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1
作者 刘雪萍 张绍勇 +4 位作者 陈瑶瑶 吴酬飞 王瑞俊 陈海 张立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分离菌株及其2种发酵液对3种水产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拮抗作用。从南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160株放线菌菌株,隶属于6个目、9个科和12个属,除优势菌群链霉菌(Streptomyces)外,还分离到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壤霉菌属(Agromyces)等,通过优良拮抗放线菌初筛,26株放线菌对至少一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对初筛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优良拮抗放线菌复筛,9株放线菌对水产病原菌仍具有抑制活性,其中菌株Spr-T-4-14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具抑菌活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沉积物 放线菌 多样性 水生生物病原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益生菌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温小鹏 余金金 +8 位作者 张红芳 屠春宝 黄顺寅 岳聪 王如月 伟杰 范雯慧 吴酬飞 王哲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益生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功能剂,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巨大潜力。合理使用益生菌可以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改善养殖环境质量、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益生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功能剂,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巨大潜力。合理使用益生菌可以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改善养殖环境质量、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系统地介绍益生菌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应用效果和机制,旨在为推动畜禽废弃物的高效、环保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畜禽养殖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设施草莓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3
作者 王哲 范雯慧 +5 位作者 王如月 屠春宝 伟杰 姜华波 林玉惠 吴酬飞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由于设施环境的封闭性和湿度较高,病虫害呈多样化且易发生,严重影响设施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栽培的产量和品质。为便于设施草莓种植者及时发现和诊断病虫害发生情况,对设施草莓病虫害发生特点、影响因素、为害部位等进... 由于设施环境的封闭性和湿度较高,病虫害呈多样化且易发生,严重影响设施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栽培的产量和品质。为便于设施草莓种植者及时发现和诊断病虫害发生情况,对设施草莓病虫害发生特点、影响因素、为害部位等进行梳理分析,同时提出通过优化栽培措施,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等构建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以期为设施草莓栽培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现代化种植 设施栽培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芳 施伟领 +5 位作者 马灵燕 吕文涛 杨彩梅 杨华 吴酬飞 肖英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62只日龄为(25±1)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trl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500 mg/kg(C...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62只日龄为(25±1)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trl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500 mg/kg(CB500组)和2000 mg/kg(CB2000组)的丁酸梭菌,试验周期为30 d。试验完成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对盲肠菌群结构、产丁酸的功能基因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借助于气相色谱法对仔猪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在门水平,仔猪盲肠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比Ctrl组而言,CB2000组的变形菌门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1.93%和6.62%(P<0.05)。在属水平,相比Ctrl组而言,试验组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库特氏菌属(Kurth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分别升高了0.38%、0.71%和0.03%(P<0.05);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和瘤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5.5%和0.72%(P<0.05)。(2)丁酸梭菌处理使断奶仔猪盲肠中丁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等含量增多,其中丁酸含量增加趋势较为明显(P=0.064),特别是CB2000组丁酸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8.0%。(3)与Ctrl组相比,丁酸梭菌处理组的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相对表达含量增多,尤其是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表达量增加趋势较为显著(P<0.05),且CB2000组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表达量与Ctrl组相比增加了15%。由此说明,丁酸梭菌处理能够改善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增加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从而更好地改善肠道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盲肠 菌群结构 丁酸
下载PDF
丁酸梭菌预处理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宋园园 肖英平 +5 位作者 马灵燕 吴酬飞 杨彩梅 吕文涛 陈渠 王剑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84-539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将1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CB组和DSS组,每组5只,CB组小鼠连续21 d灌胃200μL丁酸梭菌悬液(108CFU/mL),DSS组小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而...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将1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CB组和DSS组,每组5只,CB组小鼠连续21 d灌胃200μL丁酸梭菌悬液(108CFU/mL),DSS组小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而后2组小鼠通过饮水给予3%DSS 7 d诱导小鼠结肠炎,恢复3 d后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分析肝脏组织中转录组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酸梭菌预处理可减少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肝脏和脾脏重量的变化,同时改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经丁酸梭菌预处理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较小,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转录组学分析显示2组间肝脏组织中有575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大都与脂质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家族B成员1(CYP7B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含量呈负相关;腺苷A1受体(ADORA1)、氧固醇结合蛋白样5(OSBPL5)、脂蛋白4(PLIN4)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CPT_(1)B)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与DSS组相比,丁酸梭菌预处理后CYP7B1和ANGPTL8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上调表达,而ADORA1、OSBPL5、PLIN4和CPT_(1)B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下调表达。综上可知,丁酸梭菌能够有效预防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甘油三酯稳态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肝脏中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小鼠 葡聚糖硫酸钠 结肠炎 肝脏损伤
下载PDF
设施番茄病虫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哲 张华 +4 位作者 范雯慧 伟杰 王如月 屠春宝 吴酬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5期95-98,共4页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近年来随着集约化种植水平的提高,番茄病虫害越来越制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便于番茄种植者及时发现和诊断番茄病虫害发生情况,该文对目前番茄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同时提出通过优化栽培措施,结合物理和...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近年来随着集约化种植水平的提高,番茄病虫害越来越制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便于番茄种植者及时发现和诊断番茄病虫害发生情况,该文对目前番茄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同时提出通过优化栽培措施,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等构建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以期为番茄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现代化种植 设施栽培
下载PDF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吴酬飞 许杨 李燕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α-GI)是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新型药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叶片和种子等组织器官中。近15年来,国内外从中草药中寻找新的α-GI的研究渐趋活跃,逐渐成为防治糖尿病的热点。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α-GI)是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新型药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叶片和种子等组织器官中。近15年来,国内外从中草药中寻找新的α-GI的研究渐趋活跃,逐渐成为防治糖尿病的热点。随着α-GI的不断发现,构建更加符合人体糖尿病病理生理特征、更加具有临床意义的α-GI高通量体外筛选模型,对降糖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以中草药为来源的α-GI筛选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 中草药
下载PDF
设施黄瓜病虫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8
作者 王哲 张华 +4 位作者 屠春宝 伟杰 范雯慧 王如月 吴酬飞 《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545-553,共9页
绿色防控技术已经成为设施黄瓜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手段,其应用不仅可以保障黄瓜的质量和安全,而且也更加符合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追求。有效地运用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确保黄瓜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黄瓜 设施栽培 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 环境调控
下载PDF
农业土壤环境污染及修复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哲 屠春宝 +4 位作者 王如月 伟杰 范雯慧 张华 吴酬飞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9期94-99,共6页
农业土壤环境污染是指农业活动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自然环境负荷的程度,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治理农业土壤环境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实现农业环境的净化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土... 农业土壤环境污染是指农业活动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自然环境负荷的程度,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治理农业土壤环境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实现农业环境的净化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土壤环境污染情况、主要原因、修复技术和污染源头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汇总阐述,旨在为后续土壤污染修复、保障粮食安全等领域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环境修复 综合修复技术 土壤改良
下载PDF
高氨氮污水的微生物修复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酬飞 谢运昌 王芬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3-77,共5页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高密度养殖水体中分离出三种具有高效NH4—N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分别命名为GYW1、GYW2和GYW3.16S r DNA分子鉴定表明:GYW1属伯克霍德菌;GYW2和GYW3为阪崎肠杆菌.通过对三种NH4—N降解菌的代谢途径分析可知,GYW1可在新陈...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高密度养殖水体中分离出三种具有高效NH4—N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分别命名为GYW1、GYW2和GYW3.16S r DNA分子鉴定表明:GYW1属伯克霍德菌;GYW2和GYW3为阪崎肠杆菌.通过对三种NH4—N降解菌的代谢途径分析可知,GYW1可在新陈代谢中将NH4—N直接转化为促进其生长的蛋白质、酶等物质,而GYW2和GYW3则通过新陈代谢作用生成可致癌的亚硝氮(NO2—N).进一步将菌株GYW1接种至高氨氮污水后,该菌能在48 h内将培养基中浓度为1 250 mg/L的NH4-N降低至126.09 mg/L,降解率高达89.91%,意味着该菌可能会在高氨氮污水生物修复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降解菌 氨氮污水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产毒红曲菌中生物合成桔霉素基因--pksCT基因的保守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桂明 许杨 +1 位作者 李燕萍 吴酬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9-363,共5页
选用7种14株产桔霉素红曲菌,运用基因组PCR分析方法,从它们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到两条大小分别为669bp和591bp的pksCT基因翻译起始区部分序列和终止密码子区部分序列片段。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通过NCBI进行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 选用7种14株产桔霉素红曲菌,运用基因组PCR分析方法,从它们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到两条大小分别为669bp和591bp的pksCT基因翻译起始区部分序列和终止密码子区部分序列片段。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通过NCBI进行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且分别与Genbank中公布的紫色红曲菌中pksCT基因翻译起始区部分序列和终止密码子区部分序列一致。pksCT基因是红曲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合成桔霉素基因。运用基因组PCR分析pksCT基因,是鉴别红曲菌产毒株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桔霉素合成基因 保守性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竹叶黄酮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爱娟 吴酬飞 +1 位作者 叶茂 邓毛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89-94,共6页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方法对粉单竹竹叶黄酮提取物进行纯化,探讨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及动态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并对树脂动态柱层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较适宜于竹叶黄酮提取物的纯化;动态柱层析的工艺条件...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方法对粉单竹竹叶黄酮提取物进行纯化,探讨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及动态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并对树脂动态柱层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较适宜于竹叶黄酮提取物的纯化;动态柱层析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溶液的p H为8.0,上样流速1.0 m L/min,分别用2倍柱床体积的20%、40%、60%及80%乙醇以1.5 m L/min的洗脱速率进行阶梯梯度洗脱。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可以收集得到纯度分别为50.9%、38.0%、35.8%等3个竹叶黄酮产品,黄酮总回收率可达63%左右。该工艺既可满足产品高纯度的要求,又保证了竹叶黄酮的高回收利用率,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竹叶黄酮 吸附 纯化 动力学
下载PDF
重组毕赤酵母菌发酵木薯脱氰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爱娟 叶茂 +1 位作者 吴酬飞 王江海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5年第5期45-48,共4页
木薯块根和皮中都含有有毒物质氢氰酸,在食品和饲料行业进行木薯产品加工之前都要进行脱毒处理,传统的浸水、晒干、烘干和水煮等方法在脱毒效率、成本以及溶剂残留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这就使得木薯在食品和饲料行业的广泛应用大受限制,... 木薯块根和皮中都含有有毒物质氢氰酸,在食品和饲料行业进行木薯产品加工之前都要进行脱毒处理,传统的浸水、晒干、烘干和水煮等方法在脱毒效率、成本以及溶剂残留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这就使得木薯在食品和饲料行业的广泛应用大受限制,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脱毒方法应用在木薯产品的加工中显得非常有意义。本实验以重组毕赤酵母GS115-Ch-Glu为实验对象,以HCN脱除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接种量、温度、pH值、水分、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毕赤酵母发酵木薯脱氰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木薯发酵脱毒进行正交试验,最后确定了最佳发酵脱毒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0%、温度30℃、pH6.0、水分50%及发酵时间54h。在此最佳条件下,HCN脱除率达95.0%以上,是目前已知微生物法木薯脱毒的最高HCN脱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毕赤酵母 氢氰酸脱除率 木薯 微生物法 脱毒工艺
下载PDF
马尾松松针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晓梅 张忠山 +1 位作者 吴酬飞 张立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马尾松松针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提取松针多酚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和浓度,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初步判定其相关成分的结构基团,同时测定松针多酚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60%乙醇提取松针多酚浓度最大,达1.41μg/mL.... 以马尾松松针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提取松针多酚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和浓度,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初步判定其相关成分的结构基团,同时测定松针多酚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60%乙醇提取松针多酚浓度最大,达1.41μg/mL.紫外光谱分析显示,松针多酚在275nm和324nm均有吸收峰,表明松针多酚中含有黄酮类物质.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松针多酚在3 729cm-1处多为酚羟基伸缩振动强而宽的特征吸收峰,在1 033cm-1处为羟基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松针多酚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属于酚类物质.活性实验表明,松针多酚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发酵培养基设计及发酵条件优化
15
作者 冯爱娟 吴酬飞 +1 位作者 王江海 邓毛程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155-1158,共4页
以毕赤酵母重组菌(Pichia pastoris)GS115-Ch-Glu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亚麻子发酵脱毒工艺的研究,并对重组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发酵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碳源为2.5%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5.0%黄... 以毕赤酵母重组菌(Pichia pastoris)GS115-Ch-Glu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亚麻子发酵脱毒工艺的研究,并对重组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发酵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碳源为2.5%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5.0%黄豆粕。优化后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为温度28℃、转速250 r/min、发酵时间33 h、初始p H 6.5、接菌量1.5%、装液量50 m L/250 m L。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菌体产量为9.0×1010个/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特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核微生物菌群演替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凯敏 付桂明 +4 位作者 吴酬飞 刘成梅 万茵 潘菲 郑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1-136,共6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特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菌群演替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于发酵窖池内采集底糟样品(0、30 d)和表层与下层酒醅样品(0、3、6、10、15、20、25、30 d),洗脱表面微生物,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特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真核微生物菌群演替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于发酵窖池内采集底糟样品(0、30 d)和表层与下层酒醅样品(0、3、6、10、15、20、25、30 d),洗脱表面微生物,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周期内,酒醅中的真核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与丰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优势菌目为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优势菌属依次为Saccharomyces(酵母属)、Pichia(毕赤酵母)、Galactomyces(耐碱酵母属);相比酒醅而言,底糟真核微生物菌群构成更为复杂,主要优势菌群包括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Eurotiales(散囊菌目)、Capnodiales(煤炱目)和Tremellales(银耳目)等;对整个发酵过程中的菌群结构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表层酒醅与下层酒醅在真核微生物菌群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香型白酒 发酵过程 真核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顶温对特香型大曲理化指标及菌群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可丹 晓江 +5 位作者 陈延儒 刘婷 万茵 刘成梅 吴酬飞 付桂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8,共7页
以特香型白酒大曲为研究对象,跟踪分析不同顶温大曲在制作过程中理化指标及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顶温曲(BM)和高顶温曲(BH)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酸度及还原糖变化存在一定差异;Illumina MiSeq结果表明,魏斯氏菌属(Weis... 以特香型白酒大曲为研究对象,跟踪分析不同顶温大曲在制作过程中理化指标及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顶温曲(BM)和高顶温曲(BH)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酸度及还原糖变化存在一定差异;Illumina MiSeq结果表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分别为BM和BH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为BH和BM的优势真菌,且发酵通过顶温区后,二者在BH中的相对丰度高于BM。同时发现Weissella、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是对大曲酸度、酸性蛋白酶活力产生重要影响的细菌。出房时BM的酸性蛋白酶活力、糖化力及酯化力均高于BH,可能与根毛霉(Rhizomucor)、红曲霉(Monasc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丝状真菌相对丰度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香型大曲 温度 理化指标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马比木中喜树碱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劲草 肖莉 +3 位作者 吴酬飞 张绍勇 杨惠宁 张立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及超声波辅助优化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碱含量,以市售马比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及超声波辅助优化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碱含量,以市售马比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喜树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46.4%,超声时间26.1 min,液料比21.20 mL·g^-1,喜树碱的提取率为0.0844%,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93,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为3.2%。【结论】采用Box-Behnken优化马比木中喜树碱提取工艺,精确度高,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喜树碱 马比木 高效液相色谱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竹红菌甲素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关键抑菌因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炎迪 赵学 +6 位作者 吴酬飞 王冰璇 汪石莹 沈佳 桂鹏 袁静 林海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探究竹黄菌Shiraia bambuscola代谢产物竹红菌甲素(HA)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关键抑菌因子,依据活性氧淬灭原理,测定了HA的光反应类型;采用单线态氧(~1O_2)捕捉法、芬顿试剂法和核黄素光化学反应法,分析了单线态氧(~1O_2)... 为探究竹黄菌Shiraia bambuscola代谢产物竹红菌甲素(HA)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关键抑菌因子,依据活性氧淬灭原理,测定了HA的光反应类型;采用单线态氧(~1O_2)捕捉法、芬顿试剂法和核黄素光化学反应法,分析了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3种活性氧浓度与HA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A是通过光动力作用中的2种光反应类型(TypeⅠ和TypeⅡ)产生的活性氧对番茄灰霉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其中主要以TypeⅡ为主。~1O_2、·OH和O_2^(-·)的浓度与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3种活性氧均为关键抑菌因子。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优回归模型为:Y=0.055 9+0.814 5X_1+0.002X_2+0.738 4X_3,其中Y为抑制率,X_1、X_2和不分别为~1O_2、·OH和O_2^(-·)的浓度,R2=0.9619,可见三者抑菌能力顺序为~1O_2>O_2^(-·)>·OH。本论文首次提出HA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关键因子,为HA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作为光活化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甲素 番茄灰霉病菌 关键抑菌因子 抑菌作用 活性氧 光反应类型
下载PDF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苗不同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诗恒 张绍勇 +4 位作者 刘骕骦 吴酬飞 王俊伟 李阳 张立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6-853,共8页
【目的】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下松干、松针与根系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可充分挖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松材线虫侵染下3年生马... 【目的】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下松干、松针与根系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可充分挖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松材线虫侵染下3年生马尾松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马尾松不同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菌群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松干、松针、根系。(2)松干部位部分细菌属在侵染15 d时丰度明显增加,但苗木表面并不表现任何症状。(3)马尾松体内共检测到内生细菌442属,分属35门49纲110目210科。其中松干与松针部位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假平胞菌属Sphingomonas、薄层菌属Hymenobacter、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在侵染过程中相对丰度变化较大。【结论】松材线虫侵染下,马尾松根部基本不受影响,但松干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变化极显著,其次是松针。部分内生细菌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潜在生防效果,有助于后期生防菌株的挖掘。在侵染高峰期实时监测干部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变化,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图5表1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 内生细菌菌群 DGGE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