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气道内肿物误诊1例
1
作者 吴聚峰 汪亮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4期557-557,共1页
患者,女,42岁。以咳嗽、气促\喘息性呼吸困难3年入院。既往健康。该患者于2002年11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及喘息,以活动后或平卧位时喘息逐渐加重。曾于多家医院诊治,诊断“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给予多种平... 患者,女,42岁。以咳嗽、气促\喘息性呼吸困难3年入院。既往健康。该患者于2002年11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及喘息,以活动后或平卧位时喘息逐渐加重。曾于多家医院诊治,诊断“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给予多种平喘抗炎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查体:T 36.7℃。P92次/分。R 20次,分,BP 15/10 kPa,神志清,呈吸气性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紫绀,气管居中,双肺叩诊呈清音,上胸部可闻及干鸣音,无水泡音。心率92次,分。辅助检查:常规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CT(第二次)示气管内类圆形异常密度影,与气管壁相连,CT值52.0HU,纵隔内未见淋巴结肿大。纤支镜检查示声带下约2cm处气管内肿物,气管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光滑,管腔80%以上阻塞。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病理诊断:气管囊性腺样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肿物 吸气性呼吸困难 气道内 淋巴结肿大 误诊 支气管炎 入院查体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经验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杜瑞宝 吴聚峰 《当代医学》 2010年第9期52-53,共2页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因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纤维斑块突入动脉腔使管腔狭窄;纤维斑块发生复合病变,引起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形成。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房颤附壁的脱落血栓,使远端小动脉发生栓塞;附壁血...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因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纤维斑块突入动脉腔使管腔狭窄;纤维斑块发生复合病变,引起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形成。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房颤附壁的脱落血栓,使远端小动脉发生栓塞;附壁血栓形成又加重管腔的狭窄甚至使之闭塞[1]。梗死区出现组织细胞坏死、梗死边缘地带发生组织细胞损伤。活血化瘀: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血管、降血脂[2]治疗,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纤维斑块 附壁血栓 缺血性边缘地带 溶栓 抗聚集 抗凝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综合治疗的经验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杜瑞宝 吴聚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S2期11-11,共1页
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临床以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综合中西医理论各家所长。
关键词 感染 中西医结合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