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运景 刘世文 蔺勇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关键词 脑率中 足下垂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运景 刘晓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1期1286-1287,共2页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lex-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2.5%~70%。常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常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lex-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2.5%~70%。常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常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患肢不适当的过度牵拉或手外伤等有关。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长时间腕屈曲使静脉回流受限.是引起肩一手综合征发生水肿的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后 综合治疗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肩关节半脱位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生物降解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缓释中药大黄蛰虫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静 吴运景 徐效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剂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大鼠腿部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植入剂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药栓植入肌肉组织...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剂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大鼠腿部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植入剂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药栓植入肌肉组织内可引起局部肌肉组织轻微的无菌性炎症,栓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厚度(<30μm),药栓植入24w后完全降解。结论PLGA聚合物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待药物在机体内释放后,载体可被生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中药 栓剂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2型糖尿病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霞 吴运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4期309-310,共2页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机体应激而产生各种全身代谢反应,同时由于昏迷、吞咽困难,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机会增加,导致病情恶化,糖尿病患者尤为突出.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机体应激而产生各种全身代谢反应,同时由于昏迷、吞咽困难,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机会增加,导致病情恶化,糖尿病患者尤为突出.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不同剂型的营养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卒中急性期 血糖控制 肠内营养支持
下载PDF
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植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 吴运景 徐效义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27-928,共2页
目的:为研究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即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植入剂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溶性及降解性。... 目的:为研究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即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植入剂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溶性及降解性。结果:药栓植入肌肉组织内可引起药栓周围局部肌肉组织轻微的无菌性炎症,栓剂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厚度<30μm,药栓植入24周后完全降解。结论:PLGA聚合物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待药物在机体内释放后,载体可被生物降解成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被机体利用,故高分子生物降解缓释中药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共聚物(PLGA) 中药栓 生物降解 生物相溶性
下载PDF
高分子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生物相溶性研究
6
作者 张国成 王静 +1 位作者 吴运景 徐效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剂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溶性。结果:药栓植... 目的:探讨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与中药混合栓剂的生物相溶性。方法: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观察高分子缓释中药栓在局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初步评价高分子生物可降解缓释中药栓的生物相溶性。结果:药栓植入肌肉组织内可引起局部肌肉组织轻微的无菌性炎症,栓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厚度<30μm,药栓植入20周后完全降解。结论:PLGA聚合物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待药物在机体内释放后,载体可被生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机体所吸收,故高分子生物降解缓释中药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PLGA) 中药栓 可生物降解 生物相溶性
下载PDF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吴运景 刘晓霞 +1 位作者 韩丽雅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8,共3页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诊断 肢体功能障碍 中心医院 常规康复 治疗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运景 朱江 +1 位作者 刘晓霞 韩丽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3期202-203,206,共3页
目的探讨恢复期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两组,且均行康复训练时间2w以上,A组15例均为Brunnstrom IV级的患者,B组15例均为Brunnstrom V级的患者,C组9... 目的探讨恢复期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两组,且均行康复训练时间2w以上,A组15例均为Brunnstrom IV级的患者,B组15例均为Brunnstrom V级的患者,C组9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者患侧、健侧及健康对照组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平均肌电值(AEMG),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C组两侧(左侧、右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平均肌电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明显小于健侧(P<0.05);三组受试者健侧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侧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平均肌电值下降,胫骨前肌尤为明显,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表面肌电图 胫骨前肌 腓肠肌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运景 韩丽雅 +1 位作者 许林海 郑靖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增加患侧下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同一治疗师分别...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增加患侧下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同一治疗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w后评定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胫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积分(i 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4 w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和i EMG值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运景 钱拉拉 +1 位作者 厉优优 郑靖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偏瘫侧电针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针刺疗...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偏瘫侧电针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 w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w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组内前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分别为(P<0.01)、(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痉挛分级、FMA评分、M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运景 徐艳艳 +2 位作者 郑靖慷 黄李容 黄建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5-356,共2页
当前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强烈推荐采用静脉溶栓及康复治疗等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其中重组组... 当前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强烈推荐采用静脉溶栓及康复治疗等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其中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目前经循证医学证实对超早期脑梗死治疗有效的药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循证医学 运动功能恢复 高复发率 超早期脑梗死 早期康复干预 急性脑梗死患者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吴运景 刘晓霞 +2 位作者 韩丽雅 郑靖康 黄李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24h后复查头部CT,如无颅内出血...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24h后复查头部CT,如无颅内出血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早期康复干预,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对照组则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BBS评分[分别为(37.75±4.72)分和(32.30±3.01)分1、FMA评分[分别为(59.90±5.67)分和(51.65±4.96)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7.50±6.79)分和(55.25±7.6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干预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溶栓
原文传递
吞咽功能干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运景 茅新蕾 +1 位作者 杜艳玲 黄建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干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予系统吞咽功能干预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1490例)纳入干预组, 该组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其...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干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予系统吞咽功能干预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1490例)纳入干预组, 该组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其吞咽功能评定结果给予鼻胃管管饲、吞咽功能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等治疗;将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280例)纳入对照组, 该组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其进食情况决定是否置管, 未给予系统吞咽功能干预。住院期间根据2组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感染亚组与未感染亚组, 并对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共有15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感染率为10.1%, 对照组共有4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感染率为14.3%, 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干预组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冠心病病史、吞咽障碍;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症、COPD史、低蛋白血症、冠心病病史、吞咽障碍, 较干预组增加了低蛋白血症项目。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症、COPD史、低蛋白血症、冠心病病史及吞咽障碍等, 而积极给予吞咽功能干预能减少其危险因素, 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干预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