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徒断山墩遗址发掘纪要 被引量:8
1
作者 邹厚本 宋建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5期375-378,363-445,共7页
断山墩遗址位于镇江市东郊丹徒丁岗乡.1957年尹焕章、张正祥两位先生在宁镇山脉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保存良好.1981年9月至11月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三单位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发掘.共开5×... 断山墩遗址位于镇江市东郊丹徒丁岗乡.1957年尹焕章、张正祥两位先生在宁镇山脉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保存良好.1981年9月至11月由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三单位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发掘.共开5×5米探方32个,实际发掘7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丰富,厚达2.5至4.5米,多层次叠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徒 遗址 印纹 格纹 尹焕章 旧版 红陶 图版 纹样 宁镇山脉
下载PDF
试论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 被引量:5
2
作者 《南方文物》 1992年第1期11-18,共8页
从1936年浙江杭县良渚镇发现良渚文化遗存算起,良渚文化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之后,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包含有良渚文化遗存的遗址,已发现有10... 从1936年浙江杭县良渚镇发现良渚文化遗存算起,良渚文化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之后,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包含有良渚文化遗存的遗址,已发现有100多处,经不同规模发掘的遗址,也有30来处。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在江苏的吴县张陵山和草鞋山,武进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浙江余杭反山和瑶山等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大型墓葬,浙江的海宁、嘉兴、平湖、德清诸县、市发掘了一批小型墓葬,以及江苏的吴江龙南村落遗址的发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社会性质 新中国诞生 福泉山 玉琮 墓主 鞋山 大汶口文化 反山墓地 浙江余杭
下载PDF
惠安妇女长住娘家习俗述议 被引量:3
3
作者 《东南文化》 198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长期以来,福建惠安残存着长住娘家的婚俗。过去很少引人注意,历史上也未见记载。1951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到惠安参加土改,在工作中第一次发现了它。之后,他发表了《论长住娘家风俗的起源及母系制到父系制的过渡》一文,①1984年3月,我... 长期以来,福建惠安残存着长住娘家的婚俗。过去很少引人注意,历史上也未见记载。1951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到惠安参加土改,在工作中第一次发现了它。之后,他发表了《论长住娘家风俗的起源及母系制到父系制的过渡》一文,①1984年3月,我同蒋炳钊、唐杏煌两位同志,又到崇武、小岞等惠东地区,作了短期调查。这里就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这一习俗的概况、后果和特点,作一粗略述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住娘家习俗 福建惠安 父系制 研究成果 母系制 起源 教授 惠东 丈夫 厦门大学
下载PDF
从几何印纹陶遗存看闽越族的社会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解放后,闽越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对它的社会形态的探讨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加以论述,但到目前为止,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原始社会说的,有奴隶社会说的,更有封建社会说的。各说都... 解放后,闽越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对它的社会形态的探讨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加以论述,但到目前为止,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原始社会说的,有奴隶社会说的,更有封建社会说的。各说都有自己的理由,究竟应该怎样认识,需要进一步讨论。不同观点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料的不足。有关的文献记载不仅很少,而且很不具体,单纯根据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是很难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印纹陶 闽越族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印纹硬陶 东南地区 青铜时代 文化遗存 阶级社会 遗址
下载PDF
闽江下游早期几何印纹陶遗存 被引量:1
5
作者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3期91-97,共7页
福建几何印纹陶遗存,指的是大体相当于中原先秦时期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它以几何印纹陶器和石锛为主要特征.常伴出有少量的釉陶、原始瓷及小件的青铜器.从目前福建已经出土的资料看,这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容也最复杂的一类文化遗存... 福建几何印纹陶遗存,指的是大体相当于中原先秦时期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它以几何印纹陶器和石锛为主要特征.常伴出有少量的釉陶、原始瓷及小件的青铜器.从目前福建已经出土的资料看,这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容也最复杂的一类文化遗存.在福建的考古学及古代史的研究中,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早在30年代,已故的林惠祥教授在武平等闽西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时,就已经发现了这类遗存,但主要的田野调查、发掘和初步的研究工作,则是在1949年以后逐步开展起来的.特别是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全面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遗址及遗物分布点,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这一类遗存.其中有些遗址已经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发掘,主要的有闽侯的昙石山、庄边山、溪头、黄土仑、福州的浮村、福清的东张、浦城的石排下、东山的大帽山、云霄的墓林山(又名尖子山)及南安的(犭西)子山等十多处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及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印纹陶 遗存 层类 闽江下游地区 昙石山遗址 黄土仑类型 器物 鼻头 考古学 印纹硬陶
下载PDF
于越早期历史考古观
6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5-100,118,共7页
作为百越族群之首的于越,不仅在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舞台上,也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为今天这样“多元一体格局”的伟大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可贵的贡献。但直到现在,对于越的历... 作为百越族群之首的于越,不仅在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民族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舞台上,也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为今天这样“多元一体格局”的伟大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可贵的贡献。但直到现在,对于越的历史我们还了解得不多,尤其是对它的早期历史。《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载:“夫谭生元常(应为允常,下同),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越之兴霸自元常矣。”所谓于越早期的历史,指的就是允常“兴霸”之前的于越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历史 于越 东南地区 原始瓷器 文化遗存 形成与发展 青铜器 出土 文化层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从方法论谈惠东婚俗研究
7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从方法论谈惠东婚俗研究吴绵吉福建的惠安东部,流行妇女婚后“长住娘家”的习俗。对此,早在20年代,叶国庆教授已有记述①,之后他著文认为它同“苗、撞”婚俗相同,“是母系制下婚俗转变到父系制度下婚式的一种过渡表现”,“是闰... 从方法论谈惠东婚俗研究吴绵吉福建的惠安东部,流行妇女婚后“长住娘家”的习俗。对此,早在20年代,叶国庆教授已有记述①,之后他著文认为它同“苗、撞”婚俗相同,“是母系制下婚俗转变到父系制度下婚式的一种过渡表现”,“是闰土著遗俗的一种哩。”②50年代,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住娘家习俗 方法论 惠东 历史唯物主义 母系制 历史考察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恩格斯 父系制 历史联系
下载PDF
从越族图腾崇拜看夏越民族的关系
8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44-49,共6页
图腾习俗,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是氏族的标志。因此,原始氏族社会曾被称为“图腾社会”。在原始氏族文化中,图腾习俗同其它文化因素相比,它具有更大的鲜明性和稳定性。所以到原始社会末期,有着亲属关系的氏族部落集团... 图腾习俗,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是氏族的标志。因此,原始氏族社会曾被称为“图腾社会”。在原始氏族文化中,图腾习俗同其它文化因素相比,它具有更大的鲜明性和稳定性。所以到原始社会末期,有着亲属关系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民族以后,图腾习俗往往还长期地残存于古代民族社会之中(其间当然会有变化),因而成为区分族别和探讨族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崇拜 越族 古代民族 原始社会 习俗 氏族社会 文化因素 氏族文化 部落 亲属关系
下载PDF
试论昙石山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其文化命名 被引量:5
9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25-131,169-170,共9页
闽侯昙石山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认识这个地区原始文化的面貌,探索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都有其重要意义。遗址先后曾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近1000平方米。除第七次外,历次发掘的报告(简报)都已发表,有的同志对它出土的陶器,还进行专... 闽侯昙石山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于认识这个地区原始文化的面貌,探索福建古代社会的历史,都有其重要意义。遗址先后曾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近1000平方米。除第七次外,历次发掘的报告(简报)都已发表,有的同志对它出土的陶器,还进行专文研究。这都为我们进一步探析它的文化性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仅在这个基础上,对它的文化性质及其文化命名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性质 新石器时代遗址 生产工具 原始文化 陶器 文化发展 发展变化 文化面貌 新出现 古代社会
下载PDF
“青蓮崗文化”长江南北之間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Z1期152-159,共8页
“青莲岗文化”是解放以后新发现的重要原始文化,也是长江下游东方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文化遗存。到目前为止,被纳入它的范畴的遗址,已有二百处左右,经不同规模发掘的遗址,也在二十处以上了。其分布地域很广阔,东临海滨,西达安... “青莲岗文化”是解放以后新发现的重要原始文化,也是长江下游东方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文化遗存。到目前为止,被纳入它的范畴的遗址,已有二百处左右,经不同规模发掘的遗址,也在二十处以上了。其分布地域很广阔,东临海滨,西达安徽东北部,北起山东的黄河南岸,南及浙江北部的太湖周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关系 青莲岗文化 文化共同体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新发现 原始文化 长江下游 仰韶文化 遗址
下载PDF
新发現的郑成功文物資料
11
作者 吕荣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1期212-220,共9页
厦門大学鄭成功歷史調查研究組,自1961年6月开始至八月底止,曾先后在福建的厦門市及龍溪、晉江兩專区的十二个縣市、六十二个集鎮鄉村進行鄭成功的史迹調查。在調查过程中,曾發現和搜集了不少有关鄭成功的文物和傳說。这些材料的發現,... 厦門大学鄭成功歷史調查研究組,自1961年6月开始至八月底止,曾先后在福建的厦門市及龍溪、晉江兩專区的十二个縣市、六十二个集鎮鄉村進行鄭成功的史迹調查。在調查过程中,曾發現和搜集了不少有关鄭成功的文物和傳說。这些材料的發現,可弥补史書記載的不足和为歷史工作者及有关文化机構方面提供资料,帮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鄭成功在福建沿海地区斗爭的史迹。今根据实地調查所得材料,把鄭成功遺留在福建閩南沿海一帶較为重要的文物资料,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出土文物 福建沿海地区 史迹 遗址 白沙 大学学报 晋江 保存 三合土
下载PDF
徐宗元作有关甲骨、金文研究的报告
12
作者 吴綿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5月上旬,中央民族学院徐宗元教授应我校历史系邀请,来校作三次的专题报告。在《甲骨文中所见的殷历》这一报告中,他认为:殷代的历法和数学、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论证殷代历法的特点时,他说,殷人历写的顺序是日月年,而与现在的年月日... 5月上旬,中央民族学院徐宗元教授应我校历史系邀请,来校作三次的专题报告。在《甲骨文中所见的殷历》这一报告中,他认为:殷代的历法和数学、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论证殷代历法的特点时,他说,殷人历写的顺序是日月年,而与现在的年月日的写法正相反;接着就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金文 中央民族学院 专题报告 古史研究 殷代历法 正相反 教授 数学 西周
下载PDF
《中国东南土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评述
13
作者 钟礼强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东南地区 土著民族史 土著民族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筑卫城遗址第二次发掘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家添 +3 位作者 钟礼强 广 熊海棠 彭适凡 《考古》 1982年第2期130-138,226,共10页
清江筑卫城遗址,是江西地区发现较早也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第一次发掘,证实它有着新石器晚期和商周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为进一步探索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江西省历史博物馆会同清江县博物馆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 清江筑卫城遗址,是江西地区发现较早也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第一次发掘,证实它有着新石器晚期和商周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为进一步探索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江西省历史博物馆会同清江县博物馆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于1977年秋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开探方七个(79T20—26),揭露面积150平方米。在清江县委和福空五七干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发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本文由徐菁同志绘图,李恒贤同志摄影。现将发掘的主要收获简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发掘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江西省 文化堆积 清江 红陶 生产工具 泥质 文化遗物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