间泥-河口坝拼接5种单层优势微相样式。受构型的影响,注入水沿分流河道平面舌进、侧向隔挡体和坝缘侧向阻碍、不稳定层间隔层、层间干扰分别在河口坝、坝主体边部、河口坝边部、上部砂体、相对低渗层发生剩余油富集。该结果对相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剩余油 分布模式 三角洲前缘 下白垩统 北布扎奇油田
下载PDF
密井网条件下钙质胶结条带空间展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穹螈 吴胜和 +2 位作者 秦国省 陈诚 张佳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80,共10页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组为例,对密井网条件下低渗致密砂岩内部的钙质胶结条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基本特征,阐明了不同位置胶结条带的发育控制因素,建立了密井网条件下钙质胶结条带的空间展布...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组为例,对密井网条件下低渗致密砂岩内部的钙质胶结条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基本特征,阐明了不同位置胶结条带的发育控制因素,建立了密井网条件下钙质胶结条带的空间展布模式。研究表明,华庆地区长8油组砂岩中,钙质胶结条带广泛发育,主要成分为晚期铁方解石。不同发育位置的钙质胶结条带发育主控因素不一,整体胶结式发育主要受控于粒度,中部式主要受侧向临近泥页岩和长石溶蚀影响,顶底式则主要受到粒度和泥页岩发育程度配置关系影响。不同沉积微相组合和构型界面控制了钙质胶结条带的垂向分布,平面上钙质胶结条带主要呈团块状、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中部远离物源的分流河道末端及其附近河口坝中部。总体上,密井网条件下钙质胶结条带在空间上呈厚层粗粒砂体内部"顶底胶结厚延伸远—中部胶结薄延伸近"和薄层砂体"整体胶结薄延伸近"的展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胶结条带 控制因素 空间展布 密井网 华庆地区
下载PDF
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穹螈 陈晓明 +2 位作者 赵汉卿 张言辉 曹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3,共11页
为了揭示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综合应用现代沉积、岩芯、测井和动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海域A油田NmⅡ-1小层进行了精细构型研究,建立了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构型分级系统,阐明了其内部单砂体的... 为了揭示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综合应用现代沉积、岩芯、测井和动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海域A油田NmⅡ-1小层进行了精细构型研究,建立了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构型分级系统,阐明了其内部单砂体的空间配置关系。研究表明,分流砂坝为该类浅水三角洲的主要构型单元,其中,五级构型单元为同期分流砂坝复合体,四级构型单元为单一分流砂坝,三级构型单元为分流砂坝内部增生体。研究区主要发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3种单一期次砂体构型界面;单一成因分流砂坝长约600~1 300 m,宽约400~800 m,厚度约2.5~7.0 m;垂向上呈部分叠置、主体叠置和主体叠加3种接触样式,平面上呈孤立分布、边部侧向拼接和主体侧向拼接3种组合样式,总体呈"早期前积伴随侧向迁移—晚期逐渐超覆加积"式演化。分流砂坝内部发育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泥质夹层,其中,顺源为前积倾斜式夹层,垂直物源为侧迭式和垂积水平式夹层,侧迭式夹层发育于近端物源区,垂积水平式夹层发育于远端湖盆区;研究区夹层厚度一般在0.4~1.2 m,延伸多小于3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分流砂坝 接触样式 沉积过程 储层构型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分流砂坝精细刻画新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穹螈 穆朋飞 +2 位作者 孙广义 陈存良 秦润森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和示踪剂等动静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湾盆地A油田复合分流砂坝进行了精细表征,阐明了其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地震振幅属性指示储层的横向变化,而振幅变化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单砂体接触位置,根...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和示踪剂等动静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湾盆地A油田复合分流砂坝进行了精细表征,阐明了其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地震振幅属性指示储层的横向变化,而振幅变化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单砂体接触位置,根据边缘检测理论,将两者结合能够良好地识别单一分流砂坝侧向边界;同时根据低角度前积抽象理论模型可以定量刻画每一期分流砂坝顺源边界。研究区单一成因分流砂坝长600~1300 m,宽400~800 m,厚2.5~7.0 m;垂向上呈部分叠置、主体叠置和主体叠加3种接触样式,平面上呈孤立分布、边部侧向拼接和主体侧向拼接3种组合样式,总体呈"早期前积伴随侧向加积-晚期逐渐超覆加积"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分流砂坝 边缘检测 沉积过程 储层构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威峰 夏振宇 +3 位作者 王振奇 吴穹螈 周钱山 陈江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数据,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数据,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型喉道为主,且大多是中喉。分形维数与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综合表征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弥补了单一参数在反映孔隙结构方面的不足。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以Ⅱ类中孔中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紫三段 霍玛吐背斜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探讨--以黄河口凹陷渤中34地区明下段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秦润森 岳红林 +2 位作者 周凤军 吴穹螈 雷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9-439,共11页
黄河口凹陷渤中34地区明化镇组下段下部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席状砂较发育。为进一步认识前缘席状砂体的发育规律,通过岩芯、钻井、生产动态、黏土矿物等分析对席状砂体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席状砂主要表现为薄层... 黄河口凹陷渤中34地区明化镇组下段下部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席状砂较发育。为进一步认识前缘席状砂体的发育规律,通过岩芯、钻井、生产动态、黏土矿物等分析对席状砂体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席状砂主要表现为薄层或薄互层特征,根据发育位置可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边部及河道末端席状砂两种类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基准面短期旋回为时间区间,将席状砂体的沉积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湖水上升初期的河道弱席状化模式、湖水上升期至最大湖平面时期河道末端面状流增长模式以及最大湖平面时期席状化改造模式。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类型亦从席状砂体向水下分流河道演化。暖湿气候、一定的水体规模及地形坡度条件是前缘席状砂体大面积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快明下段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席状砂体 沉积模式 明化镇组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渤海南部海域朵叶状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表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远鹏 张岚 +2 位作者 吴穹螈 孙广义 王西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5,共8页
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储层呈朵叶状广泛分布,由于储层成因及结构复杂,常规的基于复合砂体储层表征精度较低,制约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挖潜。以渤海南部海域BZ28油田1167砂体为例,在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演化... 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储层呈朵叶状广泛分布,由于储层成因及结构复杂,常规的基于复合砂体储层表征精度较低,制约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挖潜。以渤海南部海域BZ28油田1167砂体为例,在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演化模式指导下,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属性、测井相、水平井地质导向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由复合河道、分流砂坝、分流砂坝内部沉积朵体逐级次对砂体构型单元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平面呈分流河道与分流砂坝相间沉积分布特征,其中,分流砂坝为储层沉积主体,由沉积朵体纵向叠加、低角度前积及溯流退积等方式拼接构成,分流河道为过水通道,储层厚度相对较薄。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对油层水淹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储层表征 分流砂坝 沉积朵体 构型界面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利L油田古近系沙三上段优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汉卿 陈晓明 +2 位作者 李超 吴穹螈 王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3-661,共9页
为明确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L油田古近系沙三上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孔渗测试、地层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沉积体系等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沙三上段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为明确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垦利L油田古近系沙三上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孔渗测试、地层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沉积体系等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沙三上段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并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开展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8.9%,平均渗透率为762.7×10^-3μm^2,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可见次生粒间孔和铸模孔,微裂缝发育;微裂缝平均宽度为180μm,微裂缝的存在提供了高效渗流通道,使地层孔渗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岩心测试数据;优质储层的分布主要受体系域、断裂活动和埋藏作用的影响,水进体系域厚层净砂岩是形成优质储层的物质基础,微裂缝发育提高了渗流能力,快速埋藏减缓了储层孔隙水的排出和储层物性的降低。根据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生产动态资料,优化水井分层配注,降低平面及纵向上水驱不均,实现了油田均衡驱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微裂缝 控制因素 沙三上段 垦利L油田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内部低次级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龙 秦润森 +2 位作者 周立业 崔龙涛 吴穹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0,共10页
断块油田内部低次级断层,由于规模小、区域地质特征、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性,应用Yielding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预测圈闭的油藏高度以及油水分布与实钻吻合度不高。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利用油田内部钻井、流体压力等资料,通过建立断块的... 断块油田内部低次级断层,由于规模小、区域地质特征、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性,应用Yielding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预测圈闭的油藏高度以及油水分布与实钻吻合度不高。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利用油田内部钻井、流体压力等资料,通过建立断块的深度压力模型,对断层泥岩比率ISGR与过断层压力差(Δp)进行拟合确定符合区域成藏特征的定量评价关系式,并根据拟合图上封闭失效区域识别断层封闭的IsGR参数下限,二者结合定量判断断层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运用该方法对K油田4井区的断块进行研究发现,4井区南块Ⅰ油组与中块Ⅱ油组上、下段为同一油水系统,研究结果得到油藏动态认识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复杂断块 断层封闭性 断层泥岩比率 过断层压差
下载PDF
垦利A油田沙三上段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汉卿 温慧芸 +2 位作者 穆朋飞 李超 吴穹螈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应用层序地层学,将沙三上段划分为1套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以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岩为主,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以薄层砂岩为主。不同体系域砂岩厚度及展布规模,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该认识可为断陷湖盆斜坡带的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学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浅水三角洲相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以渤海A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上奇 孙广义 +2 位作者 常会江 吴穹螈 雷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3-58,共6页
对于海上水平井开发油田,剩余油的研究应建立在明确主控因素基础之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主控因素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类型油田,剩余油主要由储层韵律、沉积微相、夹层发育状况、开发方式共同控制。总... 对于海上水平井开发油田,剩余油的研究应建立在明确主控因素基础之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主控因素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类型油田,剩余油主要由储层韵律、沉积微相、夹层发育状况、开发方式共同控制。总结了各主控因素剩余油富集位置及合理的开发方式。其中,层内夹层及多期河道叠置控制下的剩余油占比最重,是未来调整和挖潜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渗透率级差 河道叠置 夹层 水平井
下载PDF
海上轻质油藏水驱渗流阻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明 刘英宪 +2 位作者 吴穹螈 刘超 赵汉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轻质油藏注水井常存在井口压力不断升高的现象,酸化、微压裂等常规措施并不能有效降低井口压力。为进一步探究注入压力过高的原因,以流管模型为基础,依据水电相似原理,开展井间渗流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合达西定律推导了渗流阻力表达式... 轻质油藏注水井常存在井口压力不断升高的现象,酸化、微压裂等常规措施并不能有效降低井口压力。为进一步探究注入压力过高的原因,以流管模型为基础,依据水电相似原理,开展井间渗流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合达西定律推导了渗流阻力表达式:渗流阻力与储层形状和总流度有关。而非活塞驱替过程的总流度变化通常分为两种:单调增加(中、高黏),先减小后增加(低黏)。原油黏度较小时,总流度会呈现减小的趋势,渗流阻力随之增加,导致注入压力升高,此时表现在注水井井口压力不断升高,即发生了"伪堵塞",严重制约油田注水。通过对渤海南部区域不同油田注采井间渗流阻力的计算,得到了能够反应渗流阻力变化规律的无因次阻力系数图版,图版展示了"伪堵塞"可能发生的含水阶段,能够有效指导注水井的治理。结合KL油田群的治理实践,当注水井发生"伪堵塞"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高破裂压力、低裂缝发育的油藏,实施提压增注;(2)对低破裂压力、高断裂程度的油藏,采取层内生气调驱;(3)对超低原油黏度、埋藏深的油藏,可考虑气驱开发;(3)对多层合采开发油藏,应优先解决纵向水驱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堵塞 达西定律 总流度 非活塞驱 层内生气
下载PDF
渤海南部河流相油田四维试井分析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会江 陈晓明 +2 位作者 雷源 吴穹螈 翟上奇 《油气井测试》 2020年第3期71-78,共8页
针对试井解释结果精度不高和多解性的问题,结合渤海南部河流相油田特点,以及生产井大多采用永久压力计生产的实际,在常规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拓展和时间推移尺度,提出四维试井分析技术。根据多层渗流理论、压力生产史或同井... 针对试井解释结果精度不高和多解性的问题,结合渤海南部河流相油田特点,以及生产井大多采用永久压力计生产的实际,在常规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拓展和时间推移尺度,提出四维试井分析技术。根据多层渗流理论、压力生产史或同井不同时期压力恢复资料,分别在空间上、时间上对试井模型进行约束。经对调整井D24井进行分析,试井解释四层段表皮系数分别为19.9、20.0、15.1和14.2,与实际地层严重污染相符,建议酸化作业后,该井日产油由30 m^3提高至80 m^3;应用该技术,定向生产井B27井前后进行了3次时间推移试井,通过调整井的实施,新增原油地质储量48.41×104 m^3。该技术可有效判断井污染情况、储层边界情况和物性参数,有效指导油水井措施及井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油田 四维试井 多层渗流理论 压力生产史 储层污染 井网调整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渤中A油田火成岩相精细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名喆 李超 +2 位作者 张立安 吴穹螈 袁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20-26,共7页
渤中A油田8口探井的古近系含油层段内钻遇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影响含油层段的分布和发育规模。为了充分认识火成岩的发育模式和发育机理,利用钻井信息、测井及三维地震正演等资料进行精细解剖,精细描述火山通道相、火山爆发相、侵入相和... 渤中A油田8口探井的古近系含油层段内钻遇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影响含油层段的分布和发育规模。为了充分认识火成岩的发育模式和发育机理,利用钻井信息、测井及三维地震正演等资料进行精细解剖,精细描述火山通道相、火山爆发相、侵入相和溢流相等4种火成岩发育类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总结火成岩相时空演化规律。在目的层东营及沙河街组共识别出45个火成岩发育区及其发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多参数神经网络 火成岩 精细解剖 演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