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脑瘤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群林 屠伟峰 +2 位作者 栾翰林 孙梅 施冲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361-363,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脑瘤切除术病儿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脑瘤切除术的病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右美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麻醉前10 min静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并以0.5μg/(kg.h)的速率维持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脑瘤切除术病儿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脑瘤切除术的病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右美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麻醉前10 min静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并以0.5μg/(kg.h)的速率维持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3 min、切皮时、拔管前以及拔管后3 min,观察并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结果右美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诱导前(P<0.05),其他各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大(P<0.05)。对照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于插管后3 min、切皮时与拔管后3 min较右美组高(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提高小儿脑瘤切除术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血液动力学 小儿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群林 施冲 +5 位作者 刘中华 徐波 于冬男 戴建强 郗文彬 张兴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329-2331,共3页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提出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方法:20例患者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给药,按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结果:19例唤醒麻醉手术...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应用,提出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方法:20例患者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恒速输注给药,按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估。结果:19例唤醒麻醉手术过程顺利,1例脑功能区手术定位失败,语言清晰者19/20,指令准确19/20,无痛者20/20,颅内压正常者19/20,脑组织膨胀1/20。优18/20,良1/20,差1/20。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是较好的麻醉方法,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对提高麻醉清醒质量有指导意义,对大脑功能区手术有实际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大脑功能区 手术过程 麻醉方法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唤醒 复合 功能区定位
下载PDF
丙泊酚预期血药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用于判断镇静深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群林 张兴安 何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研究丙泊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用于判断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2例 ,以 0 5~ 1mg/L的预期血药浓度梯度 ,逐步上下调整靶控预期血药浓度给予术中镇静 ,每一预期浓度维持 12分钟。双盲记... 目的 研究丙泊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用于判断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2例 ,以 0 5~ 1mg/L的预期血药浓度梯度 ,逐步上下调整靶控预期血药浓度给予术中镇静 ,每一预期浓度维持 12分钟。双盲记录预期浓度、血液动力学、BIS并计算各指标与镇静评分的相关性、预期浓度、血液动力学与BIS的相关性。结果 预期血药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与BI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14和 - 0 470 (P <0 0 0 1)。收缩压、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指标与镇静深度相关性好 ,r分别为 0 2 6 1、- 0 6 43、- 0 72 2、0 5 35 (P <0 0 0 1)。结论 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血压和BIS等指标均可用于预测镇静深度 ,其中效应室浓度预测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 丙泊酚 镇静深度 双频指数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群林 栾翰林 +2 位作者 屠伟峰 施冲 徐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992-2994,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20例,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U组将乌司他丁1万u/kg稀释到100 mL生理盐水中,N组注射100 mL生理盐水,20 mi...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20例,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U组将乌司他丁1万u/kg稀释到100 mL生理盐水中,N组注射100 mL生理盐水,20 min内快速滴注完。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0.5 h(T1)抽取静脉血,Sonoclot分析仪测定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凝结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1 h后(T2)测定D-二聚体,术毕测定并记录失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U组ACT、CR和PF在T1时升高(P<0.01,P<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但U组显著低于N组(P<0.01),U组出血量少于N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液凝固 血小板功能试验
下载PDF
异丙酚预期浓度和双频指数对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群林 施冲 张兴安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比较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对意识消失预测概率 (Pk)。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2例 ,以血药浓度为靶控目标浓度 ,预期血药浓度梯度为 0 5~ 1mg/L ,上下调整靶控目标浓度给予术中镇静 ,每一预期浓... 目的 比较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对意识消失预测概率 (Pk)。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2例 ,以血药浓度为靶控目标浓度 ,预期血药浓度梯度为 0 5~ 1mg/L ,上下调整靶控目标浓度给予术中镇静 ,每一预期浓度维持 12min。双盲记录预期浓度、EEG参数、意识状态并计算各指标的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 ,比较预测概率的差异。结果 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预测意识消失的Pk 平均值分别为 :0 841,0 90 8和 0 817。效应室浓度与各指标的Pk 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均能用于预测意识消失和判断镇静深度 ,其中效应室浓度的预测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概率 意识消失 异丙酚 预期血药浓度 效应室浓度 双频指数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术野质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群林 屠伟峰 施冲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9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术野质量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n=20),分别在入手术室后20 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 000u·kg^(-1)和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术野质量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20)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n=20),分别在入手术室后20 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 000u·kg^(-1)和生理盐水各100 ml。分别于给药前(T_1)、给药后0.5 h(T_1)抽取静脉血,测定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l h后测定D-二聚体,记录开始手术后每15 min时间点的术野质量评分,记录术毕失血量和术后引流出血量。结果:与T_0时比较,U组ACT、CR、PF在T_1时明显升高(P<0.01或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而U组明显低于N组(P<0.01);术野质量U组优于N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U组比N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液凝固 血小板功能试验 术野质量
下载PDF
静脉麻醉深度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群林 张兴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34-3136,共3页
静脉麻醉时所有药物均经静脉给予,血药浓度过低或过高常引起病人术中知晓或麻醉恢复延迟,静脉麻醉的深度监测、预测与控制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静脉麻醉深度 控制策略 恢复延迟 术中知晓 血药浓度 深度监测 麻醉医生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群林 屠伟峰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41-2242,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40例(Dixon),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20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000U/kg或生理盐水各100mL。分别于给药前(T0)、...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40例(Dixon),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20min内滴注乌司他丁10000U/kg或生理盐水各100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用SONOCLOT凝血仪测定ACT,CR,PF;2h(T2)后测定D二聚体,术毕记录失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U组ACT,CR,PF在T1时明显升高(P<0.01或P<0.05)。D-二聚体U组和N组均升高(P<0.05),D-二聚体U组比N组显著低(P<0.01),U组比N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升高直肠癌手术患者的ACT,CR,PF,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减少手术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液凝固 血小板功能试验
下载PDF
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脑电双频指数和边缘频率对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群林 张兴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 :比较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 95 %SEF)等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方法 :选择 1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以咪唑安定预计血药浓度为靶目标浓度。初始靶浓度设定为 5 0ng/mL ... 目的 :比较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 95 %SEF)等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方法 :选择 1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以咪唑安定预计血药浓度为靶目标浓度。初始靶浓度设定为 5 0ng/mL ,其后以 5 0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 1分 (OAA/S评分法 ) ,然后以5 0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双盲记录预期浓度、EEG参数、镇静深度 ,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和 95 %SEF等指标预测镇静深度的总体Pk 值分别为 0 697±0 0 14、0 767± 0 0 14、0 73 9± 0 0 16和 0 60 4± 0 0 17。效应室浓度、预期血药浓度与其余指标的Pk 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咪唑安定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95 %SEF等指标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深度 血药浓度 咪唑安定 脑电双频指数 BIS 择期手术患者 靶目标 预期 效应 指标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群林 晏家益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7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血清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小剂量联合化疗治疗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1
作者 吴群林 马文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9期529-530,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药物疗法 联合化疗 小剂量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报告
12
作者 吴群林 晏家益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紫癜 TTP 血小板减少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失误分析(附137例抢救体会)
13
作者 吴群林 喻松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4EO1例报告
14
作者 吴群林 赵蓉 +1 位作者 雷善先 刘光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粒细胞性 M4EO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并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1例
15
作者 吴群林 赵蓉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并发症
下载PDF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 被引量:103
16
作者 赵高峰 张兴安 +2 位作者 施冲 吴群林 徐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65-767,共3页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太尼靶浓度 2 μg/L ,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为 0 2 5~ 0 5及 0 12 5~ 0 2 5μg/ (kg·min) ,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 1mg/L ,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靶浓度值或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改变以及麻醉药用量、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诱导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明显降低 (P <0 0 5 ) ,PR组心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PF ,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 ,P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R ,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 32 8%和 2 4 0 % (P <0 0 5 )。结论 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 ,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时的反应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NONMEM法分析静滴异丙酚在中国人体的群体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兴安 芮建中 +2 位作者 吴群林 施冲 王若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目的 考察中国人静脉匀速滴注异丙酚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51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病人匀速输注异丙酚直至暴发脑电抑制,以HPLC法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用NONMEM程序分析中国人异丙酚群体药代动力学。结果 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符合三... 目的 考察中国人静脉匀速滴注异丙酚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51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病人匀速输注异丙酚直至暴发脑电抑制,以HPLC法测定异丙酚血浆浓度,用NONMEM程序分析中国人异丙酚群体药代动力学。结果 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线性开放模型,群体参数CL(L.min-1)、Vc(L)、Q2(L.min-1)、V2(L)、Q3(L.min-1)和V3(L)的标准值分别为1.10,7.63,1.54,15.0,0.76和175;体重对CL的校正为体重除以60的0.70次方,CL和Q2年龄≥60的病人较年龄<60的分别低18.1%和32.1%;年龄对V2和Q3的校正分别为年龄除以50的-0.66次方和-0.71次方。结论 NONMEM法对以三室模型群体参数估算的血药浓度值与实测值有良好相关性,体重、年龄对参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群体药代动力学 NONMEM法
下载PDF
异丙酚全麻下瑞芬太尼在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兴安 赵高峰 +4 位作者 吴群林 徐波 施冲 王捷 屠伟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麻醉药)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24例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手术患者,以不同速度0.50,0.75,1.00μg·(kg·min)-1输注瑞芬太尼,取桡动脉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瑞芬太尼浓...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麻醉药)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24例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手术患者,以不同速度0.50,0.75,1.00μg·(kg·min)-1输注瑞芬太尼,取桡动脉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瑞芬太尼浓度,用DAS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瑞芬太尼符合二室模型,3组患者的t1/2α、t1/2β、V1、V、C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0-∞)、V、t1/2β和CL的RSD分别为33.42%,67.38%,51.22%和68.10%。结论瑞芬太尼不同输注速率对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应注意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注射液 异丙酚注射液 药代动力学 靶控输注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
下载PDF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兴安 吴群林 +1 位作者 聂煌 施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8-739,共2页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预期血药浓度(C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预计血药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咪唑安定(M组...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预期血药浓度(C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预计血药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咪唑安定(M组,12例)或丙泊酚(P组,14例)。咪唑安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50ng/ml,以50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1分(OAA/S评分法),然后以50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至意识恢复。丙泊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5mg/L,以0.5~1mg/L的梯度逐步升高直至意识消失,然后以0.5~1mg/L的梯度逐步降低直至意识恢复。双盲记录Cp、Ce、BIS值、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改变,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咪唑安定和异丙酚Cp、Ce、BIS的总体Pk值分别为0.697、0.767、0.739和0.841、0.908、0.817。咪唑安定Cp、Ce与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Cp与Ce、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MAP、HR改变与镇静评分无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的Cp、Ce和BIS值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但咪唑安定以Ce、BIS的预测价值较高,丙泊酚以Ce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镇静深度 预测概率 靶控输注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指标 脑电双频谱指数 预期血药浓度 择期手术患者 镇静评分 意识恢复 预测价值 效应室浓度 靶浓度 Pk值 静脉麻醉 方法选择 浓度梯度 意识消失 BIS Ce Cp S值 ASA
下载PDF
HPLC-UV测定人血浆瑞芬太尼浓度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高峰 张兴安 +3 位作者 吴群林 徐波 屠伟峰 王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人血浆瑞芬太尼浓度。方法人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后先用氯丁烷萃取,再将药物提取至0.01mol·L-1盐酸中。以HypersilCN(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0.02mol·L-1NaH2PO4水溶液-乙腈(70: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人血浆瑞芬太尼浓度。方法人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后先用氯丁烷萃取,再将药物提取至0.01mol·L-1盐酸中。以HypersilCN(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0.02mol·L-1NaH2PO4水溶液-乙腈(70:30),内含三乙胺0.01%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标准曲线在1.0-100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3种不同浓度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13.18±12.26)%,提取回收率为(87.90±3.21)%,日内RSD和日间RSD分别小于10%,15%。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专一性好,适用于临床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血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