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进冬 余子豪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72-74,共3页
根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为主要因素而确定的分期法,是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传统方法,也仍然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区域淋巴结转移,是证实癌的转移能力和提示潜在可治愈的最有预测性的证据。腋窝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negan... 根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为主要因素而确定的分期法,是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传统方法,也仍然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区域淋巴结转移,是证实癌的转移能力和提示潜在可治愈的最有预测性的证据。腋窝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neganve,ANN)患者虽有较好的预后,但经首次手术治疗后,十年内仍有20%~25%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失败。病期相同的患者,其预后发展可能相差甚远,辅助性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虽然使得ANN患者中可能失败的少数获益,但绝大多数要接受不必要的治疗,承受由此引起的急慢性毒副作用,甚至会发生第二肿瘤的可能。在Ⅰ期乳腺癌患者中找出20%~25%可能失败的患者,并进行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治疗,是学者们一直所期望的,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和比较。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一些报道,并从临床角度提出,对ANN病人以肿瘤大小—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年龄为主要因素判断预后,作为辅助性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 淋巴结 乳腺癌 肿瘤 TNM
下载PDF
盐酸格拉司琼片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报告
2
作者 吴进冬 高红军 +4 位作者 刘晓晴 叶新红 杨武威 马喜平 鲍云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48-49,共2页
盐酸格拉司琼片(Granisetron)是南京景利医药新产品开发中心研制的四类新药。根据江苏省卫生厅苏卫药政(97)293号文,我院1997年9月至11月对该药进行Ⅰ期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盐酸格拉司琼片 预防 治疗 化疗 恶心呕吐 临床报告
下载PDF
强烈化疗结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小细胞肺癌——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鲍云华 苏航 +4 位作者 袁小潮 吴进冬 高红军 马恩普 刘秀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近年来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实体瘤的临床报道较多,发展迅速。本文报告307医院肿瘤科于1994年3月至1995年9月期间采用强烈化疗结合PBSCT治疗小细胞肺癌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4.9岁,均为经过常规治疗失败... 近年来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实体瘤的临床报道较多,发展迅速。本文报告307医院肿瘤科于1994年3月至1995年9月期间采用强烈化疗结合PBSCT治疗小细胞肺癌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4.9岁,均为经过常规治疗失败后进行强烈化疗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化疗1例,G—CSF1例,G—CSF+化疗3例,硫酸葡聚糖+G-CSF2例,单纯硫酸葡聚糖3例。干细胞采集2次者3例,1次者7例。2例患者采集干细胞数较多,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10^8/kg和0.6×10^8/kg,CFU—GM分别为0.4×10^6/kg和0.15×10^6/kg。经卡铂1500mg,VP—161000mg,阿霉素120mg化疗后患者1例PR,1例至今无复发,这2例患者白细胞下降最低点分别为0.2×10^9/kg和0.4×10^9/kg。血小板下降最低点均为4×10^9/L,达到移植水平,目前均存活。另8例患者中,肿瘤PR4例,无变化4例,这8例患者骨髓抑制也十分明显,6例白细胞下降Ⅳ度,6例血小板下降Ⅳ度。其他尚有消化道反应、脱发等反应,由于精心护理,无治疗引起死亡发生。作者认为,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放疗均十分敏感,是PBSCT的适应症,但要考虑病期,身体状况,治疗方案等因素,而且这一治疗方法要求层流无菌病房,治疗费用也相当昂贵,固此强烈化疗结合PBSCT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探索阶段。作者对PBSCT的优点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治疗 小细胞肺癌 肿瘤
下载PDF
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萍 鲍云华 +1 位作者 吴进冬 李国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1-489,共9页
目的 :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 9%~ 84 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 )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 ... 目的 :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 9%~ 84 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 )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 5 2例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石蜡标本 ,同时获得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 (生存期大于 5年或死亡 )资料 ;实验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单抗 (anti cytokerratinAE1/AE3)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AP(streptavidin alkalinephosphatase)法检测淋巴结中的LMM。 结果 :测 5 2例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中LMM +组 11例(2 1 15 % ) ,LMM 组 41例 (78 85 % )。在 38例生存期大于 5年的患者中LMM +占 13 2 % (5 / 38,)LMM 占86 8% (33/ 38)。χ2 检验P <0 0 5 ,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5 ;说明LMM +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LMM 组。本实验中一般因素 (性别、年龄及肿瘤所在部位 )对LMM检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统计学处理 ,P >0 0 5。结论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肠周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灶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均有意义 ,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微小转移灶 细胞角蛋白 Bukes'B期
下载PDF
国产甲孕酮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报告
5
作者 高红军 吴进冬 +2 位作者 鲍云华 袁晓潮 李亚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对31例实体瘤患者在行化疗、放疗同时并用国产醋酸甲孕酮(乐泰胶囊),320mg/d或480mg/d,共服用15~40d。结果食欲增加28例(90.32%),食量增加23例(74.19%),无食欲、食量减少病例。体重增加19例(61.13%)。上... 为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对31例实体瘤患者在行化疗、放疗同时并用国产醋酸甲孕酮(乐泰胶囊),320mg/d或480mg/d,共服用15~40d。结果食欲增加28例(90.32%),食量增加23例(74.19%),无食欲、食量减少病例。体重增加19例(61.13%)。上述不同的每日用药剂量和服药天数对体重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由此表明乐泰胶囊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孕酮 肿瘤 生存质量 化疗 放疗 治疗
下载PDF
Dukes′B期大肠癌微小转移及P53检测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丽萍 鲍云华 +1 位作者 李国民 吴进冬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 Duk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9%~ 84.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及原发灶p5 3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 目的 Duk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9%~ 84.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及原发灶p5 3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 5 2例Duk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及原发灶石蜡标本 ,同时获得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 (生存期大于五年或死亡 )资料 ;实验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单抗 (anti cytokerratinAE1/AE3 )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AP(streptavidin alkalinephosphatase)法检测淋巴结中的LMM。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原发灶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检测 5 2例Dukes′B期大肠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73% ( 38/5 2 )。淋巴结中LMM +组 5年生存率 45 .5 % ( 5 /11) ,LMM 组 78.9% ( 32 /41)。原发灶中p5 3+组 5年生存率 6 2 % ( 18/2 9) ,p5 3 组 87% ( 2 0 /2 3)。同时检测LMM +p5 3+组 33% ,LMM p5 3 组 84%。X2 检验均P <0 .0 5 ,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5。本实验中一般因素 (性别、年龄及肿瘤所在部位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统计学处理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免疫组化 微小转移灶 细胞角蛋白 P53蛋白
下载PDF
我国癌症病人的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76
7
作者 吴冠青 孙燕 +14 位作者 罗健 杨萍 徐嘉彰 李佩文 吴进冬 王欣 史斌 陈嘉 吕霞 张宗歧 张玉玲 李玉升 高彦文 马宝荣 张和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6-75,共10页
1992年我们对我国癌症病人疼痛和生活质量组织了三省市11单位的前瞻性调查。在1543例各类癌症患者中,有789例(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早、中、晚期患者伴有疼痛分别占30%,50.6%和66.4%。在所有... 1992年我们对我国癌症病人疼痛和生活质量组织了三省市11单位的前瞻性调查。在1543例各类癌症患者中,有789例(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早、中、晚期患者伴有疼痛分别占30%,50.6%和66.4%。在所有伴有疼痛的患者中直接由肿瘤本身引起的占78.6%,其它原因仅占20%左右,其中伴有两种以上原因的为6.7%。对癌症类型、疼痛性质和部位也作了分析。在386例有远处转移的病人中伴有疼痛的为85%。在各种镇痛方法中,抗肿瘤治疗的例数最多(61%),其次为镇痛药物(37%)和中药治疗(23.4%),针刺和神经阻滞各占1.8%和0.4%。在789例有疼痛的病人中,有193例(24.5%)未得到相应治疗,其中近80%为轻度疼痛,20%为中度疼痛,仅1例为重度疼痛。按WHO三阶梯治疗的141例有效率为87.2%,而且重度疼痛者较多。对生活质量指标的调查,早期病人的平均记分为50.6±5.9,中期病人为47.1±7.2,晚期病人为42.9±8.9。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QOL)较早期病人要差,说明QOL与肿瘤的进展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生活质量 三阶梯疗法 中国 调查
下载PDF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申戈 鲍云华 +1 位作者 李国民 吴进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究 4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p5 3蛋白的表达 ,试图为早期肺癌找到灵敏、特异的指标 ,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 :收集手术后原发灶的石腊标本及其临床、随访资料 ,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 (streptavidin peroxidase... 目的 :研究 4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p5 3蛋白的表达 ,试图为早期肺癌找到灵敏、特异的指标 ,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 :收集手术后原发灶的石腊标本及其临床、随访资料 ,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 (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原发灶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Ⅰ期NSCLC患者中 2 3例(47 9% )阳性 ,p5 3(+)组五年生存率为 30 4% (7/ 2 3) ,p5 3(- )组为 72 0 % (18/ 2 5 ) ,χ2 检验P <0 0 1,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1;无病生存期明确的 37例患者中p5 3(+)组无病生存率为 40 0 % (6 / 15 ) ,p5 3(- )组无病生存率为 77 3% (17/ 2 2 ) ,χ2 检验P <0 0 5 ,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5。结论 :p5 3(+)组的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明显短于p5 3(- )组。免疫组化法检测Ⅰ期NSCLC患者原发灶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53蛋白 基因表达 NSCLC
下载PDF
华北吉姆欣Ⅰ期临床研究
9
作者 江泽飞 宋三泰 +2 位作者 鲍云华 吴进冬 李武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考察3个剂量组临床应用华北吉姆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9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按25,50,75μg/kg3个剂量组,皮下注射华... 目的:考察3个剂量组临床应用华北吉姆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9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按25,50,75μg/kg3个剂量组,皮下注射华北吉姆欣,每组3例病人,实际用药剂量150~600μg/d(相当于242~759μg/kg),qd,连用7d。结果:9例患者均按计划安全完成临床试验,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肌肉酸痛、骨痛、发热,但均可耐受,不同剂量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差异不显著。与相同病人另一化疗周期比较,化疗后加rhGMCSF对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有促进恢复的作用。结论:华北吉姆欣临床使用安全,对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M-CSF 耐受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大肠癌p53、CK及CC49检测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丽萍 鲍云华 吴进冬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2000年第3期263-264,共2页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欲提高大肠癌的长期生存率则应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和准确、客观地判断预后是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肠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已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不少学者应用...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欲提高大肠癌的长期生存率则应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和准确、客观地判断预后是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肠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已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不少学者应用免疫组化法、PCR法、放射性同位索示踪法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大肠癌患者的标本及/或活体上证实了淋巴结中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并因此改变了患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及预后,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淋巴结用p53蛋白及细胞角蛋白(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CK蛋白 CC49蛋白 单克隆抗体 大肠癌
下载PDF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IN AXILLARY LYMPH NODES OF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11
作者 吴进冬 余子豪 +1 位作者 李国民 张宏图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ytokeratin(AE1/AE3) were applied as a prohe, using APAAP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to detect 635 lymphnodes from 4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egative lymphnodes. Micrometastases w...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ytokeratin(AE1/AE3) were applied as a prohe, using APAAP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to detect 635 lymphnodes from 4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egative lymphnodes. Micrometastases were identified in 14 lymph nodesof 9 cascs (20o/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betwecn cytokeratin staining positive group andcytokeratin staining negative group in disease-free andover-all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The detection ofmicromctastases had more clinical value for T1 and T2patients. One of 2 T1 cytokeratin positive cases relapsedwhile only 1 of 19 T1 negative cases relapsed within 5years; three of 5 T2 cytokeratin positive cases relapsedwhile 1 of 17 negative cases did. The prescnce ofmicromctastases had the same value in predicting local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 KERATIN Lymphatic metasta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12
作者 Bramwell VHC 吴进冬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8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本文综述了单一和联合应用细胞毒药物对晚期肿瘤的作用,分析了辅助化疗在原发灶的局部控制和预防转移方面的潜在贡献。晚期疾病单一药物 70年代初期,蒽环类药物阿霉素(ADR)开始应用于临床,一般认为这是治疗成人软组织肉瘤最有效的单药,... 本文综述了单一和联合应用细胞毒药物对晚期肿瘤的作用,分析了辅助化疗在原发灶的局部控制和预防转移方面的潜在贡献。晚期疾病单一药物 70年代初期,蒽环类药物阿霉素(ADR)开始应用于临床,一般认为这是治疗成人软组织肉瘤最有效的单药,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肿瘤 细胞毒药物
下载PDF
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进冬 余子豪 +1 位作者 李国民 张宏图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作者以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病人的635个淋巴结。9例(20%)病人... 作者以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病人的635个淋巴结。9例(20%)病人的14个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记显示,CK阳性病人和CK阴性病人的无病生存和全部生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微小转移的检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更有意义,T1期2例CK阳性病人中1例术后5年内复发,而19例CK阴性病人中仅1例复发;T2期5例CK阳性病人中3例复发,17例阴性病人中仅1例复发。微小转移的存在对局部复发和远地转移都相关。研究显示抗CK单克隆抗体AE1/AE3为探针,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可检测常规检查ANN的乳腺癌病人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微小转移是否存在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结
原文传递
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_1/AE_3在食管、贲门、胃和大肠癌组织中的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进冬 高红军 +2 位作者 李国民 林大任 鲍云华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204,共3页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原发组织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6例癌组织的反应率是93%,食管癌为100%,胃癌和大肠癌分别是94%和79%;反应强度和反应范围显示,食管癌较胃...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原发组织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6例癌组织的反应率是93%,食管癌为100%,胃癌和大肠癌分别是94%和79%;反应强度和反应范围显示,食管癌较胃和大肠癌好。AE1/AE3符合做检测食管癌在非上皮组织(淋巴结、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微小转移的探针,不宜用来检测胃和大肠癌的微小转移,至少不能单独使用。同为胃和大肠来源的腺癌组织可出现阴性反应,说明组织来源完全相同的肿瘤可有不同的CK亚型。对抗某一个或几个CK亚型单克隆抗体阴性反应的肿瘤,不能完全除外为上皮来源。鉴别疑难肿瘤的组织来源时,必须应用多个抗CK的单克隆抗体,并且结合其他标记才更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 单克隆抗体 消化系统肿瘤 食管
原文传递
国产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进冬 鲍云华 +3 位作者 宋三泰 袁晓潮 高红军 张晓云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药物,因其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得以广泛使用。因进口药物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对9例住院病人...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药物,因其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得以广泛使用。因进口药物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对9例住院病人进行了国产rhGMCSF的Ⅰ期临床试验。每3例为一组,各组分别按2.5,5.0和7.5μg/(kg·d)皮下注射,每例用药7d,共注射63人次,观察到的6种不良反应(疲乏,骨痛,局部疼痛,肌肉酸痛,发热和心悸)均为Ⅰ~Ⅱ级。9例病人全部按计划完成试验,3个剂量组均有较好的耐受。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细针吸取活检诊断各种脏器肿块158例总结
16
作者 吴进冬 李国民 +2 位作者 鲍云华 彭皖玲 刘天星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1987年7月~1990年6月,我们用细针吸取活检不同脏器肿块病人158例,其中胸腔62例,腹腔37例,体表59例。120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93例明确了组织学类型(77.5%)。经活检或临床观察随访证实其准确率为95%(150/158),假阳性为0.83%(1/120),假... 1987年7月~1990年6月,我们用细针吸取活检不同脏器肿块病人158例,其中胸腔62例,腹腔37例,体表59例。120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93例明确了组织学类型(77.5%)。经活检或临床观察随访证实其准确率为95%(150/158),假阳性为0.83%(1/120),假阴性18%(7/38)。部分病例同时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158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取 脏器肿块 组织学 活检
原文传递
生物洁净病房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作用 附14例白细胞严重降低病例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吴进冬 宋三泰 +2 位作者 鲍云华 张晓云 袁晓潮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63-466,共4页
1987年3月~1988年4月,我科有14例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值严重降低至0.65×10~9/L以下,其中5例死于并发症,9例渡过了白细胞极低期.肿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14例病人分别住在普通病房、简易保护性隔离及生物洁净病房... 1987年3月~1988年4月,我科有14例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值严重降低至0.65×10~9/L以下,其中5例死于并发症,9例渡过了白细胞极低期.肿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14例病人分别住在普通病房、简易保护性隔离及生物洁净病房(北京电子设备厂提供),他们的死亡例数分别是2/3,3/7,0/4.三组病人的一般状况、白细胞最低值、原先应用的抗癌手段及白细胞下降后的治疗措施都无明显差别.结果分析表明生物洁净病房在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严重降低的病人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洁净病房 肿瘤
原文传递
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进冬 余子豪 +1 位作者 李国民 张宏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部分非上皮组织和细胞,以及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肿癌和鼻咽癌组织和细胞的角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E1/AE3对骨髓、外周血、淋巴结和淋巴瘤的组织和细胞基本无...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部分非上皮组织和细胞,以及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肿癌和鼻咽癌组织和细胞的角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E1/AE3对骨髓、外周血、淋巴结和淋巴瘤的组织和细胞基本无交叉反应,而对上述癌组织和细胞则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在病理诊断中AE1/AE3常被用于鉴别疑难肿瘤的组织来源。但因个别间叶组织对AE1/AE3亦呈阳性反应,而个别上皮肿瘤却为阴性反应,所以必须多因素综合分析。AE1/AE3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和单个细胞有很强且均匀的反应,可用来做微小转移的探针。该项研究的例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诊断 角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倍奋 杨子义 +7 位作者 许锦良 丁林茂 吕秋军 鲍云华 吴进冬 杨志刚 赖春宁 陈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 进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临床前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方法在动物模型上进行rhGM-CSF的药理、毒理、药代和药效研究,并在人体上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初步疗效观察。结果体外实验证明r... 目的 进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临床前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方法在动物模型上进行rhGM-CSF的药理、毒理、药代和药效研究,并在人体上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初步疗效观察。结果体外实验证明rhGM-CSF对骨髓造血祖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在60Cor射线照射造成的白细胞低下动物(狗和猴),显示了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显示,LD50大于5000μg/kg;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注入的GM-CSF主要从尿中排出,并不在体内蓄积;狗的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在高于临床用量3倍时,无明显毒性反应。Ⅰ期临床试验证明,每天在2.5-7.5μg/kg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并能升高白细胞。结论rhGM-CSF可用于治疗放疗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 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国产紫杉醇治疗肺癌临床验证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武威 高红军 +5 位作者 鲍云华 吴进冬 袁晓潮 申戈 张丽萍 李龙芸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6,共2页
紫杉醇是从紫杉树皮中分离提纯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有着独特的抗肿瘤活性,抗癌谱广,对耐药细胞也有效,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自1996年7月至1997年1月参加了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四川中药研究所研... 紫杉醇是从紫杉树皮中分离提纯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有着独特的抗肿瘤活性,抗癌谱广,对耐药细胞也有效,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自1996年7月至1997年1月参加了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四川中药研究所研制的紫杉醇注射液的临床验证,共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药物疗法 紫杉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