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IF钢冷轧缺陷的形成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维双 刘建华 +2 位作者 王敏 崔衡 包燕平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5,共7页
对某钢厂生产的Ti-IF钢冷轧板的表面缺陷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缺陷部位微观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在缺陷部位发现大量氧化铝、硅铝酸盐、氧化硅、镁铝尖晶石夹杂物。此外,对夹杂物含量较高的头坯试样进行轧制模拟试验,分析... 对某钢厂生产的Ti-IF钢冷轧板的表面缺陷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缺陷部位微观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在缺陷部位发现大量氧化铝、硅铝酸盐、氧化硅、镁铝尖晶石夹杂物。此外,对夹杂物含量较高的头坯试样进行轧制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由于各类夹杂物的存在导致Ti-IF钢冷轧板的表面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IF钢 冷轧板缺陷 夹杂物 轧制模拟 孔洞 起皮 凹痕
下载PDF
针对ASP的IF钢冶炼工艺洁净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岳峰 袁晓峰 +2 位作者 李朋欢 肖超平 吴维双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ASP流程生产IF钢时T[O]、[N]和显微夹杂物的演变行为以及铸坯中大型夹杂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铸坯平均T[O]为29×10-6,平均[N]为35.7×10-6,増氮主要发生在钙处理环节。RH加铝1 min后钢中生成块状、棒状氧化铝夹杂,并且... 对ASP流程生产IF钢时T[O]、[N]和显微夹杂物的演变行为以及铸坯中大型夹杂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铸坯平均T[O]为29×10-6,平均[N]为35.7×10-6,増氮主要发生在钙处理环节。RH加铝1 min后钢中生成块状、棒状氧化铝夹杂,并且夹杂物之间发生初步聚集,随后的1~2 min内松散聚合团烧结转变为大尺寸的致密簇状夹杂物。加入钛铁后,钢中主要为Al-Ti-O系夹杂物,并且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逐渐球化。钙处理后钢中77%的夹杂物成分介于CaO.2Al2O3~CaO.6Al2O3之间。铸坯中除球状Ca-Al-Ti-O-S系复合夹杂外,还存在凝固过程中析出的方形或多齿状TiN类夹杂,大型夹杂物则主要来源于水口内壁沉积物、钢包引流砂和结晶器保护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洁净度 显微夹杂物 大型夹杂物 钙处理
下载PDF
马钢4号高炉槽下供上料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维双 戚波 刘菁 《炼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5,共4页
对马钢4号高炉槽下供上料系统设计进行了总结。从工艺布置、土建工程量、主要设备差异等方面,对槽下供上料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其工艺特点是:矿槽、焦槽并列集中共柱式布置,紧凑合理;矿石、焦炭分散筛分、分散称量;振动筛、称量斗... 对马钢4号高炉槽下供上料系统设计进行了总结。从工艺布置、土建工程量、主要设备差异等方面,对槽下供上料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其工艺特点是:矿槽、焦槽并列集中共柱式布置,紧凑合理;矿石、焦炭分散筛分、分散称量;振动筛、称量斗独立承重结构形式;焦炭仓口闸门采用电动控制,方便调节闸门开度;自动无限称量补偿系统,准确称量;完善的扬尘点密闭除尘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矿槽 焦槽 供上料系统 设计方案 工艺特点
下载PDF
改变汽提介质 提高油品质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维双 《齐鲁石油化工》 201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胜利炼油厂第三常减压装置的自投产以来,常二线一直用蒸汽作为汽提介质,造成常二线馏分油乳化严重。通过对4个工业试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选出了比较合适的方法及工艺条件投入生产,保证了常二线的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 汽提 闪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IF钢连铸头坯洁净度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崔衡 岳峰 +2 位作者 包燕平 王敏 吴维双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应用氧氮成分分析、大样电解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转炉-RH-连铸生产IF钢头坯洁净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坯洁净度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拉坯方向头坯T[O]和[N]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头坯大型夹杂物... 应用氧氮成分分析、大样电解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转炉-RH-连铸生产IF钢头坯洁净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坯洁净度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拉坯方向头坯T[O]和[N]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头坯大型夹杂物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坯,并沿拉坯方向总体呈减少趋势,4.4rn后大型夹杂物含量接近正常坯水平。铸坯中的大型夹杂物在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匀,内弧含量要明显高于外弧含量。头坯中大型夹杂物主要是尺寸为140~300μm和大于300/zm两类,分别占总夹杂物质量分数的22.6%和56.8%,此类夹杂物主要来源于结晶器卷渣、中间包卷渣、二次氧化产物以及钢包引流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头坯 洁净度 夹杂物
原文传递
IF钢中Al_2O_3-TiN复合夹杂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敏 包燕平 +2 位作者 崔衡 吴华杰 吴维双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9-32,55,共5页
通过形核理论解释了IF钢中Al2O3-Ti N的形成机理。RH中加TiFe合金化后由于局部wTi.wN浓度积有很大的过饱和度,满足异质形核条件,Ti N会以钢液中Al2O3为核心生成Al2O3-Ti N复合夹杂,但此时的Ti N并不稳定会随着钢液中wTi浓度的均匀而发... 通过形核理论解释了IF钢中Al2O3-Ti N的形成机理。RH中加TiFe合金化后由于局部wTi.wN浓度积有很大的过饱和度,满足异质形核条件,Ti N会以钢液中Al2O3为核心生成Al2O3-Ti N复合夹杂,但此时的Ti N并不稳定会随着钢液中wTi浓度的均匀而发生分解,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和wTi的偏析会在凝固前沿Ti N再次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形核 夹杂物
原文传递
RH纯循环对Ti-IF钢洁净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敏 包燕平 +4 位作者 崔衡 吴维双 吴华杰 陈斌 季晨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8-1452,共5页
利用金属原位分析仪定量分析了过程Al系夹杂的数量,并用一种深度侵蚀的方法观察了夹杂物的三维真实形貌.对过程全氧(T.O)、[N]含量变化进行了跟踪.通过延长RH合金化后的纯循环时间对过程洁净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在合金化后保持8~1... 利用金属原位分析仪定量分析了过程Al系夹杂的数量,并用一种深度侵蚀的方法观察了夹杂物的三维真实形貌.对过程全氧(T.O)、[N]含量变化进行了跟踪.通过延长RH合金化后的纯循环时间对过程洁净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在合金化后保持8~10 min的纯循环时间T.O可降低到30×10-6以下;废钢加入会极大影响钢液的洁净度,合金化完毕后应避免废钢加入;加Al 5min后夹杂物数量达到最大,为7.02mm-2,主要为大型的团簇状夹杂,经过纯循环后,夹杂物数量、尺寸均有较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炼钢 夹杂物 氧化铝 洁净度
原文传递
IF钢全氧的控制与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敏 包燕平 +2 位作者 崔衡 吴维双 吴华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2-437,共6页
分析了IF钢冶炼过程中渣对钢液中[Al]、[Ti]的氧化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F钢加铝脱氧后全氧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熔渣中(FeO)、(MnO)对钢液的二次氧化存在两种方式.当氧化物在渣中的传质是反应限制性环节时,反应发生在渣/钢界面,生成... 分析了IF钢冶炼过程中渣对钢液中[Al]、[Ti]的氧化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F钢加铝脱氧后全氧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熔渣中(FeO)、(MnO)对钢液的二次氧化存在两种方式.当氧化物在渣中的传质是反应限制性环节时,反应发生在渣/钢界面,生成的脱氧产物分布在渣/钢界面,此时渣的氧化性随时间呈指数下降;当脱氧元素在钢中传质是反应限制性环节时,反应发生在钢液内部.对某厂RH精炼渣的数据作回归得到RH加铝后渣的氧化性随时间指数变化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二次氧化 全氧 预测 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