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性肝病mRNA异常表达谱的综合分析
1
作者 张国顺 王素颖 +5 位作者 王志源 尚华 吴贵恺 吴迪杨 王柳青 袁聚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88-3192,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酒精性肝病(ALD)mRNA异常表达。方法分析AL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丰富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通过ALD样品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216个DEGs,... 目的综合分析酒精性肝病(ALD)mRNA异常表达。方法分析AL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丰富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通过ALD样品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216个DEGs,主要参与与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蛋白互作网络得到了多个网络度和折叠度较高的基因。一些有意义的分子被认为是治疗ALD的潜在靶点。结论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ALD进展相关基因,为AL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GEO DEGs 蛋白互作网络
下载PDF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尚华 张国顺 +3 位作者 吴贵恺 吴迪杨 王柳青 魏红山 《中国综合临床》 2022年第1期53-61,共9页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的影...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传染病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前各项指标基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门静脉内径(diameter of portal vein,Dpv)、脾静脉内径(diameter of splenic vein,Dsv)、内皮素1、一氧化氮、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A)、APRI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ALT(51.60±15.97)U/L、AST(62.65±26.28)U/L、尿素氮(10.25±1.65)mmol/L、肌酐(78.54±14.09)μmol/L、Dpv(10.20±1.10)mm、Dsv(8.08±0.68)mm、内皮素1(31.93±6.35)ng/L、一氧化氮(41.38±8.06)μg/L、GLA(69.54±12.14)mg/L、APRI 3.14±1.35明显低于对照组[(97.49±30.87)U/L、(96.03±25.63)U/L、(17.49±2.55)mmol/L、(116.43±22.77)μmol/L、(13.42±1.26)mm、(10.44±0.83)mm、(44.34±11.88)ng/L、(63.47±15.50)μg/L、(107.11±25.29)mg/L、5.91±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3、7.87、20.64、12.26、16.62、18.99、7.98、10.96、11.60、10.23,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门静脉血流速度(portal vein velocity,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elocity of splenic vein blood flow,Vsv)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3);组间比较,观察组白蛋白(39.42±7.35)/L、Vpv(25.72±4.06)cm/s、Vsv(24.22±6.15)cm/s明显高于对照组[(34.66±7.95)g/L、(19.38±3.46)cm/s、(19.54±5.88)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1、10.28、4.7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72/75)与86.67%(65/75),χ^(2)=4.13,P=0.042]、HBV DNA转阴率[76.00%(57/75)与58.67%(44/75),χ^(2)=5.12,P=0.024]、HBeAg转阴率[50.67%(38/75)与30.67%(23/75),χ^(2)=6.22,P=0.013]、HBeAg/HBeAb血清转换[28.00%(21/75)与13.33%(10/75),χ^(2)=4.92,P=0.02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转阴率[8.00%(6/75)与5.33%(4/75),χ^(2)=0.43,P=0.513]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改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增加血管活性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载量、HBV复制,降低APRI、TLR-4、TGF-β1水平,提高机体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肝化纤颗粒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原文传递
肝硬化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尚华 张国顺 +5 位作者 王素颖 王志源 吴贵恺 吴迪杨 王柳青 魏红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后24 h~3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22例)和未再出血组(103例),比较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TP评分、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Na^(+)、K^(+)、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红蛋白、PLT、PT、白蛋白、总胆红素、Na^(+)、CTP评分、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红色征、腹水、门静脉血栓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后发生再出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LT、PT、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腹水、门静脉血栓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后发生再出血有关(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LT、PT、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腹水、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