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资本化重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
作者 吴迪曼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元宇宙是由人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所共同创造的,在一系列新的集合式数字技术和硬件技术同步涌现的支持下,以全息交互和虚拟现实体验为特征,人类实践活动深度介入的虚拟三维时空。元宇宙资本化即元宇宙时空中资本成为“普照的光”,资本... 元宇宙是由人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所共同创造的,在一系列新的集合式数字技术和硬件技术同步涌现的支持下,以全息交互和虚拟现实体验为特征,人类实践活动深度介入的虚拟三维时空。元宇宙资本化即元宇宙时空中资本成为“普照的光”,资本的生产方式成为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元宇宙资本化是平台资本垄断竞争逻辑的必然产物。通过革新剩余价值生产的源泉、过程及支配主体,元宇宙资本化实现了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系统性重构。元宇宙资本化重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存在着多重弊端,具体表现为元宇宙时空与物理时空中劳动者的四重异化,劳动力群体的差异性效应与收入差距相对扩大,元宇宙资本的垄断融合及其对技术创新的阻碍等。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元宇宙发展模式的分析为我国的元宇宙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资本化 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剩余劳动 垄断融合
下载PDF
美国数字技术的垄断资本运用逻辑与中国制度优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迪曼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52,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构建,促成了金融革命、生产及流通领域的变革,推动了美国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随后,在生产力革命的基础上,剥削性全球分工格局、金融寄生性机制及垄断剥削性机制形成。寄生性积累机制的膨胀削弱... 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构建,促成了金融革命、生产及流通领域的变革,推动了美国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随后,在生产力革命的基础上,剥削性全球分工格局、金融寄生性机制及垄断剥削性机制形成。寄生性积累机制的膨胀削弱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基础、损害了生产及创新的根基、阻碍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运行,生产力革命的成果遭到反噬。受制于垄断资本主导的美国资本主义积累模式,美国的数字技术难以充分发挥生产力提升效能。与之相比,社会主义中国具有超越性的制度优势,这将成为中国赢得数字竞争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资本 数字技术 寄生性积累 制度优势
下载PDF
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信用及其危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朝龙 吴迪曼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信用能力建立在技术垄断、商业组织垄断、货币经营垄断、不动产和关键资源垄断、军事霸权能力垄断等基础上,其对信用的利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借贷资本信用、股票发行信用、国家公共信用、世界货币信用等。美国金融... 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信用能力建立在技术垄断、商业组织垄断、货币经营垄断、不动产和关键资源垄断、军事霸权能力垄断等基础上,其对信用的利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借贷资本信用、股票发行信用、国家公共信用、世界货币信用等。美国金融资本帝国所享有的广泛信用,为美国的资本动员、危机调节、矛盾转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运行中,信用的利用和滥用变成了对工薪阶层和其他国家进行剥夺的手段,变成了强化美国金融资本帝国寄生性积累的手段,变成了掩盖、扩大和加剧危机的手段,这反过来又腐蚀了美国金融帝国的信用能力。在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金融资本帝国日益依靠政治冒险、军事讹诈和民粹主义蛊惑等方式来维持其信用,而这种信用维持的方式本身又不可避免地会把美国金融资本帝国带入更深的信用危机之中。美国金融资本帝国已经走上了信用滥用和信用危机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金融资本帝国 信用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的债务通缩趋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大萧条的成因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朝龙 吴迪曼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8,共11页
金融资本积累具有从生产性积累向寄生性积累偏移的内在趋势,这表现为创业利润的获取从推动技术革新为主向以推高证券价格为主偏移,信用制度从支持生产向支持虚拟资本交易方向偏移,金融创新从方便资本动员向金融赌博和金融欺诈方向偏移,... 金融资本积累具有从生产性积累向寄生性积累偏移的内在趋势,这表现为创业利润的获取从推动技术革新为主向以推高证券价格为主偏移,信用制度从支持生产向支持虚拟资本交易方向偏移,金融创新从方便资本动员向金融赌博和金融欺诈方向偏移,金融资本的投资重心从制造业日益向寻租性的地产金融偏移,消费信用制度的设计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向建立新型高利贷体系的目标偏移。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导致了债务膨胀和产业萎缩。一方面,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过度信用投放导致了经济体的债务膨胀;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所带来的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生产成本高企等因素导致了产业萎缩。债务膨胀和产业萎缩相互加强,导致了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的债务通缩趋势,正是这一趋势把金融资本主义引向了大萧条。金融寡头集团以国家名义实施的危机救助政策没有消除危机,只是使危机向国家财政危机、公共信用危机、福利体系危机以及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危机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本 寄生性积累 债务通缩 大萧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与21世纪新版大萧条 被引量:7
5
作者 宋朝龙 吴迪曼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57,F0002,F0003,共14页
2008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危机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危机,而是根源于金融资本自身积累方式的全面危机。金融资本是在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垄断融合的基础上产生并进一步支配着不动产、国债、货币发行权等等的总资本。在对生产关系全... 2008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危机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危机,而是根源于金融资本自身积累方式的全面危机。金融资本是在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垄断融合的基础上产生并进一步支配着不动产、国债、货币发行权等等的总资本。在对生产关系全面支配的基础上,金融资本通过专利权、定价权、创业利润、地产寻租、股票投机、盗窃国库、铸币税、汇率投机等途径建立了一套日益自主的寄生性积累体系。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使寄生阶层膨胀、贫富差距拉大、市场规模缩小、制造业成本增加,使社会再生产萎缩。金融资本滥用信用体系缓解危机的努力,又造成了从个人、企业到公共权力的沉重债务负担;债务膨胀和产业萎缩互相强化,把资本主义引向债务通缩危机,引向大萧条。新自由主义采取降息、减税、量化宽松等政策对金融危机进行救助,使21世纪的新版大萧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1929年那样的断崖式危机,却加剧了主权债务危机、福利社会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和国际关系危机,催生了右翼民粹主义,加速了政治反动;也加速了民众的动员,为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为消除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的生产关系根基准备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金融资本 寄生性积累 新版大萧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