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朝辉 吴蔚琳 赵衍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8-375,共8页
基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理论和混凝土碳化机理,综合分析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因素,推导出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主要因素如混凝土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碳化时间因素及混凝土碳化位置因素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定量关系,提出混凝... 基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理论和混凝土碳化机理,综合分析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因素,推导出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主要因素如混凝土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碳化时间因素及混凝土碳化位置因素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定量关系,提出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混凝土应力状态因素,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并与多组试验数据和已有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比现有模型更加吻合试验结果,为碳化环境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碳化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气体扩散 碳化深度
下载PDF
异药西来:海蒳及其源流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蔚琳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海蒳是宋代以后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土的植物,用于染色,尤其是女性染发、染指甲、在身上画花纹等,也可入药,其运用可追溯到古埃及。海蒳在印度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印度、波斯、阿拉伯医药或植物学文献和维吾尔医书中均有记载,说明... 海蒳是宋代以后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土的植物,用于染色,尤其是女性染发、染指甲、在身上画花纹等,也可入药,其运用可追溯到古埃及。海蒳在印度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印度、波斯、阿拉伯医药或植物学文献和维吾尔医书中均有记载,说明其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是比较流行的。作为文化的中转站,阿拉伯地区为这一植物的东传提供了契机,而且在中土被赋予回回风情。近年来,随着中印经济文化贸易的日益频繁,印度海蒳日渐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并与中国本土植物结合,发展成新的染色配方,成为现今中印物质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中国、印度、阿拉伯三地某些生活习俗的传递与吸纳,体现了三地文化之间的差异、互动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蒳 中国-印度-阿拉伯 染色 外来习俗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新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蔚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著,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 上座部巴利文律藏注释书Samantapasadika是巴利语佛教注释家觉音所著,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汉译律论《善见律毗婆沙》与巴利Samantapasadika有很深渊源关系。由于《善见律毗婆沙》在汉译过程中插入了《四分律》的内容,因此在古代汉传佛教中一直被误认为是法藏部《四分律》的注释。这一误解出自唐代律宗相部律师定宾,后唐和宋代的景霄、允堪、元照均沿袭了定宾的误解,进而影响到日僧凝然对《善见律毗婆沙》与《四分律》关系的判定。1896年,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通过对勘研究巴利Samantapasadika和《善见律毗婆沙》,才澄清这一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见律毗婆沙 四分律 巴利文 律宗 戒律 Samantapasadika
原文传递
斯里兰卡大乘佛典《画业论》的造像泥塑技法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蔚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6,共7页
斯里兰卡梵文佛典《画业论》是目前所见的梵文、巴利文、汉文佛典中唯一一部介绍造像工序、工艺和仪式最全面的工巧经,所记载的佛教木质造像泥塑基本步骤包括在像骨上粘胶、结脉线、塑粘土、塑泥浆、绘色,是一个高度拟人化的过程。跨宗... 斯里兰卡梵文佛典《画业论》是目前所见的梵文、巴利文、汉文佛典中唯一一部介绍造像工序、工艺和仪式最全面的工巧经,所记载的佛教木质造像泥塑基本步骤包括在像骨上粘胶、结脉线、塑粘土、塑泥浆、绘色,是一个高度拟人化的过程。跨宗教文本比较研究反映出,从造像泥塑流程和技法的篇章结构与内容来看,《画业论》是一部融合多部南印度教湿婆派经典而择其精要编辑而成的佛典,成书年代晚于12世纪,深受湿婆派工巧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业论 佛教造像 泥塑 湿婆派 南印度
原文传递
梵文《阿毗达磨俱舍论明了义疏》与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渊源关系考
5
作者 吴蔚琳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印度俱舍学论师称友(Ya s'omitra)的梵文注疏《阿毗达磨俱舍论明了义疏》(Sphu t·ārthāAbhidharmako s'a-vyākhyā)与梵文《阿毗达磨俱舍论》、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对勘研究反映了... 印度俱舍学论师称友(Ya s'omitra)的梵文注疏《阿毗达磨俱舍论明了义疏》(Sphu t·ārthāAbhidharmako s'a-vyākhyā)与梵文《阿毗达磨俱舍论》、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对勘研究反映了俱舍学概念从梵文原本到注疏的演变历程。两种“冥”“法界全”“心不相应行”、五蕴界别次第的例证反映出梵文《阿毗达磨俱舍论明了义疏》中有可与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和玄奘法嗣的《俱舍论》注疏互相映证的内容,揭示了玄奘所传的学理与称友所传俱舍注释学的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毗达磨俱舍论 真谛 玄奘 称友 ABHIDHARMAKOSA
原文传递
“毗尼四法”流变考释
6
作者 吴蔚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0,共9页
"毗尼四法(catubbidha vinaya)"这一概念出自巴利语律藏注释书Samantapāsādikā(公元4~5世纪成书),是研读上座部律典的四重法,包括巴利律本("本")、巴利律本的补充("随本")、五百结集中法师的注释(&qu... "毗尼四法(catubbidha vinaya)"这一概念出自巴利语律藏注释书Samantapāsādikā(公元4~5世纪成书),是研读上座部律典的四重法,包括巴利律本("本")、巴利律本的补充("随本")、五百结集中法师的注释("法师语")、习律者的解读("自意")四个方面,体现了以巴利律本为权威和独尊上座部的原则。《善见律毗婆沙》(489年译出)是巴利Samantapāsādikā的可对照汉译本,译者却对不同部派采取包容的态度。因此,《善见律毗婆沙》中"毗尼四法"的上座部色彩大大弱化。到了唐代,四分律宗南山律师道宣把"毗尼四法"化用为解释法藏部《四分律》的方法。他不再以律本为权威,融合不同部派律典和大乘经论,强调以佛教三藏之意方便度用来阐释《四分律》。他的法嗣大觉、景霄、元照都继承这一"自我做主"的释律方法。从巴利Samantapāsādikā到《善见律毗婆沙》、再到南山律疏,"毗尼四法"历经了上座部涵义式微和披上汉传佛教律学外衣的流变过程,反映了汉传佛教依律义不依部派、依法脉不依原典的释律传统,体现了上座部律学与汉传律学融合的中国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尼四法 戒律 巴利语 善见律毗婆沙 南山律
原文传递
第二届世界印度学家大会会议综述
7
作者 吴蔚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0,共3页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世界印度学家大会在深圳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印度驻华大使馆和深圳大学主办,来自中国、印度、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近百位印度学学者...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世界印度学家大会在深圳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印度驻华大使馆和深圳大学主办,来自中国、印度、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近百位印度学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学 印度 中印关系 佛学 印度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