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三苯基锡暴露对鲤GH/IGF-I轴的毒性效应
1
作者 刘伟 钟利桥 +3 位作者 解华晓 吴路银 姚凡 倪朝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共6页
为探究环境内分泌物对鱼类生长的毒性影响及作用机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动物,利用三苯基氯化锡(TPT)为目标毒物,设定对照组和0. 024、0. 24、2. 4μg/L三个TPT暴露组,不同时间(7、21、48 d)暴露取样,通过检测血浆生长激素(GH... 为探究环境内分泌物对鱼类生长的毒性影响及作用机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动物,利用三苯基氯化锡(TPT)为目标毒物,设定对照组和0. 024、0. 24、2. 4μg/L三个TPT暴露组,不同时间(7、21、48 d)暴露取样,通过检测血浆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水平及肝脏生长激素受体(GHR)、IGF-I基因和脑垂体GH基因的表达量,探讨三苯基锡暴露对鲤GH/IGF-I轴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暴露7 d时,高浓度的TPT(0. 24、2. 4μg/L)促进垂体GH的合成与分泌,而IGF-I的合成与分泌及肝脏IGF-I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暴露21、48 d时,血浆GH、IGF-I含量显著下降,脑垂体GH基因及肝脏GHR、IGF-I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性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鲤血浆GH、IGF-I含量及肝脏GHR、IGF-I基因和垂体GH基因的表达量对不同浓度的TPT反应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物对鱼类GH/IGF-I轴毒性影响的指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锡 鲤(Cyprinus carpio) GH/IGF-I轴 毒性效应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BDE-209对草鱼离体肝脏组织的毒性效应
2
作者 解华晓 钟利桥 +2 位作者 吴路银 姚凡 倪朝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0,共5页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十溴联苯醚(BDE-209)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离体肝脏组织为试验材料,在肝脏组织匀浆液中加入浓度为0.00、0.04、4.00、400.00μg/L的BDE-209,并将其分别置于低温(15℃)、常温(25℃...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十溴联苯醚(BDE-209)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离体肝脏组织为试验材料,在肝脏组织匀浆液中加入浓度为0.00、0.04、4.00、400.00μg/L的BDE-209,并将其分别置于低温(15℃)、常温(25℃)、高温(35℃)中水浴60 min,然后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低温时各浓度组BDE-209诱导下的SOD、CAT、GR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常温时BDE-209对SOD、CAT、GR活性具有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现象,高温时BDE-209对肝脏组织中CAT、SOD、GR活性造成明显的抑制效应,MD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含量都随BDE-209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BDE-209对鱼体肝脏组织造成的氧化损伤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温度 十溴联苯醚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