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女记者的职业优势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社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4-15,共2页
-
-
关键词
新闻记者
女记者
职业优势
新闻敏感
新闻采访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寻找痛点
- 2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社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26-27,共2页
-
-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青年大学生
高校贫困生
自立自强
教育资源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女大学生
学习者
长篇通讯
学校领导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闻必须以人为依托
- 3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2,共2页
-
文摘
所有被称之为新闻的信息,都是人的信息。 一切发生的和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只有被人们普遍关注和关心,才会被称之为新闻。 没有人的依托,没有人参与其中,就没有新闻。 大兴安岭火灾之所以受到关注,有关这场火灾的报道之所以能引起新闻受众普遍的阅读兴趣,是因为这场火灾不仅仅只是夺去了成片成片的森林资源令人扼腕长叹,而在于它引发的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这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村的公民都可能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
-
关键词
新闻受众
人的心灵
人的命运
共同体验
经济变革
人的生存状态
森林资源
深度报道
中国企业家
阅读兴趣
-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闻必须以人为依托
- 4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驻湖北记者站
-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所有被称之为新闻的信息,都是人的信息。一切发生的和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只有被人们普遍关注和关心,才会被称之为新闻。没有人的依托,没有人参与其中,就没有新闻。大兴安岭火灾之所以受到关注,有关这场火灾的报道之所以能引起新闻受众普遍的阅读兴趣,是因为这场火灾不仅仅只是夺去了成片成片的森林资源令人扼腕长叹,而在于它引发的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这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村的公民都可能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1969年,一个内蒙古草原上放牧的青年。
-
关键词
新闻受众
内蒙古草原
阅读兴趣
火灾
思考
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
人与自然
人生
关注人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通讯中意境的创造
- 5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
-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0,共2页
-
文摘
意境,它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将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小说需要有意境,散文需要有意境,通讯同样需要意境。“蓝得透明的轻烟”是一种意境,“流动的火”是一种意境,“野草闲花”也是一种意境。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给人以幽远的(?),给人以情感的震荡。意境的构成是多种艺术表现因素综合而成的有机体。而细节描写。
-
关键词
细节描写
表现因素
艺术空间
中国青年报
语言色彩
穿珠
叙述语言
整体美感
使人
业务研究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记者,一个千滋百味的职业
- 6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采访中心
-
出处
《青年记者》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
文摘
记者是幸运的。报道社会、报道生活的职业,使我们的足迹得以深入到一般人不能深入的地方,使我们的视线得以投射到一般人不能投射到的领域。使我们得以聚拢思想的火花,观察人生众相,体会千姿百态的人生。并从真正意义上增加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底蕴。
-
关键词
真正意义
记者
职业
投射
幼儿园
人生
中国青年
生活
思想
社会责任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成功,得力于一种团队精神
- 7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
-
出处
《青年记者》
1997年第6期13-,12,共2页
-
文摘
十五大落下帷幕,我紧张多日的心也终于松弛下来。7天会议,本报共发表我采写的专题3篇、十五大代表专访3篇、会议特写3篇,近2万字。当我悠闲地坐下来整理这一篇篇剪报时,心里却有万分的感慨,这些新闻作品不仅仅只属于我个人,它还属于那些站在我身后,为我出谋献策、提供信息、疏通渠道、加油呐喊的兄弟姐妹们。我领受十五大报道任务时。
-
关键词
团队精神
十五大
提供信息
采访
新闻作品
代表团
疏通渠道
报道计划
兄弟姐妹
会议
-
分类号
G219.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女记者的职业优势
- 8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青年报新闻采访中心
-
出处
《青年记者》
2000年第5期8-9,共2页
-
文摘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
-
关键词
职业优势
女记者
新闻工作者
新闻敏感
感性认识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我喜欢一次次将自己打入谷底
- 9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2年第14期22-24,共3页
-
文摘
当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时,反而会激发出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能量我是1987年从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外贸英语专业。我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那是一份很安逸,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可是没多久,那一成不变的日子让我感到很压抑,我不甘心自己的热情被一点点地吞噬。在犹豫不决中过了三年后,我终于下决心离开。
-
关键词
自行车
停车场
连锁店
英语专业
大型国有企业
外国人
业务代表
犹豫不决
美国公司
大学毕业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生上网,亦喜亦忧的话题
- 10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1年第5期7-7,共1页
-
文摘
事实说明,当一种不良现象在社会上风行的时候,仅采取“围追堵截”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我们的施教者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疏导,而不是动辄一棍子打死或干脆放任自流。
-
关键词
学生上网
孩子上网
计算机
电脑
性知识
网络世界
网络安全教育
笑得合不拢嘴
孙云晓
青少年上网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镇上的马克思
- 11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0年第4期14-14,共1页
-
文摘
也许就是在这里,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不安的幽灵”,那个“不安的幽灵”终于带着他走出特利尔,走上世界政治舞台。我们从波恩出发去马克思的故乡特利尔时,天边正挂着绯红的晚霞。特利尔是德国与卢森堡交界处的一个边陲市镇,距波恩300多公里,沿途多是起伏的山岭,粉黄、
-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政治
幽灵
卢森堡
波恩
交界处
故乡
舞台
市镇
德国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在路上寻找
- 12
-
-
作者
吴苾雯
金宗威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7年第4期12-12,共1页
-
文摘
1.我是带着朝拜的心情从兰州出发踏上丝绸之路的。2.天刚亮,太阳就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蜿蜒于戈壁滩的公路浮起一层耀眼的光晕。我惊异地发现,戈壁滩的太阳是白的,坦坦荡荡,纯粹得没有一点修饰,与浅蓝的天空几乎浑然一体。也许太阳也有阴阳之分,在南方,她是柔美的女子,在这里,却是一雄性十足的男儿。3.是这轮雄性的太阳过滤了人生俱来的怯弱。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太阳
戈壁滩
生命
朝拜
荒漠
地平线
阴阳
雄性
人类文明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摆渡自己
- 13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4年第8期14-14,共1页
-
-
关键词
《摆渡自己》
初中
语文
阅读欣赏
散文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镇上的马克思
- 14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0年第4期14-14,共1页
-
文摘
也许就是在这里,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不安的幽灵”,那个“不安的幽灵”终于带着他走出特利尔,走上世界政治舞台。我们从波恩出发去马克思的故乡特利尔时,天边正挂着绯红的晚霞。特利尔是德国与卢森堡交界处的一个边陲市镇,距波恩300多公里,沿途多是起伏的山岭,粉黄、
-
关键词
散文
随笔
<<小镇上的马克思>>
-
分类号
I266.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摆渡自己
- 15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06年第22期15-17,共3页
-
文摘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
-
关键词
无路可走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摆渡自己
- 16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9年第12期12-12,共1页
-
文摘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放击倒。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
-
关键词
无路可走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啊,我们这些女记者
- 17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39,共3页
-
文摘
当奔涌在我们笔下的爱的颂歌,丑的鞭挞,震动了一颗颗心灵时;当我们思辩的溪流悄悄地撞开一扇扇智慧之门时;当我们蘸着爱,给人们送去一分热,一束光,一片希望时,人们也许记下了中国青年报上,那用铅字组成的,我们的名字——五个平平常常的名字。
-
关键词
女记者
中国青年报
告诉我
一朵朵
儿小
东北人
会说话
校门口
五姐妹
令人心酸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我只养你到18岁——另类孩子和他的父亲
- 18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共18页
-
文摘
一个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进入中学之后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变成了差等生、坏学生,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学校的错?按说家长是教育的消费者,该交的费用都交了,可孩子成绩上不去,做家长的反成了替罪羊,任老师传唤和训斥,这让身为家长的老周心里直搓火!儿子13岁那年,他让儿子退学,说:“回去吧,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儿子18岁生日那天,他对儿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而且一个子儿也不给。
-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观念
重点中学
差等生
家长
父亲
成绩
消费者
学生
替罪羊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家有考生
- 19
-
-
作者
吴苾雯
-
出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70,共23页
-
文摘
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会知道什么是辛苦,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忧心如焚,什么是焦虑不安,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人将高三称为人生的“炼狱”。其实,对于高三家长来说,没有谁能置身在这个“炼狱”之外,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串笑声、每一声叹息都紧牵着他们的心,每一位陪孩子走过高三的家长,都无异于走过一回“炼狱”。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志愿;如何选择学校里五花八门的专业;如何内紧外松,所有的压力自己扛;如何为孩子制作可口的饭菜,让孩子有一个好胃口;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前的焦虑、考后的不安;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失败的打击,重新站立起来,这一切都成了考验家长的一道道关口。他们如履薄冰的心路历程,他们有喜有忧的成败得失,这些用昂贵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会给正在或即将要做高三家长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
关键词
高考前
学生家长
高三学生
重点中学
学校
奋斗目标
考生
重点大学
录取分数线
北京市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来自天堂的琴声
- 20
-
-
作者
吴苾雯
-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
-
出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1-52,共12页
-
文摘
真心相爱的人突然不辞而别,我在痛苦中又进入了另一座迷宫,这迷宫也有着一段已逝去但又撕肠裂肚的哀怨故事,故事中的琴声音音不绝,它昭示着我重又回到了爱人身边……
-
关键词
记忆
小提琴
父亲
爱情
琴声
眼睛
荣格心理学
母亲
声音
无意识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