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ARP-1裂解引发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蟾酥抗肿瘤机理研究
1
作者 毛佩芝 吴纪恒 +2 位作者 王龙虎 严荧燕 汪志春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究蟾酥有效成分诱导PARP蛋白裂解并引发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先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蟾酥有效成分与PARP-1的结合方式,再以体外细胞毒实验证明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沙蟾毒精... 目的:探究蟾酥有效成分诱导PARP蛋白裂解并引发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先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蟾酥有效成分与PARP-1的结合方式,再以体外细胞毒实验证明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沙蟾毒精对A549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并检测沙蟾毒精给药后A549细胞中cleaved PARP的表达量。结果:蟾酥有效成分能与PARP-1蛋白活性口袋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产生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表现出较强的与靶点结合的活性。体外细胞毒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也验证了虚拟分析的推论。结论:蟾酥中的多种活性化合物能靶向诱导PARP裂解,阻断NSCLC细胞中单链DNA损伤的修复通路,并最终引发NSCL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分子对接 PARP蛋白 抗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儿童横纹肌肉瘤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纪恒 王金湖 +1 位作者 茅君卿 倪韶青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80-1486,共7页
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目前的国内外诊疗指南中的标准治疗方案均以手术、放疗、化疗药治疗为主导。相关药物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疗效,但复发难治性儿童RMS患者的预后生存依然不... 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目前的国内外诊疗指南中的标准治疗方案均以手术、放疗、化疗药治疗为主导。相关药物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疗效,但复发难治性儿童RMS患者的预后生存依然不理想。如今,靶向治疗的出现为RMS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本文就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儿童RMS靶向药物治疗及临床试验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国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横纹肌肉瘤 靶向治疗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中华大蟾蜍毒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曹月婷 崔可可 +4 位作者 吴纪恒 潘红烨 卢正玉 邵家峰 王龙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0-1856,共7页
众所周知,中药成分复杂,多指标质量评价是今后趋势之一。但是,指标成分的选择及其代表性研究,往往是个棘手的难题。该文探索蟾蜍毒液中多种蟾毒配基含量的内在联系,寻找更加合理的蟾酥质控指标。该研究随机选取全国17个产地的样本,建立... 众所周知,中药成分复杂,多指标质量评价是今后趋势之一。但是,指标成分的选择及其代表性研究,往往是个棘手的难题。该文探索蟾蜍毒液中多种蟾毒配基含量的内在联系,寻找更加合理的蟾酥质控指标。该研究随机选取全国17个产地的样本,建立7种蟾毒配基含量数据库;然后,采用Spearman分析和PCA方法研究成分间的相关性,再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总含量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华蟾酥毒基、蟾毒灵和远华蟾蜍精之和与所测蟾毒配基总含量存在着相关性。据此推测,以这3种成分作为蟾酥质控指标,与现有的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质控指标相比,更能反映蟾毒配基的整体含量。这一发现有助于蟾酥质量标准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蟾毒灵 远华蟾蜍精 华蟾酥毒基 蟾蜍二烯内酯 多指标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儿科临时调配口服制剂发展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钱建钦 陶巧凤 +1 位作者 吴纪恒 倪韶青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5-1571,共7页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国内外普遍缺乏适合儿科人群的药物剂型和规格,导致现阶段分剂量用药不可避免。临时调配口服制剂属于分剂量用药的一种,具有显著的优点,适合各年龄段的儿科人群。本文概述了目前儿童分剂量用药的现状,介绍了临时...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国内外普遍缺乏适合儿科人群的药物剂型和规格,导致现阶段分剂量用药不可避免。临时调配口服制剂属于分剂量用药的一种,具有显著的优点,适合各年龄段的儿科人群。本文概述了目前儿童分剂量用药的现状,介绍了临时调配口服制剂的特点和潜在风险点,以及国外针对临时调配口服制剂的法律规范和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确立临时调配制剂的合法地位,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调配 分剂量 口服调配溶媒 儿科
原文传递
安罗替尼耐药性与敏感性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周琦 王瑞 +1 位作者 吴纪恒 倪韶青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52-1657,共6页
安罗替尼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其在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化疗过程中,耐药性和敏感性直接关系到药物对肿瘤治疗的成败。肿瘤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安罗替尼的选择下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信号通路的改... 安罗替尼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其在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化疗过程中,耐药性和敏感性直接关系到药物对肿瘤治疗的成败。肿瘤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安罗替尼的选择下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信号通路的改变使肿瘤产生耐药性。而抑制与安罗替尼耐药机制相关的基因或合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可以提高肿瘤对安罗替尼的敏感性。本文总结了体外安罗替尼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安罗替尼联用PD-1/PD-L1抑制剂逆转安罗替尼耐药性的临床报道,以期为安罗替尼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耐药性 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