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朗凹陷低熟页岩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烃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红烛 黄志龙 +4 位作者 杨柏松 柳波 闫玉魁 桑廷义 文川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6,共11页
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源内油气为页岩油,该原油C29甾烷立体异构化参数 w(20S)/w(20S+20R)、w(ββ)/w(αα+ββ)均为0.2~0.4,为典型低熟原油。通过对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的... 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源内油气为页岩油,该原油C29甾烷立体异构化参数 w(20S)/w(20S+20R)、w(ββ)/w(αα+ββ)均为0.2~0.4,为典型低熟原油。通过对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低熟页岩油的生烃母质为原生的富氢无定形体,这些无定形体在沉积早期经历过细菌的改造作用,致使其具有特殊的生烃演化模式,即低熟成熟阶段早期( Ro 为0.55%~0.75%)处于生油高峰,对应埋深为1800~2900 m ,埋深大于或小于该主峰带,烃源岩生烃能力急剧降低。泥岩生烃模拟实验、热解、抽提等实验数据表明:芦草沟组低熟页岩油正是位于该主生带的源岩所生,处于生烃带的源岩区即为马朗凹陷低熟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 页岩油 主生烃带 富氢无定形体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DF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红烛 黄志龙 +4 位作者 裴健翔 童传新 朱建成 刘平 朱珊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以现代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技术及油气成藏储层示踪技术,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充注期次、碳同位素序列局部倒转的成因及纵横向天然气... 以现代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流体包裹体技术及油气成藏储层示踪技术,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充注期次、碳同位素序列局部倒转的成因及纵横向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超压带内天然气皆为热成因煤型气,其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局部倒转是多期次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所致;高温超压带内存在4期流体充注,前2期为成熟—高成熟烷烃气,后2期为高—过成熟烷烃气和无机成因CO2,且高—过成熟天然气充注期早于无机成因CO2;底辟活动影响强度差异及天然气运移通道类型和发育方式不同,是形成不同地区高温高压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底辟多期活动和超压带周期性愈合导致D1-1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D13-1区高温高压带内、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混合作用 碳同位素倒转序列 高温高压带 底辟带DF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演化与石炭系成藏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红烛 黄志龙 +5 位作者 柳波 郭小波 桑廷义 罗权生 孔宏伟 赵旭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1,共10页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灶 生物标志物 成藏期 生烃期 含氮化合物
下载PDF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原油形成过程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红烛 黄志龙 +5 位作者 张成林 涂小仙 罗权生 孔宏伟 范谭广 张新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带马25井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原油和固体沥青共存,通过储层多级分离抽提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这些原油(或固体沥青)的形成过程与其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和沥青可能主要来自下...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带马25井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原油和固体沥青共存,通过储层多级分离抽提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这些原油(或固体沥青)的形成过程与其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和沥青可能主要来自下石炭统烃源岩,具有较低姥植比和伽玛蜡烷含量、高丰度三环萜、高Ts/Tm比值和重族组分碳同位素(δ13C>-28.0‰)特征;现今油藏原油富含生物降解标志物(25-降藿烷),同时却无明显其它生物降解特征(正构烷烃、甾藿烷等保存完整),反映多期充注特征,即二叠纪中晚期成藏后遭受生物降解,白垩纪后期又再次充注形成;下石炭系有效烃源岩的存在预示着本区具有深部下石炭统源岩贡献的油气藏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生物降解 马朗凹陷 新疆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流体压力与初次运移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志龙 马剑 +3 位作者 吴红烛 陈旋 文川江 张建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1,19,共6页
通过源岩内流体压力特征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岩心、岩石薄片观察等方法,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初次运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虽然基质孔隙小,但孔隙度并不很低,是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石油为源内自生自储,极好... 通过源岩内流体压力特征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岩心、岩石薄片观察等方法,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初次运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虽然基质孔隙小,但孔隙度并不很低,是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石油为源内自生自储,极好的源岩层又是产油层;芦草沟组页岩油是烃源岩在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生成的,由于源岩层渗透性较差,油气不具备大规模向外排运的条件而滞留在源岩层中未发生大规模排烃,仅断裂带附近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向外排运明显,大部分地区页岩油只有源内小尺度的初次运移,并且其中的云质岩外来烃最明显;源岩内大量石油滞流是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朗凹陷 页岩油 初次运移 超压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特征及高孔低渗成因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志龙 朱建成 +2 位作者 马剑 吴红烛 张伙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为传统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在对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物性和微观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流组储层的类型,并明确了黄流组储层高...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为传统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在对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物性和微观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流组储层的类型,并明确了黄流组储层高孔、低渗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央底辟带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较弱;储层物性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半径差异不大,但平均喉道半径差异较大;根据泥质含量、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和排替压力,将黄流组储层划分为中孔-中渗微含泥细喉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Ⅰ类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Ⅱ类储层及低孔-特低渗泥质微细喉储层;高温、高压带储层的形成与超压和高温热流体活动关系密切,但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高温高压 低渗储层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柳波 贾梦成 +3 位作者 黄志龙 陈旋 申英 吴红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2-459,共8页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主要探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取样,明确了烃源岩区别于火山岩尤其是凝灰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并通过地质背景与实际井震对比分析,以火山岩与烃源岩的共生关系为依据,通过数学计算模型预测了本区石炭系各主要源岩层系的...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主要探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取样,明确了烃源岩区别于火山岩尤其是凝灰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并通过地质背景与实际井震对比分析,以火山岩与烃源岩的共生关系为依据,通过数学计算模型预测了本区石炭系各主要源岩层系的烃源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火山岩系共发育两大类烃源岩赋存型式,在火山岩与烃源岩之间存在4种共生关系,测井—地震响应特征明显。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与烃源岩的接触关系不同,分属2种不同的火山岩系烃源岩赋存型式,适用于不同的烃源岩厚度数学预测模型。烃源岩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为陆上喷发,烃源岩空间上与火山岩相隔、独立、正常沉积,分布相对局限;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为水下喷发,烃源岩分布广泛但在火山口之间形成多个次级厚度中心,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预测 测井识别 地震相 火山岩系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油气运移机制与页岩油富集规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柳波 迟亚奥 +4 位作者 黄志龙 罗权生 吴红烛 陈旋 申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5-730,共6页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页岩油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距离和效率等方面。结果表明,页岩油在源内的运移效应不明显,油气的富集非源内规模性运移聚集结果;油气垂向向源外的运移效应较为显著,活动的大规模断裂会降低源内页岩油丰度。页岩油的初次运移以生烃造成的地层超压为动力,通过干酪根网络、纹层间及微裂缝发生了小尺度的运移,油气大部分滞留原地,运移效率极低。在输导断裂发育的地区,泥页岩生成的油气发生了垂向向上的二次运移,在芦草沟组上覆地层聚集成藏。页岩油的这种运移机制决定了页岩油连续分布、油水分异差、油气聚集不受构造控制及断裂活动区油气丰度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效应 运移通道 页岩油 二叠系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志龙 柳波 +4 位作者 罗权生 吴红烛 马剑 陈旋 陈建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0-1216,共7页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火山岩 成藏模式 马朗凹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剑 黄志龙 +2 位作者 吴红烛 刘平 徐新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3-990,共8页
通过恒速压汞实验,结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试,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区黄流组储层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喉道半径及"孔喉... 通过恒速压汞实验,结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试,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区黄流组储层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喉道半径及"孔喉比"非均质性较强;物性较差的储层小喉道所占比例较高,"孔喉比"较大,而物性较好的储层大喉道所占比例较高,"孔喉比"较小;喉道大小及其分布是影响储层渗透率大小的关键因素,储层的渗透性主要由所占比例较小的大喉道控制;受沉积作用的影响,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平均喉道半径小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比 低渗储层 黄流组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斜坡油气运聚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新顺 黄志龙 +1 位作者 范彩伟 吴红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2-610,共9页
基于琼东南盆地宝岛北斜坡近几年的勘探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已钻遇主要目的储层的定量颗粒荧光等实验分析,结合油气地化特征、断层活动规律等,探讨研究区油气分布特征和运聚模式。结果表明:宝岛北斜坡主要目的层三亚组储层属... 基于琼东南盆地宝岛北斜坡近几年的勘探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已钻遇主要目的储层的定量颗粒荧光等实验分析,结合油气地化特征、断层活动规律等,探讨研究区油气分布特征和运聚模式。结果表明:宝岛北斜坡主要目的层三亚组储层属于中孔低渗储层,泥质含量高,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该储层普遍含气,油气藏形成时间晚,储层颗粒表面吸附烃类普遍较高,颗粒内烃类含量非常低;而靠近凹陷的深层陵水组油气藏形成时间早,但后期遭受破坏,储层颗粒表面吸附烃类普遍较低,颗粒内烃类含量较高;宝岛凹陷生成油气向北运移能力有限,主要向靠近凹陷的宝岛B区供烃,对松涛凸起以北的宝岛A区油气贡献小;宝岛A区油气主要为其下覆渐新统海相烃源岩所生油气,通过广泛发育的断层垂向运移而形成的,成藏时间晚,油气性质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 含油气性 储层 运聚模式 宝岛北斜坡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马朗凹陷断裂—烃源岩空间配置关系与石油垂向运移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剑 黄志龙 +3 位作者 李华明 吴红烛 陈旋 文川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0-1148,共9页
马朗凹陷的原油类型可以划分为3大类,Ⅰ类原油来自二叠系芦草沟组,Ⅱ类原油来自石炭系哈尔加乌组,Ⅲ类原油为Ⅰ与Ⅱ类原油的混源油。通过断裂活动强度、垂向输导断裂与烃源岩的匹配关系的研究,结合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分析了马朗... 马朗凹陷的原油类型可以划分为3大类,Ⅰ类原油来自二叠系芦草沟组,Ⅱ类原油来自石炭系哈尔加乌组,Ⅲ类原油为Ⅰ与Ⅱ类原油的混源油。通过断裂活动强度、垂向输导断裂与烃源岩的匹配关系的研究,结合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分析了马朗凹陷油气的垂向运移特征。研究表明,断层的断裂活动强度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垂向输导断裂与烃源岩相匹配时,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才能向上运移至上覆地层聚集成藏。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厚度中心附近的垂向输导断裂断穿侏罗系,所以,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Ⅰ类原油可以运移至侏罗系聚集成藏,而石炭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附近的断裂大都未断至二叠系和侏罗系,所以哈尔加乌组烃源岩生成的Ⅱ类原油未能运移到侏罗系聚集成藏,而主要在石炭系成藏。与断裂输导分析相配合,含氮化合物可以很好示踪油气的垂向运移方向,沿断裂从深层到浅层,原油含氮化合物总浓度逐渐降低,1,8DMC/1,3-DMC或1,8DMC/2,4-DMC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断裂 油气运移方向示踪 含氮化合物 马朗凹陷
下载PDF
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评述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新顺 王建平 +1 位作者 李亚晶 吴红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封闭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很多,但还没有一种可适用于所有地区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方法,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基础资料来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结果的可靠...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封闭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很多,但还没有一种可适用于所有地区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方法,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基础资料来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全面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断层封闭性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所需的基础资料、关键步骤、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断层封闭性研究的定性评价参数主要涉及断裂方向、断距大小及断移地层砂地比等方面;定量评价参数主要涉及断面正压力、泥岩涂抹因子和泥岩流体超压等方面。目前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以Yielding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为基础,在选取合适的方法后,通过研究区及邻近地区的已知断层来确定所采用方法中的地区参数或评价标准,进而评价研究区的断层封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高含水及低含气饱和度天然气藏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剑 黄志龙 +3 位作者 李绪深 裴健翔 吴红烛 朱建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9,共7页
利用超高压流体相态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凝析水的含量,利用半渗透隔板实验测定不同物性储层样品的最大含气饱和度,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分析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气藏中水的来源、气藏较高含水饱和度及较低含气... 利用超高压流体相态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凝析水的含量,利用半渗透隔板实验测定不同物性储层样品的最大含气饱和度,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分析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气藏中水的来源、气藏较高含水饱和度及较低含气饱和度的原因。结果表明:甲烷气相中凝析水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随压力的增高反而降低,实验最高温度、最高压力条件下(180℃、130 MPa)甲烷气中凝析水的摩尔分数仅占整个气相体系的1.51%,说明高温高压条件下气藏中凝析水含量并不高,高温高压带气藏产出的水主要是孔隙水,凝析水不是主要的;储层含气饱和度主要与储层物性和是否发育隔层有关,储层物性变差,其最大含气饱和度迅速降低,非(或差)渗透性隔层的存在也会使气藏纯气段含气饱和度降低。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天然气藏较高含水及较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原因是低渗储层和隔层发育,而不是高的凝析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水 含气饱和度 低渗储层 高温高压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42
15
作者 谢玉洪 李绪深 +3 位作者 童传新 刘平 吴红烛 黄志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共12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件优越,底辟翼部大型储集体和优质储层是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底辟波及区有利于形成优质气藏。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模式有3种,即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半封闭超压系统的"混相改造型"成藏模式、底辟波及带远端的"气相渗滤型"成藏模式和非底辟带封闭型超压系统的"水相脱溶型"成藏模式。底辟周缘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上部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东方区和乐东区底辟构造翼部大型海底扇储集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央底辟带 黄流组 梅山组 高温高压天然气 富集条件 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D1-1底辟区天然气成藏过程与分布差异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建成 吴红烛 +2 位作者 马剑 童传新 姜春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2,共9页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D1-1底辟区中深层高温超压带与浅层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特征差异的对比分析,结合底辟活动特征,研究了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和天然气组分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D1-1底辟核部区和底辟波及...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D1-1底辟区中深层高温超压带与浅层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特征差异的对比分析,结合底辟活动特征,研究了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和天然气组分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D1-1底辟核部区和底辟波及区中深层天然气成藏过程有差异,主要受底辟活动影响程度的控制。底辟核部区中深层气藏的形成过程为早期成藏、后期破坏并再次充注;底辟波及区中深层气藏的形成则为早期成藏,后期改造较弱,成熟煤型原生气藏保存较好。(2)D1-1底辟核部区和底辟波及区中深层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分布有明显规律;随距底辟核部距离的增大,其甲烷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甲烷碳同位素变轻(成熟度降低),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也变轻,底辟核部区富集无机成因CO2,至底辟波及区则以有机成因CO2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充注过程 高温超压带 D1-1底辟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海口A区储层特征与天然气低丰度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新顺 黄志龙 +1 位作者 朱建成 吴红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25,共8页
针对莺歌海盆地海口A区虽然具有较为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预探结果显示为低丰度气藏的问题,采用储层孔渗实验、扫描电镜镜下观察、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测定和储层孔隙度恢复等方法,分析海口A区储层特征,结合埋藏史分析成岩演化特征,根据... 针对莺歌海盆地海口A区虽然具有较为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预探结果显示为低丰度气藏的问题,采用储层孔渗实验、扫描电镜镜下观察、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测定和储层孔隙度恢复等方法,分析海口A区储层特征,结合埋藏史分析成岩演化特征,根据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天然气低丰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口A区三亚组储层主要为分选差、磨圆差的粉砂岩,具有中低孔、低渗特点,现今处于中成岩B期,孔隙以粒间溶蚀孔、铸模孔和粒内溶蚀孔为主;储层在黄流组沉积末期已致密,后因酸性水进入,孔隙度增加;储层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三亚组,充注期为2Ma左右,成藏期储层致密是导致该区天然气低丰度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在莺歌海盆地寻找优质储层、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天然气 低丰度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海口A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水窜水淹高效调控驱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红烛 韩昭海 +2 位作者 王凤刚 王艳艳 张葳 《能源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提高裂缝性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将聚合物微球的封堵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作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合裂缝性油藏水窜水淹储层的高效调驱驱油技术。室内评价了表面活性剂BMY-11和聚合物微球JHWQ-3的各项性能,复合调控驱油技术的驱... 为了提高裂缝性油藏水驱后的采收率,将聚合物微球的封堵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作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合裂缝性油藏水窜水淹储层的高效调驱驱油技术。室内评价了表面活性剂BMY-11和聚合物微球JHWQ-3的各项性能,复合调控驱油技术的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BMY-11能够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值,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抗盐性能及乳化性能。聚合物微球JHWQ-3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均能达到良好的封堵效果。裂缝性岩心水驱后注入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控驱油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能够满足裂缝性油藏水窜水淹储层提高采收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水窜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微球 调剖驱油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东地区卡拉岗组烃源岩特征与致密油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越 贾鹏飞 +3 位作者 黄志龙 吴红烛 金希 刘国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7,共12页
凝灰岩致密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已受到高度关注,而烃源岩的质量对致密油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规律,本文在基本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样品的岩石热解、干酪... 凝灰岩致密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已受到高度关注,而烃源岩的质量对致密油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规律,本文在基本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样品的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质谱等分析测试,对马东地区卡拉岗组不同岩性烃源岩特征进行描述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凝灰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均具有一定生烃潜力,其中凝灰质泥岩生烃潜力大,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大于2%,以Ⅱ型有机质为主;卡拉岗组烃源岩埋藏深度较小,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5%~0.8%,总体上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纵向上各种岩性烃源岩与凝灰岩交错叠置,有利于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型油藏,对卡拉岗组致密凝灰岩油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致密油 三塘湖盆地 卡拉岗组 新疆
下载PDF
诸暨市某地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希 邵晓群 +4 位作者 吴红烛 余根华 将笙翠 沈笛 李志勇 《浙江国土资源》 2021年第3期37-40,共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原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16.1%,其中镉在所有重金属中超标比率最高,达7.0%。浙江省主要农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其中镉、...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原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16.1%,其中镉在所有重金属中超标比率最高,达7.0%。浙江省主要农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其中镉、汞污染相对较为普遍,全区约30%~40%的土壤已受不同程度的镉、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汞污染 环境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 镉污染农田土壤 修复试验 农业区 超标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