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省略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补足还原策略
1
作者 吴童杰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对外汉语教学处理语料要有系统性,强化学生的形义匹配观念。汉语多省略,“义足形缺”现象常见。为实现形义匹配,卢华岩(2011)提出文本处理的补足还原策略,但没有系统讨论其适用范围。荣晶(1989)将省略分为语用省略、语义隐含和句法空语... 对外汉语教学处理语料要有系统性,强化学生的形义匹配观念。汉语多省略,“义足形缺”现象常见。为实现形义匹配,卢华岩(2011)提出文本处理的补足还原策略,但没有系统讨论其适用范围。荣晶(1989)将省略分为语用省略、语义隐含和句法空语类,本研究基于这一区分周遍考察三类省略是否可以和有无必要补足还原。研究发现,只有语用省略和语义隐含适用补足还原,但实际教学中是否有必要补足还原并没有强制规定,还和其他教学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略 隐含 空语类 补足还原
下载PDF
长距离“自己”的语义—语用解释
2
作者 吴童杰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54-60,共7页
在双宾结构“我给/还了他一本自己的书”中,“自己”的指向比较模糊,指向“我”或“他”的解读都有报告。调查该个案后发现,“给”字句和不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来源先行语和涉己解读;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支点先行... 在双宾结构“我给/还了他一本自己的书”中,“自己”的指向比较模糊,指向“我”或“他”的解读都有报告。调查该个案后发现,“给”字句和不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来源先行语和涉己解读;表现阻断效应的“还”字句,包含支点先行语和涉实解读。动词“还”的语义知识和生活知识,促使移情对象发生改变,造成来源解读的脱落或替换,表现出阻断效应。动词的语义效应是普遍的,但语义效应能否改变移情对象,则取决于它和言语行为参与者移情优先等级的相互作用。该个案研究不仅更明确了汉语“自己”的指向,也体现出动词语义精细化分解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己” 长距离约束反身代词 语内传递语 移情 动词语义
下载PDF
《冬去春来》的性别意识探究
3
作者 吴童杰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作为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代表作之一,《冬去春来》自问世至今,世人对其的不同解读便始终存在。从性别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三个层次讨论影片中的男女关系问题及其背后的深意。最后得出结论:男女关系不再成为成佛前的孽障,而是那渡过人生... 作为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代表作之一,《冬去春来》自问世至今,世人对其的不同解读便始终存在。从性别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三个层次讨论影片中的男女关系问题及其背后的深意。最后得出结论:男女关系不再成为成佛前的孽障,而是那渡过人生苦海的一叶扁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女性主义” 隐喻 阴柔 男女关系
下载PDF
音位归纳中的“最小对立对”探究
4
作者 吴童杰 《汉字文化》 2021年第9期62-65,共4页
音位归纳中的“最小对立对”直接影响了归纳的范围和方法。当前对“最小对立对”的理解更倾向于符合“仅有一个音差”这一条件,而对对立单位的大小并无明确要求,这会导致音位归纳和音变归纳界限的含混。通过听辨实验可以标准化音感、提... 音位归纳中的“最小对立对”直接影响了归纳的范围和方法。当前对“最小对立对”的理解更倾向于符合“仅有一个音差”这一条件,而对对立单位的大小并无明确要求,这会导致音位归纳和音变归纳界限的含混。通过听辨实验可以标准化音感、提高音感原则在自然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使音感原则成为确定“最小对立对”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对立对 互补分布 对立分布 音感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