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调公教授在授奖大会上的发言
1
作者 吴调公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5-,16,共2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各位来宾:今天,我怀着十分兴奋、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授奖大会。这是一个纪录和推动江苏省社科学术研究事业飞跃前进的富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作为社科研究战线上的一个平庸的老...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各位来宾:今天,我怀着十分兴奋、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授奖大会。这是一个纪录和推动江苏省社科学术研究事业飞跃前进的富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作为社科研究战线上的一个平庸的老兵,看到了江苏省这三年来的学术成果,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比起85年举行的首届评奖那一个时期,确乎是又“更上一层楼”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社科研究 文化建设 社科学术研究 优秀成果 学术成果 新时期 历史意义 大会 心情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文学美学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调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1-78,共8页
一、把握审美意识的座标,探求中国古典文学美学建构中国古典美学是源远流长、饶有丰富宝藏和民族传统的。然而,由于古代文人的论述往往以文化为大背景,或者侧重于创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对具体作品的体味与悟解,而不潜心于逻辑性的分解,... 一、把握审美意识的座标,探求中国古典文学美学建构中国古典美学是源远流长、饶有丰富宝藏和民族传统的。然而,由于古代文人的论述往往以文化为大背景,或者侧重于创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对具体作品的体味与悟解,而不潜心于逻辑性的分解,因而除了比较少数的古典文论著作如《文心雕龙》、《原诗》等等,在探讨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的同时涉及到文学美学建构的考索外,一般说来,对文学美学框架整体的建树和探求是比较少的。当然,这不等于说在中国的滚滚滔滔的、具有历时性的美学史长河中,就没有与之并存的共时性的、以一定结构组成的富有民族特征的体系。文学美学体系是有的,它只是作为哲学、伦理学等等的附庸而存在,再不然便是和文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审美创造过程 审美主体 美学建构 中国古典美学 西方美学 审美范畴 审美原则 审美形态 美学体系
下载PDF
关于《文心雕龙》弘扬人文精神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调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63-70,共8页
本文独辟蹊径,从探究《文心雕龙》的首、尾篇《原道》、《序志》入手,认为《文心》一书并不止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具体问题,而是处处表示作者对“人文”的看法,旨在强调、发扬人类的性灵。刘勰对文学、文章的研究是服务于这个中心目标的... 本文独辟蹊径,从探究《文心雕龙》的首、尾篇《原道》、《序志》入手,认为《文心》一书并不止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具体问题,而是处处表示作者对“人文”的看法,旨在强调、发扬人类的性灵。刘勰对文学、文章的研究是服务于这个中心目标的。“人文”是一个历史概念,包含对传统的继承与更新两个方面的内容。刘勰以“望今”“参古”的慧眼,融汇了魏晋以来广为流行的儒、道、玄的思潮以及佛家的“因明学”,为民族思维开拓了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的道路。“人文”的内涵有表层与深层之分。刘勰为弘扬“人文”而将探求深入到心理层次,综合“言志”与“缘情”以强化人文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心雕龙 主体意识 民族文化 相结合 文学本体论 文学现象 民族思维 儒家传统 魏晋思潮
下载PDF
略论《沧浪诗话》审美意识的多重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调公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6-51,共6页
正象严羽用镜花水月来比喻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难以捉摸一样,他这部位居宋代,甚至可以说高踞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名著之一的《沧浪诗话》,整个审美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归根究底,这朵艺术奇葩的土壤,以其五色斑烂的生活矛盾,给予这位在艺术... 正象严羽用镜花水月来比喻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难以捉摸一样,他这部位居宋代,甚至可以说高踞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名著之一的《沧浪诗话》,整个审美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归根究底,这朵艺术奇葩的土壤,以其五色斑烂的生活矛盾,给予这位在艺术气质上颇有遗世之风,而在政治思想上极为关心宋王朝危机深重的批评家和诗人以层层审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沧浪诗话 多重性 审美规范 审美理想 艺术境界 司空图 中国诗歌 政治思想 审美范畴
下载PDF
《文心雕龙》学的奠基人——黄季刚先生——读《〈文心雕龙〉札记》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调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5-69,共5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影响深远。千余年来,有关它的校勘,评注,多不可数;但系统而具有卓见的著作,则推黄季刚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为其先河。虽说《札记》一书不免受到历史的局限,但作者的深邃而谨严的...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影响深远。千余年来,有关它的校勘,评注,多不可数;但系统而具有卓见的著作,则推黄季刚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为其先河。虽说《札记》一书不免受到历史的局限,但作者的深邃而谨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批评史 札记 影响深远 儒家之道 龙学 原道 自然之道 论析 训诂
下载PDF
从民族思维形式看神韵
6
作者 吴调公 王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8-54,58,共8页
一、神韵的文化内涵神韵,这一个具有民族思维形式典型特征的审美范畴,是传统艺术的奇葩。它的审美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显示神韵的艺术品中,人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扩大审美对象的魅力,有利于展开体贴入微地对意境的再创造,更... 一、神韵的文化内涵神韵,这一个具有民族思维形式典型特征的审美范畴,是传统艺术的奇葩。它的审美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显示神韵的艺术品中,人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扩大审美对象的魅力,有利于展开体贴入微地对意境的再创造,更可以通过诗人和作家个体的神韵意境的传播,对民族的、群体的审美规范产生增殖作用,从而丰富原有的民族思维文化,特别是民族思维形式。我们这里说的神韵,正是这样的一个富有悠久民族渊源的审美范畴。它是刘安所说的艺术之妙在得神,是一种难以言会、难以强求的妙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中华民族 民族思维 王渔洋 审美内涵 审美规范 司空图 民族性格 神韵派 审美追求
下载PDF
才胆识力 大气包举——读霍松林先生《唐音阁吟稿》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调公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38-42,共5页
本文认为,《唐音阁吟稿》中的诗词不论长篇或短篇,都表现为悠悠浩浩的心理时空、超验气度和宽宏目光,其总体风格是大气包举。而大气包举风格之形成,乃由于《吟稿》作者学兼众长,才、识、胆、力俱优:既有刻貌传神之才,而以少总多;又有自... 本文认为,《唐音阁吟稿》中的诗词不论长篇或短篇,都表现为悠悠浩浩的心理时空、超验气度和宽宏目光,其总体风格是大气包举。而大气包举风格之形成,乃由于《吟稿》作者学兼众长,才、识、胆、力俱优:既有刻貌传神之才,而以少总多;又有自辟町畦之胆,而敢于突破牢笼;既有纵横古今之识,以开拓衢路;又有天转化工之力,以熔铸素材,情采彬彬。因此,一部《唐音阁吟稿》,广阔而深邃地写出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活的历史”,光芒灿烂,元气淋漓,《吟稿》作者以卓越的诗才、诗识、诗胆、诗力,洞察中华诗歌的发展方向,入汉魏而变汉魏,入唐宋而变唐宋,吸取传统精华,反映时代风云,发千古之心胸,开一代之风会,乃是扬帆于历史大潮中的新试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个世纪 唐音 功力 霍松林 形成 大气 毛泽东诗词 南京 时代风云 心理时空
下载PDF
文艺启蒙的曙光——晚明文艺思潮鸟瞰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调公 《枣庄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1-8,共8页
狂飙突起的历史土壤与时代特色晚明的文艺启蒙曙光是被它那一个空前的历史转折时代所决定的。作为文艺思潮的转折时代,在我国文艺史上本不止一个,而晚明之所以是“空前”,确有其特殊原因在。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
关键词 文艺思潮 文学启蒙 玉茗堂 竟陵派 历史土壤 李赞 杜丽娘 魏晋南北朝时代 徐文长集 启蒙时代
下载PDF
神韵论与意象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调公 《文艺研究》 1988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一 经验世界的两种超越:“神境”与“物境”如果说中国的诗歌神韵论强调“偶然得之”的话,那么崛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美意象主义者却是强调诗人所表达的意象应该是“直觉语言的本质”。这中间,横向联系是不存在的;但意象主义却确乎... 一 经验世界的两种超越:“神境”与“物境”如果说中国的诗歌神韵论强调“偶然得之”的话,那么崛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美意象主义者却是强调诗人所表达的意象应该是“直觉语言的本质”。这中间,横向联系是不存在的;但意象主义却确乎是有意识地汲取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特别是吸收了以有限传无限,以形传神、并从“神”中体验韵味的实践。概括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主义 中国古典诗歌 二十世纪 经验世界 语言 直觉 司空图 日本 意象派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李商隐的审美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调公 《文史哲》 1981年第2期28-35,共8页
李商隐的审美观主要是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因为他的诗歌的意境比较深邃,用辞遣句有时也比较晦涩,因而要正确了解他的审美观点,就必须对其诗其文,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探索。作为诗人世界观中一个侧面的审美观,归根到底自然是受他生... 李商隐的审美观主要是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因为他的诗歌的意境比较深邃,用辞遣句有时也比较晦涩,因而要正确了解他的审美观点,就必须对其诗其文,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探索。作为诗人世界观中一个侧面的审美观,归根到底自然是受他生平思想的制约的;但作为审美观自己本身,也有其特定的形式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既然李商隐的毕生遭际是如他自己曾利用一种飘荡婉转的美丽的鸟儿打比方时说过的,那种羁愁颠沛、无枝可依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生平思想 审美趣味 审美观点 崇高美 艺术创造 审美理想 现实生活 艺术美 作品
下载PDF
庄子美学思想平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调公 《人文杂志》 1984年第3期105-113,共9页
《庄子》是一部谈哲学思想而兼具文学价值的书,然而究竟如何把作者的散文构思提高到审美感受和美学观点角度进行追本穷源的探索,似乎还是一个比较忽略的课题。 司马迁说庄子“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话虽不多,但很值得玩味。“属书离... 《庄子》是一部谈哲学思想而兼具文学价值的书,然而究竟如何把作者的散文构思提高到审美感受和美学观点角度进行追本穷源的探索,似乎还是一个比较忽略的课题。 司马迁说庄子“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话虽不多,但很值得玩味。“属书离辞”指文章的组织和表现技巧的高明而言;“指事类情”则指庄子善于用适当的具体事件去阐述人情物理。用今天的话说,善于带着形象来说理。这就是说,他的哲学论著除了具备逻辑思维体系以外,还具备这样两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思想 人间世 无何有之乡 万物 无我 理想境界 自然之美 苏轼 庖丁 “技”
下载PDF
高度 广度 深度——“思想家”研究断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调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5,共5页
思想家,并不限于哲学家,但他们往往是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诸学科领域中有卓越成就和哲学头脑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人。他们善于组织一系列的概念做为命题而揭示事物本质。他们善于综合众多的观点而建构成卓越的理论框架。他们的理... 思想家,并不限于哲学家,但他们往往是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诸学科领域中有卓越成就和哲学头脑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人。他们善于组织一系列的概念做为命题而揭示事物本质。他们善于综合众多的观点而建构成卓越的理论框架。他们的理论观点不是零散的,而有其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本质 龚自珍 历史时代 个人意志 公安三袁 会议论文 魏晋风度 固有文化 力挽颓风 时代精神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儒家传统与魏晋思潮的交融及其条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调公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10-16,共7页
一、两股思潮交融的核心——“文心”在“美”《文心雕龙》孕育于一个巨大转折时代。儒家历史传统是作者长期受到熏陶的,可是,毕竟不能不受魏晋新思潮的激荡。当这股思潮已走上歧路时,他又不能不发出“逐奇而失正”的批判呼声,企图以儒... 一、两股思潮交融的核心——“文心”在“美”《文心雕龙》孕育于一个巨大转折时代。儒家历史传统是作者长期受到熏陶的,可是,毕竟不能不受魏晋新思潮的激荡。当这股思潮已走上歧路时,他又不能不发出“逐奇而失正”的批判呼声,企图以儒家传统为拨乱反正的武器。时代的转折标志着儒家传统与魏晋思潮在《文心》中的交融所提供的条件。儒家传统以礼教为学诗的终结;魏晋思潮则是以个性风标的抒发为诗文的归趋;而刘勰则既倡导政教的宏伟,也讲究文艺“体性”的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思潮 儒家传统 文心雕龙 儒家思想 孔子 审美规范 纯文学 魏晋时代 玄学 儒家之道
下载PDF
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调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5-14,共10页
论析鉴赏灵魂史文艺理论和文艺鉴赏原来是辅车相依,两者保持着“出”与“入”的密切联系。没有鉴赏之“入”,难以达到评论之“出”。为了“入”,就必须身临其境,悉心体会,洞烛深微,挹其生气,从而产生移情作用。为了符合“旁观者清”的要... 论析鉴赏灵魂史文艺理论和文艺鉴赏原来是辅车相依,两者保持着“出”与“入”的密切联系。没有鉴赏之“入”,难以达到评论之“出”。为了“入”,就必须身临其境,悉心体会,洞烛深微,挹其生气,从而产生移情作用。为了符合“旁观者清”的要求,就须要“出”,即对作品作出全面观察,冷静衡量,反复回味,从而获得较之“入”更为完整深入的“高情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论 审美鉴赏 古代文论 文艺鉴赏 文艺理论批评 龚自珍 情至论 审美理想 评论 艺术规律
下载PDF
“秋花”的“晚香”——晚唐的诗歌美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调公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4期54-64,共11页
尽管比喻是跛足的,然而当我一想起晚唐的诗歌史、晚唐诗歌理论以至诗歌的时代风格时,首先从头脑里跳出来的却总是这么一个比喻、一个象征:花,或者说花的美。本来用“花”来比喻文学风格是很巧妙的。马克思不是为了强调风格要争奇斗艳而... 尽管比喻是跛足的,然而当我一想起晚唐的诗歌史、晚唐诗歌理论以至诗歌的时代风格时,首先从头脑里跳出来的却总是这么一个比喻、一个象征:花,或者说花的美。本来用“花”来比喻文学风格是很巧妙的。马克思不是为了强调风格要争奇斗艳而举出过玫瑰花和紫罗蓝花为例吗?他不是对那些要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的人,(如同把一些不同种类的花)“嵌在一个框子里”而提出过严峻的责问和坚决的否定吗? 唐诗被人称誉为鲜花是古已有之的。但最为有口皆碑的却是盛唐这一朵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晚唐诗歌 诗歌艺术 艺术美 晚唐诗人 审美趣味 中晚唐 盛唐诗人 悲剧性 时代风格
下载PDF
波澜壮阔 大气包举——读李商隐长诗《行次西郊》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调公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8-24,共7页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蛇年建丑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岭,北济渭之滨。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又若夏苦热,憔卷无芳津。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背面啼,无衣可迎宾。始若畏人问,及门...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蛇年建丑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岭,北济渭之滨。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又若夏苦热,憔卷无芳津。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背面啼,无衣可迎宾。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例以贤牧伯,征入司陶钧。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自梁 建丑 甘露之变 冰玉 登乐游原 开元中 唐王朝 右辅 小妇
下载PDF
神韵论:民族文化土壤与诗人心理结构
17
作者 吴调公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8-166,共9页
植根于历史沃土的神韵之花 神韵是诗歌的灵魂。诗而没有神韵,就不可悲以极简驭极繁,以形传神,从有限中见无限,从淡泊中见深厚,当然,也就无从发挥诗的优势。
关键词 神韵 心理结构 诗人 文化土壤 民族 以形传神 诗歌
下载PDF
排云破雾探《西游》——读吴圣昔《西游新解》
18
作者 吴调公 《学海》 1990年第2期90-91,共2页
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他会腾云驾雾,入地登天。同时,他也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象征为何,众说纷纭。究竟他是吴承恩审美理想的代表人物,还是农民起义失败的英雄?……
关键词 西游记 审美理想 孙悟空 农民起义 吴承恩 代表人物 神魔小说 游戏观 象征 小说作者
下载PDF
为出版盛世进危言
19
作者 吴调公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1期1-2,53,共3页
我国当前出版事业的主流是兴旺的,但作为支流说来,是不是有些严峻的问题急需解决坭?我认为是有的。先说主流。随着深化改革的春风照拂,在全国各条战线上都传来喜讯的同时,出版事业的形势也是振奋人心的。比如,最近,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 我国当前出版事业的主流是兴旺的,但作为支流说来,是不是有些严峻的问题急需解决坭?我认为是有的。先说主流。随着深化改革的春风照拂,在全国各条战线上都传来喜讯的同时,出版事业的形势也是振奋人心的。比如,最近,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对优化选题有所重视,对各种承包责任制,考虑了如何求其完善的计划,特别是注意到把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着眼于建立和发展一种开放式的、效率高的、充满活力的图书发行体制。千呼万唤的《版权法》比较成熟的稿子听说也已经完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事业 图书发行 出版社 出版合同 承包责任制 优化选题 深化改革 版权法 新闻出版局 开放式
下载PDF
从“杂学旁搜”到“观于远近”
20
作者 吴调公 《文史哲》 1985年第3期55-58,共4页
想起《红楼梦》里说过贾宝玉是“杂学旁搜”,我不由联想起我青少年时代,也很有点这种味道。“杂学”而又是“旁搜”,不免有一点读书零乱或者是缺少有目的地汲取和剔除知识的意味;然而从一个初初治学的人说来,不懂得治学方法,光从兴趣出... 想起《红楼梦》里说过贾宝玉是“杂学旁搜”,我不由联想起我青少年时代,也很有点这种味道。“杂学”而又是“旁搜”,不免有一点读书零乱或者是缺少有目的地汲取和剔除知识的意味;然而从一个初初治学的人说来,不懂得治学方法,光从兴趣出发,乱翻乱看,齐头并进,主次不分,缓急不辨,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从“乱”到“不乱”,从无计划到有计划,有个千山万水的过程。回头一看时,对走过的弯路,就有清醒的认识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还比不走弯路或不大走弯路的人,更能从教训中获得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学 治学方法 李商隐 贾宝玉 红楼梦 文学史 时代折光 文学理论批评史 思想史 晚唐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