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标点法的3种眶灯鱼耳石形态种间差异性
1
作者 庄文鑫 吴荔生 +2 位作者 刘巧红 柳淑芳 丁少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127,共9页
眶灯鱼属(Diaphus)是灯笼鱼科中物种丰度最高,种群数量最丰富的属之一,也是大洋中深层鱼类中的优势类群,但由于外部形态的高度相似,目前对眶灯鱼属的种类鉴定存在较多困难。为探究耳石地标点形态分析法(简称地标点法)在识别耳石形态相... 眶灯鱼属(Diaphus)是灯笼鱼科中物种丰度最高,种群数量最丰富的属之一,也是大洋中深层鱼类中的优势类群,但由于外部形态的高度相似,目前对眶灯鱼属的种类鉴定存在较多困难。为探究耳石地标点形态分析法(简称地标点法)在识别耳石形态相似、分布海域有较大重叠的眶灯鱼种间矢耳石差异的可行性,本文采集了分布于印度洋的西氏眶灯鱼(Diaphus thiollierei)和分布于南海的喀什眶灯鱼(D. garmani)和马来眶灯鱼(D. malayanus)的耳石应用地标点法进行形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种眶灯鱼的矢耳石形态差异主要集中于内部听沟,内部标点贡献率达62%。网格差异可视化表明,西氏眶灯鱼矢耳石翼叶长度长于其他两种,而宽度则略窄。利用贝叶斯函数进行分类判别,结果表明西氏眶灯鱼判别成功率达到100%,而其余两种眶灯鱼则存在少量误判。此外,本研究结合样本栖息环境差异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发现造成3种眶灯鱼矢耳石听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所栖息海域的巨大盐度差异,但盐度影响矢耳石听沟形态的内在生理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灯鱼 地标点法 耳石形态
下载PDF
试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管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荔生 杨圣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养殖水域 生态系统结构 优化 管理
下载PDF
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荔生 王桂忠 李少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
海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重要的生理现象 滞育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本文对海洋桡足类滞育的形式、滞育的意义、滞育卵的孵化与发育以及诱导桡足类滞育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同时还提出... 海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重要的生理现象 滞育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本文对海洋桡足类滞育的形式、滞育的意义、滞育卵的孵化与发育以及诱导桡足类滞育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同时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滞育
下载PDF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周时强 郭丰 +1 位作者 吴荔生 李荣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 86 2种 ,其中动物为 734种 ,藻类为 1 2 8种 .对 1 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 ,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 ,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 3个类型 :( 1 )开...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 86 2种 ,其中动物为 734种 ,藻类为 1 2 8种 .对 1 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 ,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 ,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 3个类型 :( 1 )开敞海域群落 ,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 ;( 2 )近岸港湾群落 ,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 ;( 3)河口群落 ,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 .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生境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物群落 福建 加权均值联结法 湿地生态系统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海洋动植物引种与海洋生态保护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圣云 吴荔生 +1 位作者 陈明茹 周秋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9-265,共7页
本文讨论了海洋动植物的分布、生物地理区系、外来物种引进海域的方式、外来物种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对海洋动植物引种管理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
关键词 引种 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动物 海洋植物 分布 生物地理区系
下载PDF
日本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小明 吴荔生 +1 位作者 马志勇 李少菁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采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摄食和饥饿的日本对虾 (Pe naeusjaponicus)仔虾 (P)的呼吸与排泄 .结果表明 ,日本对虾仔虾体长与干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 ,DW =0 .0 0 6e0 .5 15L(r2 =0 .999,n =1 6 ) ;耗氧和氨排泄率随着温... 本文采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摄食和饥饿的日本对虾 (Pe naeusjaponicus)仔虾 (P)的呼吸与排泄 .结果表明 ,日本对虾仔虾体长与干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 ,DW =0 .0 0 6e0 .5 15L(r2 =0 .999,n =1 6 ) ;耗氧和氨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着仔虾体重的增长反而变小 ;耗氧和氨排泄率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 ,30和 2 6℃下耗氧率 (R)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分别是R =2 .6 6 9DW-1.0 41(r2 =0 .95 3,n =8)和R =2 .370DW-0 .70 8(r2 =0 .5 33,n =8) ;30和 2 6℃下氨排泄率 (E)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分别是E =36 .81DW-0 .615 (r2 =0 .6 5 4,n =8)和E =1 5 .2 8DW-0 .795(r2 =0 .6 5 2 ,n =8) ;饱食仔虾的耗氧率明显高于饥饿的仔虾 ,因摄食使仔虾 (P15 )额外消耗的能量为 4%~ 2 0 % ,仔虾的特殊动力作用 (SDA)大约在摄食 5~ 7h后发生 ,并可持续作用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仔虾 排泄 水瓶法 径流装置 温度 摄食习性
下载PDF
3种海洋浮游微藻影响太平洋纺锤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志刚 王桂忠 +1 位作者 吴荔生 贾启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48,共6页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3种海洋浮游微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实验以不同浓度的微藻投喂太平洋纺锤水蚤,测定了无节幼体发育到桡足幼体、桡足幼体发育到成体的时间和最终存活率,以及发育到成体...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3种海洋浮游微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实验以不同浓度的微藻投喂太平洋纺锤水蚤,测定了无节幼体发育到桡足幼体、桡足幼体发育到成体的时间和最终存活率,以及发育到成体后,在各浓度下,成体每天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适宜于作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繁殖的饵料;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的太平洋纺锤水蚤可以完成无节幼体到成体的发育,但牟氏角毛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牟氏角毛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产卵量和卵孵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只有在低细胞碳质量浓度(0.35μg/mL)时,成体产卵量和卵的孵化才正常,当牟氏角毛藻细胞碳质量浓度达到1.70μg/mL或更高时,该桡足类的产卵量下降,且没有卵能孵化出幼体,表明牟氏角毛藻显著抑制了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繁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太平洋纺锤水蚤 存活 发育 繁殖
下载PDF
硅藻对不同生态习性桡足类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刚 吴荔生 +1 位作者 吴鼎勋 王桂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9-725,共7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比较3种不同生态习性的桡足类摄食不同浓度的2种硅藻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后,其2种抗氧化相关基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比较3种不同生态习性的桡足类摄食不同浓度的2种硅藻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后,其2种抗氧化相关基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所用桡足类分别为哲水蚤类的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和猛水蚤类的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as).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硅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安氏伪镖水蚤中MnSOD和GST基因的表达水平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高浓度的硅藻则表现出抑制效应;而不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硅藻均能诱导日本虎斑猛水蚤中MnSOD和GST基因的表达.这表明不同类别的桡足类对硅藻的分子响应存在物种特异性.为评估哲水蚤桡足类对硅藻的影响是否具有适应能力,进而将哲水蚤类的安氏伪镖水蚤在摄食上述2种硅藻条件下连续培养4个世代,并对其每个世代中MnSOD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牟氏角毛藻饲喂的安氏伪镖水蚤中,第4个世代的MnSOD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第1个世代;而小新月菱形藻饲喂的安氏伪镖水蚤中,后3个世代的MnSOD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第1个世代.由此推测安氏伪镖水蚤可以对2种硅藻产生遗传适应,并且适应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硅藻 多世代培养 基因表达水平 遗传适应
下载PDF
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及其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桂忠 吴荔生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46-53,共8页
简述了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及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滞育卵的形态与孵化、桡足类的季节演替以及桡足类滞育的生理生态学3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桡足类 滞育 生理生态
下载PDF
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婕 王桂忠 吴荔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43,共5页
运用实验生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时间以及成体持续产幼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可以直接有效地利用这2种浮游硅藻并完成其整个世代的发... 运用实验生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时间以及成体持续产幼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可以直接有效地利用这2种浮游硅藻并完成其整个世代的发育和成体的繁殖,但是不同藻类对该种猛水蚤的影响不同.总体来说,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是日本虎斑猛水蚤整个发育阶段以及成体繁殖期间良好的饵料;低浓度(含碳量0.03μg/mL)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也是日本虎斑猛水蚤成体繁殖期间的良好饵料,但该藻在较高浓度(含碳量≥0.17μg/mL)下虽然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存活无抑制作用,对其发育和繁殖却均产生抑制.此外,与牟氏角毛藻相比,投喂相同高浓度(含碳量8.50μg/mL)的中肋骨条藻后,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各期发育时间延长、持续产幼数降低,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虎斑猛水蚤 硅藻 存活 发育 繁殖
下载PDF
nTiO_2与菲、芘对日本虎斑猛水蚤联合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冰心 吴荔生 王桂忠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以日本虎斑猛水蚤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TiO2)及与菲、芘联合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ρ(nTiO2)≤5 mg/L时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存活率无显著性的影响,而当ρ(nTiO2)≥20 mg/L时则有显著性影响;菲、芘都可与纳米二氧化钛... 以日本虎斑猛水蚤为实验生物,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TiO2)及与菲、芘联合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ρ(nTiO2)≤5 mg/L时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存活率无显著性的影响,而当ρ(nTiO2)≥20 mg/L时则有显著性影响;菲、芘都可与纳米二氧化钛(1 mg/L)联合表现出比单一污染物更大的毒性效应,其中芘与纳米二氧化钛存在显著的联合协同效应.研究表明,纳米材料会与环境中其他的污染物相互作用,从而对水生生物表现出间接的毒性作用,因此在海洋环境中纳米材料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存活率 联合毒性
下载PDF
厦门海域桡足类卵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穆茜 徐智焕 +1 位作者 吴荔生 王桂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由于传统物种分类技术无法快速有效地鉴定大部分桡足类休眠卵的种类,急需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类鉴定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建立的快速鉴定沉积物中桡足类休眠卵的方法,在厦门海域采集几种常见桡足类成体及其新产出的卵,通过测定28SrRNA上约... 由于传统物种分类技术无法快速有效地鉴定大部分桡足类休眠卵的种类,急需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类鉴定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建立的快速鉴定沉积物中桡足类休眠卵的方法,在厦门海域采集几种常见桡足类成体及其新产出的卵,通过测定28SrRNA上约300bp的目标序列,查找比对Genbank中同种和同属桡足类的序列,对该方法种类鉴定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同时还采集并分离了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单个桡足类卵,将测得目标序列与已知种类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建立Neighbor-Joining系统发生树.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鉴定厦门海域桡足类的成体、新产出的卵以及沉积物中休眠卵的种类,目标片段序列的相似度≥98%和≥95%可以分别作为判定同种和同属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两种海洋微藻的浓度和配比对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付聪 吴荔生 +1 位作者 郭东晖 王桂忠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3,共7页
本研究以变态存活率、产卵量、成体头胸部长和体长为指标,研究了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不同浓度和配比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太平洋纺锤... 本研究以变态存活率、产卵量、成体头胸部长和体长为指标,研究了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不同浓度和配比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太平洋纺锤水蚤最适合的饵料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饵料浓度(碳含量,下同)为1.70μg/cm3,配比为2∶1时,其变态存活率最高,可达到92.62%;在饵料浓度为4.25μg/cm3,配比为1∶2时,产卵量最高,雌体平均日产卵量可达47.1±2.7个;在饵料浓度为1.70μg/cm3,配比为2∶1时,成体头胸部长和体长均最长,分别为932.9、1 252.3μm.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和发育的最优饵料组合为球等鞭金藻与海洋原甲藻浓度为1.70μg/cm3,配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球等鞭金藻 海洋原甲藻 太平洋纺锤水蚤 生长
下载PDF
初论广播剧的美学特点
14
作者 吴荔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79-84,共6页
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形象。——莎士比亚广播剧作为听觉艺术,这是广播剧艺术的特点和特殊性,但同时这也是广播剧艺术本身的局限。因为广播剧闻其声... 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形象。——莎士比亚广播剧作为听觉艺术,这是广播剧艺术的特点和特殊性,但同时这也是广播剧艺术本身的局限。因为广播剧闻其声却未见其人,所以广播剧要求用耳朵来编剧、来导演、来演播,一切都得围绕着“听”来进行,忽视了这一点,恐怕是搞不好广播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 艺术作品 听觉艺术 音乐 创造力 视觉形象 特殊性 莎士比亚 欣赏习惯 中国美学史
下载PDF
镍胁迫下安氏伪镖水蚤SSH文库的构建及铁蛋白cDNA的克隆与差异表达
15
作者 蒋洁兰 王桂忠 +1 位作者 吴荔生 李少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73-1978,共6页
为探讨镍胁迫下桡足类的分子响应机制,以安氏伪镖水蚤为研究对象,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镍胁迫下安氏伪镖水蚤SSHcDNA文库,并随机挑取生长菌落140个克隆子,进行菌液PCR鉴定,计算文... 为探讨镍胁迫下桡足类的分子响应机制,以安氏伪镖水蚤为研究对象,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镍胁迫下安氏伪镖水蚤SSHcDNA文库,并随机挑取生长菌落140个克隆子,进行菌液PCR鉴定,计算文库重组率为98.6%,文库容量为1.12×106cfu.将重组子测序,经BLAST一致性搜索比对分析发现,有一重组片段含有铁蛋白保守结构域,该片段大小为859bp,连续编码170个氨基酸残基,Gen-Bank登录号为JK312601.半定量PCR证实,镍胁迫24h后,安氏伪镖水蚤中铁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本文库的成功构建及铁蛋白cDNA片段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镍胁迫下桡足类的分子响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伪镖水蚤 抑制性消减杂交 铁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