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钊泓 邹玉婵 黄凡 《中国康复》 2019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气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记录2组...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气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及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呼气压(ME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FVC、MVV、PEF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MIP、MEP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CRP、WBC计数、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气切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进一步改善肺部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呼吸训练 脑卒中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针刺配合呼吸训练对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邹玉婵 吴钊泓 +2 位作者 陈杏清 朱明月 黄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脑组织死亡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高,...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脑组织死亡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高,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CS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病因[1]。脑卒中可以直接损伤呼吸中枢、破坏呼吸下行传导通路和(或)继发肺部疾病而导致肺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2]。当卒中患者出现昏迷、呼吸暂停等危重改变,往往需要行气管切开术,这成为阻遏患者康复的重大因素,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呼吸中枢 呼吸训练 呼吸暂停 致死病因 气管切开患者 呼吸功能
下载PDF
通元针法对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杏清 朱明月 +3 位作者 邹玉婵 吴钊泓 彭艳霞 黄凡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脑卒中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咳嗽反射能力、肺部感染情况、吞咽功能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通元针法组,每组3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头针组针刺病灶对侧顶颞前斜线2/5段、...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脑卒中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咳嗽反射能力、肺部感染情况、吞咽功能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通元针法组,每组3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头针组针刺病灶对侧顶颞前斜线2/5段、顶颞后斜线2/5段、顶旁2线;通元针法组针刺百会、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双)、肺俞(双)、脾俞(双)。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咳嗽反射评分(CRG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吞咽功能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1周评价拔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CRGS、CPI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 05)。治疗后通元针法组CRGS、CPIS评分低于头针组(P<0. 05),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拔管总有效率均高于头针组(P<0. 05)。结论:通元针法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咳嗽反射能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吞咽功能,进而提高临床拔管成功率,总体疗效优于头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元针法 脑卒中 气管切开 拔管成功率 肺部感染 咳嗽反射 吞咽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