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薇岚 江蕙芸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88-195,共8页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营养不良儿童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组成特点的差异。方法 2017年1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营养不良患儿中,纳入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正常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营养不良儿童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组成特点的差异。方法 2017年1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营养不良患儿中,纳入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正常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细菌DNA,通过两步PCR的方法构建文库,扩增16S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稀释性曲线;采用mothur软件对Alpha多样性进行计算。利用R语言进行Heatmap分析、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典型关联分析CCA(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冗余分析RDA(RedundancyAnalysis),分别在样本的门和属两个分类水平上进行数据整合归类比较统计。结果 营养不良组与对照组儿童的月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胎龄以及喂养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肠道菌群门水平微生物共检出14种,营养不良组的硬壁菌门(Firmicutes)及未分类菌的OUT数低于对照组,拟杆菌(Bacteroidetes)的OUT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肠道菌群属水平微生物共检出154种,其中多形杆状菌(Bacteroides)、乳酸菌(Lactobacillus)、罗斯菌(Roseburia)等24个属的OTU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不良组的多型杆状菌(Bacteroides)和罗斯菌(Roseburia)的OUT数高于对照组,乳酸菌(Lactobacillus)的OUT数低于对照组。将两组样本进行主成分PCA分析,根据样本聚类情况,营养不良组与对照组虽然距离相近,但仍可看出两组分别聚集。结论 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中硬壁菌偏低,在属水平中多形杆状菌及罗斯菌含量偏高,因此可根据不同菌属的作用特点来调整菌群,以期达到菌群平衡、吸收良好、体格发育正常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儿童 高通量测序 硬壁菌门 多形杆状菌 罗斯菌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薇岚 江蕙芸 +5 位作者 陈雪 朱才荣 罗宇阳 李俐娇 沈榕 韦丽萍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6期406-412,F0002,共8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ASD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合并功能性胃肠病患儿35例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ASD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合并功能性胃肠病患儿35例为观察组,按1∶2选取同期ASD不合并功能性胃肠病儿童70例为对照组。对患儿父母进行调查问卷,了解人口学资料、膳食频率、儿童饮食行为和喂养方式。测量儿童身长/身高、体质量和头围,计算身高别体质量、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质量、年龄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别头围的Z评分。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年龄、母亲工作、父亲工作、居住地和家庭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身高别体质量Z评分[–0.31(–1.01~0.37)与0.05(–0.38~0.99),Z=–2.325]、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0.38(–1.10~0.36)与0.11(–0.41~0.65),Z=–2.098]和年龄别BMI Z评分[–0.27(–1.05~0.61)与0.04(–0.30~0.92),Z=–2.036]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坚果进食频率与年龄别头围Z评分呈正相关(rs=0.192,P<0.05),菌类进食频率与身高别体质量、年龄别BMI Z评分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247和–0.236,P<0.05);挑食与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32和0.215,P<0.05),食物喜好与身高别体质量Z评分呈负相关(rs=–0.210,P<0.05);父母对孩子体质量的担心与年龄别头围Z评分呈正相关(rs=0.338,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功能性胃肠病与身高别体质量、年龄别体质量和年龄别BMI的Z评分呈负相关(P<0.05);男童变化趋势与总体儿童一致(P<0.05),但女童功能性胃肠病与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病与ASD儿童的身高别体质量、年龄别体质量和年龄别BMI相关,在男童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孤独症谱系障碍 体格发育 饮食行为 喂养行为
下载PDF
家庭喂养方式和父母负性情绪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薇岚 江蕙芸 +3 位作者 罗宇阳 朱才荣 刘昕 蒙晓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喂养方式和父母负性情绪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性,指导家庭科学喂养和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营养不良儿童75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家庭喂养方式和父母负性情绪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性,指导家庭科学喂养和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营养不良儿童75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饮食行为,分析家庭喂养方式、父母负性情绪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饮食行为方面,营养不良儿童过饱响应(t=2.104)、食物响应(t=4.206)、食物喜好(t=9.099)、渴望饮料(t=4.435)均较对照组儿童评分低(P<0.05)。喂养方式中,营养不良组和对照组儿童在父母对儿童体重的感知(t=3.167)、逼迫进食(t=3.354)、监督饮食(t=3.72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情绪方面,营养不良组儿童父母焦虑发生率较对照组儿童父母高(χ^(2)=8.660,P=0.003)。父母对儿童体重的感知(r;=0.246)、担心(r;=0.213)、逼迫进食(r;=0.254)、监督进食(r;=0.284)、父母焦虑(r;=0.218)、抑郁(r;=0.334)与营养不良发生呈正相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父母对儿童体重的感知、逼迫进食、监督进食、父母抑郁是营养不良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父母对儿童体重的感知、逼迫进食、监督进食、父母抑郁预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AUC分别为0.639、0.645、0.669和0.692(P<0.05)。结论家庭喂养方式和父母焦虑、抑郁情绪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有关,临床可通过调整家庭喂养方式缓解父母负性情绪,帮助儿童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减少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家庭喂养方式 焦虑 抑郁 饮食行为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薇岚 江蕙芸 +3 位作者 陈雪 朱才荣 陈伟平 刘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rDNA中V4/V5区进... 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样性 儿童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南宁市0~24个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宇阳 吴薇岚 +1 位作者 吴葆宁 江蕙芸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南宁市0~24个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2600例婴幼儿资料,统计过敏性疾病婴幼儿临床特点,检测过敏原类型及占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筛... 目的探讨南宁市0~24个月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2600例婴幼儿资料,统计过敏性疾病婴幼儿临床特点,检测过敏原类型及占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筛查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中发现过敏性疾病的类型为过敏性哮喘(5.88%)、湿疹(3.19%)和皮疹(2.92%),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为9.08%(236/2 600),作为研究组,其中有3种过敏性疾病的患儿46例,2种过敏性疾病的患儿60例,1种过敏性疾病的患儿130例,无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 364例);过敏原阳性率为52.77%(1 372/2 600),居前3位的过敏原依次为尘螨(户尘螨、屋尘螨)807例(58.82%)、霉菌组合416例(30.32%)及猫狗毛皮屑257例(18.73%),其中1 024例(74.64%)患儿包括2种及以上过敏原;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过敏性疾病史、居住环境、烟草暴露情况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南宁市0~24个月婴幼儿过敏原主要为尘螨、霉菌组合及猫狗毛皮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过敏性疾病史、居住环境、烟草暴露情况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过敏性疾病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