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康Ⅰ方”对气阴虚型糖尿病肾病U-MA的干预作用
1
作者 黄明辉 甘晓斌 +2 位作者 陈建生 吴端义 黄舒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1096-1096,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干预作用 肾康 阴虚型 尿微量白蛋白 治疗效果 严重并发症 气阴两虚
下载PDF
康复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甘晓斌 吴端义 +3 位作者 王丹阳 陈恩 陈丽纯 陈荣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 探讨康复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并早期康复介入,包括心理介入及系统的健康教育等;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目的 探讨康复早期介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并早期康复介入,包括心理介入及系统的健康教育等;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分析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患者认知功能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来评估.对所有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早期介入,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早期介入 急性缺血性卒中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超 郑衍平 +6 位作者 许旭昀 罗列波 陈根本 吴端义 侯凯健 曾庆莲 吴晓升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异常(IGR) 中医体质 潮汕地区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甘晓斌 吴端义 +3 位作者 王丹阳 陈恩 陈丽纯 陈荣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5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对帕金森病人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及联合应用两者对帕金森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依据帕金森症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根据治疗方式... 目的对帕金森病人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单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及联合应用两者对帕金森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依据帕金森症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B两组分别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单纯生物反馈治疗,C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血氧、脑电、呼吸、肢动、眼动、心电、肌电、翻身运动),出院前日(第14天前后),复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出院2个月后复诊时,对上述指数进行复查,并完善数据库。结果 C组治疗后40例病人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UPDRS评分降低19.51%,其治疗前得分(38.45±17.33)分,治疗后为(30.95±17.00)分。HAMD总分降低27.98%,其治疗前得分(12.15±7.62)分,治疗后为(8.75±7.31)分。躯体化、阻滞因子和睡眠障碍得分低于治疗前;HAMA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强直型病人症状改善更为明显。而A、B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抑郁症状,对帕金森病人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重复经颅磁刺激 生物反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