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障碍类疾病神经调控新进展
1
作者 张新 吴精川 陈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48,共6页
精神障碍类疾病是一类涉及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致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被彻底阐明,目前仍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难点之一。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以电、磁、光、声为基础开发的新型神经调控手段... 精神障碍类疾病是一类涉及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致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被彻底阐明,目前仍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难点之一。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以电、磁、光、声为基础开发的新型神经调控手段可以有效的治疗或缓解各类药物难治性精神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因此本文将聚焦于总结和回顾各类新型神经调控手段的研发与应用进展,为精神障碍类疾病治疗方案的更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神经调控 脑深部电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膜粘连蛋白Ⅱ通过保护血脑屏障促进小鼠颅脑创伤后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3
2
作者 柴伟娜 程崇杰 +6 位作者 蒋理 黄志坚 钟建军 刘汉 何骏驰 吴精川 孙晓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08-1815,共8页
目的评估外源性重组膜粘连蛋白Ⅱ(annexin 2,A2)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以及早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探讨A2蛋白作为脑创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在成年雄性小鼠上建立控制性皮质损伤模型(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检测伤... 目的评估外源性重组膜粘连蛋白Ⅱ(annexin 2,A2)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以及早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探讨A2蛋白作为脑创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在成年雄性小鼠上建立控制性皮质损伤模型(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检测伤前与伤后不同时间点伤侧半球脑组织中内源性A2蛋白的表达。随后,小鼠CCI伤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人源性A2蛋白,并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大脑半球组织含水量、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海马区神经元数量、伤灶体积及早期行为学改变。结果从CCI后3 d起,A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并在7 d时达到高峰(P<0.05),此后蛋白表达逐渐下降,21 d恢复到基值;伤前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A2蛋白,伤后在伤侧部分内皮细胞表达A2蛋白。在伤后2 h给予重组A2蛋白能显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降低脑组织中Evans蓝(Evans blue,EB)渗出量(P<0.05),增加ZO-1蛋白表达(P<0.05),减少伤后CA1和CA3区神经元丢失,CA1区和CA3区平均神经元存活数量分别为159.5和13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促进伤后7 d内运动功能康复(P<0.05)。能够减少致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伤灶体积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给予重组人A2蛋白能提高内皮细胞ZO-1合成,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神经组织继发性损伤,促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粘连蛋白Ⅱ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保护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miRNA-9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精川 李辉 +4 位作者 何骏驰 钟建军 张洪荣 黄志坚 孙晓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58-1463,共6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大鼠损伤皮质区miRNA-9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控制性皮质撞击损伤模型(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分别应用...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大鼠损伤皮质区miRNA-9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控制性皮质撞击损伤模型(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伤后6 h及1、3、7、14、28 d各时间点伤灶周围组织中miRNA-9及CD31的表达情况。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损伤模型组[用依托泊苷(etoposide,ETO)损伤]、miRNA-9过表达损伤模型组、空转染损伤模型组,应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蛋白(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l-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脑创伤后伤灶周围区域miRNA-9表达明显增加,于伤后第14天达高峰(P<0.0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蛋白表达水平从伤后第3~28天持续高于正常组(P<0.05);(2)内皮细胞建模转染后,qPCR结果提示损伤模型组较正常组miRNA-9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miRNA-9过表达损伤模型组miRNA-9表达显著高于损伤模型组(P<0.01);CCK-8结果同样显示miRNA-9过表达损伤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损伤模型组(P<0.01);(3)相比于损伤模型组,miRNA-9过表达损伤模型组内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cl-2/Bax值增加(P<0.05),但Bax蛋白、cl-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伤灶周围区域miRNA-9表达增多且过表达miRNA-9可提高依托泊苷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活力,提示脑创伤后miRNA-9表达增加有助于脑血管重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miRNA 内皮细胞 血管重塑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秋光 吴精川 +6 位作者 郭宗铎 张晓冬 何朝晖 朱继 孙晓川 周孟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SAH患者临床资料,记录CTP相关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SAH患者临床资料,记录CTP相关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根据病程中有无DCI,将研究对象分为DCI组和Non-DCI组,比较两组间CTP参数的差异,使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DCI早期预测的价值。结果:122例患者中,发生DCI 43例,未发生DCI 79例。DCI组的CBF值低于Non-DCI组,MTT、TTP较后者延长,双侧灌注差异更为显著(P<0.05)。CBF、CBV、CBF比值、CBV比值、MTT、TTP、MTT差值、TTP差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69、0.81、0.76、0.88、0.72、0.71、0.78;预测DCI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5.91 ml/(min·ml)、1.76 ml/100 g、0.84、0.83、9.65、11.46、0.68、0.48 s。MTT、CBF、CBF比值预测DCI价值较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7%和93.67%、72.10%和88.60%、69.77%和91.14%。结论:SAH后脑微循环的状态能通过CTP检查来评估,CTP检查在早期预测DC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灌注成像 迟发性脑缺血 脑微循环
下载PDF
aSAH后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磊 苑玉清 +5 位作者 程崇杰 吴精川 柴伟娜 蒋登志 张晓冬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早期凝血功能各参数变化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早期预测及干预迟发性脑缺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aSAH...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早期凝血功能各参数变化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早期预测及干预迟发性脑缺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aSAH患者发病24 h内的凝血象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参数,同期收集22例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者作为对照。根据是否发生DCI将aSAH患者分为DCI组(n=38)和No-DCI组(n=39),比较2组间一般资料、凝血象和TEG参数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与No-DCI组比较,DCI组患者D-D、FDP、Fib、α角、MA值明显升高(P=0.000、0.000、0.000、0.043、0.042),R和K值明显降低(P=0.002、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D-D(OR=9.739,95%CI=1.896~50.042,P=0.006)、K值(OR=0.026,P=0.028,95%CI=0.01~0.681)为D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AH患者早期D-D、FDP、Fib、α角、MA值明显升高,R、K值下降,与DCI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D-D与K值为aSAH后发生DCI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早期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预测DCI的发生,并指导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凝血象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