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物的表达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运瑾 翟为溶 +2 位作者 庄丽 张月娥 朱虹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它们在始动阶段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和酶图法,在异种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阶段,作肝细胞内MMP-2、TIMP...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它们在始动阶段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和酶图法,在异种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阶段,作肝细胞内MMP-2、TIMP-2、酶降解底物Ⅳ型胶原(ColⅣ)以及结蛋白(Dm)定位和半定量研究。结果实验鼠于4周末形成细胞间隔,8周末发展为肝纤维化,含细胞-纤维间隔或纤维间隔,12、16周仍为纤维间隔。酶图法表明4周末MMP-2活性升高2.5倍左右,8周末仍高于对照鼠。免疫组化显示4周末MMP-2阳性细胞数最多,连续切片观察MMP-2与Dm阳性细胞(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几乎重叠。8周末阳性细胞数有所减少,12周末明显减少。半定量变化趋势与酶图法一致。TIMP-2于8周末表达开始升高,12周末达最高。2周末ColⅣ表达开始上升,4周末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结论肝纤维化早期MMP-2活性增高,继而TIMP-2分泌过多,MMP-2活性受抑,ECM降解受阻,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TIMP-2 MMP-2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运瑾 翟为溶 庄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 M M P2) 及其作用底物Ⅳ型胶原( Col Ⅳ)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炎症活动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作 M M P2 、 Col...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 M M P2) 及其作用底物Ⅳ型胶原( Col Ⅳ)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炎症活动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作 M M P2 、 Col Ⅳ的半定量和定位研究。结果  M M P2 、 Col 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变中的表达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炎症活动度高的病例其表达显著高于炎症活动度低者。结论 提示 M M P2 在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结构破坏和重建中起作用,参与肝纤维化的始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Ⅳ型胶原 MMP-2
下载PDF
左胫骨上端恶性间叶瘤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运瑾 汤如勇 王永武 《罕少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恶性间叶瘤 骨肿瘤
下载PDF
原位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4
作者 吴运瑾 张澜静 +3 位作者 梁军 朱旭友 曾郁 易祥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位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in situ,MMS)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原位黑素瘤进行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3例MMS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6.7岁(53~61岁),病... 目的探讨原位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in situ,MMS)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原位黑素瘤进行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3例MMS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6.7岁(53~61岁),病程0.5~2年。甲下2例,外阴1例。结果临床检查病灶表现为大于7 mm形状不规则的色素斑,边界不清,深浅不一。病理组织学观察,见单个异型黑素细胞在表皮内的不均匀增生,部分细胞分布于表皮的中上层,可见不规则的巢状细胞团。瘤细胞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胞浆树突状,含有较粗大的色素颗粒;免疫组化S-100,HMB-45,Melan-A阳性。随访32~35个月,2例稳定,外阴MMS 2年后原位复发。结论 MMS需与交界痣、非典型性黑色素细胞痣及皮肤Paget病等鉴别,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原位 诊断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吴运瑾 黄志刚 翟为溶 《肝脏》 1998年第1期58-61,共4页
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沉积过多,一般认为是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失衡,特别是后期降解减少所致。ECM各成分的降解速度不相同,无定形的基质成分(如蛋白多糖)代谢相当迅速。而结构精细的胶原则代谢缓慢。胶原的降解经历交联纤维... 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沉积过多,一般认为是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失衡,特别是后期降解减少所致。ECM各成分的降解速度不相同,无定形的基质成分(如蛋白多糖)代谢相当迅速。而结构精细的胶原则代谢缓慢。胶原的降解经历交联纤维的解聚,三螺旋区的切割和变性胶原的降解等步骤,有多种酶参与此过程,其中关键的是特异性切割三螺旋区的组织胶原酶。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胶原酶 代谢 蛋白多糖 细胞外基质 MMP 肝脏 后期 特异性
下载PDF
多形性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曾郁 易祥华 +3 位作者 梁军 吴运瑾 肖立 丁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blastic varia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BV-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颈部淋巴结多形性BVMCL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2岁。光镜... 目的探讨多形性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blastic varia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BV-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颈部淋巴结多形性BVMCL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2岁。光镜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弥漫生长,由中等大细胞和大细胞混杂组成,多型性明显,部分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见核裂,染色质较细腻,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p53强阳性,CD20、Cyclin D1均阳性,CD5、CD43少量阳性,BCL-6、CD10、MUM1、TdT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80%。FISH检测IGH/CCND1融合基因阳性。结论多形性BV-MCL是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变型,比较少见。需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Cyclin D1和IGH/CCND1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母细胞变型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清云 吴运瑾 +1 位作者 沈亮亮 赵敬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7-867,869,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右下腹部皮肤肿块5年,逐渐增大3月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有下腹出现一皮肤结节,肤色,黄豆大小,无自觉症状,未予进一步处理。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肿块 皮肤结节 自觉症状 下腹部 患者
下载PDF
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Bcl-2、p53、Ki-67表达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吴金莺 方建萍 +3 位作者 吴运瑾 周晓峰 蔡宣松 张志刚 《铁道医学》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Bcl 2、p5 3、Ki 67表达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取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手术切除标本 ,体外分离细胞作培养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分析多柔比星 (ADM )、丝裂霉素 (MMC)、5 氟脲嘧啶 (5 FU)、顺...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Bcl 2、p5 3、Ki 67表达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取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手术切除标本 ,体外分离细胞作培养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分析多柔比星 (ADM )、丝裂霉素 (MMC)、5 氟脲嘧啶 (5 FU)、顺铂 (DDP)、长春新碱 (VCR) 5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相对抑制率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图像定量法分析乳腺癌细胞Bcl 2、p5 3、Ki 67的表达改变。结果 乳腺癌细胞在 0 .1XPPC药物浓度体外处理 2 4h后出现形态改变 ,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相对抑制率依次为VCR >5 FU >ADM >MMC >DDP ,各用药组乳腺癌细胞Bcl 2、p5 3、Ki 67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与未用药组比较P <0 .0 0 1,等级相关分析P <0 .0 1和P <0 .0 5。结论 化疗药物主要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乳腺癌 细胞培养 BCL-2基因 P53基因 KI-67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颌窦含牙囊肿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金玲 刘双喜 +3 位作者 吴运瑾 范锴 王扬 余少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24-325,共2页
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面部肿胀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面部膨隆,未予重视。后因出现疼痛后来院就诊。鼻窦CT:左侧上颌窦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左侧上颌窦前壁及后外壁向外膨隆伴骨质吸收,上颌窦口与眶底交角处有... 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面部肿胀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面部膨隆,未予重视。后因出现疼痛后来院就诊。鼻窦CT:左侧上颌窦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左侧上颌窦前壁及后外壁向外膨隆伴骨质吸收,上颌窦口与眶底交角处有一高密度影(完整磨牙影;图1、2)。予抗炎治疗后疼痛缓解,收入院进一步治疗。患者无治牙、拔牙史。专科检查:左面颊部略隆起,左上颌窦区按压有乒乓球感,无明显疼痛。双眼球活动正常,无视力障碍。口腔检查:左侧唇龈沟饱满,左侧上列牙无缺如、无龋齿及无牙齿松动。鼻内镜检查:双鼻腔未见新生物,双中鼻道无分泌物,左侧鼻腔外侧壁无向内膨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外侧壁 左侧面部 骨质吸收 上颌窦前壁 左上颌窦 面颊部 双眼球 中鼻道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2例报道
10
作者 张素霞 吴运瑾 +3 位作者 梁军 朱旭友 江虹 易祥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8-186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MA)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SMA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症状为腹胀和腹痛。肿块边界清,微囊状。镜下示大小不一的囊腔,内衬单层扁平或...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MA)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SMA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症状为腹胀和腹痛。肿块边界清,微囊状。镜下示大小不一的囊腔,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明,间质见粗细不等的纤维分隔。2例均伴双肾多发囊肿,1例伴肝血管瘤和胃癌。上皮细胞CK7、CK19、CK8/18、EMA、Muc1及NSE均阳性,CEA、Cg A和Syn均阴性。随访12~23个月未见复发,患者及亲属未见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血管母细胞瘤。结论 SMA是胰腺少见的良性肿瘤,结合影像、病理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SMA可能不是单独的疾病,常伴发多脏器病变,提示临床重视对SMA患者其他脏器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 胰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有自发退变特征的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韩非 郑少强 +3 位作者 朱旭友 吴运瑾 邱维喆 易祥华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自发退变特征——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具有此类少见特征的胸腺瘤的认识。方法对2例具有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特征的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目的探讨具有自发退变特征——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具有此类少见特征的胸腺瘤的认识。方法对2例具有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变特征的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这两例胸腺瘤均出现广泛的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例1,女,61岁,诊断B2型胸腺瘤部分侵犯胸膜、Masaoka分期Ⅲ期,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例2,男,65岁,诊断B2型胸腺瘤,Masaoka分期I期,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伴有广泛凝固性坏死、出血、囊性变的胸腺瘤可能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但需要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和延长随访时间来评价这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自发退变 出血 坏死 囊性变
下载PDF
外科手术切除并自体植皮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例
12
作者 高清云 吴运瑾 +1 位作者 沈亮亮 赵敬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发病率低,中年男性多见,确诊需组织病理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术后易复发。文章报告2例女性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均无复发。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自体植皮 手术切除
下载PDF
130例结直肠癌癌周间隙的出现与预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13
作者 刘立伟 易祥华 +2 位作者 张婷婷 吴运瑾 范德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普通型腺癌中癌周间隙的出现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96例结直肠普通型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并对其癌周间隙、脉管侵犯、神经受累、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结直肠普通型腺癌中癌周间隙的出现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96例结直肠普通型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并对其癌周间隙、脉管侵犯、神经受累、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标准复核诊断,并将其分为两组:无癌周间隙组66例和有癌周间隙组130例。有癌周间隙组根据癌周间隙范围的大小再进一步分为两组:≥20%组,共42例;<20%组,共8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癌周间隙组比无癌周间隙组脉管侵犯、神经累及、淋巴结转移概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无脉管侵犯的患者中,有癌周间隙的病例比无癌周间隙的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高(P<0.05),但低于既有脉管侵犯又有癌周间隙的病例(P<0.05),与癌周间隙范围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腺癌中癌周间隙的出现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腺癌 癌周间隙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TORCH抗体检测方法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吴金莺 周晓峰 +3 位作者 吴运瑾 王君利 杨凡 蔡宣松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56-256,F003,共2页
关键词 TORCH抗体 检测 TORCH感染 诊断
下载PDF
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2013)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国际多学科分类解读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运瑾 易祥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大多缺乏有效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大多缺乏有效治疗,对人类的危害与日俱增。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 )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发表了IIP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意见( IIP的ATS/ERS分类)[1],将IIP分为7个亚型,初步统一和理顺了既往IIP各分类亚型之间混乱的情况。经过10余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2013年ATS和ERS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发表了根据2002年IIP的ATS/ERS分类的修订意见(以下称IIP新分类)[2]。 IIP新分类反映了IIP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近10年来呼吸临床、影像和病理多学科合作的结晶。下面解读这一新分类的主要内容以及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我国临床和病理医师对IIP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欧洲呼吸学会 美国胸科学会 分类 解读 国际 肺泡结构紊乱 弥漫性肺泡炎
原文传递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运瑾 徐浩东 +5 位作者 朱海龙 朱旭友 梁军 曾郁 张素霞 易祥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SSA/P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8至2013年间5209例结直肠内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筛选出353例锯齿状病变纳入此次研究范围;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SSA/P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8至2013年间5209例结直肠内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筛选出353例锯齿状病变纳入此次研究范围;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观察SSA/P镜下病理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要点,评价其活检组织的诊断标准。结果3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检出SSA/P 25例(7.1%),增生性息肉( HP )278例(78.8%),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 )44例(12.5%)。25例SSA/P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2.2岁(34~84岁);发生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14例,升结肠9例,直肠1例及横结肠1例。内镜描述肿瘤多为宽蒂息肉。活检标本病灶直径0.3~2.0 cm(平均直径0.73 cm)。光镜观察,典型SSA/P显示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和隐窝结构的异常;隐窝扩张、隐窝分支在SSA/P和HP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00%(25/25)和24%(12/50,P<0.01);72%(18/25)和4%(2/50,P<0.01);“L”形/锚状隐窝、黏膜肌的假浸润、细胞核的不典型性和黏液分泌增多仅在SSA/P中发现,检出率分别为48%(12/25)、16%(4/25)、32%(8/25)和24%(6/25)。结论结直肠SSA/P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是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和隐窝结构的异常,内镜取材的完整性和正确的石蜡块包埋方向(纵向包埋)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不伴异型增生的SSA/P需与HP相鉴别,尤其是病变较小、仅表现为少数隐窝异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瘤 结肠息肉
原文传递
下调Wnt通路活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吉非替尼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霞 顾盼 +7 位作者 周彩存 任胜祥 罗本芳 曾郁 吴运瑾 赵印敏 朱旭友 易祥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下调Wnt通路活性对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吉非替尼处理PC9细胞株(吉非替尼敏感株)与PC9/AB2细胞株(吉非替尼耐药株),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 目的探讨下调Wnt通路活性对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吉非替尼处理PC9细胞株(吉非替尼敏感株)与PC9/AB2细胞株(吉非替尼耐药株),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Westernblot分别检测PC9与PC9/AB2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TOPFlash)分别检测PC9和PC9/AB2细胞株Wnt通路的转录活性。采用β-catenin序列特异的siRNA抑制PC9/AB2中Wnt通路的转录活性后,用不同浓度吉非替尼处理,CCK8检测干预后细胞增殖情况。干扰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下游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下,PC9/AB: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明显增高(P〈0.05)。PC9/AB2细胞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PC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0,P=0.000)。TOPFlash结果显示,PC9/AB2细胞株中Wnt通路的转录活性高于PC9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08)。抑制Wnt通路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对药物敏感性增强(P〈0.05)。下调Wnt通路活性后p-ERK1/2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他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抑制wnt通路活性可部分逆转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Β连环素
原文传递
足跟低级别滑膜肉瘤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素霞 周红 +4 位作者 朱旭友 江虹 吴运瑾 梁军 易祥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4-485,共2页
患者女,40岁。发现右足跟部肿块20余年,偶有疼痛和感觉异常。2012年12月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并伴有活动受限。遂于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济医院。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足底饱满,跟骨前内侧可触及肿块,表面无红肿,质... 患者女,40岁。发现右足跟部肿块20余年,偶有疼痛和感觉异常。2012年12月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并伴有活动受限。遂于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济医院。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足底饱满,跟骨前内侧可触及肿块,表面无红肿,质地较软,局部皮温不高,压痛阳性。 B超示右足底皮下见一不均匀低回声,大小15 mm ×9 mm,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MRI示右足底肌间隙可见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1.5 cm ×1.1 cm ×1.1 cm,T1WI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边缘光整,信号尚均匀(图1)。患者行右足底肿块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足跟 低级别 血流信号 浅表淋巴结 肿块切除术 足底皮 部肿块
原文传递
右足第三跖骨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一例
19
作者 金德富 易祥华 +2 位作者 张静 朱旭友 吴运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2-1112,共1页
患者女.54岁。因右足背反复肿痛6年余人院。患者6年前网右足部扭伤后反复出现足部肿胀和疼痛,活动后加重,口服止痛药及休息后可缓解。近1个月来肿痛加熏,不能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在右足第三跖骨处可扪及一肿块,范围4cm×2cm... 患者女.54岁。因右足背反复肿痛6年余人院。患者6年前网右足部扭伤后反复出现足部肿胀和疼痛,活动后加重,口服止痛药及休息后可缓解。近1个月来肿痛加熏,不能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在右足第三跖骨处可扪及一肿块,范围4cm×2cm,质地较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X线平片显示右足第三跖骨高度膨胀,骨皮质吸收,髓腔中央呈低密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钙化灶形成(图1,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母细胞 跖骨 骨肉瘤 瘤样 自行缓解 足部肿胀 足部扭伤 入院体检
原文传递
宫颈中肾管增生二例
20
作者 曾郁 吴运瑾 +5 位作者 朱旭友 张素霞 顾盼 朱海龙 邱维喆 易祥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9-340,共2页
例1女,32岁。因同房后阴道流血,临床考虑“宫颈炎”,于2010年2月在本院门诊行宫颈超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刀)。
关键词 宫颈炎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中肾管 增生 LEEP刀 阴道流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