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稻稗对丁草胺的抗性测定及交互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亚光 吴绘鹏 +3 位作者 李敏 朱金文 张苏新 张春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的交互抗性。【结果】琼脂法检测出庆安03、东京城镇02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12.92~26.0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兴隆镇03、阿城04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低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6.63~8.86,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庆安01、汤原01等5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3.18~4.84,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9.43%;其余阿城02、尚志02等40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表现敏感,抗性指数均小于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47%。选取上述测定结果当中抗性最高的两个生物型,使用整株盆栽法进行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验证。发现庆安03和东京城镇02同样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6.78和13.27;同时测定两个抗性生物型对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庆安03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和丙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东京城镇02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且对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稗 丁草胺 细胞分裂抑制剂 抗性测定 交互抗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亚光 魏超月 +2 位作者 张正南 朱金文 吴绘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0-577,共8页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选取代表性抗性种群(SC-1和SC-8)和敏感种群(SC-23),于萤蔺抽茎期剪取花茎后,以不同浓度(0.1、10.0、100.0、1000.0和10000.0 nmol/L)的吡嘧磺隆溶液对其进行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检测;抽茎期喷施250 g/ha吡嘧磺隆对萤蔺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后第0、1、3、5、7和9 d剪取花茎,分别用于活体ALS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结果】整株盆栽法测定结果表明,供试22个种群中有7个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占供试种群的31.8%。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体内ALS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抗性指数分别为69.81和23.83;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的ALS相对活性受到抑制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敏感种群SC-23则不能恢复,3个种群试验结束时(第9 d)的相对活性别为0.92、0.72和0.45;抗性种群SC-1和SC-8的GSTs相对活性自施用吡嘧磺隆后第1 d起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SC-23(P<0.05),且二者分别于施药后第3和第1 d升至最高值,分别为2.36和1.94,敏感种群SC-23的GSTs相对活性于施药后第1 d升至最高值,为1.49。【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田萤蔺已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低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萤蔺种群的ALS对吡嘧磺隆敏感性下降和GSTs代谢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蔺 吡嘧磺隆 抗药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氯氟吡啶酯对不同品种水稻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光 李晓妍 +3 位作者 吴绘鹏 朱金文 张苏新 张春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明确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氯氟吡啶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3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盆栽法研究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及产量的影... 【目的】明确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氯氟吡啶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3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盆栽法研究氯氟吡啶酯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叶龄的水稻对氯氟吡啶酯敏感性不同,于水稻2~3叶期时施用氯氟吡啶酯,供试32个水稻品种中有22个水稻品种对氯氟吡啶酯表现敏感;于水稻3~4叶期时施用氯氟吡啶酯,敏感水稻品种数量仅为9个。总而言之,氯氟吡啶酯对3个敏感性品种产量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对耐性品种的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氯氟吡啶酯对松粳22、九稻60和沈稻5293个耐性品种的穗质量、穗粒数、实粒数和产量均未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龙粳46、长白19和沈稻113个敏感水稻品种的穗粒数和实粒数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穗质量和产量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3~4叶期施用氯氟吡啶酯对供试32个不同敏感性水稻品种的安全性显著地高于2~3叶期时施药;当氯氟吡啶酯的施用剂量(有效成分)大于等于22.5 g/hm2时,其对敏感性品种产量的抑制作用显著地高于耐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吡啶酯 水稻品种 安全性 水稻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