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鹏 吴联晖 何金财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选取,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选取,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切除率: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复发率: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相比,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在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中更具优势,而在完整切除率及复发率中略具劣势,因此,临床可以根据患者要求、医生技术水平及医院医疗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 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 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内镜下套扎后剥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联晖 何金财 +5 位作者 林国伟 宋鹏 林明芳 陈生兰 胡维维 纪艳华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先套扎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6例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明确肿物(长径≤12 mm)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患者,在内镜下先用橡皮圈套扎,然后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先套扎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6例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明确肿物(长径≤12 mm)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患者,在内镜下先用橡皮圈套扎,然后进行剥离治疗,记录术中术后出血、穿孔情况及标本大小,对切除物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并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及EUS随访。结果 26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手术操作时间:(15±2)min,术中出血量:<2 m L,标本大小:4 mm×6 mm^10 mm×12 mm,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确诊胃平滑肌瘤8例,胃间质瘤18例(危险度分级:均为极低)。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应用内镜下先套扎后剥离的技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的小肿瘤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尚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其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套扎 胃固有肌层肿瘤 超声内镜
下载PDF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联晖 罗佳 林明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9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设为观察组,另外175例未发生...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设为观察组,另外175例未发生再出血,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检查指标及治疗过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畸形、治疗时间>24 h、贲门撕裂症、Ⅰa级出血、支持治疗不足、恶性肿瘤出血、后续PPIs不足所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畸形、Ⅰa级出血、贲门撕裂症、恶性肿瘤出血均为导致消化内镜治疗成功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后,会因为支持治疗不足、血红蛋白水平低等相关因素导致再出血,且恶性肿瘤出血也为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及时加强防护,保证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102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联晖 林国伟 李剑英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8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射频导线,选择功率4档,时间4s,对疣状病灶依次点灼至整个病灶发白,凝固为主,每次治疗以不超过8枚为宜。术后均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4周,有HP感染的予HP根除治疗... 目的探讨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射频导线,选择功率4档,时间4s,对疣状病灶依次点灼至整个病灶发白,凝固为主,每次治疗以不超过8枚为宜。术后均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4周,有HP感染的予HP根除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复查,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率达到86.2%,好转9.9%,无效3.9%,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一般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配合药物 疣状胃炎 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治疗体会
5
作者 吴联晖 林国伟 +6 位作者 宋鹏 何金财 林明芳 李剑英 陈生兰 苏华丽 纪艳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行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A组为经典ESD,B组为改进ESD.结果:A组与B组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40±11)min;整块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行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A组为经典ESD,B组为改进ESD.结果:A组与B组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40±11)min;整块切除率:A组96%,B组100%;手术并发症:A组、B组术中出血率分别为24%与8%,术中穿孔分别为8%与0%.结论:改进ESD可以作为上消化道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 环周切开 边切开边剥离 手术时间 整块切除率
下载PDF
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术40例分析
6
作者 吴联晖 林国伟 +2 位作者 何金财 宋鹏 李剑英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221-222,共2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分块切除对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术40例,共40枚。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24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 目的:研究内镜下分块切除对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术40例,共40枚。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24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枚息肉中18枚经首次或再次内镜下分块切除术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0%;4枚(占10%)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术中出血16例(40%),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5%)。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15%,5%,70%,10%,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分块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肠巨大息肉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大肠巨大息肉 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法
下载PDF
内镜下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小肿瘤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金财 吴联晖 +3 位作者 宋鹏 林国伟 林明芳 黄跃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36例经超声内镜(EUS)明确肿瘤(长径≤12 mm)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患者,在内镜下先用橡皮圈套扎,而后使用尼龙绳在橡皮圈的...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36例经超声内镜(EUS)明确肿瘤(长径≤12 mm)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患者,在内镜下先用橡皮圈套扎,而后使用尼龙绳在橡皮圈的底侧进行结扎,然后进行剥离治疗,记录术中术后出血、穿孔情况及标本大小,对切除物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于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及EUS随访。结果36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手术平均操作时间(15±2)min,术中出血量<2 ml,标本大小5 mm×6 mm^10 mm×11 mm,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确诊胃平滑肌瘤10例,胃间质瘤26例(危险度分级:均为极低)。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内镜下应用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的肿瘤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尚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其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固有肌层肿瘤 橡皮圈 尼龙绳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联合止血夹治疗大肠宽蒂大息肉56例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何金财 黄跃 +2 位作者 林国伟 吴联晖 宋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912-914,共3页
目的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 目的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止血夹能有效防止切除宽蒂大息肉后并发的出血和穿孔。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大息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宽蒂 止血夹 圈套器 IT刀
下载PDF
结直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蒋义贵 张生君 +1 位作者 黄跃 吴联晖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结直肠黑变病 肿瘤 黏膜色素沉着 炎症性疾病 直肠镜检查 结直肠腺瘤 电子内镜 流行病学
下载PDF
EMR、ESD联合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鹏 吴联晖 +6 位作者 林国伟 何金财 林明芳 李剑英 陈生兰 苏华丽 纪艳华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S1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联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的36例EMR、34例ESD联合EMR及28例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分析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联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的36例EMR、34例ESD联合EMR及28例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术中术后出血、穿孔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 EMR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ESD联合EMR组的手术时间与单独ESD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9、26.4、28.8分钟。三组的整块切除率(72.2%、94.1%、100%);三组的术中出血率(30.6%、17.6%、21.4%);三组的穿孔发生率(11.1%、0%、7.14%);局部残留及复发率(16.7%、5.9%、3.57%)。结论 ESD联合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而EMR组的整块切除率,局部残留复发率,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ESD联合EMR可以简化操作,在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可做为ESD初学者的入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直肠隆起性病变
下载PDF
无X线内镜直窥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义贵 张生君 吴联晖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2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无X线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以了解其疗效。结果15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及X... 目的探讨无X线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以了解其疗效。结果15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均较扩张前明显改善,最长随诊1年,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因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是贲门失弛缓症较为理想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下载PDF
12例多原发大肠癌漏诊分析
12
作者 李剑英 吴联晖 林国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5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多原发大肠癌 漏诊 肿瘤 消化系统
下载PDF
内镜下隧道技术切除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联晖 罗佳 林明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1期17-17,19,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采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黏膜下肿瘤 隧道技术 黏膜下剥离术 固有肌层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改良术在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吴联晖 宋鹏 +2 位作者 罗佳 林明芳 黄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33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改良术在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行内镜下治疗的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77例,根据手术类型不同分为传统组22例与改良组55例,传统组患者予以内...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改良术在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行内镜下治疗的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77例,根据手术类型不同分为传统组22例与改良组55例,传统组患者予以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改良组患者予以ESE改良术治疗,术后随访1.0~1.5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病理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转外科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穿孔率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少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年,术后复查胃镜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改良的ESE技术应用于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不仅可完整切除瘤体,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开口类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金财 肖小芳 +4 位作者 宋鹏 吴联晖 邱华彬 罗蕾 林国伟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7期138-142,共5页
目的比较“一”字开口法和去顶法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壁间型直径<2 cm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壁间型直径<2 cm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一”字开口... 目的比较“一”字开口法和去顶法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壁间型直径<2 cm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壁间型直径<2 cm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一”字开口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8),接受去顶法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n=48)。比较两组ESE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率、整块切除率、钛夹使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ESE治疗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4.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穿孔率、钛夹使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一”字开口法比较,去顶法ESE治疗壁间型直径<2 cm固胃有肌层肿瘤效果更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整块切除率均优于“一”字开口法ESE,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固有肌层肿瘤 “一”字开口法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去顶法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联合ESE和单独ESE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鹏 吴联晖 +1 位作者 林国伟 何金财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8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分别应用内镜下套扎联合ESE治疗、单独ES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9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单独ESE治疗的40例患者作... 目的:分析比较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分别应用内镜下套扎联合ESE治疗、单独ES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9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单独ESE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接受内镜下套扎联合ESE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9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包括食道黏膜下肿物患者26例、贲门黏膜下肿物患者22例、胃黏膜下肿物患者42例;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低于参照组,完整切除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应用内镜下套扎联合ESE治疗的效果良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相比于单独ESE治疗的效果更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套扎 ESE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下载PDF
内镜联合抗生素治疗食管异物伴穿孔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金财 苏华丽 +1 位作者 吴联晖 李晓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1期3557-3559,共3页
目的:探析食管异物致穿孔感染采用内镜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以期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2例食管异物伴穿孔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内镜联合抗生素治疗,分析和总结... 目的:探析食管异物致穿孔感染采用内镜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以期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2例食管异物伴穿孔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内镜联合抗生素治疗,分析和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51例治愈,治愈率98.08%;1例未治愈,为高龄患者炎性反应未得到良好控制并拒绝行外科手术自动出院。结论:食管异物一经确诊应及时于内镜下取出异物,加强营养支持,对伴穿孔感染者联用抗生素,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抗生素 食管异物 穿孔 感染
下载PDF
大肠黑变病1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跃 蒋义贵 +1 位作者 林国伟 吴联晖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82-783,共2页
大肠黑变病(melnaosis coli,MC)是大肠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主要认为与便秘及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本文拟对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肠黑变病 临床分析 蒽醌类泻药 色素沉着性 巨噬细胞 脂褐素 固有层 病因
原文传递
ESE联合橡皮圈套扎及单独ESE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宋鹏 吴联晖 +3 位作者 何金财 林国伟 林明芳 李剑英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B08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0年11月份2013年6月入院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ESE采用方法,B组采用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方法。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0年11月份2013年6月入院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ESE采用方法,B组采用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并发症、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术后住院天数等B组均优于A组.结论: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E 橡皮圈套扎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