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骨保护素、25(OH)D及骨钙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刘堂龙 蒲犇 +4 位作者 许咸加 鲍明利 汪林兵 吴赫南 付可登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97-1199,12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钙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宁波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43...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钙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宁波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43例、骨量减少组29例、骨量正常组3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25(OH)D及骨钙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血清指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OPG、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且骨质疏松组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均P<0.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且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血清OPG、25(OH)D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098、0.402,均P<0.05),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呈负相关(r=-0.376,P=0.021)。血清OPG、25(OH)D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1、0.260,均P<0.05),血清骨钙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7,P<0.001)。结论血清OPG、25(OH)D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骨钙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25-羟维生素D 骨钙素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刘堂龙 许咸加 +4 位作者 蒲犇 鲍明利 汪林兵 吴赫南 付可登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宁波市精神病院接受诊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41例、骨量减少组23例...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宁波市精神病院接受诊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41例、骨量减少组23例、骨量正常组3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而骨质疏松组又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均P<0.05)。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498、0.387、0.265,均P<0.05)。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63、1.003、2.198,均P<0.05)。结论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均呈正相关,且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钙素 骨硬化蛋白 骨膜蛋白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吴赫南 邵芳 林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7期73-75,81,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两组均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同...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两组均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C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I评分为(10.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应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心理干预 CDI评分
下载PDF
引起青少年抑郁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赫南 邵芳 林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5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 000例青少年中小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抑进行评价,比较抑郁症组与无抑郁症组青少年有关项目分析,选择其中有意义的因素引入法logistic回归模型。结... 目的探讨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 000例青少年中小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抑进行评价,比较抑郁症组与无抑郁症组青少年有关项目分析,选择其中有意义的因素引入法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抑郁量表评分7~42分,总分超过20分共250例,占12.50%。忧郁症组女性、年龄≥14岁、重点学校、体质量指数≥26 kg/m2、健康水平低下、独生子女、父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同伴关系消极、家庭月总收入<6000元、单亲家庭、每天运动时间<2 h、留守青少年与无忧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同伴关系消极、重点学校、家族精神病病史、健康水平低下、家庭总收入少为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的独立因素(=4.42、3.96、3.82、3.51、2.77,均<0.05)。结论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加强学校全面管理、对存在家族性精神病病史青少年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加强贫困学生支持可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景明 周利娜 吴赫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21-522,共2页
目的 研究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接诊的68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34例.A组采取认知行... 目的 研究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接诊的68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34例.A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方案,B组采取人际心理治疗方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的抑郁程度,HAMA评分标准评估两组焦虑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精神性焦虑、躯体化焦虑、HAMA总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HAMD总分高于治疗后(P<0.05).A组治疗后的睡眠障碍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心理疗法都能取得相同的疗效,但前者更有助于促进患者睡眠障碍症状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人际心理 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
下载PDF
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赫南 邵芳 王建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704-3705,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 CK、CK-MB、LDH、α-HBDH)水平,于入院治疗4周后复查血清心肌酶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的关系,并与100例健康人(对照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 CK、CK-MB、LDH、α-HBDH)水平,于入院治疗4周后复查血清心肌酶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的关系,并与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LDH、α-HBDH分别为(1286.52±714.38) U/L、(40.72±27.38) U/L、(143.06±33.24) U/L、(115.75±22.74)U/L,CK、CK-MB均高于对照组(t =10.35、9.29,均 P<0.01);治疗4周后 CK、CK-MB、LDH、α-HBDH分别为(98.13±38.75)U/L、(12.87±5.73)U/L、(125.43±25.74)U/L、(102.15±26.86)U/L,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CK、CK-MB升高可能与病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肌酶
原文传递
智能电针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乐海峰 陈勇华 +2 位作者 王建林 牛凯 吴赫南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6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智能电针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肌肉注射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智能电针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 目的:观察智能电针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肌肉注射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智能电针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及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MO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电针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冲动行为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齐拉西酮 智能电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